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經小傳

(北宋劉敞創作的傳記)

鎖定
《七經小傳》是北宋劉敞撰寫的傳記,全稱《公是先生七經小傳》,是宋儒以義理説經的代表之作。《七經小傳》計三卷。其所收七經係指《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和《論語》。
作品名稱
公是先生七經小傳
作    者
劉敞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全稱
公是先生七經小傳
類    別
傳記

七經小傳簡介

漢唐經學家治經,多尊章句義疏之學,恪守古訓,不越規矩。此種學派,其長在注重實證短在過於拘泥。而至宋代,這種學風發生了變化,治經講求義理,輕視註疏,其長在多有新思,其短在常帶臆斷。《七經小傳》在上述學風轉變過程中,曾經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以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對經書重新加以解説,其中不乏獨到之見和新奇之説,這本無可厚非。但書中一些論述穿鑿附會,特別是遇有原書與己意不合之處,作者竟臆改原書,如將《尚書》中的“愿而恭”改作“願而荼”;將《周禮》中的“士田賈田”改作“工田賈田”,考《尚書·武成》一篇先後而移其次序等,未免給後人留下笑柄。《四庫全書總目》稱“好以已意改經,變先儒淳實之風者,實自敞始”。
《七經小傳》問世之後,宋人以義理説經之風漸盛。所以此書可稱為宋代經學的開創之作,反映了宋代經學重義理輕註疏的基本特點。
《七經小傳》有《四庫全書》本。另外,《通志堂註解》、《正誼齋叢書》、《續古逸叢書》等叢書也收錄此書。

七經小傳四庫提要

《七經小傳》·三卷(兩江總督採進本)宋劉敞撰。敞有《春秋傳》,已著錄。是編乃其雜論經義之語。其曰“七經”者,一《尚書》,二《毛詩》,三《周禮》,四《儀禮》,五《禮記》,六《公羊傳》,七《論語》也。然《公羊傳》僅一條,又皆校正《傳》文衍字,於《傳》義無所辨正,後又有《左傳》一條、《國語》一條,亦不應獨以《公羊》標目。蓋敞本欲作《七經傳》,惟《春秋》先成。凡所札記,已編入《春秋傳》、《意林》、《權衡》、《文權》、《説例》五書中。此三條一校衍字,一論都城百雉,一論禘郊祖宗報,於經文無所附麗,故其文仍在此書中。其標題當為《春秋》,故得兼及《外傳》。傳寫者見第一條為《公羊》,第二條末亦有“公羊”字,遂題曰《公羊》而注曰“《國語》附”,失其旨矣。《論語》諸條,有與諸經一例者,又有直書《經》文而夾註句下如註疏體者,亦注《論語》而未成,以所注雜錄其中也。吳曾《能改齋漫錄》曰:“慶曆以前,多尊章句註疏之學。至劉原甫為《七經小傳》,始異諸儒之説。王荊公修《經義》,蓋本於原甫。”(案《讀書志》亦載此文,以為元祐史官之説)晁公武《讀書志》亦證以所説“湯伐桀升自陑”之類,與《新經義》同,為王安石剿取敞説之證。大旨均不滿於敞。《朱子語類》乃雲“《七經小傳》甚好。”其説不同。今觀其書,如謂《尚書》“愿而恭”當作“願而荼”、“此厥不聽”當作“此厥不德”;謂《毛詩》“烝也無戎”當作“烝也無戍”;謂《周禮》“誅以馭其過”當作“誅以馭其禍”,“士田賈田”當作“工田賈田”,“九{筮合},五曰巫易”當作“巫陽”;謂《禮記》“諸侯以《貍首》為節”當作“以《鵲巢》為節”:皆改易經字以就己説。至《禮記》“若夫坐如屍”一節則疑有脱簡,“人喜則斯陶”九句則疑有遺文,“禮不王不禘及庶子王亦如之”則疑有倒句。而《尚書·武成》一篇考定先後,移其次序,實在蔡沈之前。蓋好以己意改經,變先儒淳實之風者,實自敞始。又如解《尚書》“鳥獸蹌蹌”,謂古者制樂或法於鳥,或法於獸;解《毛詩》“葛之覃兮”,謂葛之茂盛,則有人就而刈之,以為絺綌,如后妃在家,德美充茂,則王者就而聘之,以為后妃;解《論語》“乘桴浮於海”,謂夫子周流列國,如桴之在海,流轉不定:其説亦往往穿鑿,與安石相同。故流俗傳聞,致遭斯謗。然考所著《弟子記》,排斥安石,不一而足,實與新學介然異趣。且安石剛愎,亦非肯步趨於敞者。謂敞之説經,開南宋臆斷之弊,敞不得辭。謂安石之學由於敞,則竊鈇之疑矣。且略其卮詞,採其粹語,疏通剔抉,精鑿者多,又何可以末流之失並廢敞書歟。 [1] 

七經小傳作者簡介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曆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後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説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説,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