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目十行

鎖定
一目十行(yī mù shí háng)是一則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梁書·簡文帝紀》。 [1] 
一目十行的意思是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該成語的結構為主謂式;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一目十行
外文名
ten lines at a glance (idiom), to read very rapidly [1] 
讀    音
yī mù shí háng
出 處
《梁書·簡文帝紀》
近義詞
走馬觀花一蹴而就倚馬可待一揮而就不假思索 [4] 
反義詞
慢條斯理老牛破車蝸行牛步字斟句酌 [4]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功能
作謂語、狀語
注音字母
ㄧ ㄇㄨˋ ㄕㄧˊ ㄏㄤˊ

一目十行成語出處

南朝·姚察姚思廉《梁書·簡文帝紀》:“太宗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早就,弗之信也,乃於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嘆曰:‘此子, 吾家之東阿。’既長,器宇寬宏,未嘗見愠喜。方頰豐下,須鬃如畫,眄睞則目光燭主。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篇章辭賦,操筆立成。” [2] 
後由此演變成成語“一目十行”。 [2] 

一目十行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名為蕭綱,後來繼承了王位,史稱簡文帝。蕭綱從小就是個天資聰敏的孩子,剛六歲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這讓大家都感到十分驚奇,紛紛稱讚他的才華,這一點就連他的父親梁武帝都不敢置信。 [3] 
有一天,梁武帝為了確認兒子是否真的有才華,便把蕭綱叫到跟前,給他出了一道題目,説:“大家都説我兒子是個小神童,今天為父考考你。你就坐在我面前寫,讓我親眼看看,看你是否真的文采出眾!” [3] 
蕭綱聽完,什麼話都沒説,拿起筆來,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提筆寫起來,不一會兒工夫就寫好了。梁武帝拿起文章,邊讀邊讚歎地説:“好啊, 全文語句流暢,辭藻甚美,這下子大家都要誇讚我兒的才學了。”蕭綱聽完父親的誇獎,非常高興,從此更加努力地學習了。 [3] 
蕭綱長大以後,非常喜歡讀書,而且看書的速度極快。 [3] 

一目十行成語寓意

讀書不在於快慢,而重於理解。如果一目十行,看過就忘,還不如不看。過目能夠不忘,除了超強的記憶力外,還要的是一個人眼、腦、神的高度專注和高速的運轉。專心致志,才能過目不忘。眼睛迷離,左顧右盼,翻看很多遍也不會記住。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天資之外,還得靠自己素質的歷練和培養。 [3]  [5] 

一目十行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目十行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含褒義,形容看書非常快。 [1] 
運用實例
宋代·劉克莊《雜記六言五首》:“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4] 
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那三官雙名景隆,字順卿,年方一十七歲。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讀書一目十行,舉筆即便成文,元是個風流才子。” [4] 
現代·李準《黃山借筆》:“這一剎那是如此寶貴,像幼年在課堂上看小説一樣,我恨不得自己的眼睛‘一目十行’。” [4] 
現代·楊絳《洗澡》:“他一目十行地把羅厚指着給他看的文章看了一遍,還給羅厚説:‘全是狗屁!’。” [4] 
現代·甘鐵生《都市的眼睛》:“他看着報,聽着孩子們追追打打和過往行人,車輛的嘈雜聲,一目十行地瀏覽着一一取報的鄰居隨時都可能來。” [4] 

一目十行成語辨析

走馬觀花—一揮而就—一蹴而就—倚馬可待—不假思索
“走馬觀花”的意思是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一揮而就”的意思是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繪畫非常快。“一蹴而就”的意思是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倚馬可待”的意思是靠着即將出徵的戰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寫得快。“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着考慮。“一目十行”和“走馬觀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但“一目十行”偏重於“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義。 [4] 
參考資料
  • 1.    一目十行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7]
  • 2.    張素華主編.中華成語故事 傳統文化國學經典 感悟經典魅力 無障礙閲讀 弘揚中華文明 傳承優秀文化精髓[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8.09:442
  • 3.    文心,侯廷生主編.邯鄲成語典故·大中專讀本[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8.06.:248-249
  • 4.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73-74
  • 5.    劉秀春,李曉玲主編.邯鄲成語故事·啓蒙經典70篇[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8.0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