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閭

鎖定
三閭,戰國時期古地名,位於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又指楚國某地三個大姓家族的總稱,愛國詩人屈原被貶後就曾任三閭大夫,掌管三個大姓宗族的宗族事物。因此,後世也用該名詞也代指屈原。
三閭:sān lǘ 釋 義:屈原
三閭是地 [1]  名。
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 出生地: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
三閭大學的命名更耐人尋味:屈原曾任三閭大夫,也稱三閭,歷來是文人節操的榜樣。然而三閭大學的一幫文人卻互相傾軋。
中文名
三閭
拼    音
sān lǘ

三閭三閭大夫

戰國時楚國官名,屈原貶後任此職。《史記·屈原列傳》裴駰集解中説:“駰案《離騷序》曰: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譜屬,率其賢良,以厲國士”。可見三閭大夫是一種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務之官。

三閭相關文獻

後漢書·孔融傳》:“忠非 三閭 ,智非鼂錯,竊位為過,免罪為幸。”李賢注:“即屈原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晉陶潛《感士不遇賦》:“故 夷 、 皓 有安歸之嘆, 三閭 發已矣之哀。”
張孝祥水調歌頭·泛湘江》詞:“喚起九歌忠憤,拂拭 三閭 文字,還與日爭光。”
黃遵憲《將應順天試仍用前韻呈靄人樵野丈》:“轍亂旗翻屢敗車,行吟憔悴比 三閭 。”
參考資料
  • 1.    三閭  .在線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