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

(電郵應用符號)

鎖定
“@”是一個符號,電郵應用中意義為“at”,即“某用户”在“某服務器”。它在社交應用微博中也有廣泛應用。在英文狀態下輸入鍵是上檔鍵(shift)+2,或者使用 Alt+64(按住Alt並在小鍵盤上輸入64,然後鬆開Alt)。
中文名
艾特
外文名
at
符    號
@
音    標
/æt/
拼    音
ài te

目錄

@來歷

就職於美國國防部發展軍用網絡阿帕網BBN電腦公司的電腦工程師雷·湯姆林森帶來了這場劃時代的變革。他個性沉默寡言,小心謹慎且特別謙虛。1971年,湯姆林森奉命尋找一種電子郵箱地址的表現格式,他首先編寫了一個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轉移協議與另外一個程序的發信和收信能力結合起來,從而使一封信能夠從一台主機發送達到另外一台。於是,第一封電子郵件就誕生了。
湯姆林森把程序最後搞定時,立即給工作人員發了一封郵件,告訴他們可以給其它電腦發信了。湯姆林森説:“所以,電子郵件是自己宣佈問世。”

@讀音

由於電子郵件的日益普及,符號@的稱呼也因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習慣而不盡相同。俄羅斯人稱之為“小狗”,芬蘭人稱其為“咪咪”,法國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蝸牛”等等。不過,在許多母語為英語的國家,還是直接把@讀作at。
在我國,@的讀音也出現了多個讀法,比較流行的有三種:一是“圈a”,二是“花a”,三是“小老鼠”。實際上,在電子郵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義,即“某用户”在“某服務器”。由此,我們應該根據此處@的具體含義,將其讀作at的讀音——“艾特”。

@出現

接下來,湯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確保這個郵件抵達正確的電腦。他需要一個標識,以此把個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機分開。@——湯姆林森一眼就選中了這個特殊的字符,這個在人名之中絕對不會出現的符號。“它必須簡短,因為簡潔是最重要的。”它出現了,@是鍵盤上唯一的前置標識。我只不過看了看它,它就在那裏,我甚至沒有嘗試其他字符。”這樣一來,既可以簡潔明瞭地傳遞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電腦處理大量信息時產生混淆,第一數字地址傳遞tomlinson@bbntenxa就應運而生了。
於是,就有了我們使用的電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碼+@+電腦主機或公司代碼+電腦主機所屬機構的性質代碼+兩個字母表示的國家代碼。這使得電子郵件得以通過網絡準確無誤地傳送,而且賦予符號@一個全新的含義。
湯姆林森認為,儘管@使他成為傳奇人物,但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給我帶來最大快樂的是,我找到了複雜系統中難題的解決辦法。問題越是難,我越是喜歡。”

@單位用法

@被用於電子郵件,無疑是湯姆林森的一大創舉。但在此之前,@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那或許才是@的真正起源。
讓我們把目光追溯到遙遠的中世紀。在佛羅倫薩附近一座名叫普拉託的小城裏,意大利學者在該市經濟歷史研究所的檔案中,發現了一份一位佛羅倫薩商人寫於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發往西班牙的船貨,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積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讀音為anfora【昂弗拉】,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使用這個符號的記錄。
專家們對中世紀的容器,酒價及當時的計量體系進行了分析比較後發現,當時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語中是anfora【昂弗拉】,而@約合114加侖。直到今天,anfora【昂弗拉】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計量單位
@本為西班牙的一個重量單位,讀音為“阿羅瓦”,1@相當於11.5公斤。在《堂吉訶德》中有描述,曾有人為將堂吉訶德的英勇事蹟從阿拉伯語翻譯西班牙文,支付了2@,即23公斤的葡萄乾
不論是葡萄酒的容積單位,還是西班牙的重量單位,@代表的重量絕對不輕,對買賣雙方來説,應該是一筆不小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