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揮而就

鎖定
一揮而就(拼音:yī huī ér jiù)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宋代文瑩《玉壺清話》。 [1] 
“一揮而就”原義是一揮筆就能成功(就:完成)。指才思敏捷,寫字、作文或畫畫速度很快;多含褒義。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也説“一揮而成”。 [1-2] 
中文名
一揮而就
外文名
finish a piece of writing or painting in a while [3] 
write out without the slightest hesitation [3] 
拼    音
yī huī ér jiù
近義詞
一氣呵成一蹴而就一語破的
反義詞
咬文嚼字精雕細刻慢工出細活
注音字母
ㄧ ㄏㄨㄟ ㄦˊ ㄐㄧㄨˋ
來源出處
《玉壺清話》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
語法結構
偏正式

一揮而就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艾頗為異,時亦諷誦。果會李愚知舉,試《鑄鼎象物賦》,事在卷中,一揮而就。(宋·文瑩《玉壺清話》) [1] 
  • 衍生典故
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宋·朱弁《曲洧舊聞》) [4] 
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餘萬言,不為稿,一揮而成。(元·脱脱等《宋史·文天祥傳》) [5] 

一揮而就成語故事

文天祥青少年時就頗具才華,他在二十歲時參加進士考試,顯示出過人的文學才能,因此被任會試主考官正應麟發現並向當時的皇帝宋理宗推薦文天祥。正應麟評論文天祥的文章時説:“此人肝膽如鐵石,文章如龜鑑。”意思是意志堅強如鋼鐵和石頭,文章簡直如同經典著作。文天祥這份殿試考卷一萬多字,是不加思索地一揮而就。
在宋理宗統治時期,文天祥來到都城臨安,參加進士考試,想獲得報效祖國的機會。當時,考試在集英殿進行,主持者就是皇帝。當時的題目是“法天不息”,主考官要求根據這個題目談一些政治見解。
“法天不息”,是説人的行為要遵循“天道”,不能中途停止。
在考場上,文天祥沒有冥思苦想,甚至沒有打草稿,而是提筆就寫,一口氣寫了一篇文章,文章很長,竟然有一萬多字。在文章中,針對時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針砭,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進的方法。令人讀後耳目一新,有撥雲見日的感受。文天祥的文章寫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一方面是文思敏捷,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讀書之外,留心天下大事,關注民間疾苦。宋理宗讀罷文天祥的文章,非常高興,説道:“此人真是我宋朝的祥瑞呀!”於是欽點文天祥為新科狀元。
文天祥中狀元以後,被派到江西當地方官。後來元軍逼近首都臨安,文天祥把家產全部賣掉,充作軍餉,並親自率領部隊趕到臨安,準備與元軍作戰。文天祥到了臨安,立即被任命為右丞相,並作為南宋使臣赴元營談判。
文天祥到了元營,怒斥元軍首領背信棄義,元軍首領理屈詞窮,惱羞成怒,強行將文天祥扣押。文天祥千方百計從元營脱身,一路飽經艱險,到達江西,集合南宋官軍,奮起抵抗元兵。他轉戰廣東,福建,幾次給敵軍以沉重打擊,最終因敵眾我寡,不幸兵敗被俘。
文天祥終因寧死不降被元兵殺害,以他自身的壯舉譜寫了又一首“正氣歌”。 [6] 

一揮而就成語寓意

“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揮筆成章。文天祥寫此文看似輕鬆,實則是多年苦讀的結果。任何一個人即便有超人的稟賦,若沒有十年寒窗的苦心積累,要想一鳴驚人,一揮而就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個人無論是寫文章、繪畫還是工作都渴望能夠做到一揮而就,但是這是以勤奮努力為基礎,是時間積累磨鍊的結果。一揮而就固然讓人羨慕,不過一揮而就背後努力的精神更值得學習。 [6] 

一揮而就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一揮而就”指才思敏捷,寫字、作文或畫畫速度很快;多含褒義。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也説“一揮而成”。 [2]  [2]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 [4]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領旨,左右便取過文房四寶,放在俞良面前。俞良一揮而就,做了一隻詞。” [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你們都有了。’説著,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 [4] 
現代·老舍《福星集》:“我們必須更加嚴肅,不要以為第一篇既已成功,第二篇就可以一揮而就,於是對約稿者有求必應,來者不拒,不,不應該這樣。” [4] 
現代·茅盾《鼓吹集》:“不要以為幾千字的短篇可以用“即興式”的方法一揮而就。當然,動筆以後,最好能一氣呵成,然後再改;但是構思階段千萬不能‘即興式’。” [4] 

一揮而就成語辨析

一揮而就—一氣呵成
兩者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於寫作、繪畫。不同在於:“一揮而就”的“揮”專指“揮筆”,僅用於寫字、作文、畫畫,還可以用於寫個別字;“一氣呵成”的使用範圍較廣,除了寫作、畫畫,還可以用於其他工作,並可比喻文章寫得氣勢暢達、首尾貫通,但不能用於寫個別字。“一揮而就”多含褒義,只在表示動筆草率時含貶義;“一氣呵成”是褒義的。 [5] 
一揮而就—一蹴而就
兩者都有很容易就完成了的意思,區別在於:一是含義上有區別。“一揮而就”適用於一動筆就能成功地書寫、作畫、成文等,多形容熟練敏捷,運筆如飛,有時也形容草率從事;“一蹴而就”多形容求之過急。二是用法不同。“一揮而就”多用於肯定句中,“一蹴而就”多用於否定句中;“一揮而就”是直陳性的,“一蹴而就”是比喻性的。 [5]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1.:1788
  • 2.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859
  • 3.    參考文獻格式 : 錢蓮生,劉玉傑編.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9.03:621
  • 4.    倪寶元 主編.成語範例大詞典[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01:1921-1922
  • 5.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技藝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74-76
  • 6.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52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