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西經驗”誕生記

鎖定
《“萊西經驗”誕生記》是中國當代作家鐵流創作的報告文學,首次發表於《人民日報》2019年9月11日。
《“萊西經驗”誕生記》是一篇以精短篇幅反映時代宏大主題,在尺寸之間精繪中國鄉村治理勝景的報告文學。“萊西經驗”是指20世紀80年代在山東萊州創造的村組織配套建設經驗。 [1] 
作品名稱
“萊西經驗”誕生記
作    者
鐵流
創作年代
當代
作品出處
人民日報》2019年9月11日
文學體裁
報告文學
字    數
約6500字

“萊西經驗”誕生記內容簡介

《“萊西經驗”誕生記》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之初,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户以後,老百姓分田單幹,還要不要村幹部,在基層建設改革發展過程中還要不要村支部和黨的領導的尖鋭性問題。“改革先鋒”周明金當時只是山東萊西的一位科級幹部,但是他通過實地調查、深入調研,摸索探究如何在改革的時代、在農村轉型的新時期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加強和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凝聚民心社會合力,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總結出了一些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在當時萊西縣委的支持下推廣到全縣,甚至全省和全國,對全國成千上萬的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產生了有益的啓示。這就是:要以村支部為核心,抓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以村民自治為基礎,做好民主政治建設配套;以共同富裕為旨歸,以集體經濟為依託,做好社會化服務配套。 [2] 

“萊西經驗”誕生記創作背景

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萊西經驗”,在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視察工作時指出,發展於萊西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萊西經驗”的實踐創新者周明金,被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2019年9月11日,人民日報整版刊發鐵流創作的報告文學《“萊西經驗”誕生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新回溯了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再次引發大江南北學習研究深化“萊西經驗”的新熱潮。 [3] 

“萊西經驗”誕生記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報告文學本是在新聞基礎上衍生的一種獨特文體。其新聞性曾體現為反應迅速、便於閲讀,因而“輕騎兵”稱號與之相適配。當代報告文學史上堪稱經典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等,雖然篇幅較短,但內涵很深、分量很重,藝術上有獨到之處。閲讀這些作品可以發現,其經典性的生成,很大程度是因為作品書寫重大時代事件,謳歌偉大時代精神,直面時代根本問題,展現時代深厚背景與作家廣闊視野。在這些方面,《“萊西經驗”誕生記》作出明顯努力。這是一篇以精短篇幅反映時代宏大主題,在尺寸之間精繪中國鄉村治理勝景的優秀作品。“萊西經驗”是指20世紀80年代在山東萊州創造的村組織配套建設經驗。農村“包產到了户,還要不要黨支部?”“萊西經驗”以其艱難探索和卓然成果,及時而有力地回答了時代之問,以典型個案探索農村基層黨建的中國方案。“萊西經驗”最根本一條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生活有多廣闊,報告文學的觀照面就有多廣闊。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關聯國家發展與民生大局、具有厚重主題與廣闊內容的報告文學,才能擔得起時代文體的重要使命。
短篇報告文學由於其“空間”有限,通過敍事的典型性處理、結構的有機化設置等能夠有效增加作品容量,這是一個優秀報告文學作者必備的能力。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書寫志願軍將士崇高的精神品格,作品所寫材料由初稿的20多個故事精簡為3個最具典型性的人與事。“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説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這是魏巍的經驗之談。《“萊西經驗”誕生記》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努力提取最具概括力的故事,選擇性格最鮮明、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加以呈現,具有長篇的基本容量,又避免長篇報告文學常有的空疏與蕪雜。
概括而言,長篇報告文學創作容易出現三類問題。一是注水拖沓,導致作品水分太多;二是照搬生活,缺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提煉功夫,作品顯得粗糙、粗放;三是面目不清,寫作者愛用大詞套話,缺失與寫作對象適配、真切而鮮活的個性化文學語言。報告文學基於新聞而不止於新聞,它需要按照非虛構文學生成的基本規律取事敍事,以及物達人、形象生動的語言,真實而富有滋味地呈現,由此完成從生活到藝術的有機轉換。《“萊西經驗”誕生記》以精細的繡花功夫,透過周明金獲得改革先鋒獎章的新聞走進歷史,深挖“萊西經驗”生成的故事;又閃回當下,報告進行時態中“萊西經驗”的新探索與新成果,在寫實之間流溢敍事之妙與結構之美。
敍事之要在於寫人。《“萊西經驗”誕生記》中的主要人物周明金,身份和外在形象富有特點,能敏鋭發現農村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基層黨建的寶貴經驗。另外,王順壽、李高芝和唐成功等村黨支部書記也各有各的生動故事,作者通過顯形得神的敍述,寫實寫活了他們的性格特徵和精神品格。同時,這些人物之所以能得到真實生動的再現,與作品精當的語言運用有關。文中採用具有表現力的個性化語言,包括體現田間地頭智慧的順口溜等,使得《“萊西經驗”誕生記》帶露折花,有滋有味,氤氲着一種清新鮮活的泥土芬芳。 [1] 

“萊西經驗”誕生記作品影響

2019年12月7日,《“萊西經驗”誕生記》研討會在山東青島舉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作家何建明作了《〈“萊西經驗”誕生記〉是“萊西經驗”的再出發》的發言。 [4] 

“萊西經驗”誕生記作品評價

從《“萊西經驗”誕生記》結構看,這是一部非常精妙的具有報告文學結構體式的作品。8000多字分為五章,成功勾連起兩個時空。第五章成功縫合了“萊西經驗”誕生的過去,又延伸到現在“萊西經驗”的歷史傳承。從結構角度上講,串珠式的人物先後出場,把兩個時空共同結合在一起,完成了它的“誕生記”和“傳承記”,這是這個作品在結構縫合度上的巧妙和成功。(山東師範大學教授、評論家李掖平評)
《“萊西經驗”誕生記》語言質樸而生動,少有空洞乏味的公共語言,多的是有表現力的個性化語言,這種個性化的語言來自報告對象本有的獨特存在,這裏有鄉村式的綽號“周大鼻子”、“小陀螺”,也有體現田頭智慧的種種順口溜,還有更多的是作品中人物所説的各種場景的話語,作者的敍述語言也多近村言村語。農家樂式的生態語言,帶露折花,有滋有味,使這部作品氤氲着一種清新鮮活的泥土芬芳。(常熟理工學院教授、評論家丁曉原評)
《“萊西經驗”誕生記》用感人的故事、優美的語言、生動的筆觸,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今天在新形勢下重新審視和拓展“萊西經驗”提供了一個優良準確的文本。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凝聚偉大的力量,希望我省廣大作家和文藝工作者牢記諄諄教導,用文學謳歌時代,紮根齊魯沃土,講好新時代山東故事。特別是要聚焦改革發展過程中湧現出的一批先模人物,從這些先模人物事蹟中發現創作主題、捕捉創作靈感,立足山東,放眼世界,深刻反映這個時代的歷史鉅變,描繪山東人民的精神圖譜,展現齊魯之美、時代之美、藝術之美。(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程守田評) [3] 
鐵流這部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我們為什麼重新審視或者説重新撿起“萊西經驗”,30年了,國家如此之發展,我們看看這些鄉村,很多的村莊,可以説有的村莊還不如以前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城市建設搞得非常好,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都是往上看,我們的老百姓也不太願意留在自己的家園,願意到城市裏面,我們的鄉村誰來管、誰來治理?沒有人,也沒有經驗,也沒有像周部長這樣兢兢業業的共產黨幹部做基層工作,這就是今天討論這部作品的意義所在。(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作家何建明評) [4] 

“萊西經驗”誕生記作者簡介

鐵流,1967年10月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文聯副主席,山東齊魯文化名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兩次獲山東省泰山文學獎。著有《國家記憶:一本〈共產黨宣言〉的中國傳奇》《支書與他的村莊:中國城中村失地農民生存報告》《中國民辦教育調查》《一個村莊的抗戰血書》《“萊西經驗”誕生記》《靠山》《烈火芳菲》,中篇小説《槐香》等。多篇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説月報》和各種年度選本轉載,根據其作品改編的電影《大火種》《淵子崖保衞戰》等已經上映。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