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佑路清真寺

鎖定
福佑路清真寺是近代上海伊斯蘭教史上由穆斯林創建的第二座清真寺。原名穿心街禮拜堂,後改稱穿心街口教堂,俗稱北寺。
中文名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
地    址
上海市福佑路378號
郵    編
200000
創    建
清代同治九年
原    名
穿心街禮拜堂

福佑路清真寺歷史沿革

福佑路清真寺初建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於清代同治九年(1870)創建,稱穿心街禮拜寺、清真北寺

福佑路清真寺修繕重建

20世紀30年代又稱穿心街回教堂。坐落在上海南市區老北門福佑路。臨街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76畝。清光緒二十五年(1900)和三十一年(1905)復由上海穆斯林哈少夫、金子云、蔣星階等兩次集資購地,進行擴建整飾。1936年前臨街平房改建為三層鋼骨水泥結構樓房1幢,樓頂平台建有望月樓亭。

福佑路清真寺規模建制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樓內設教長室、圖書室、會議廳、沐浴水房等。寺大門北向,為拱形花格鐵門,門額嵌“清真寺”3個金字,內照壁書有阿拉伯文“色蘭”字樣。穿過內門為東西長方形庭院,庭院北側為水房,南側是3進禮拜大殿,為中國宮殿式木構廳堂建築,面積約450平方米。

福佑路清真寺建築特點

福佑路清真寺風格特點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殿頂明三暗五,梁椽交錯,繪有各種花紋圖案和鏤空花雕,殿周圍為花格欄柵玻璃格子窗,雕花落地格子門。正面是綠色瓷磚窯門,上有經文和木雕“清真言”直匾兩塊。二殿、三殿樑柱懸有經文橫幅,兩邊掛紅木宮燈,殿內置有中堂經文條幅,以及經文香爐、香案、花瓶等陳設。

福佑路清真寺主要建築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樓內設教長室、圖書室、會議廳、沐浴水房等。

福佑路清真寺歷史淵源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曾為上海穆斯林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動中心。1932年秋,上海穆斯林開展的一次聲勢浩大的反對侮辱伊斯蘭教案的鬥爭,其指揮中心即在該寺。中國伊斯蘭教著名學者、教育家、大阿訇達浦生曾任該寺教長。1905年上海穿—心街清真務本堂和1909年上海清真董事會均成立於此。1911年4月成立的上海清真商團營部亦設在該寺內。

福佑路清真寺地理交通

上海市福佑路清真寺位於上海市福佑路378號。
清真寺(福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