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髮千鈞

(成語)

鎖定
一髮千鈞,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 [1] 
這則成語意思是危險得好像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上,比喻情況萬分危急。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可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一髮千鈞
拼    音
yī fà qiān jūn
近義詞
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燃眉之急
反義詞
穩如泰山安然無恙安如磐石
出    處
《漢書·枚乘傳》
注    音
ㄧ ㄈㄚˋ ㄑㄧㄢ ㄐㄩㄣ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

一髮千鈞成語出處

“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東漢·班固《漢書·枚乘傳》) [1] 
後人據此提煉出“一髮千鈞”這則成語。 [1] 

一髮千鈞成語故事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後,逐步除掉了自己分封的異姓王,為了使漢朝皇室千秋萬代永存下去,就封了很多同姓王。但這些同姓王逐漸發展成為割據勢力,他們在自己領地內有行政權、司法權、官吏任免權,儼然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小國。
漢文帝時,同姓工對中央政權的威脅日益顯著,這使得漢高祖劉邦最初的想法——讓這些同姓王來保護大漢王朝——落空了。大臣賈誼、晁錯等人都極力主張將這些同姓王除掉,以免後患。但文帝沒有采取措施。
漢景帝即位後,決心來消除這一隱患。他採用了晁錯的建議,着手削奪同姓王們的封地。他先是提拔晁錯做內史,然後又將他升到御史大夫,為三公之一,是當時的重臣。晁錯告訴景帝要特別提防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
劉濞是劉邦的侄子,劉邦封他做吳王之後不久就後悔了,但已經分封又不好立即撤掉。
劉濞到達吳國後便開始準備攫取皇位。其子進京時和當時做太子的景帝搶道,被景帝的車誤傷,最後傷重致死,這更堅定了劉濞稱帝的決心。
景帝即位後,劉濞已暗中準備了四十來年,他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財力雄厚,為了積蓄力最,他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日益顯露出來。
劉濞陰謀叛亂,他手下的郎中枚乘得知這一消息後,覺得劉濞這樣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於是便上書勸告劉濞放棄這種打算。枚乘在權衡了各方面利弊後,指出了劉濞將面臨的危險形勢:就像用一根毛髮繫上千鈞的重量,上面懸掛在沒有極限的高空中,下臨無法測量的深淵一樣,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它是要斷絕的!但劉濞沒有理會他的勸阻。
景帝聽從了晁錯的建議,決定先削奪吳的會稽和豫章兩郡。
劉濞見朝廷已經開始動手,不願束手就擒,聯合各地諸侯王,打着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正式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王參加,史稱“七國之亂”
這時,平日和晁錯有怨的奸臣趁機勸説景帝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景帝聽信讒言,將晁錯腰斬於長安東市,他的父母、妻子、同族不分老少也都被殺。同時,景帝下詔書招降吳王劉濞,但沒有起作用,劉濞笑道:“我現在已經是東方的皇帝了,誰還有資格對我下詔書?”
此時,景帝才對錯殺晁錯悔恨不已,他趕忙調派周亞夫等將領率兵前去平定叛亂。
周亞夫軍事才華出眾,他採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後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擊潰了叛軍,僅用三個月便徹底平定叛亂。 [2] 

一髮千鈞成語寓意

憑一根線的負重能力系起千鈞的重物,上面懸掛在很高很高的高處,下面重在不可測度的深淵,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擔憂線將斷。系物的線在高處斷絕,不能再接好;重物掉進深淵,難以再把它取出來。能不能從災禍中逃出來就在一念之間,十分危急。可是劉濞根本聽不進去,最終還是聯合其他諸侯王反版了。事實正像枚乘所預計的,“七國之亂”很快被平定了。假使吳王劉濞能聽從枚乘的話,所有的行動一定能夠免於災禍。從漢景帝的角度講,景帝雖為一代明君,尚聽信讒言,腰斬忠臣晁錯,滅其一家,可見,親小人危害之大。一定要擦亮眼睛,遠離小人。 [2]  [3] 

一髮千鈞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髮千鈞”是指用一根頭髮綁住千鈞重的東西,比喻情況十分危急。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魯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際茲一髮千鈞,全國國民宜各立所志,各盡所能,各抒己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