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讀書

(漢語詞彙)

鎖定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着朗讀鑑賞記憶,學習知識的行為。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讀書可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拓展自己的視野。
這些符號最常見的是語言文字,其他還有音符密碼、圖表等也在此列;一般獲取過程是用眼睛觀看,也包括盲人用觸覺來識別凸字等其他獲取方式。
中文名
讀書
外文名
read a book/read books
詞    性
動詞
拼    音
dú shū
釋    義
看着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讀書詞語

拼音:dú shū

讀書詞語解釋

讀書基本釋義

1、看着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讀書引證詳解

1、閲讀書籍誦讀書籍。
秋讀圖&amp 秋讀圖&amp
禮記·文王世子》:“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元史·良吏傳》:“讀書務明理以致用。”
明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寓(袁可立子)憲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當國家之巨艱,讀書鄙腐儒之章句。”
夏丏尊葉聖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聲音,原來王先生在讀書。”
2、核對入槨物件單子
《禮記·雜記》:“薦馬者哭踴,出乃包奠而讀書。” 孔穎達 疏:“書,謂凡送亡者賵入槨之物書也。讀之者,省錄之也。”
3、上學,學習功課。
《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天啓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蔭總督宣大王國楨子之仲、登萊巡撫袁可立子樞、通政使吳用先子、河南巡撫馮嘉會子映鸞、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監讀書。”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們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進了學的。但是行二的我們三伯父,行三的我們父親,因為家業雕零,便再沒有讀書的餘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發覺,山裏的孩子不僅聰明、記憶力強,而且對讀書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認真。”

讀書內涵

讀書 讀書
讀書是通往夢想的一個途徑,讀一本好書,讓人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閲歷,益於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條路,在這條路上的跋涉痕跡成為每個人一生的軌跡,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人們看得更遠、更清晰。

讀書讀書原因

基本經典——人生經典:探索人生的意義、價值、歸宿。如:《論語》《孟子》《共產黨宣言》《資本論》。
——專業經典:專業歷史等
人生與追求因讀書而有根據,一旦找到此類書籍就應讀熟,作為行為根據。
關注相鄰學科知識,專業面要廣,要明確往往有時候不可能學什麼就做什麼,必須要有多方面的能力。
讀書的緯度。(歷史與當代)知識是交叉的,要關注本專業的歷史與當代的發展。歷史的視野非常重要。例如:從繪畫到攝影的轉換乃至全面的影像發展。
(圖、文、自然的讀圖時代)
如何找書:多逛書店。在書店看書。這反映出你重視什麼,重視讀書,讀書使人變強,給你帶來樂趣。使好讀書成為伴隨你一生的好習慣。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雜誌,專業雜誌找一二種,如:《藝術當代》。要有知識的擴充和豐富的知識量。可以到郵局去查專業的雜誌。網絡,網絡是學習的陣地,培養專業的素養。
如何讀書:精讀(字句落實,玩味,背,打紮實基本功,看書要有自己的看法,有別人沒看到的東西。)泛讀(強調的是知識面,形成知識結構,包括紮實的專業基礎,相鄰學科基礎、人文知識、文、史、哲的底子,要有寬厚的知識背景,要有哲學的特徵,時代的特徵,對國家命運的關注)瀏覽(強調信息量,選擇性的閲讀,有基本的印象,學會選擇)
讀書的態度: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改變氣度。讀書肯定是有用的,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修養是長期積累而成的,讀書並不需要有很明確的目的。人們已經具備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要對讀書重視,觀念的轉變很重要。
學術的態度:學習本應有嚴肅的態度,要努力,有自覺的意識,學術水平的高低靠積累,不強調客觀,強調人自身的努力,是對個人品質的要求。
益處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
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魯迅
強調閲讀面一定要廣,要不斷擴大。保持一生的閲讀習慣。不斷進步,終生學習。大學畢業後仍要學習。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無止境的。人生應有意義,有價值。要學會自主學習。讀書和沒讀書肯定是不一樣的,境界會不同。(如有可能閲讀原著),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讀書名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勵學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僅次於選擇益友,就是選擇好書。
——考爾德
●閲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閲讀的書,比不閲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
——菲爾丁
●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老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
●書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靈,它幫助我從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就會溺死在那裏面,會被愚笨和鄙陋的東西嗆住。
——高爾基《論青年》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痴者也。
——蒲松齡:《阿寶
●殺人只是殺死了一個理性的動物,破壞了一個上帝的象;而禁止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破壞了瞳仁中的上帝聖像
——密爾頓《論出版自由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閲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張潮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
——蘇軾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
●如果你想從閲讀中獲得值得你永遠銘記在心的知識,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研讀那些無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們的作品,不斷從他們那裏取得養料。
——塞涅卡
●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魯迅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高爾基
●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高爾基
●讀一部書有兩個動機:一個是你喜愛它,另一個是你可以誇耀它。
——羅素
●好書讀得越多越讓人感到無知。
——蕭伯納
●讀傑出的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物促膝交談。
——笛卡爾
●養成閲讀的習慣等於為自己築起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
——毛姆
●拜讀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辯之才。
——伏爾泰
●讀書讀得太多,反而會造成一些自以為是的無知之徒。
●閲讀所有的優秀名著就像與過去時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進行交談。而且是一種經過精心準備的談話。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不是別的,那都是他們思想中的精華。
——笛卡爾
●兩個人如果讀過同一本書,他們之間就有了一條紐帶。
——愛默生
●熱愛書籍吧!書籍是知識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高爾基
●我們讀書越多,就越發現我們是無知的。
——雪萊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
——培根
●如果你遇到一個具有才華的人,應當問他讀的是什麼書。
——愛默生
●謹防專攻一書的人。
——迪斯雷利·伊薩克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培根
●當我們讀書太快活太慢時,我們什麼也不能理解。
——帕斯卡
●徹底消化幾本書,強如把幾百本書放在嘴裏不嚥下去。
——奧斯本
●一個人只應該讀自己想讀的書,如果把讀書當作一個任務那就收效甚微。
●我讀書奉行九個字:就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冰心
●讀書不僅幫助我們成長,而且使人心靈變得純情,心胸變得博大。
——葉千華
●虛弱者無力承受他們在書中讀到的傑出見解,因為那隻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犯錯誤的機會。
●蹩腳的旅行者只知道“到此一遊”,蹩腳的讀者只知道書的結局。
——A. W.科爾頓
●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窮髮展。
●濃厚的智力、興趣、氣氛促使他們去閲讀,而閲讀是使他們學習得好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
●一位哲學家説過:“沒有書籍的人家,如同沒有主人。”精讀一本書如同一本萬利,使你立於不敗之地。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
——培根
●書本應該依據科學,而不是讓科學去依據書本。
——培根
●讀一本好書,會使你更加堅強,更加聰明,更加坦然。
——蘇德拉勃卡恩
●讀書力求三性:韌性、記性、悟性。有韌性沒有記性,讀了白讀;有記性沒有悟性,書是死書。三性具備,堪稱知識富翁。
——魏明倫
●讀書就是使我們養成良好的為人做事處世品德和學習工作生活習慣。
——葉千華
●讀書對於我來説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讀書可啓發心靈,就像運動有助身體健康。
——斯帝勒
●和書的緣分就像談戀愛,越是遭到砍伐殺戮,越是生長得瘋狂,熱烈。
——舒婷
●讀書就是受教育立思想,就是求真向善愛美棄私,獲得能力,增進智慧。
——葉千華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穫更豐滿。
——臧克家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而應推敲細思。
——培根
●一個人如果他不知道學習的重要,他永遠也不會變得聰明。
——毛澤東
●讀書的目的是使人精明而文明、開明而高明、清明而英明,並能使之耳聰目明、自知之明、涇渭分明。
——葉千華
●一小時的閲讀,不會因毫無所獲而令你傷心。
——孟德斯鳩
●我要做的是叫我的願望符合事實,而不是試圖讓事實與我的願望調和。
——赫胥黎
●讀書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書中重新發現生活,更準確地理解生活的藝術。
——莫洛亞
●讀了好書之後,應當從中得到希望、勇氣和喜悦,開闊視野。
——池田大作
●閲讀不過是給大腦提供知識材料,只有經過思考,這些知識才有可能變為自己的思想。
——洛克
●有些人讀書為了思考——這是少數人;有些人為了寫作——這很普遍;有些人為了談論——這是絕大多數人。
——C.C.科爾頓
●生在現今的時代,捧着古書是完全沒有用處的。
——魯迅
●讀書要四到:一是眼到,二是口到,三是心到,四是手到。
——胡適
●有能力而不願讀好書的人和文盲沒有兩樣。
●讀書是做人的根本,它可成就禮賢之士、誠信之客和德善之人。
——葉千華
●讀書要從薄到厚,在從厚到薄。
——華羅庚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吳晗
●所謂經典作品,是那些每一個人都希望已經讀過、但無一人想讀的作品。
——馬克·吐温
●應當首先竭力閲讀和了解各個時代和各個民族的最優秀作家的書。
——列夫·托爾斯泰
●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瀏覽的。
——梁啓超
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知道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
——茅盾
●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
——梁啓超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同時也不能有什麼鑑別力
——赫爾芩
●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裏,不讀書就完全不可能瞭解人。
——高爾基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奧斯特洛夫斯基
●各種蠢事,在每天閲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漸漸融化。
——雨果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高爾基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
——高爾基
●在所閲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在經驗的指導下讀書,價值要大得多,因為經驗是他們的老師的導師。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雨果
●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
●人們對博覽羣書的人推崇備至;這一點足以被視為對文學的讚揚。
——愛默生
●要痊癒的病人不辭熱痛的針灸,要上進的讀者也決不怕要惡辣的書。
——魯迅
●一個人處在沉悶的時代,是容易喜歡看古書的,作為研究,看看也不要緊,不過深入之後,就容易受其浸潤,和現代離開。
——魯迅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易卜生
●每天讀上五小時的書,人很快就會變得淵博起來。
——塞繆爾·約翰遜
●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梁實秋
●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徵新土壤。
——杜威
●讀書是靈魂的壯遊,隨時可發現名山巨川、古蹟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
——法郎士
●光讀書不思考也許能使平庸之輩知識豐富,但它決不能使他們頭腦清醒。
——約·諾里斯
●兩個人如果讀過同一本書,他們之間就有一條紐帶。
——愛默生
●讀書是至樂的事。
——林語堂
●知識無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時間實在不夠用。所以,用功讀書開始要早。青年不努力,更待何時?
——梁實秋
●愛看書的青年,也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
●我撲在書籍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高爾基
●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餘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無相干的,也要泛覽。
——魯迅
●倘要完全的書,天下可讀的書怕要絕無,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
——魯迅
●行萬里路,究不若讀萬卷書之重要。
——梁實秋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郭沫若
●讀書是成長和健康的需要,它不僅給人帶來追求和快樂,而且給人帶來奉獻和美好。
——葉千華
●人做了書的奴隸, 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華羅庚
●書籍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有限, 所以會讀不可能也無此必要,但是選讀又常常感到無所適從。
——張廣厚
●再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更持久的滿足了。
——蒙台
●別忘記,讀書是取得多方面知識的最重要手段。
——赫爾芩
●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詞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雨果
●讀書無嗜好,就不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羣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
——魯迅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得越長,情誼也就越深厚。
——臧克家
●書籍是人們賴以生活的良藥和補品。
——葉千華
●不習慣讀書進修的人,常會自滿於現狀,覺得再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學習,於是他們不進則退。
——羅蘭
●不盡讀天下之書,不能相天下之士。
——湯顯祖
●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觀書亦須從頭循序而進,可以淺深難易有所取捨,自然意味詳密。
——朱熹
●買書沒有讀書難,讀書沒有消化難。
——奧斯勒
●正確的略讀可使人用很少的時間接觸大量的文獻,並挑選出有特別意義的部分。
——貝弗裏奇
●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
——羅蘭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里斯提卜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孟德斯鳩
韜略終須建新國,奮飛還得讀良書。
——郭沫若
●感謝上帝,阿基里斯和唐吉訶德已經足夠有名,這使我們得以免除閲讀荷馬和塞萬提斯原著的勞苦。
——朱爾·勒納爾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翁森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
——伏爾泰
●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鄧拓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魯巴金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
——普希金
●讀書須達到四項目的之一,四項目的是:一知識,二信仰,三便利,四快樂。
——德哈姆
●讀書須是遍佈周滿。某嘗以為寧詳毋略,寧不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
——朱熹
●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壯而勇敢。
——高爾基
●讀死書會變成書呆子甚至於成為書櫥。
——魯迅
●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己,不是發展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課外閲讀,用形象的話來説,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閲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
——蘇霍姆林斯基
●養心莫善寡慾,至樂無如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鄭成功
●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雨果
●學問是光明,矇昧是黑暗。唸書吧!
——契訶夫
●不讀書的人,不光人要變得淺薄,也將被社會的前進步伐所拋棄。
——池田大作
●一個人想聰明,得多唸書,正派的書固然好,壞的魔道書也好,唸的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過,才能找到好書……
——高爾基
●我讀書總是以少為貴,人不貪學。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
——徐特立
●看書的目的,在把書變成我所有。
——謝覺哉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復孜孜,書我不相屬。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泥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
——葉聖陶
●在你閲讀的書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
——愛因斯坦
●讀書不光能補充知識,還可以通過書籍,使作者與讀者在對話中,產生生命的共鳴,共同塑造人生。
——池田大作
●我讀書的辦法總是以“定量”、“有恆”為主。不切實際地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忘記。
——徐特立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
——魯迅
●讀書不可以強讀,強讀必無效,反而有害,這是讀書之第一義。
——林語堂
●我們和十個人相交,未必有兩三位可以成為朋友;從書中所得到的友誼温情,比例卻比較高。
——李霽野
●讀思想的書如聽訟,要讀者去判分事理的曲直;讀文藝的書如喝酒,要讀者去辨別味道的清濁。
——周作人
●“必讀書要多,案頭書要少。”我以為案頭只能擺兩本書,一本是精讀的,另一本是泛讀的,作為調劑。
——夏承燾
●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梁實秋
●讀書不是證實人有多聰明,而是成就人有多智慧。
——葉千華
●用心念書,是為了避免成為不中用的人。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讀書有時會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義,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高爾基
●儘管少讀那麼多書,但省下來的時間又在哪裏呢?
●讀書——對於一個有文化教養的人,是種高尚的享受;……書籍應該使我們這些勞碌終生的人感到慰籍。
——高爾基
●閲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
——培根
●在讀某些書時,我們的腦海主要為作者的思想所佔據;而再讀另一些書時,我們卻沉浸在自己的思想裏。
——愛倫堡
●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凡過程,實際上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高爾基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户。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歌德
●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讀自己,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羅曼·羅蘭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悦的時刻。
——孟德斯鳩
●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奧斯特洛夫斯基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莫泊桑
●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
——培根
●讀一切深邃的書都應該如是:第一,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第二,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批評。
——郭沫若
●書籍是歷史,是故事,是文字文章,是文化文藝的載體,是思想道路上的明燈,是人生前行的望遠鏡,是瞭解過去、認識社會、讀懂生活、學習技能、打開世界、通向未來、幫助你我男女成人成才成長成熟的需要。
——葉千華
●我從未知道過有什麼苦惱是不能為一小時的讀書所排遣的。
——孟德斯鳩
●讀書造成充實的人,會議造成未能覺悟的人,寫作造成正確的人。
——培根
●把一頁書好好地消化,勝過匆忙地閲讀一本書。
——考爾德
●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會隨便讀到一部作品就全盤接受,因為他頭腦空空,裝得下許多東西。
——巴金
●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
——黃庭堅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是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
——馬克思
●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愛迪生
——周恩來
●不讀書就沒有真正的學問,沒有也不可能有欣賞能力、文采和廣博的學問。
——赫爾芩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
●讀書的本質是感悟人生,敬畏生命。讀書是用一顆心去體味另一顆心。
——劉振凱

讀書讀書十法

(1)泛讀
泛讀即廣泛閲讀,指讀書的面要廣,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具備一般常識。不僅要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也要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都應廣泛地閲讀,以博採眾家之長,開拓思路。馬克思寫《資本論》曾鑽研過1500種書,通過閲讀來蒐集大量的準備資料。
(2)精讀
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説:“大抵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省得爾。”這裏“熟讀而精思”,即是精讀的含義。也就是説,要細讀多思,反覆琢磨,反覆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務求明白透徹,瞭解於心,以便吸取精華。對本專業的書籍及名篇佳作應該採取這種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細細咀嚼,文章的“微言精義”,才能“愈挖愈出,愈研愈精”。可以説,精讀是最重要的一種讀書方法.
(3)通讀
即對書報雜誌從頭到尾閲讀,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瞭解全貌,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對比較重要的書報雜誌可採取這種方法。
(4)跳讀
這是一種跳躍式的讀書方法。可以把書中無關緊要的內容放在一邊,抓住書的筋骨脈絡閲讀,重點掌握各個段落的觀點。有時讀書遇到疑問處,反覆思考不得其解時,也可以跳過去,向後繼續讀,就可前後貫通了。
(5)速讀
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描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瞭解文章大意即可。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閲讀速度,擴大閲讀量,適用於閲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6)略讀
這是一種粗略讀書的方法。閲讀時可以隨便翻翻,略觀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評論的關鍵性語句,弄清主要觀點,瞭解主要事實或典型事例。而這一部分內容常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所以重點看標題、導語或結尾,就可大致瞭解,達到閲讀目的。
(7)再讀
有價值的書刊雜誌不能只讀一遍,可以重複學習,“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伏爾斯泰認為“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老友重逢”。重複是學習之母。重複學習,有利於對知識加深理解,也是加深記憶的強化劑。
(8)寫讀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説。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閲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9)序例讀
讀書之前可以先讀書的序言和凡例,瞭解內容概要,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有指導地進行閲讀。讀書之後,也可以再次讀書序和凡例,以便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10)選讀
就是讀書時要有所選擇。古往今來,人類的文化寶藏極為豐富。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如果不加選擇,眉毛鬍子一把抓似地讀書,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書目,進行閲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迪生為發明而讀書。為了發明“白熾燈”,他曾翻閲圖書館有關各種書刊,作了9萬頁筆記。他為了發明一種新型號的打字機,從圖書館借來了有關的書刊資料,共有3尺厚。他只用兩三個晚上就鑽研完畢了。他是怎樣看這些書刊的?他不可能在兩三個晚上從頭至尾一字不翻地鑽研完畢這3尺厚的書刊。他只是蒐集與他發明新打字機有關的部分,其餘部分則省略。
愛因斯坦説,他只吸取、抓住把學習和研究引向深入的東西,而把一切偏離要點而使頭腦負擔過重的東西統統拋掉。他説,凡是書上有的,他都不記,只記書上沒有的。這就是將書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識的東西統統省略。
華羅庚也如此。他看一本厚厚的書,別人要花十天半月,而他一兩個晚上就看完了。他怎樣看呢?當然不是拿起一本書,從第一個字讀到末尾一個字。他拿到書以後,要躺在牀上想一想,自己問自己:要我寫這本書,怎樣寫?想過以後,再拿起書來讀,凡自己過去已鑽通了的部分,都省略,過去。只看自己沒有鑽與沒有鑽通的部分。他認為一本書提供的新東西,往往就那麼一點,只看這些有新東西的部分。對已知部分則不必字字細看,很快跳過去,繞過去,省略過去。
要成才就必得多讀書,越是多讀書就越能夠迅速地看許多書,因為有些書過去已讀過,已經知道其中的內容,就應迅速省略,直接讀未知部分。

讀書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閲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使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並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於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一天也是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讀書中國

1997年1月,中國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署、 中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九個部委共同發出了《關於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閲讀社會”的“知識工程”。這是以發展圖書館事業為手段,以倡導讀書、傳播知識、推動社會文明與進步為目的的一項社會文化系統工程。
2000年,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把每年的12月定為“全民讀書月”,這是實施全國“知識工程”的重大項目。幾年來,在全國各地都組織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2004年,“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將每年的“全民讀書月”活動交由中國圖書館學會負責承辦。中國圖書館學會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閲讀社會”為宗旨的“知識工程”,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推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的建設,準備於
2013年在全國範圍內舉辦大型活動,讓全國公眾都知道“世界讀書日”。

讀書英國

當地的慶祝活動可説是搞得最全面,他們更把閲讀日提早到3月6日舉行,單是學校、圖書館、書店所舉辦的慶祝活動便已超過1,000項,例如故事人物模仿大賽、午間故事時間、各類型的書展等。2013年閲讀日的官方網站更在網上舉辦作家講座/交流會,以及播放與閲讀有關的節目。當地有關機構更向小朋友發出面值1鎊的圖書日代用券(World Book Day Book Token),讓他們到圖書日成員書店換購一本喜歡的書。主辦單位特別為世界圖書日出版6本新書;又設下好書名單,不單向小朋友推薦25本有趣讀物,更提供一系列的活動建議,使教師可作為教學參考。

讀書加泰隆尼亞

當地有一個傳統,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間,當地便會舉辦許多大大小小的書展,街上也會有許多攤檔,十分熱鬧。讀者每購買一本書,都可獲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閲讀日那天,你會看到很多人拿著玫瑰在街上走,就像是情人節一樣,十分有趣。

讀書韓國

發行“世界閲讀日”郵票,將推動閲讀和版權的訊息宣揚開去。當地會特別為“世界閲讀日”出版一本歷奇故事書,向小孩講解什麼是版權,希望藉此提高年青一代對版權的認識。除此之外,當局也發行“世界閲讀日”郵票,將推動閲讀和版權的訊息宣揚開去。出版社在每年4月23日當天寄出35000冊圖書,免費送給當地學校。舉辦慈善拍賣,15幅來自當地藝術家的作品的收益將用作推動青少年閲讀。此外,更有新書或舊書的捐贈活動。

讀書日本

東京政府頒佈法令,指定4月23日為兒童閲讀日,並以培養兒童在語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們更深刻地“體驗人生”為長遠目標。2005年,日本讀賣新聞社對全國的讀書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結果如下:每天讀書1個小時的佔14%,讀書半個小時的佔19%,讀20分鐘的佔10%,讀10分鐘的佔9%,不讀書的佔27%。

讀書法國

2004年,24%的法國人讀了12本書,55%以上的人讀書1至12本。以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讀書11本。

讀書相關故事

施洋搓腳夜讀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裏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裏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裏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為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佩戴此獎章來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裏咀嚼,一直咀嚼得額頭冒汗,眼裏流淚,嘴裏“唏唏”時,又捧起書攻讀。
巴金讀書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巴金説:“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牀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温。我坐着,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裏回憶曾經讀過的書。
王亞南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着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着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説:“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讚歎説:“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黃侃讀書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衚衕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書房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曹禺讀書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準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書步入內室。一個鐘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鐘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裏,一手拿着書看,另一隻手拿着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
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説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説: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裏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着急,心裏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着揹着,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囊螢映雪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背柴攻書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吳下阿蒙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説道:“你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説:“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去當博士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而不必去深鑽精通。你説要處理許多事務,哪一個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等到東吳名將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説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説:“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説:“對於有志之士,分別了三日後 [1]  ,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裏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裏找到了他。他仍穿着舊袍,手裏捧着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説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着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佈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成了相聲語言大師。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閲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説,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説:“書籍一面啓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蘇東坡説書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寫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説,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讀書讀書會

2016年7月2日下午,長安街讀書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主辦,北京西城閲讀推廣+聯盟、西華書房協辦,在故宮博物院旁的西華書房共同發起了第十一次長安街讀書會,此次“道路抉擇永葆朝氣——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週年讀書會”以上述兩書為依託,特邀兩本書作者代表嘉賓,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共同探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道路選擇和當下建設經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