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級預防

鎖定
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是心理衞生領域預防工作之一。對於已經出現精神疾病者進行的工作,其目標直接指向出現問題的個人,儘可能地減輕損害,促進康復,致力於將疾病的持久性與破壞性降至最低。 [1] 
中文名
三級預防
外文名
tertiary prevention
學    科
精神病學、心理學
目    的
儘可能地減輕損害,促進康復

三級預防簡介

三級預防亦稱臨牀預防。是對已知患某種疾病的患者,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和惡化。對於慢性病,通過加強醫學監護,防止併發症,防止傷殘;對於已喪失勞動能力或傷殘者,通過康復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能力。由於三種預防措施是連續的梯次性預防措施,故稱為三級預防。三級預防的實施,有賴於必要的物質條件、高超的醫療科技和十分關注患者的愛心。 [2] 

三級預防主要內容

在疾病的病前(易感期)、病中(發病前期)和病後(發病期和轉歸期)各個階段採取相應預防措施稱為三級預防。三級預防是預防醫學工作的基本原則與核心策略。 [3] 

三級預防第一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稱病因預防,即在發病前期,針對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所採取的根本性預防措施,是預防醫學的最終奮鬥目標。 [3] 
首先是宏觀的根本性措施,稱為根本性預防(primordial prevention)。這是為了避免疾病危險性的增加,而從全球性預防戰略和各國政府策略角度考慮,建立和健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3] 
其次是針對環境的措施,即根據保護環境方針,採取具體的保護大氣、土壤、作物、水源、食品等的措施,以減少因環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
再次是針對機體的措施。機體的狀態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很大影響,必須做到: [3] 
①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自覺採取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3] 
②有系統、有組織地進行預防接種,提高人羣免疫水平; [3] 
③做好婚前衞生工作,禁止近親結婚,以預防遺傳性疾病; [3] 
④做好妊娠期和兒童的衞生保健工作,特別重視致癌因素在預防腫瘤發病上的重要意義,例如婦女在妊娠早期接受X射線照射易產生畸胎和生下的子女可能易患白血病等; [3] 
⑤慎重使用任何醫療措施和藥品,預防醫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 [3] 
第一級預防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積極的社會預防措施。 [3] 

三級預防第二級預防

第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稱臨牀前期預防或“三早預防”,即在疾病的臨牀前期做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三早”預防措施。對傳染病的第二級預防還應有早隔離、早報告措施。第二級預防的目標是控制或延緩疾病發展,促使病變逆轉,縮短病程或防止轉為慢性及病原攜帶狀態,降低現患率。第二級預防的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檢查、高危人羣的重點監護及專科門診等。 [3] 

三級預防第三級預防

第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稱臨牀預防,是針對已明確診斷的患者,採取的適時、有效的處置,以防止病情惡化、促使功能恢復、預防併發症和傷殘;對已喪失勞動能力者則通過康復醫療措施,儘量恢復或保留功能,使之能參加社會活動並延長壽命。措施有專科治療、由社區建立家庭病牀、開展社區康復、加強心理諮詢和指導等。 [3] 
對不同類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三級預防策略。對大多數疾病而言,都應強調第一級預防;對於惡性腫瘤則更應強調第一級預防和第二級預防;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則要按其特點通過篩檢、早期診斷和治療改善預後等措施,進行綜合預防,如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除針對其危險因素開展第一級預防外,同時還要兼顧第二級和第三級預防。 [3] 

三級預防理論拓展

近年來頻發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充分證明,僅有‘三級預防’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建立‘零級預防’的概念,把公共衞生的提壩前移。”這是中國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教授提出的新觀點。他認為,公共衞生應該強調政府責任,而“零級預防”的責任主體就是各級政府 [3] 

三級預防精神障礙的三級預防

1964年,Caplan首先倡導對預防精神障礙的重視,並提出了“三級預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模式,對精神病學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世界各國結合各自不同的社會體制、文化與民族特點,綜合性地開展了精神障礙的預防工作。我國也制定了符合我國現實特點的“三級預防”體系。 [4] 

三級預防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primary prevention)即病因預防,是通過消除或減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來防止或減少精神障礙的發生,屬於最積極、最主動的預防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4] 
1.對公眾開展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加強精神衞生知識的普及,及時提供心理諮詢服務,促進人們的自我心理保健等。 [4] 
2.加強遺傳諮詢,防止近親結婚,做好圍生期保健等。 [4] 
3.對一些易患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羣”,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質者和從事高心理壓力職業者,採取相應的心理干預措施。 [4] 
4.定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精神障礙在人羣中的發生率、發病規律、分佈情況及影響因素,結合國內外有關精神障礙預防的詢證醫學證據和當地的實際情況,為政府制訂預防精神障礙發生的總體規劃提供依據。 [4] 

三級預防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的重點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爭取疾病緩解後有良好的預後,防止復發。由於許多精神障礙具有慢性或亞急性起病,症狀隱匿,臨牀表現缺乏明確特徵性等特點,往往失去及時干預的機會。因此,二級預防是精神障礙防治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其主要內容包括: [4] 
1.向公眾廣泛宣傳精神障礙的有關知識,提高人們早期識別精神障礙的能力。同時,要改變人們對精神障礙患者所持的偏見,減少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屬諱疾忌醫的心理,做到及時就醫,早期干預,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4] 
2.對確認或可疑的精神障礙者,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接受合理、系統的藥物和心理治療,爭取使疾病達到完全緩解,減少和防止疾病的復燃和復發。 [4] 
3.在綜合醫院內設立精神科和心理治療科,為公眾提供便利的、更易於接受的精神障礙就診環境和條件;做好聯絡-會診和專科諮詢工作,幫助非精神科醫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精神障礙患者。 [4] 

三級預防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tertiary prevention)的要點是防止疾病復發,做好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和職業功能的恢復,減少功能殘疾,阻斷疾病衰退的進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力爭迴歸社會。其主要內容包括: [4] 
1.積極謀求政府部門對精神障礙康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協調各相關部門構建精神障礙防治康復體系。 [4] 
2.對經過治療,病情趨於穩定的患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心理治療和康復訓練。讓患者正確認識疾患,進一步正確認識自己,克服性格弱點,正確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心理社會問題和矛盾。同時,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防止疾病復發,減少殘疾,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心理和社會功能。 [4] 
3.建立各種工、娛治療站,對患者進行各種康復訓練,同時進行健康教育和疾病諮詢,使患者早日恢復家庭生活和社會功能。 [4] 
4.做好出院患者的定期隨訪工作,使患者能夠接受及時而有針對性的醫療指導和服務。調整出院患者的生活環境,動員家庭成員支持和參與患者的康復活動,指導家庭成員為患者制訂生活計劃,努力解決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4] 
5.關心和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重視心理、社會環境對疾病預後、復發的影響,妥善解決患者的工作與就業問題。這對患者良好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的維持有重要作用。 [4] 

三級預防預防的層次

儘管一級預防“最積極、最主動”,但缺乏清晰的概念。Mrazek和Haggerty提出了比較精細的概念框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啓發性,主要內容如下: [4] 
預防僅用於精神障礙發生前的干預,二級與三級預防被分別替換為治療與康復,從而使精神障礙的預防、治療與康復統一起來,成為一個連續體。 [4] 
預防可分為 3個不同層次: [4] 

三級預防一般性預防干預

一般性預防干預(universal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務的對象是一般公眾或整體人羣,如向他們宣傳、普及精神衞生知識,提高公眾的精神衞生水平。 [4] 

三級預防選擇性預防干預

選擇性預防干預(selective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務的對象是具有易患精神障礙危險因素的亞人羣,如教育“三陪女”使用“安全套”以避免或減少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精神障礙。 [4] 

三級預防指徵性預防干預

指徵性預防干預(indicate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服務的對象是具有精神障礙的早期表現或具有精神障礙素質因素,但尚不符合診斷標準的個體。因此,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及可利用的資源,有的放矢地針對整體人羣、亞人羣、個體開展預防性干預。 [4] 

三級預防自殺的三級預防

自殺的預防方向是提高人羣的心理素質,使社會結構儘量合理,減少消極面,加強精神衞生服務。自殺問題既是個人的精神衞生問題,也是影響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公共衞生及社會問題,對自殺行為的預防應採取綜合的三級預防。 [4] 

三級預防一級預防-宣傳教育精神衞生相關知識

針對一般人羣及潛在人羣。主要內容有: [4] 
1.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矯正不良的認知及行為,增強應對及環境適應能力; [4] 
2. 提高對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物質濫用、人格障礙及應激性障礙等精神障礙的識別與防治,避免諱疾忌醫,喪失早診、早治的良機; [4] 
3. 減少自殺工具的獲得 如加強農藥和滅鼠藥等有毒物質的管理;加強對精神藥品的管理,控制藥店出售,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處方量,精神障礙患者的藥品應由家屬保管;加強槍支、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及煤氣去毒化,高樓防範,對某些自殺多發的場所進行巡邏、管理等; [4] 
4. 對各種媒體報道進行規範和必要的限制,避免不良誘導。 [4] 

三級預防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處理

對有自殺危險的人進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具體措施有: [4] 
1. 對相關醫務人員和心理諮詢工作者進行培訓,提高對自殺危險信號的識別和正確處理的能力,以點帶面,推廣普及,積極預防自殺; [4] 
2. 加強對高危人羣的心理健康維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必要時可建立自殺監控預警系統,加強對自殺的防範; [4] 
3. 由於照料者的忽視、諱疾忌醫等,常常導致有強烈自殺企圖的人自殺成功。因此,提醒和教育照料者提高對自殺的防範意識、加強社會支持,採取必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殺行為的發生; [4] 
4. 由於自殺者在自殺前多處於矛盾狀態,思維僵化,情緒及行為具有衝動性,避免“扳機”作用、及時干預常可以有效地阻止自殺行為的發生。應建立自殺預防機構,加強對自殺及自殺預防的研究和有效措施的推廣,如建立危機干預中心和熱線電話等,對處於心理危機的人提供支持和幫助; [4] 
5. 對精神障礙患者的自殺預防。如對處於精神分裂症急性發作期、中重度抑鬱症、酒精和藥物依賴或戒斷狀態、急性情緒危機狀態下的患者,應住院治療或留觀察室觀察,並加強防範;制定系統、有效的治療方案;評估患者的自殺風險,並採取必要的觀察、防範措施;加強對出院患者的隨訪和防範等。 [4] 

三級預防三級預防-善後處理、預防復發

降低死亡率及善後處理。包括: [4] 
1. 建立自殺的急診救治系統,提高對自殺者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 [4] 
2. 發現和解決自殺未遂者導致自殺的原因,必要時採取藥物和心理治療,消除原因,預防再次自殺; [4] 
3. 同情和理解有自殺行為者,不要歧視,並幫助自殺未遂者重新樹立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重新適應社會; [4] 
4. 適當解決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避免不斷受到影響而再度自殺。 [4] 
參考資料
  • 1.    楊治良,郝興昌.心理學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08
  • 2.    李旭初,劉興策,張揆一,劉榮才,劉芹茂.新編老年學詞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02
  • 3.    姚應水 .全國普通高等醫學院校五年制臨牀醫學專業“十三五”規劃教材 預防醫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7.03:15-16
  • 4.    郝偉,於欣,許毅,吳愛勤,李濤,劉金同.精神病學第7版.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