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墨子悲絲

鎖定
琴曲《墨子悲絲》,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絲》等,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魯國墨翟所作。曲意深刻,音韻悲愴,音調悠揚,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墨子在這裏流露出一種潔己自愛的感慨之情。
中文名
《墨子悲絲》
別    名
《墨子悲歌》
《墨子》
別    名
《悲絲》
作    曲
墨子
創作時間
春秋戰國

墨子悲絲創作背景

春秋戰國,諸侯紛爭,弱肉強食,以暴凌寡,百姓疾苦不堪。墨子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心懷悲惘憐憫之心,積極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非命、尊天、事鬼的主張,以期能力挽狂瀾,拯救世道人心。
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五入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治國亦然。”
有一回,墨子見人染絲,感慨於「(絲)染了青顏料就變成青色,染了黃顏料就變成黃色。染料不同,絲的顏色也跟著變化。」聯想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而國家隨人事而興衰,社會隨風俗而浮沉……於是,引發了他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思考。
他認為,不但絲會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種顏色,一國之君也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功名蔽天地」的「仁義顯人」,還是「為天下謬」的「不義辱人」,無不是外來的影響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愛好仁義,都淳樸謹慎,懾於法紀,那麼他的家道就日益興盛,身體日益平安,名聲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結黨營私,那麼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體日益危險,名聲日益降低……
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發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 感嘆! 此曲為廣陵琴派大麴之一。曲譜最早見於明末楊掄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齋琴譜》、《自遠堂琴譜》等也收有此曲。樂曲反映了墨子感傷世人隨波逐流、隨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猶如潔絲染色,失去本來面目。

墨子悲絲歌曲典故

《墨子悲絲》。墨子看到潔白的絲被染成不同顏色,感傷世人隨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猶如潔絲染色,失去本來面目。曲意深刻,音韻悲愴。
伯俞泣杖,墨翟悲絲。
【呂注】:伯俞泣杖:漢韓伯俞性至孝,嘗有過,母親杖打他,他哭泣説:往者杖嘗痛,知母健康: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
墨翟悲絲: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人稱墨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五入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獨染絲,治國亦然。”此作墨翟悲絲,通稱悲染。
【哀箋】:“悲絲”見於《墨子》所染第三:舜染於許由伯陽,禹染於皋陶伯益,湯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周公。……夏桀染於幹推哆,殷紂染於崇侯惡來,厲王染於厲公長父榮夷終,幽王染於傅公夷蔡公谷。

墨子悲絲歌曲賞析

古琴曲《墨子悲絲》,現存最早見於明末楊掄所撰《伯牙心法》琴譜(1609)。此曲音調悠揚,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種潔己自愛的感慨之情。為廣陵琴派四大操之一。
蕉庵琴譜》題解:按此曲乃梁惠王時人墨翟所作也。翟出行,見素絲,而悲曰:人湛然同於聖體,為習俗所移。蓋猶絲體本潔也,為五色所染,本同末異,清濁懸殊,人不可不慎也。審音君子能因樂而繹其旨,以墨子之悲自悲,則思所以置身於清白者,自不能已矣。寧獨聽其節奏之音哉?』是如“正人君子,觚稜難近”。
《五知齋琴譜》中該曲的『後記』:『《墨子》之奇,其節奏出乎意外,乃浙與中州之派也。然熟派亦尊之久矣。撫弦者當知曲中之抑揚起伏,實有敲金戛玉之聲,枕石漱流之致。而一種悽然感慨,潔己自愛之懷,隱隱吐出,傳之指下,誠為曠世之奇調。但必用熟派作主加以金陵之頓挫,蜀之險音,吳之含蓄,中浙之綢繆,則盡得其旨而眾妙歸焉矣。餘從髫年習之,亦未盡其秘奧,今參考揣摩,嘔盡心血,方為全美,以俟後之君子,庶幾有可採擇耳。』這裏僅琴派,便提到浙、中州、熟、金陵、蜀、吳等。顯然,同一琴曲各派是有區別的,而琴譜編撰人主張一首琴曲可以廣參各派以求『全美』的觀點,也是很鮮明的。編撰者在這裏既承認不同流派的客觀存在,又強調了各流派間相互借鑑的必要性。另外,也可看出編撰者於此曲之用心,是『參考揣摩,嘔盡心血』,認為已臻『全美』,是琴曲中較成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