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庭堅家訓書

鎖定
《黃庭堅家訓書》是北宋時期黃庭堅在1094年創作的,他的兒子黃相這一年10歲,《禮記·曲禮》雲:人生十年曰幼,學。黃相到了要上學讀書的年齡,黃庭堅便做“家訓”一文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他。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教導兒子“八無敦睦從吾子始”,千古流傳,引人思考。 [2] 
作品名稱
黃庭堅家訓書
作品別名
黃子家誡
作    者
黃庭堅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沖和堂》《詩祖堂》
文學體裁
文言文

目錄

黃庭堅家訓書原文

庭堅丫角讀書,及有知識,迄今四十年。時態歷觀,曾見潤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滿堂。不數年間復過之,特見廢田不耕,空囤不給。又數年復見之,有縲繫於公庭者,有荷擔而倦於行路者。問之曰:君家昔時蕃衍盛大,何貧賤如是之速也!有應於予者曰:嗟呼!吾高祖起自憂勤,唯噍類數口,叔兄慈惠,弟侄恭順!為人子者告其母曰:無以小財為爭,無以小事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為人夫者告其妻曰: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使我弟侄之和也。於是共邑而食,共堂而燕,共庫而泉,共稟而粟。寒而衣,其被同也,出而遊,其車同也。下奉以義,上奉以仁。眾母如一母,眾兒如一兒。無你我之辯,無多寡之嫌,無思貪之慾,無橫費之財。倉箱共目而斂之,金帛共力而收之,故官私皆治,富貴兩崇。迨其子孫蕃息,妯娌眾多,內言多忌,人我意殊,禮義消衰,詩書罕聞,人面狼心,星分瓜剖。處私室則包羞自食,遇識者則強曰同宗。父無諍子而陷於不義,夫無賢婦而陷於不仁。所志者小而所失者大。庭堅聞而泣之曰:家之不齊遂至如是之甚也,可志此而為吾族之鑑。因之常語以勸焉。吾子其聽否?
黃庭堅畫像 黃庭堅畫像
昔先賢以子弟喻芝蘭玉樹生於庭者,欲其質之美也。又謂之龍駒鴻鵠者,欲其才之俊也。質既美矣,光耀我族。才既俊矣,榮顯我家。豈有偷生安而忘家族之庇乎?漢有兄弟焉,將別也,庭木為之枯。將合也,庭木為之榮。則人心之所合也,神靈之所佑也。晉有叔侄焉,無間者為北阮之富,好忌者為南阮之貧。 [3]  則人意之所和者,陰陽之所贊也。大唐之間,義族尤盛,張氏九世同居,至天子訪焉,賜帛以為慶。高氏七世不分,朝庭嘉之,以族閭為表。雖然皆古人之陳跡而已,吾子不可謂今世無其人。鄂之咸寧有陳子高者,有肥田五千畝,其兄田止一千,子高愛其兄之賢,願合户而同之。人曰:以五千膏腴就貧兄,不亦卑乎?子高曰:吾一房爾,何用五千?人生飽暖之外,骨肉交歡而已。其後,兄子登第,仕至太中大夫,舉家受蔭,人始曰:子高心地潔,而預知兄弟之榮也,然此亦為人之所易為者。吾子欲知其難為者,願悉以告:昔鄧攸遭危厄之時,負其子侄而逃之,度不兩全,則托子於人而抱其侄也。李充貧困之際,昆季無資,其妻求異,遂棄其妻,曰:無傷我同胞之恩。人遭貧遇害尚能如此,況處富盛乎?然此予聞見之遠矣。又當以告耳目之尤近者:吾族居雙井四世矣,未聞公家之追負,私用之不給。帛慄盈儲,金朱繼榮,大抵禮義之所積,無分異之費也。而其後婦言是聽,人心不堅,無勝已之交,信小人之黨,骨肉不顧,酒孜是從,乃至苟營自私,偷取目 前之安逸,資縱口體,而忘遠大之計。居湖坊者不二世而絕,居東陽者不二世而貧。
吾子力道問學,執書策以見古人之遺訓,觀時利害,無待老夫之言矣,夫古人之氣概風範,豈止彷彿耶?願以吾言敷而告之,吾族敦睦當自吾子起。若夫子孫榮昌,世繼無窮,吾言豈小補哉!因志之曰:《家訓》。 [1] 

黃庭堅家訓書譯文

我庭堅自兒童時期開始讀書,漸漸有了知識,到現已經四十年了。時局世態一一看過,曾經看到那些富麗堂皇、受爵被封、大户富豪、世代承襲的貴族人家,金銀珠寶堆滿廳堂。沒過幾年時間再次探訪時,只看到廢棄的田地沒人耕種,空空的糧囤沒有供給。又過了幾年再見到他們時,有的被拘禁在法庭,有的挑着擔子在路上疲憊地奔波。問他們説:“你家以前人口眾多寶貴滿堂,為什麼貧窮低賤得如此迅速呢?”
有人回答我説:“唉!我的高祖從憂患中勤奮起家,當時的幾口人只能勉強維持生存,但是叔父哥哥仁慈賢惠,侄子弟弟恭敬有禮。做兒子的對他的母親説:不要因為一點財產就與人發生爭執,不要因為瑣碎事情而樹立仇敵,使我的叔叔哥哥和睦相處。做丈夫的告訴他的妻子説:不要在心裏老是猜忌別人,不要在心中老是掛念着得失,使我的侄子弟弟能和睦相處。於是大家共享土地的俸祿,共享一室的快樂,共用一府庫中的錢幣,同飲一個井的水,共吃一個倉庫的糧食。
天氣寒冷了要加衣服,他們穿的衣服是一樣的;出外遊玩,他們乘坐的車是相同的。憑道義來供養晚輩,用仁慈來奉養長輩。大家的母親就像同一個母親,大家的兒女就像同一個兒女。沒有你我之分,沒有多少之嫌,沒有貪婪的慾望,沒有意外的錢財。豐收的糧食和錢幣絲綢,在大家的共同監督和同心協力下收藏。所以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都治理得很好;無論是富裕還是顯貴,都崇敬別人。等到他們子孫繁盛,媳婦增多,婦女在閨房所説的話引起相互猜忌,人們的想法也各不相同,禮義風尚也漸漸消減,很少聽到人們談論詩書這樣的經典文章,一個個面慈卻心狠如虎狼,人們像星星一樣鬆鬆散散,像瓜被剖開一樣四分五裂。住在自己家中忍受羞辱也只能自己消化;遇到認識的人只能為難地説出自己的同族。父親沒有能直言規勸自己的兒子因而披上不義的罪名,丈夫沒有賢慧的媳婦因而戴上不仁的帽子。他們所追求的東西很小而失去的東西卻很大。
黃庭堅像 黃庭堅像
我聽説了他的這番話後淚流滿面地説:一個家庭不能齊心協力最終導致像這樣嚴重的後果,可以記下這件事來作為我的家族的前車之鑑啊!因此我常常勸勉他們,我的孩子們能聽進去嗎?
古代先賢把年輕後輩們,比喻成生長在庭院中的芝蘭玉樹的原因,是想要他們的品質美好啊。而稱他們為駿馬大雁天鵝的原因,是想要他們才智出眾啊。品質美好了,就使我的家族光輝榮耀;才華出眾了,就使我的家庭榮光顯赫。哪能苟且偷安卻忘記了家族的庇護呢?漢代有兄弟倆,將要分別時,庭院中的樹木因此而枯萎;將要團聚,樹木因此而茂盛。
人的心靈相互契合的話,神靈保佑就會保護他們。晉代有叔侄關係的兩家人,其中關係親密無間的一家,成了像北阮那樣的富貴人家;而喜歡妒忌的一家,卻成了像南阮那樣的貧窮人家。那些心意和諧的人們,天地陰陽都會輔助他們啊。唐朝時期,豪門旺族特別多,有一户姓張的九世同堂,以至於當朝皇上駕臨他家,特地賜給他們絲綢作為慶賀。有一户姓高的人家,七代了都沒有分家,朝廷嘉獎他們,把他們作為同族鄉里的楷模。即使這樣,但都是古人的舊事罷了,我的兒子們啊,不能説當代沒有這樣的人啊。
湖北咸寧有個叫陳子高的人,有肥沃的田地五千畝,他哥哥的田地只有一千畝,子高敬重他哥哥的賢德,願意合為一家共同享有這些田地。有人説:“有五千畝肥沃的土地,還去投奔貧窮的哥哥,不也很低賤嗎?”子高回答説:“我一個人有一間房子就可以了,哪裏用得了五千畝的土地啊?人生除了吃飽穿暖以外,不過是親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罷了。”這之後,他哥哥的兒子考中了科舉,做官到太中大夫,全家人都受到庇廕,人們才説陳子高心地善良品性高潔,並提前知道兄弟的榮華富貴。然而這也是人們容易做到的。
我的孩子們,要知道還有那些難以做到的,希望都把它告訴你們:過去鄧攸遭遇危險厄運時,揹着他的兒子和侄子逃跑,但估計不能保全兩個孩子,就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別人,卻抱着侄子逃跑啊。李充貧窮困頓的時候,他的兄弟沒有錢資助他,他的妻子追求和他不同,於是他就放棄了他的妻子。説:“不要傷害了我們同胞兄弟之間的恩情。”這些人在遭遇貧窮禍患時尚且還能這樣,何況處在富裕強盛的時候呢?
然而這些我聽説的看見的離我們太遠了。我還應當把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特別近的事情告訴你們:我的家族住在雙井這個地方四代了,沒聽説朝廷追債,家用不足的情況。絲綢糧食充滿倉庫,黃金和丹朱繼承榮華,這大都是憑着禮法道義積累的,沒有分家的費用。
但是隨後有些人只聽妻子的話,自己的心意不堅定,沒有超過自己的朋友,只相信小人的偏袒之言,不顧親人,過着酒色之徒花天酒地地生活,以至於蠅營狗苟,自私自利,只顧眼前安逸,恣意放縱自己的口腹身體的慾望,卻忘記了長遠重大的生存之道。居住在湖坊的不到兩代就斷了,居住在東陽的不到兩代就貧窮了。
我的孩子們啊,努力實現道義,勤學好問,拿書籍來看看古人遺留下來的準則,看看時局的利益和害處,不用等着我來説啊。古人的氣概風範,哪止我説的這樣一個梗概呢?希望把我的這些話拿來告訴大家,我們家族敦善和睦應該從你們開始。對於子孫榮耀昌盛,世代相傳無窮無盡來説,我的話難道只有一點點益處嗎?因此記錄這些話叫《家訓》。(黃庭堅三十世孫黃清誠翻譯並校對)

黃庭堅家訓書作者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小字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金華。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