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一叢花·初春病起

鎖定
《一叢花·初春病起》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全詞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癒初起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癒後既喜悦有輸慵的情緒。這首詞極普通、極尋常的生活感受中,寫出了作者的個性、襟懷和心緒。
作品名稱
一叢花·初春病起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蘇東坡全集》
文學體裁

一叢花·初春病起作品原文

一叢花·初春病起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1] 

一叢花·初春病起註釋譯文

一叢花·初春病起詞句註釋

一叢花:詞牌名,雙調,七十八字,前後段各七句,四平韻。康熙詞譜載此調只有此體,宋詞俱照此填,惟句中平仄小異。
⑵春淺臘侵年:在陰曆遇有閏月的年,其前立春節後較遲。春淺,春天來得早。臘侵年,因上年有閏月,下年的立春日出現在上年的臘月中。臘,歲終之祭,祭日舊在冬季後約二十多天,稱為臘日。
⑶春妍:妍麗春光。
⑷東風有信:曹松《除夜》:“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東風,春風。
⑸衾(qīn):厚被。
⑹清圓:聲音清亮圓潤。
⑺尋芳計:踏青遊覽的計劃。
⑻少悰(cóng):少樂趣。
⑼疏慵(yōng):疏懶;懶散。 [2]  [3-4] 

一叢花·初春病起白話譯文

今年的春天來得早,天氣還很寒冷,美麗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蓋着。不光春天來得遲,它託東風帶來的消息也被人們疏忽了,只在柳樹、花朵上顯露出了些許春意。不過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畢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蓋着有些熱了,就連那報時的鐘鼓聲也清脆圓潤起來。
早上起來太陽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遠處的樓閣籠罩在淡淡的霧氣之中。春天已到,人們開始計劃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經爭相開放了。我因為生病沒有心情出去遊玩,只想懶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2] 

一叢花·初春病起創作背景

此詞寫於熙寧九年(1076年)的春天。此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 [5] 

一叢花·初春病起作品鑑賞

一叢花·初春病起文學賞析

此詞抓住“初春”和病癒初起這一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癒後既喜悦又疏慵的心緒。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二句,寫春寒猶重,而用臘侵、雪破錶述,起筆便呈新奇。“東風”二句進一步刻畫“今年春淺”的特色——不光春來得遲,而且即使“有信”也“無人見”,春天只“柳際花邊”露了此“微意”。這既表現了這年初春的異常,同時也暗中透露了詞人特有的乍覺乍喜的心情。此處“微意”和“柳際花邊”啓人聯想,含藴深細,極見個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時節,縱然夜寒且長,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曖”了,就連那報時鐘鼓,也覺其音韻“清圓”悦耳。“寒夜”以下三句,感覺兼有想像在內。其實並不必真暖和,卻彷彿暖和了,暮鼓晨鐘其實也還是平常的聲音,卻彷彿格外清圓了,寫早春極細。這和下片“初日”“樓閣”句並用杜甫《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復有樓台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浦起龍《讀杜心解》卷四之一:“舊注,俗以鐘鼓聲亮為晴佔。”亦與此詞意合。至此,初春乍覺而興奮之情,極有層次、極細膩地刻畫了出來。
下片前二句寫初春晨景,仍貼合着“病起”的特殊景況,只寫樓閣中所見所感,“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景象雖不闊大,但色調明麗,充滿生機,清新可喜。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實描繪,又符合作者獨特的環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説到遊人郊苑尋芳,進而聯想到“小桃杏應已爭先”。“爭先”即先於其他花卉而開放,此處只説推想,未有實見,還是緊扣“初春病起”的獨特情景落筆,寫得生動活潑,意趣盎然。這四句與上片前四句寫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敍事兼寫景,景是出以虛筆;下片四句寫景兼敍事,景則有實有虛。這樣不但避免了重複呆板,同時也符合詞人病起遣興的邏輯。上片寫日出之前初醒時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辭,病起逢春,自然興奮愉悦;下片寫日出之後,見到明麗的晨景,故以實筆描畫,這既合乎情理,又為下文蓄勢。詞人由眼前景,自然會聯想到尋芳之趣,聯想到樓閣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應也“作尋芳計”。
最後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陡然逆轉,與前景前情大異其趣。這曲折的波瀾,實際上卻仍是緊扣“病起”二字。因為儘管春回大地,而病體方起,畢竟少歡樂之趣。“疏慵”對“少悰”,“愛眠”應“衰病”,“日高眠”合“尋芳計”,這樣上文逢春情緒到此處一跌。這種心理上的變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對此,此詞表現得刻細膩,真切動人。
清人黃子云説:“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偽。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野鴻詩的》)蘇軾這首詞恰是“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筆一下之“景”,無論為虛為實,“無不真”;筆下之“情”,無論是喜是優,“無不誠”,這原因就在於他抓住“初春”“病起”這一事的特殊情景,寫出了作者的個性、襟懷和心緒。 [6] 

一叢花·初春病起名家評價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春初病起,信筆書懷,當此花邊柳際,裙屐爭赴春遊,而自放者日高猶卧,有此淡逸之懷,出以蕭散之筆,遂成雅調。” [5] 

一叢花·初春病起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7]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25-627
  • 2.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6-77
  • 3.    孔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279-280
  • 4.    王宜璦 王水照.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68-169
  • 5.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428
  • 6.    趙俊輝,一番滋味在心頭——《一叢花·初春病起》賞析,《中學生讀寫(考試)》, 2007年
  • 7.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2-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