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丁香

(中藥)

鎖定
丁香,中藥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Thunb.的乾燥花蕾。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曬乾。
別    名
公丁香
丁子香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蒲桃屬
丁香
分佈區域
廣東、海南等地
中文學名
丁香
採收時間
花蕾由綠色轉紅時採摘
用    量
1~3g
毒    性
無毒
貯    藏
置陰涼乾燥處

丁香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研棒狀,長1~2cm。花冠圓球形,直徑0.3~0.5cm,花瓣4,復瓦狀抱合,棕褐色或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花柱,搓碎後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葯。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丁香產 地

主產於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海南也產。

丁香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花蕾

丁香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丁香性 味

味辛,性温。

丁香歸 經

歸脾、胃、肺、腎經

丁香功 能

有温中降逆,補腎助陽的功效。

丁香主 治

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丁香相關配伍

1、丁香配人蔘:丁香辛温氣香,主入脾、胃經,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嘔為專長;人蔘甘温,入脾、肺經,善於補脾調中,鼓舞脾氣,助生化之源,為補脾要藥。兩藥配伍,可增強益氣健脾,調中止嘔的作用。適用於胃虛呃逆。
2、丁香配砂仁:丁香辛温氣香,主入脾胃經,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嘔為專長;砂仁善於化濕行氣,温中止瀉。兩藥配伍,可增強温中行氣,止嘔止瀉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濕阻氣滯所致脘腹冷痛,食少吐瀉等。
3、丁香配半夏:丁香長於温中降逆,為降逆止呃的要藥;半夏善於降逆和胃止嘔。兩藥合用,增強了温中降逆,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胃寒嘔吐者。
5、丁香配吳茱萸:丁香長於温中散寒,降逆止嘔;吳茱萸善於疏肝解鬱,温中下氣兩藥配伍,可增強温中散寒,下氣止嘔的作用。適用於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
6、丁香配肉桂:丁香長於温中降逆,為降逆止呃的要藥,又兼入腎經,有補腎助陽之效;肉桂辛甘大熱,有温補肝腎,補火助陽之效,為補火助陽的要藥。兩藥配伍,可增強温腎助陽起痿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
7、丁香配巴戟天:丁香入腎經,有補腎助陽之效;巴戟天甘温,主入腎經,善於補腎助陽益精,有補腎壯陽之功。兩藥配伍,可增強補腎助陽的作用。適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等。 [4] 

丁香用法用量

1~3g,內服或研末外敷。

丁香禁 忌

不宜與鬱金同用

丁香相關論述

1、《別錄》:風水毒腫,霍亂心痛,去惡氣。
2、《開寶》:温脾胃,止霍亂擁脹,風毒諸腫,齒疳 。能發諸香。
3、《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1] 
[2-3] 
參考資料
  • 1.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言實出版社,2012年版
  •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年版
  • 4.    丁香的用法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