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

鎖定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 ,中國伊斯蘭教新型學校之一。由中國回教學會於1928年春在上海創建,校址設在小桃園清真寺內。
中文名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
創辦時間
1928年
校    訓
培養傳道、著書及翻譯阿、波文書籍和教授阿、波文字之人才
類    別
伊斯蘭教新型學校
地    質
上海小桃園清真寺內
所在國家
中國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辦學宗旨

學校一角 學校一角
其辦學宗旨是“培養傳道、著書及翻譯阿、波文書籍和教授阿、波文字之人才”。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學習歷史

1929年改名為“上海伊斯蘭經學研究社”,後又改稱“上海伊斯蘭迴文師範學校”。1930年學校遷至上海青蓮街222號“中國回教學會”所在地。校長由當時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教長達浦生兼任。穆斯林學者哈德成、買俊三、金煦生擔任主講教師,並聘請埃及亞歷山大大學穆罕默德·卡米萊和印度籍埃及學者法杜裏·伊拉希二先生在該校任教。1935年王靜齋阿訇也曾應邀講授聖訓課。該校學制3年。設有普通班和速成班,分層次授課,堅持培養穆斯林新式人才的辦學目標。

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課程設置

經學課有《古蘭經》、聖訓、教法、認主學,外語課有阿拉伯語、波斯語和英語,文化課有漢語文、史地、數學、哲學飛教育學和其他文化知識。該校面向全國招生。其條件是:凡穆斯林男性青年,具有漢阿文基礎知識,身體健康,經考試錄取。在校學生一律免費提供食、宿和書籍、文具。學生在校期間要履行宗教功課和禮儀;每逢伊斯蘭教齋月、節日,到上海各清真寺宣講教義,參加穆斯林的各項社會活動。該校自建校以來,共舉辦過4屆,培養穆斯林青年60多名。1931年4月從第一屆畢業生中選派馬堅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留學,1934年5月又從第二屆畢業生中選派金子常、定仲明、胡思鈞、馬有連、林興智等赴愛資哈爾大學留學,不少畢業生都在當時全國各地清真寺、伊斯蘭團體、學校供職,對培養中國伊斯蘭教宗教人材和傳播伊斯蘭文化起了推動作用。該校還編輯出版有《伊斯蘭學生》雜誌,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停辦。
1938年夏,上海伊斯蘭師範遷校甘肅平涼,改名“平涼伊斯蘭師範”。黨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派黨員馬寅(回族)及其愛人徐強同志隨校來平,他們很快和平涼市委取得聯繫,馬出任平涼市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