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

鎖定
《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是2009年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奎嶺、範青華。
中文名
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
作    者
丁奎嶺範青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2月
定    價
99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122035233

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這一主題,從更深層次和更前沿的角度,展示了不對稱催化領域的重要和最新進展,以及所面臨的挑戰。既介紹了不對稱催化研究的國際最新成果,也包括了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取得的出色成績。所涵蓋內容系統全面,包括從手性放大與傳遞、手性催化劑設計合成、不對催化反應、催化劑的負載和催化反應機理,到不對稱催化的工業應用等不對稱催化合成的各個方面。該書尤其注重研究工作中的概念和方法的提煉,將原理、方法的介紹與典型範例闡述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本書可供從事不對稱催化合成研究的科研人員、教師、研究生,以及製藥工業、精細化工及相關行業的技術人員閲讀參考;同時可作為高校有機化學、材料科學、藥學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課教材。 [1] 

不對稱催化新概念與新方法圖書目錄

第1章不對稱催化中的非線性效應1
11非線性效應的根源2
111MLn(n≤4)體系模型3
112儲蓄器模型4
113MichaelisMenten穩定態動力學模型4
114Blackmond動力學結果5
115非線性效應中的相圖研究5
12非線性效應7
121烷基鋅與醛的加成反應7
122聚合反應11
123DielsAlder反應12
124不對稱環氧化反應17
125硫醚的不對稱氧化19
126烯烴的雙羥化反應——非對映體催化劑導致的(+)NLE19
127烯丙位的氧化反應21
128α,β不飽和酮的共軛加成反應21
129不對稱Ene反應23
1210醛的不對稱烷基化反應和羥醛縮合反應24
1211羰基化合物的不對稱還原24
1212氨基酸催化糖的合成26
1213動力學拆分中非線性效應26
1214基於不對稱毒化和不對稱放大的組合不對稱催化反應29
13總結與展望31
參考文獻31第2章不對稱自催化反應34
21不對稱自催化反應的發現與早期研究進展35
22手性有機化合物引發的不對稱自催化反應39
23手性無機化合物及物理因素引發的不對稱自催化反應42
24新發現的不對稱自催化反應體系44
25不對稱自催化反應的應用45
26不對稱自催化反應與絕對不對稱合成46
27不對稱自催化反應的機理研究47
28自然界手性起源問題的探討48
29總結與展望48
參考文獻49第3章不對稱毒化與活化51
31外消旋催化劑的對映選擇性毒化52
311氫化反應52
312DielsAlder與雜DielsAlder反應54
313羰基烯(Carbonylene)反應56
314烯丙基加成反應56
315二乙基鋅加成反應57
32不對稱活化58
321外消旋催化劑的對映選擇性活化58
322非手性催化劑的對映選擇性活化60
323光學純手性催化劑的進一步活化68
324不對稱毒化與活化策略的同時應用74
33總結與展望75
參考文獻75
第4章基於氫鍵作用的手性催化劑的設計與應用78
41手性二醇和二萘酚類化合物催化的不對稱有機反應78
42脲或硫脲參與的有機小分子催化反應82
421席夫鹼衍生的手性脲或硫脲類催化劑84
422手性雙功能硫脲催化劑86
43手性磷酸催化的有機反應93
431亞胺的不對稱加成反應93
432手性Brnsted酸催化的AzaDielsAlder反應101
433不對稱氫轉移反應104
44總結與展望107
參考文獻107
第5章基於立體和電子效應的手性催化劑設計與應用111
51配體的立體效應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作用111
511Taddol類配體111
512含雙唑啉骨架配體113
513DIOP類配體116
514軸手性的雙芳環類配體117
515Salen類配體121
516具有糖骨架的配體123
517一些其他結構的配體123
52配體的電子效應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作用124
521含雙唑啉骨架配體124
522軸手性的雙芳環類配體125
523二茂鐵骨架配體128
524Salen類配體133
525具有糖骨架的配體135
526一些其他結構的配體137
53總結與展望139
參考文獻140
第6章手性配體設計中的對稱性問題:從C2到C3的對稱性142
61C3對稱性的唑啉配體的合成及其在不對稱反應中的應用144
611配體的合成144
612三唑啉配體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145 [2] 
613C3對稱性醇、酚類配體在不對稱反應中的應用156
614C3對稱性膦配體在烯烴的不對稱氫化反應中的應用160
615其他C3對稱的分子160
62總結與展望161
參考文獻162
第7章手性螺環骨架在配體設計中的應用164
71手性螺環配體的設計合成165
711手性螺環雙膦(磷)配體合成166
712手性螺環單膦(磷)配體合成169
713手性螺環膦氮配體合成171
714手性螺環雙氮配體合成172
72手性螺環配體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應用172
721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173
722不對稱催化碳碳鍵形成反應183
723分子內的不對稱環化反應189
724其他類型的不對稱催化反應192
73總結與展望194
參考文獻194
第8章不對稱光化學反應197
81溶液中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197
811圓偏振光(CPL)誘導的絕對不對稱光反應197
812手性取代基誘導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00
813手性配合劑誘導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04
814不對稱光敏化反應206
82主客體中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08
821晶體中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08
822環糊精誘導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21
823手性氫鍵配合試劑誘導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31
824沸石中的不對稱光化學反應241
83總結與展望245
參考文獻246
第9章串聯的不對稱催化反應250
91金屬催化的串聯不對稱反應250
911陰離子反應過程250
912自由基過程258
913周環反應過程260
914卡賓過程261
915串聯的多組分反應過程262
916過渡金屬參與的串聯反應264
92有機小分子催化的不對稱串聯反應267
921手性胺催化的不對稱串聯反應268
922Brnsted酸催化的串聯反應279
93總結與展望283
參考文獻283
第10章不對稱雙活化策略288
101硼烷參與的羰基不對稱還原反應288
102催化羰基不對稱加成反應289
1021催化羰基不對稱烷基化反應290
1022催化羰基不對稱烯丙基化反應291
1023催化不對稱腈化反應294
103催化不對稱1,4加成反應299
104催化不對稱Aldol反應302
105催化不對稱Mannich型反應307
106催化不對稱氧(氮)雜環丙烷化物的開環反應310
107總結與展望313
參考文獻314
第11章組合酸催化劑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319
111路易斯酸協助的路易斯酸320
112布朗斯特酸協助的路易斯酸333
113路易斯酸協助的布朗斯特酸344
114布朗斯特酸協助的布朗斯特酸352
115總結與展望361
參考文獻362
第12章不對稱催化中的動態動力學拆分方法366
121動力學拆分與動態動力學拆分366
122消旋化機理367
123化學催化的動態動力學拆分368
1231過渡金屬催化的動態動力學拆分369
1232有機小分子催化的動態動力學拆分374
124酶催化的動態動力學拆分376
1241非金屬催化消旋化動態動力學拆分反應376
1242過渡金屬催化消旋化動態動力學拆分反應380
125總結與展望391
參考文獻391
第13章去對稱化策略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394
131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反應394 [2] 
1311碳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394
1312氮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398
1313氧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401
1314硫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403
1315鹵素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404
1316其他親核試劑對內消旋環氧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406
132內消旋氮雜環丙烷化合物的去對稱化開環反應407
133環狀酸酐化合物的去對稱化409
134內消旋二醇的去對稱化414
135通過烯烴複分解反應的去對稱化420
136總結與展望427
參考文獻427第14章組合不對稱催化431141手性催化劑庫的製備432
1411通過手性配體多樣性實現手性催化劑的多樣性432
1412通過手性配體、非手性配體以及添加物多樣性,或者配體、金屬離子、
反應條件以及底物平行組合構建手性催化劑庫440
142高通量篩選方法447
1421手性HPLC和GC測定法447
1422HPLCCD測定技術449
1423CD法450
1424熒光法452
1425金屬離子指示劑法454
1426質譜測定法455
1427核磁共振法455
1428紅外熱譜法456
1429陣列毛細管電泳法457
14210紫外可見光譜系統457
14211酶催化方法458
14212酶免疫測定法458
14213液晶法459
14214分子印跡聚合物測定法459
14215pH指示劑法460
14216拉曼光譜法460
143總結與展望461
參考文獻461第15章環境友好介質中的不對稱催化464
151水相中的不對稱催化反應464
1511水存在下的不對稱催化465
1512純水相中的不對稱催化468
1513純水上的不對稱催化469
1514不對稱膠束催化470
152離子液中的不對稱催化反應473
1521離子液中的不對稱催化——過渡金屬催化 474
1522離子液中的不對稱催化——有機小分子催化474
1523離子液共價負載的不對稱催化劑476
1524手性離子液為介質的催化反應477
1525離子液型不對稱有機小分子催化劑479
153其他非經典溶劑中的不對稱催化481
1531PEG中的不對稱催化482
1532PC中的不對稱催化484
1533無溶劑或高濃度下的不對稱催化485
154總結與展望488
參考文獻488第16章手性催化劑負載化中的若干新概念與新方法493
161非共價鍵負載手性催化劑493
1611物理包埋負載法494
1612離子鍵負載法496
1613氫鍵負載法498
1614金屬與配體的螯合作用負載法499
162負載液膜催化體系500
1621負載水相液膜催化體系500
1622負載離子液體液膜催化體系501
163手性金屬納米粒子催化體系503
1631手性助劑修飾的金屬納米粒子催化劑503
1632金屬納米粒子負載的手性催化劑505
164無機多孔材料負載手性催化劑507
1641納米孔內的不對稱催化反應507
1642手性有機無機組裝體催化體系511
165“自負載”催化體系514
166可溶性高分子負載體系517
167樹狀大分子負載體系522
168温控相變催化體系530
169連續流動催化體系531
1691連續“膜”分離催化反應體系532
1692連續“柱”分離催化反應體系534
1610總結與展望538
參考文獻538第17章酶與金屬催化劑體系的融合與組合543
171酶催化與金屬催化相組合的動態動力學拆分543
1711動態動力學拆分的基本理論544
1712仲醇的動態動力學拆分547
1713其他金屬外消旋化催化劑參與的仲醇的動態動力學拆分550
1714官能團化的醇的動態動力學拆分551
1715胺類化合物的動態動力學拆分554
172人工金屬酶的製備及其在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應用555
1721人工金屬酶的製備555
1722人工金屬酶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562
1723DNA和金屬相融合在不對稱催化中的應用569
173總結與展望570
參考文獻570第18章催化不對稱構建手性含氟有機化合物的新策略575
181手性單氟有機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576
1811催化不對稱氟化法576
1812類去對稱性催化氟化法584
1813催化不對稱串聯氟化法585
1814基於潛手性或外消旋含氟砌塊的催化不對稱轉化法587
182手性氟甲基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591
1821催化不對稱單、雙、三氟甲基化反應591
1822基於潛手性含三氟甲基砌塊的催化不對稱轉化法596
183手性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催化不對稱合成608
184總結與展望609
參考文獻609
第19章不對稱催化反應機理研究中的若干方法(典型案例分析)615
191不對稱雙羥化反應機理615
192二乙基鋅對羰基化合物不對稱加成的反應機理623
193不對稱氫化反應機理627
1931銠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機理627
1932釕催化的不對稱轉移氫化反應機理630
1933釕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機理634
1934雙膦雙胺/釕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機理635
194不對稱HDA反應機理研究638
195不對稱反應中氫鍵作用的機理研究640
196末端環氧化合物的水解動力學拆分機理研究642
197總結與展望645
參考文獻645第20章不對稱催化從學術研究到工業應用(典型案例分析)649
201L多巴的不對稱催化合成649
202(S)異丙甲草胺的不對稱催化合成651
203青(碳青)黴烯關鍵中間體:3羥乙基4乙酰氧基氮雜環丁酮衍生物
(4AA)的製備652
204金屬催化硫醚的不對稱氧化:左旋奧美拉唑的工業製備653
205總結與展望655
參考文獻655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