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牡丹亭·驚夢

鎖定
牡丹亭》因教書先生教授了《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詞,杜麗娘萌生傷感之情,在與丫鬟一起遊覽了自家的後花園之後更生傷春之情,回來後竟然夢中與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園內有了一番雲雨之情,在夢醒之後獨自入後花園尋找夢裏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崑曲牡丹亭》中杜麗娘“遊園”、“驚夢”和“尋夢”等幾段戲。
中文名
牡丹亭·驚夢
原作者
戲劇家湯顯祖
改    編
白先勇
類    別
戲劇

牡丹亭·驚夢簡介

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被改編成各種戲曲傳唱了數百年之久,“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詞句更是膾炙人口。在江南蘇杭一帶,崑曲是當年頗為流行的一種戲曲,而《牡丹亭》則一直是崑曲的保留劇目。《牡丹亭》中,最為引人入勝的當屬杜麗娘柳夢梅那亦真亦幻的愛情故事。

牡丹亭·驚夢歷史史實

牡丹亭·驚夢作者簡介

白先勇(1937.7.11~),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説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慶生活,後隨父母遷居南京、香港、台灣,台北建國中學畢業後入台南成功大學,一年後進台灣大學外文系。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説《金大奶奶》。1960年與同學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説多篇。1961年大學畢業。1963年赴美國,到衣阿華大學作家工作室研究創作,1965年獲碩士學位後旅居美國,任教於加州大學。出版有短篇小説集《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説《孽子》等。上世紀80年代其作品《謫仙記》被導演謝晉改編為電影《最後的貴族》。他是女作家三毛的啓蒙老師,上世紀60年代與張愛玲有一面之緣。將湯顯祖的《牡丹亭》精編為“四百年青春之夢,奼紫嫣紅《牡丹亭》”。
白先勇一九三七年生於廣西南寧,未滿一歲遷居桂林。父親白崇禧為國民黨名將,曾任首任國防部長,母親馬佩璋出身於廣西富商家庭。白先勇在桂林度過他的美好童年,直至湘桂大撤退,桂林陷於火海之中,白先勇童年亦隨這片火海消逝。五十多年後重訪山尾村祖居,白先勇不勝唏噓,「少小離家老大回」,故居已殘破不堪。故鄉親友依稀還是熟悉的臉孔,但生活水平仍停留在五十多年前的水平,令白更感世變更,人各有不同命運。桂林的山山水水,童年生活的細節,亦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泉源。
一九四四年,白家離開桂林遷到重慶,白不幸染上肺病,要受到隔離。四五年抗戰勝利,白家亦於四六年遷回南京。南京為歷史名城,對白先勇創作亦有深遠影響。小説《遊園驚夢》便以南京秦淮河崑曲藝人為題材。在南京白先勇看到在家中出入的軍政要人,這批人後來也遷到台灣,白從中體會到歷史變化,今昔之比。短篇小説集《台北人》,主題詩《烏衣巷》便道出「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喟。
有人形容白先勇「揹負五千年回憶的重擔」,作品具歷史感,筆下人物的悲歡離合總與家國曆史有一定關係。白先勇曾説:「寫作是希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苦轉化成文字?」白先勇對筆下人物總充滿悲憫情懷,其小説結合中國古典文學與西方現代小説技巧,並滲透中國文化與西方哲學思想,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
白先勇的創作成就集中體現在他的短篇小説上,分為《台北人》、《寂寞十七歲》和《紐約客》三部分,其中又以14篇《台北人》影響最著。關於這一部分,白先勇的評論知己歐陽子,對每一篇都做了分析,歸總為《王謝堂前的燕子》,她認為《台北人》的主題命意主要有三:“今昔之比”,“靈肉之爭”和“生死之謎”。

牡丹亭·驚夢關於意識流

意識流手法是西方當代文學中普遍採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它是以表現意識的流動為主要內容,以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現實和虛幻互相交織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
意識流小説是20世紀20年代在歐美興起的一種思潮流派,特點:隨着人的意識活動來敍述故事;通過自由聯想來組織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節的銜接表現為時間、空間的跳躍、多變;前後兩個場景之間缺乏時間、地點方面的緊密的邏輯聯繫;時間上常常是過去、將來交叉或者重疊。
⒈ 錢夫人從正廳到飯廳,然後到客廳,最後到露台。
⒉ 她遇到了劉副官、竇夫人、賴夫人、餘參軍長、天辣椒蔣碧月、徐太太、程參謀、月月紅等人。
⒊ 小説以錢夫人赴宴的空間活動為結構線索。小説的四個場景分別對應小説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⒋ 小説技法上體現為:意識流、蒙太奇、對比、象徵等手法。
⒌ 蒙太奇是電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電影鏡頭的組合、疊加。而意識流小説中蒙太奇的運用指的則是作者把不同時間空間中的事件和場景組合在一起,從而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表現了人的意識跨越時空的跳躍性和無序性。

牡丹亭·驚夢平行技巧

在人物、佈景、情節、結構和敍述觀點上的運用:
請用一段簡短的文字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不多於100字)。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竇夫人的宴會是怎樣的?請用你認為最合適的形容詞進行形容。
從錢夫人的角度看,竇夫人的宴會又是怎樣的?你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為什麼錢夫人會有這樣的感覺?
從客觀的角度看,竇夫人的宴會華貴無比,成功無比,充滿歡笑,充滿樂趣。
但是在錢夫人觸景傷情,宴會上的人物和景象,觸動她對往事的回憶,於是過去逐漸滲入“現在”,使她發生一些今昔對比的聯想。等到幾杯花雕下肚,酒性模糊了理性,她就更加分不清今昔,恍恍惚惚的好像把自己多年以前的事重新又經驗了一次……

牡丹亭·驚夢探討賞析

牡丹亭·驚夢由來

本文主人公遊了什麼園,驚了什麼夢? 守寡多年而已喪失青春年華與富貴社會地位的錢夫人,遠離舊日的相知朋友,獨自居住在台灣的南部。《遊園驚夢》的小説情節動作,便是錢夫人應邀來台北參加桂枝香(竇夫人)所開宴會的始末。遊園醉酒時回憶起了她以前和鄭參謀的一次偷會。
花雕和“遊園驚夢”

牡丹亭·驚夢人物

桂枝香 蔣碧月 參謀
為了經營製造“今即是昔”的幻象,作者使竇夫人宴會里出現的一些人物,和錢夫人往日在南京相識的人物,互相對合。首先,今日享受着極端富貴榮華的竇夫人,便相當於昔日的錢夫人自己。竇夫人“沒有老”,妝扮得天仙一般,銀光閃爍,看來十分“雍容矜貴”。“竇瑞生的官大了,桂枝香也扶了正”,正如昔日錢鵬志是大將軍,而藍田王是“正正經經的填房夫人”,不比“那些官兒的姨太太們”,竇夫人講排場,講派頭,開盛大宴會請客,恰似往日“梅園新村錢夫人宴客的款式怕不噪反了整個南京城,錢公館裏的酒席錢,‘袁大頭’就用得罪過花啦的”。桂枝香有一個佻達標勁、風騷潑辣的妹妹——天辣椒蔣碧月。藍田王也有一個同樣性格的妹妹——十七月月紅。和“正派”的錢夫人一樣,竇夫人也是一個正經懂事的姐姐:“論到懂世故,有擔待,除了她姐姐桂枝香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桂枝香那兒的便宜,天辣椒也算撿盡了。”
碧月,當然就是月月紅的投影。兩人都搶奪過親姐姐的男人,都“專揀自己的姐姐往腳下踹”。兩人不但性格作風一樣,連相貌打扮也相仿:在南京梅園新村錢公館開的宴會里,“月月紅穿了一身大金大紅的緞子旗袍,豔得像只鸚哥兒,一雙眼睛,鵑伶伶地盡是水光”,今日在竇夫人的宴會里,“蔣碧月穿了一身火紅的緞子旗袍,兩隻手腕上,錚錚鏘鏘,直戴了八隻扭花金絲鐲,臉上勾得十分人時……愈更標勁,愈更桃達”,“一對眼睛像兩丸黑水銀”。
程參謀——今日竇長官的參謀——顯然就是往日錢將軍的參謀鄭彥青之影像,兩人同是參謀身份,而“程”“鄭”二姓,在發音上也略同,程參謀和錢夫人説話,正如鄭參謀以前那樣,開口閉口稱呼“夫人”。他的軍禮服外套翻領上,“別了一副金亮的兩朵梅花中校領章,一雙短統皮鞋靠在一起,烏光水滑的”;他笑起來,“咧着一口齊垛垛淨白的牙齒”。而錢夫人記憶中的鄭彥青,籠着斜皮帶,“戴着金亮的領章……一雙帶白銅刺的長統馬靴烏光水滑的啪咻一聲靠在一起”。他也“咧着一口雪白的牙齒”。
小説的地點背景或佈設,亦呈今昔平行或相等的現象。竇夫人今日之盛宴,富貴豪華的程度,可比十多二十年前錢夫人的那些“噪反了整個南京城”的華宴。而此盛宴又特別和錢夫人臨離開南京那年,替桂枝香請三十歲生日酒的那次宴會,遙遙平行相對。竇夫人宴會的氣派和金光閃爍、華麗無比的景象,作者用極端細膩的筆觸,予以精彩描繪,讀者自當細品慢賞,這裏無法引例。這樣的排場,派頭和宴客款式,正是當年把“世上的金銀財寶……捧了來討她的歡心”的錢鵬志,百般慫恿着藍田玉講究耍弄的。今昔二宴,都有名廚設席,名票友吹苗,這點剛才已經提到。兩個宴會都喝花雕,都有唱戲的餘興節目,而且都唱崑曲《遊園驚夢》。
在這篇小説十分複雜的情節構造中,作者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平行技巧。宴會里,竇夫人把錢夫人交由程參謀陪伴伺候。錢夫人顯然立刻對這個“分外英發”、“透着幾分温柔”的男人,另眼看待,暗中細細打量他。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始終跟隨錢夫人觀點的作者,在錢、程二人被竇夫人介紹相識後,立即細細描述程參謀的長相儀態,衣飾打扮,和一言一舉。程參謀確實觸動了錢夫人的記憶之弦。可是開始的時候,她很可能只在潛意識裏把他和鄭彥青聯想在一起。她覺得有點不安,不自在,“觸到了程參謀的目光,她即刻側過了頭去”,卻又不大明白何以如此。
白先勇在人物名字上頗具匠心,不同的名稱表達了不同的含義,這是什麼寫作手法?你對人物姓名有何看法?
這是象徵手法。其實,“藍田玉”這個名字,就有相當明顯的象徵含義。藍田之玉是中國神話中最美最貴的玉石,李商隱就有一句詩曰:“藍田日暖玉生煙”。(其他月月紅、天辣椒等藝名,亦有暗示性:月月紅即月季花,每月開,賤花也。天辣椒,影射蔣碧月之潑辣性格。)錢夫人不同於得月台那些姐妹,只有她一人是“玉”,而在我們傳統文化中,玉,本來就代表一種高貴氣質或精神。可是身為玉,是否就能永保華美光澤?錢夫人入竇公館前廳,站在一株“萬年青”前面照鏡子的一幕,深具反諷意義。鏡中出現的,當然,是褪了色的藍田玉——塊已經黯然失色了的藍田美玉。
這篇小説的最終主題,是“人生如夢”。所以作者處處採納“夢”的比喻和意象,使人產生“夢幻境界”的聯想和印象。首先,小説題《遊園驚夢》,就有一個“夢”字;此戲內容亦是杜麗娘入夢。而錢夫人在宴會進行過程中,真的跌入了舊夢。錢夫人過去享受的那種富貴榮華,回想起來,好比一場夢。竇夫人的盛宴,其富麗堂皇氣派,其輝煌鮮明色彩,在台北的現實狹窄環境和污染空氣裏,簡直好像不可能存在。是夢境!是天堂!
大門兩側站崗的衞士,好比保衞天宮的天兵神將。鑼鼓笙蕭和饒鈸琴絃,使人聯想到餘音繞樑的仙樂。甘芳的蜜棗和醇厚的花雕,使人聯想到瓊漿玉液。“錦簇繡叢一般……衣裙明豔”的客人,合聚在“明亮得像雪洞一般”的餐廳,享受山珍和海味,該是神仙在悠然取樂吧!
白先勇藉由徐太太的演唱,把《遊園》唱詞中的“皂羅袍”、“山坡羊”二折之大半,引入小説裏。所引“皂羅袍”的四句是: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錢夫人耳中聽着這幾句唱詞,內心自白道:“杜麗娘唱的這段‘崑腔’便算是崑曲裏的警句了。”錢夫人所謂“警句”,大概主要是指戲曲的唱法。可是作者賦予的含義就不在於此。這四句唱詞的內容意義,是“世事無常”,這正是此篇小説的主題,也是中國自古以來一脈相傳的文學主題。

牡丹亭·驚夢人生如夢

《遊園驚夢》小説的最終主題——人生如夢
遊園驚夢 遊園驚夢
作者在這篇小説裏,苦心經營製造“夢”的意象。夢境和仙境,十分相像,只有一點大異:仙境是永恆的,夢境是短暫的。人類往往不願面對“人生有限”“世事無常”的悲苦事實,卻躲藏入“一切如故”的自欺幻想裏。然而,俗語説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今晚竇夫人這棟“上上下下燈火通明,亮得好像燒着了一般”的大樓公館,哪裏持得了多久,轉眼間就會燈火熄滅,燒成灰燼。今晚的錢夫人,就是明天的竇夫人。
在小説中除了“人生如夢”的感慨之外,你還讀出了什麼呢?
小説的主人公藍田玉由一位崑曲藝人一躍成為錢將軍夫人,也曾經風華蹁躚,烜赫一時,“筵席之間,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佔先的。”然而這一切都是“從前錢鵬志在的時候”,現在她不過是一個落魄夫人,王謝堂前的燕子,落入了百姓人家。烜赫與沒落,構成刺激性的對照。對於沒落,是無奈的現實,錢夫人無力去改變,於是就只剩下追憶與懷戀,自己並不能超脱出來,把這一切視若浮雲。竇公館門前兩旁的汽車,大多是公家的黑色小汽車,“錢夫人坐的計程車開到門口她便命令司機停了下來”。這一細節動作,表現錢夫人還很在意自己的面子,遮掩自己沒落的現實。在筵會中,錢夫人幾次有意識地或潛意識地回憶起自己風華蹁躚時候的場景,與現實的筵會做比照,折射出錢夫人對過去的懷戀。
作者對過去生活的追憶更多的是在心理情感上對故國的眷戀。在這裏,故國不僅僅是祖國大陸、舊時家園,而是一種情感,一種對舊時在心理上的認同感、歸屬感。故國更多的是一種心
理情感,而祖國大陸、舊時家園只是承載這種情愫的載體。這種情愫,以鄉愁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錢夫人總覺得“台灣的衣料粗糙,光澤扎眼,尤其是絲綢,哪裏及得上大陸貨那麼細緻,那麼柔熟?”
“台灣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陸的那麼醇厚,飲下去終究有點割喉的。”這種對台灣的不認同感,並不僅僅得自於錢夫人自己,而是敗走台灣的人的普遍的心理情緒。比如來台幾十年,竇公館請客仍用上海的廚子,劉副官仍頑固地操着蘇北的口音。這些都是去國之人的鄉愁的整體表現,他們對台灣、對台灣的現狀並沒有認同感、歸屬感,而是頑固地堅持過去的生活(比如票友會),頑固地眷戀着大陸。這些人在白先勇認為都是一羣“流浪的中國人”,他們退走大陸,在台灣又不能融入和歸屬,他們沒有自己的家園,在心理情感上處於漂泊狀態,所以對故國懷有強烈的眷念。
白先勇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着深刻的認同感的,在《遊園驚夢》這部小説裏擇取崑曲票友聚會也是有象徵意義的。在六十年代,作為“中國表演藝術中最精緻最完美的一種形式”的崑曲也已經式微了,受到歐美電影等新興文化的強烈衝擊。小説中堅持喜愛和追憶崑曲這種傳統藝術的,都是一些從大陸敗走的遺民如錢夫人、竇夫人、餘參軍等。他們既是政治上的遺民,也是傳統文化上的遺民。台灣本土的人脱離大陸本土文化的母體,對這些傳統文化並沒有多高的欣賞能力,也就沒有多少眷戀。人心不古作為一種現實,文化遺民們無力去改變,便只有承認,而他們對崑曲的堅持和喜愛,僅僅是對故舊文化的懷念,也是作者文化鄉愁的表現。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光輝燦爛的過去。可是就因為太講究純美、純粹精神,絲毫不肯接受現實俗世的污染,在今日的平民世界裏,已和一般人的生活幾乎完全脱節,再也無法受到欣賞和了解。於是人人遺棄古老優美的中國文化,趨奔迎接嶄新通俗的西洋文化,正如清乾隆年間,通俗的“花部”亂彈終於取代了優美的“雅部崑曲。如此,小説裏錢夫人的今昔感觸,以及往日悼念,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而《遊園驚夢》也就變得好像是作者對我們五千年傳統文化的一闕輓歌。
如此,《遊園驚夢》小説,從錢夫人個人身世的滄桑史,擴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貴族文化——的滄桑史。
同樣的暗示含義,亦可引申到社會型態問題上,那就是,影射貴族階級和農業社會的沒落,平民階級和工業社會的騰起,小説結尾,竇夫人問錢夫人:“你這麼久沒來,可發覺台北變了些沒有?”
錢夫人沉吟了半晌,側過頭來答道:
“變多唆。”
走到房門口的時候,她又輕輕的加了一句:
“變得我都快不認識了——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
“變”一字,就是這篇小説的中心主題。“起了好多新的高樓大廈”,即比喻工商業社會之興起。我們還注意到,今日宴會里唱《遊園》的後起之秀,是徐“太太”,不是徐“夫人”。作者如此暗示:“上流社會”雖然還存在,“貴族階級”卻已隱逝無蹤。

牡丹亭·驚夢解析

作者複雜的情緒幾經解構和圖釋,最終匯為一條主旋律的精神內涵——懷舊,或者説鄉愁。這種懷舊包含幾個層次結構,一則是對過去生活的懷戀與追憶,一則是對故國心理情感的眷念,還有就是對故舊文化傳統的依戀。

牡丹亭·驚夢精彩唱詞

(貼上)
一江風
小春香,一種在人奴上。畫閣裏從嬌養,伺娘行,弄朱調粉,貼翠拈花,慣向妝台傍。陪他理繡牀,陪他燒夜香,小苗條吃的是夫人杖。
(貼)有請小姐上學。
(旦上)
繞池遊
素妝才罷,緩步書堂下。對淨幾明窗瀟灑。
(末上)
(旦)先生萬福。
(末)罷了。女學生,凡為女子,雞初鳴,鹹盥、漱、櫛、笄,問安於父母。日出之後,各供其事。如今女學生以讀書為事,須要早起。
(旦)以後不敢了。
(末)罷了。
(貼)先生今夜不睡了。
(末)卻是為何?
(貼)喏 喏 喏,等到三更時分,請先生上書。
(末)太早了。
(貼)早也不好,遲也不好,小姐,這倒難了。
(末)女學生,昨日上的《毛詩》,可温習否?
(旦)温習了。則待講解。
(貼)先生,小姐説温習熟了,則待先生講解講解。
(末)春香你呢?
(貼)我啊!已爛熟了。
(末)你且背來。
(貼)先生,爛熟的了還要背?
(末)自然要背。
(貼)爛熟的了還要背?小姐提我一個字。
(旦)關……
(貼)關……
(末)關關……
(貼)關關啊關關。
(末)關關雎鳩……
(貼)關關雎鳩……
(末)在啊……
(貼)在,在什麼介?
(末)在河之洲。
(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生可是爛熟的了麼?
(末)一句都背不出來,還説爛熟的了,回去重讀。
(貼)這樣熟還要讀,讀它什麼介。
(末)女學生,“關關雎鳩”,雎鳩是個鳥,關關鳥聲也。
(貼)先生,這鳥是怎樣叫的?
(末作鳩聲) (貼學鳩聲諢介)
(末)此鳥性喜幽靜,在河之洲。
(貼)我曉得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對,不對,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內關着個斑鳩兒,被小姐這麼一放,它就得兒一飛,飛到何知州衙內去了。
(末)胡説,此乃興也。
(貼)興個甚麼介?
(末)興者,起也。起那等窈窕淑女,是那幽閒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來求他。
(貼)為何要好好的求他介?
(末)多嘴哩。
(旦)師父,依註解書,學生自會。但把《詩經》大意,敷演一番。
(末)聽講。
掉角兒
(末)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指證,姜嫄產哇;不嫉妒,后妃賢達。有風有化宜室宜家
(旦)這經文有多少?
(末)《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沒多些,只“無邪”兩字,付與兒家。
(貼)小姐,我要出恭了。
(旦)要對先生説的。
(貼)出恭還要對先生説啊。先生,學生領出恭籤。
(末)你來得幾時就要出恭?
(貼)人家來了半日。
(末)不許去。
(貼)急得緊。
(末)去去就來。
(貼)曉得。(貼下)
(旦)敢問師母尊年?
(末)目下平頭六十。
(旦)學生待繡對鞋兒上壽,請個樣兒。
(末)生受你了。依《孟子》上樣兒,做個“不知足而為屨”罷。
(貼笑介)小姐,小姐我們只管在此讀書,原來後邊有座大花園。桃紅柳綠,好耍子哩。
(末)春香,不攻書,花園去。待俺取荊條來。
(貼)先生你取荊條做什麼?
(末)打你呀。
(貼)打我啊。
前腔
女郎行、那裏應文科判衙?止不過識字兒書塗嫩鴉。
(末起介)古人讀書,有囊螢的,趁月亮的。
(貼)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螢,把蟲蟻兒活支煞。
(末)懸樑、刺股呢?
(貼)比似你懸了梁,損頭髮;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華!
(內叫賣花介)
(貼)小姐,聽一聲聲賣花,把讀書聲差。
(末)春香,你三番兩次引逗小姐,我真個要打了。
(貼)先生你真個要打麼?
(末)伸出手來。
(末作打介)哎也!
(貼閃介,貼搶荊條投地介)
(末)我要辭館不教了。
(旦)先生看他初犯,容學生責認於他。
(末)好,你去責認於他。
(旦)死丫頭,唐突了先生,快跪下。
(貼跪介)小姐。
(打介,貼作假哭介)
(旦)跪下
(貼)小姐。
前腔
手不許把鞦韆索拿,腳不許把花園路踏。則問你幾絲兒頭髮,幾條背花?
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末)好了,好了,不要打了。
(旦)下次可敢了。
(貼)下次是再也不敢的了。
(末)饒你這一遭兒。還不起來。
(貼起介)
(末)女學生,你們功課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閒話去。
繞池遊
夢迴鶯囀
亂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盡沉煙
拋殘繡線
恁今春關情似去年。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
你側着宜春髻子,恰憑欄。
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已吩咐催花鶯燕借春看。
雲髻罷梳還對鏡
羅衣欲換更添香。
步步嬌
嫋晴絲吹來閒庭院
搖漾春如線。
停半晌整花鈿
迤逗的彩雲偏。
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醉扶歸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
豔晶晶花簪八寶鈿。
可知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三春好處無人見,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
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畫廊金粉半零星。
池館蒼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繡襪
惜花疼煞小金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好姐姐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
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
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尾聲
觀之不足由他繾,
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興盡回家閒過遣。
瓶插映山紫
爐添沉水香。
驀地遊春轉
小試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兩流連。
春去如何遣?
恁般天氣,好睏人也!
山坡羊
沒亂裏春情難遣
驀地裏懷人幽怨
則為俺生小嬋娟
揀名門一例一例裏神仙眷。
甚良緣,把青春拋的遠。
俺的睡情誰見?
則索要因循靦腆
想幽夢誰邊
和春光暗流轉。
遷延,這衷懷哪處言?
淹煎,潑殘生除問天。
山桃紅
則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是答兒閒尋遍
幽閨自憐
轉過這芍藥欄前
緊靠着湖山石邊
和你把領釦兒松,衣帶寬
袖梢兒揾着牙兒苫也。
則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是哪處曾相見?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畫眉序
好景豔陽天
萬紫千紅盡開遍。
滿雕欄寶砌,雲簇霞鮮
督春工珍護芳菲
免被那曉風吹顫,
使佳人才子少繫念
夢兒中也十分歡忭
滴溜子
湖山畔,湖山畔,雲蒸霞煥。
雕欄外,雕欄外,紅翻翠駢。
惹下蜂愁蝶戀,三生錦繡般非因夢幻。
一陣香風,送到林園。
五般宜
一邊兒燕喃喃軟又甜
一邊兒鶯嚦嚦脆又圓。
一邊蝶飛舞,往來在花叢間。
一邊蜂兒逐趁,眼花繚亂。
一邊紅桃呈豔,一邊綠柳垂線
似這等萬紫千紅齊裝點
大地上景物多燦爛!
山桃紅
這一霎天留人便
草藉花眠,
則把雲鬟點,紅松翠偏。
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
恨不得肉兒般和你團成片也。
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我欲去還留戀
相看儼然
早難道好處相逢無一言
行來春色三分雨。
睡去巫山一片雲。
夫婿坐黃堂
嬌娃立繡窗
怪她裙釵上
花鳥繡雙雙
宛轉隨兒女。
辛勤做老孃。
綿搭絮
香雲片,才到夢兒邊,
無奈高堂,喚醒紗窗睡不便。
潑新鮮,俺的冷汗粘煎。
閃的俺心悠步躭,意軟鬟偏。
不爭多費盡神情
坐起誰欠,則待去眠
尾聲
困春心,遊賞倦
也不索香薰繡被眠。
春嚇!有心情那夢兒還去不遠
集賢賓
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湧?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嫦娥奉?甚西風吹夢無蹤!人去難逢,須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峯,心坎裏別是一般疼痛。
囀林鶯
從小來覷的千金重,不孝女孝順無終。當今生花開一紅,願來生把萱椿再奉。
(老旦)恨西風,一霎無端碎綠摧紅。
(旦)這病根已松,心上人已逢。天呵,他一星星説向咱傷情重。
尾聲
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
(老旦貼,哭介)我兒,小姐。
(合)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

牡丹亭·驚夢大意

麗娘遊園歸來,睏倦了,便伏几小睡,卻作了個甜美的夢:夢見一個小生,拿着柳枝,向她説道:“小生那一處不尋訪小姐來,卻在這裏。恰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書史,可作詩以賞此柳乎?”麗娘沒有答話,只是想:“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小生一笑,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便牽麗娘衣袖,轉過芍藥欄前湖山石邊説話去了。
麗娘怎會在夢中與一素昧平生的人幽會呢?原來一直受封建禮教禁錮的麗娘,沒有人與她説過知心話。與她最親近的母親,看她睡個午覺,也要説不符家教,看她繡對鴛鴦,也不以為然。麗娘委實寂寞得很,渴望有人關心她同情她,當夢中人説出這“似水流年,如花美眷”八個字時,動魄驚心,怎能不引為知己?以柳枝求題,也不是一般市俗之見,他不是捧來珠光寶氣的首飾,而是分文不值的垂柳枝。戲裏有一折“寫真”,描寫杜麗娘作自畫像,可見她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在她眼裏,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經濟價值之間並不劃等號,一草一木都可人畫,對金銀珠寶、烏紗玉帶卻看不上眼。在這一點上,他們又有了共同語言。心靈上的相通,在麗娘看來是頭等重要的事,與此人為伴是幸福的,輕輕地一牽,便隨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