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下營村

(北京市延慶區張山營鎮下轄村)

鎖定
下營村隸屬延慶區張山營鎮,位於延慶區最西端,南臨110國道,緊鄰懷來縣北辛堡鄉,背靠馬鞍山,山裏面有千古之迷古崖居遺址。村裏還有崇善寺等古寺廟遺存。
中文名
下營村
所屬地區
延慶區張山營鎮
地理位置
延慶區

下營村國光蘋果

蘋果採摘 蘋果採摘
張山營鎮的國光蘋果銷售形勢大好,一斤可以賣到兩斤富士蘋果的價錢,全鎮1000畝國光蘋果早已“一果難求”。
張山營鎮自然條件優越,土壤、氣候、水質條件適宜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種植,這裏生產的蘋果、葡萄等優質果品享譽京城。其中,張山營鎮出產的蘋果具有果型正、個大、色紅、皮薄、肉脆、糖度高、耐貯存等優點。上世紀80年代,張山營地區的國光蘋果被農牧漁業部評為金獎,曾經暢銷一時。到了90年代,北京地區引進的紅富士蘋果因其個大、味甜、經濟效益高,迅速代替了個兒小、產量相對偏低的國光蘋果,果農們紛紛通過嫁接、栽植新苗等方法大規模種植紅富士,國光蘋果種植進入了低谷時期。
近年來,隨着市民口味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市民又懷念起國光蘋果的酸甜口味,曾經被人遺忘的“小國光”開始“捲土重來”,在市場越來越受喜愛。為了讓國光蘋果風光再現,張山營鎮先後投入上百萬元,加快蘋果基地建設,建成了6個觀光果園,更新了兩萬餘株果樹。張山營鎮果農們從中發現了商機,紛紛開始種植國光蘋果。全鎮國光蘋果面積達1000畝。
延慶國光蘋果種植區域主要分佈在以延慶縣張山營鎮張山營村、下營村;舊縣鎮黃峪口村、白羊峪村、閆莊村、三里莊村;香營鄉黑峪口村、屈家窯村為主線的北山帶;八達嶺鎮裏炮村、幫水峪村以及康莊鎮、永寧鎮、井莊鎮等部分地區少量分佈。地理座標為東經115°44′-116°34′,北緯40°16′-40°47′。
延慶縣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生產的國光蘋果較其他地區相比,果肉硬度大,口感鬆脆;風味獨特,酸甜可口;耐貯藏;尤其是顏色較好,基本上是全紅果,這是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1985年,延慶國光蘋果以其獨特、優良的果質榮獲“全國優質果品第一名”榮譽稱號,被國家農牧漁業部評為金獎。由此,延慶國光蘋果被更廣泛的人羣所喜愛,佔據更為寬廣、繁榮的銷售市場。2009年11月,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2009年獲得農業部頒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證書,成為延慶國光蘋果的一張有力“名片”。

下營村崇善寺

崇善寺壁畫 崇善寺壁畫
崇善寺位於延慶區西部下營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遼代,原是遼蕭太后女皇姑佛寺,後改為崇善寺,在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毀於地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2006年縣文保單位啓動了對文物的搶險修繕。《延慶縣編年志》中記載“統和四年(遼代)……九月辛巳十六,遼主……康莊鎮馬坊村養鵝池為遼蕭太后養鵝處。《隆慶志》載:養鵝池“周圍二里許,悉用鐵石扣甃,外闢四門,中建殿宇,其中作九曲沿流,俱有石坐,台前有白石華表,制極工巧,其水四時不竭,相傳遼蕭後所鑿。”延慶鎮蓮花池,蕭太后植蓮處。張山營鎮應夢寺,蕭太后夢儒州北山有輝煌的寺院,因而建應夢寺。基址及鑿石輦道,燒造琉璃磚瓦窯明代猶存。下營崇善寺,原為遼蕭太后女皇姑佛寺,佔地南北半里。”“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正月庚寅初二,京師地震。天壽山、居庸、密雲、古北口等地均遭破壞。居庸關城牆、墩台多摧,人有壓死者。二月,調撥京營軍兵二千人修繕因地震而崩塌居庸關樓檐、墩台。延慶下營崇善寺大殿因地震摧毀,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建。有碑記之。”寺內有古代精美壁畫。 [1] 

下營村文化牆

文化牆 文化牆
從河北懷來進入延慶區張山營鎮下營村,映入眼簾的不單單是綠意盎然、樹木葳蕤、花草繁茂的園林景觀,濃濃文化氣息更是撲面而來。110國道沿線古香古色的石頭牆上鑲嵌着名人名句、文化剪紙等藝術作品,成為村民茶餘飯後休閒、學習、娛樂的必要陣地。郭奶奶指着文化牆上的福字兒剪紙,向小孫子講述自己年輕時心靈手巧也能剪出這樣的窗花兒來,小孫子也興奮地告訴奶奶,那剪紙上剪的是過年時街上最熱鬧的推小船兒、蹦高蹺……
張山營鎮把豐富農村文化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該鎮還結合各村實際,把傳統的剪紙、漫畫、篆刻、書法等作品確定為各村“文化牆”設計題材、內容,村村建設“文化牆”,不斷提升農民文化品位。 [2] 

下營村民俗文化

鄉土曲藝“怕老婆頂燈”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作為一項藴含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曲藝形式,延慶縣張山營鎮下營村的“怕老婆頂燈”已經申報了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考證,清代光緒年間延慶就有怕老婆頂燈,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下營村的“怕老婆頂燈”,是劉九貴、劉九才兄弟二人根據河北梆子傳統小戲《怕老婆頂燈》演變改編和發展而成,戲中動作生動有趣的、表演幽默詼諧,使節目粗而不俗,開朗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據考證,清代光緒年間延慶就有怕老婆頂燈,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下營村的“怕老婆頂燈”,是劉九貴、劉九才兄弟二人根據河北梆子傳統小戲《怕老婆頂燈》演變改編和發展而成,戲中動作生動有趣的、表演幽默詼諧,使節目粗而不俗,開朗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張山營鎮下營村的幾位老藝人也多次參加市、縣組織的文化調演,受到了各級領導和觀看者的廣泛歡迎。80年代,怕老婆頂燈還在北京龍潭廟會獲過獎。代表人物是該村劉長滿、姚永生、陸貴先三位老藝人。
又是掌燈時分,張山營鎮下營村委會里鼓樂齊鳴、笑聲不斷。劉長滿、姚永生、陸貴先等幾位曲藝能人已經早早的來到這裏演排練他們的絕活“怕老婆頂燈”,會議室裏的板凳上擠滿了前來湊熱鬧的村民,只見醜態扮相男角的手中握着兩把寶劍,頭上頂着一盞碗燈,被怒斥着的婆娘用棍棒追得左右躲閃,一會爬滾鑽席,一會作揖求饒,二人棒來劍往、你追我趕,營造了一幅活靈活現的懦夫捍妻的幽默畫面,逗得大夥兒笑聲連連。支部書記姚建立告訴筆者説“為了能讓村裏人經常看到表演,也為了保存住這門手藝,村委會還為他們配備了統一的衣服和道具,説老實話,你讓俺們這些土農民去看那些高雅藝術俺們是整不來的。反而是這種土節目熱鬧有看頭,俺們愛看,而且百看不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