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田村

(浙江省麗水龍泉市城北鄉下轄村)

鎖定
上田位於龍泉市城北鄉上田村,松、遂、龍三縣交界處。以地處海拔 455米高地。村民多數姓毛,清康熙年間從遂昌關川遷此始居。全村185户,680餘人。
中文名
上田村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龍泉市城北鄉
地理位置
松、遂、龍三縣交界處
人口數量
680餘人

上田村概況

上田溪將村分為南北二面,村舍沿溪呈團聚狀。整個村落的道路,河流,民居等都較完整地保持着清末民初的格局風貌和建築式樣。村內有村中路、村關路、村坤路、碓前路、水井弄、大路下弄等巷弄42條,石拱廊屋橋、石板橋、蹬步等橋樑11座。沿溪老街東西走向,溪南老街保存較好,長約七百多米,塊石、卵石砌築路面,街上還保留着古老的石攔杆,老街兩側的建築大都是清代式民國時期所建,白牆灰瓦,連綿成片,基本保存着原建築格局。清末民初時期,老街有藥鋪、雜貨店、南北貨、糕餅店、水作坊等數十家,目前還保存着踏碓四座,上田村故有“九橋十三碓,監田十景”的美譽。北面的老街區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近年已多處改建,歷史風貌遭到一定破壞。 [1] 

上田村資源

上田村除了臨街商業建築外,還有許多宅院、祠堂等清代傳統建築。全村現有30餘座清末民初時期的古民居,保存完好。其門窗、牛腿、斗拱、天井卵石拼花、捲棚頂等製作精細,工藝精湛。文物古蹟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上田戰鬥遺址(清代禹王廟),此外,還有蘭田橋、毛氏宗祠、毛家大院、文昌閣等。
上田村盛產木材、毛竹。上田村有羅漢松、楓香、苦櫧、金桂、南方紅豆杉等百年以上的古樹30多株。

上田村人文

傳統民俗有舞龍燈、獅子、花燈、花鼓、新年祭祖、放明燈、寒露迎賽會,冬至宴會等。

上田村文化

上田村人居文化

上田村歷史悠久,現存最古老的居住房屋以三角壇為中心的毛氏日、月、星三房清初古屋為標誌,以及分佈在村頭、村腳、對門、上田裏、迎神壇、滿樓下、大路下、倉弄、山頂、松樹坑、塘源頭等處的清、民國建築,有百柱落地的大廈一座,五植、三植簡樸無華的老宅30多幢,均風格各異,古色古香。上田毛氏宗祠、文昌閣、禹王宮、五穀殿、蘭田橋、貞節石牌坊、村腳石欄杆、古時的九橋十三碓、上壩、下壩、兩蹬步,以及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民俗習慣,是先人留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上田村古代交通四通八達,村內有大小村弄41條,外出向東經倉壇一路過猛坑、吳岱、黃莊橋抵達龍淵;一路過溪下、陂川、龍虎坳、高亭、玉巖通向松陽縣城;向北翻過岙田、下百步嶺經東書、徐村、歧口直達遂昌城關;向西登上小畲嶺,翻過山頭坳,經上垟坳,一路下雙溪、河裏通向龍泉:一路過橫欄、金鋪、關塘,到王村口可乘船至衢州樟樹潭,下烏溪江、富春江直達杭州。另由王村口通碧龍、住溪、寶溪一帶,是我黨領導的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當年由粟裕、劉英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上田戰鬥”部隊就是走這一條線路。

上田村宗親文化

上田毛氏自關塘始祖成顯公上溯五代毛晃公(系宋代禮部尚書和户部尚書),至上田始祖元康公至今己34代,源遠流長,人才輩出。上田毛氏祖宗歷有尊師重教、詩禮傳家之風,古時,村有私塾多處,清末1891年就辦起第一所上田化育學校。1938年,由族人毛蔭亭先生(抗戰前時任杭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局長,後離任返鄉任鄉長)集資,在毛氏祠堂前建造有三層樓房一幢,創立了上田小學,後改為上東鄉中心小學,自任校長,聘請名師執教,學生除本村、本鄉外,還有三、四十里以外的遂昌、松陽,本縣的道太、盛溪、黃鶴等地的民眾送子女前來就學。現上田小學有70多年曆史,培養小學畢業生數以千計。
僅上田村,清代有毛儀乾例授登士郎,毛紹春皇清特贈監生,毛聞祈、毛聞郊欽授貢元,毛聞郇欽授布政使理問,毛先琦、毛裕鈴、毛裕鈞欽授九品,有貢生、廩生、增生、監生、庠生(秀才)50餘人。建國後至今全村有大專畢業生130餘人,研究生10餘人,博士後1人。從政科級以上,從文、從工中級職稱以上者四、五十人,其中副處以上領導幹部及大學教授、副教授,主任、副主任醫師,當代詩人、書法家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近20人。全村60%以上的人均在外從政、從醫、從教、從文、從工、從商,真是三十六行,行行不乏其人。
260多年前,先人為紀念宗親,建造了毛氏宗祠,祠前原有三對桅杆,為欽授貢元而立,歷來每年春節設筵祭祀祖先五天,正月初二,全村毛氏子孫,包括東書的毛氏後裔均前來拜太公,祠堂鼓聲、鞭炮聲,響徹雲霄。居住在龍泉、遂昌兩地的毛氏老人逝世後,都將靈牌按號填入設在太公櫃上的粉牌,村人對外地族人送靈牌上祠堂時,還吹打樂器到村口迎接,莊重氣氛,實為壯觀。每年清明節外地族人也紛紛前來掃墓祭祖。昔時凡有生兒育女者,均贈送老酒、豆腐到祠堂聚宴,故名為“吃豆腐酒”。

上田村歷史文化

上田村有一閣、兩殿、一橋等古蹟,即文昌閣、社殿(禹王宮)、五穀殿(神農廟)、藍田橋。
文昌閣,地處村東水口,四面凌空,建成於清道光二十年閏五月初九日,至今有170年曆史。閣內外粉牆漆柱,雕龍翹角,為二層樓閣,閣中有文昌帝君、關公、關平、周倉、奎星等塑像和字畫,歷來為人們特別是讀書學子的朝拜聖地,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壞殆盡。經省有關部門和專家考證,2006年6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公佈上田村為省級歷史古名村後,由市博物館負責,政府出資對文昌閣進行了全面整修。又由民眾捐助,重塑聖像,這一文化聖蹟再現歷史原貌。
社殿,即禹王宮,坐落離文昌閣二十米之路後,祖上為紀念禹王治水有功,故建殿紀念,殿門匾額題書“禹王宮”三字,歷史上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慶賀上元元宵,夜間燃放花樹焰火,春夏秋冬均有集會活動,名為社日。每年寒露節頭一天,舉行迎神賽會,抬出禹王神像環村巡遊。
五穀殿,即神農廟,位於村西,殿前栽有丹桂古樹,殿內置有神農氏神像,俗稱五穀佛。傳説中的神農氏,教人制作耕具、播種五穀、嘗百草治病。故每年古歷十月立冬,家家慶豐收,煮新米飯,上五穀殿,供祭神農氏。
藍田橋,位處村坤,建於清代同治年間,橋高4.2米,橋正中神龕上,塑有觀音佛像。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日是香期盛會,三村五里的善男信女都趕來進香,請來木偶戲班搭台演出三天三夜,異常熱鬧。迄今橋身如故,橋屋尚存。

上田村紅色文化

一九三五年間,革命烈火越燒越旺,國民黨反動派對浙西南山區羣眾運動和武裝鬥爭萬分驚恐,調遣了十八軍羅卓英等部七個師的兵力向浙西南山區大舉圍剿。粟裕劉英率領紅軍於1935年7月29日夜襲上田村,與駐紮在上田村的國民黨軍獨立營進行激戰,紅軍大獲全勝。在我黨的領導下,從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到抗日戰爭,上田村的勞苦民眾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運動,地下黨領導人張麒麟曹景恆等經常出入上田村,1933年上田村就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有地下黨員10多名,紅軍游擊隊員28人。
在住溪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下,上田成立了分田委員會,書寫紅軍標語,宣傳我黨主張,廣泛發動羣眾,開展革命鬥爭。上田是革命老區,有其光榮的革命歷史。為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光輝業績,故在村前建立起一座“上田戰鬥紀念館”,館內陳列有戰利品、《上田戰鬥》連環畫、書法、詩詞等,並被省裏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 [2] 

上田村所獲榮譽

2023年2月,龍泉市城北鄉上田村入選2022年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名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