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姓

(中國姓氏之一)

鎖定
龍姓,百家姓之一,古老的姓氏,春秋時有龍子,戰國時有魏將龍賈,秦末楚司馬龍且,源流古老,涉及上古神話傳説。發祥于山西河南等地。
一、出自御龍氏、納言龍(納言為官名),《姓纂》及廣韻等書均有記載。
二、出自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33] 
三、出自地名,春秋時楚大夫食採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33] 
四、見於傳説。上古大人國有龍伯國,見於《列子·湯問》。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見《左傳 [30]  。周朝有龍伯戟等,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龍嬴壺樊夫人龍嬴盤等。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龍公戈 [31] 
中文名
外文名
long、loong、lung
説    明
中國古代百家姓之一
歷史名人
龍賈龍子龍且龍昌期龍仁夫龍從雲龍德孚龍燮龍剛龍樂豪
排    序
第81
堂    號
世師堂、八德堂、敦厚堂、武陵堂

龍姓歷史發展

龍姓起源演變

龍姓,在宋朝排名256位,約佔當時全國人口的0.05%;在2016年人口統計中列第85位,人口280萬左右,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23%。
龍姓的源流古老,涉及上古傳説,出自御龍氏、納言龍,源流如下。
  • 源流一
出自御龍氏、舜臣納言龍。龍姓望出天水,出自御龍氏。《姓纂》及廣韻等書均有記載。另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其名龍為氏。
  • 源流二
子龍鼎銘文
子龍鼎銘文(2張)
出自商末周初封國,封地在今河南輝縣商代“子龍”銅戈,通長23.5、通寬6、厚2.8釐米,重433克,屬國家二級文物。商“子龍”銅戈屬短銎無胡戈,援為長條形,援鋒尖鋭且呈流線三角形,援中有線狀凸稜,下刃略內凹,橢圓形銎位於援本中部位置,方內與銎略等寬,內上正面落有銘文似“子龍”二字,反面為獸面紋。 [36]  商子龍鼎,主人應是商末(朱鳳瀚),或西周早期(陳佩芬)的貴族(陳佩芬《説子龍鼎》、朱鳳瀚《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是商末周初青銅大圓鼎。 [22] 
  • 源流三
出自周朝封國,以國為氏。諸侯國,伯爵,初或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魯國龍邑)。何紹基《東洲草堂文鈔》:“周龍伯戟,龍蓋古國名。”“泰山博平南且即古國地歟。“漢初亦在此設龍侯國。甲骨文有“貞乎取龍白(伯)“(《甲骨文合集6589正》)。
  • 源流四
出自偃姓春秋時江淮之間有羣舒國,皆偃姓。其中有舒龍國。另出土墓葬有春秋時期樊夫人龍嬴墓。後舒龍國滅於楚國。舒龍國在漢朝為龍舒縣(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
  • 源流五
上古有龍伯國上古大人國有龍伯國,見於《列子·湯問》。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伏羲鱗身,女媧蛇軀“。
  • 源流六
以封邑為氏。春秋魯國有龍邑(《左傳·成公二年》),在今山東泰安西南,魯大夫或有以邑為氏者。魏國也有龍邑,有將軍龍賈
  • 源流七
為龍丘氏改姓,以山為氏。新莽時有隱士龍丘萇,吳人;蔡邕《琴操》有楚人龍丘高北魏時有梁國都督龍丘大千。其後無聞,或改龍氏。
  • 源流八
出自改姓。古代有勾龍氏,如宋朝畫家勾龍爽。後或改為單姓勾氏、龍氏。譬如南宋龍大淵,本名勾龍大淵,避宋高宗趙構諱,去勾作龍。
  • 源流九
出自虞舜時期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後代或有龍氏。
  • 源流十
出自他族改姓,屬於明、清時期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少數民族的楊、李、廖、陳、黃、王、張等姓皆是來源於此。在中國苗族(苗姓仡僚、仡羋等,參考苗族姓氏)、侗族(侗姓鬥龍等)、彝族(彝姓納吉婁一等)、滿族(伊拉理氏等)、蒙古族(蒙古族揆龍氏)、瑤、水、普米、哈尼等民族均有改姓龍氏者。

龍姓遷徙分佈

先秦時期,龍姓初見於河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
兩漢時期,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皆有分佈。在西南巴蜀等地為大姓,“公孫述時,大姓龍、傅、尹、董與功曹謝暹保境為漢”(《後漢書·西南夷列傳》)。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宋元之際,龍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減少,而主要分佈在湖南和江西地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佈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佔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龍姓的人口約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8%。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江西、安徽、海南等南方各省。
湖南、湖北、四川、重慶、廣東、廣西、海南、江西、安徽等地是主要分佈地,此外,山東、江蘇、天津、河北、河南、東北三省、山西、貴州、陝甘等地以及港、澳、台皆有分佈。海外部分,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多是海南省遷入。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龍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24] 

龍姓傳統文化

龍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武陵郡,治所在今常德
天水郡,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邽天水市);
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 堂號
“世師”、“八德”、“經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存仁”、“忠孝”等。

龍姓宗族特徵

龍姓最初多見於北方以及西南巴蜀等地。兩漢時期,在西南等地為大姓,“公孫述時,大姓龍、傅、尹、董與功曹謝暹保境為漢”(《後漢書·西南夷列傳》)。《華陽國志》亦有載。 [32] 

龍姓家譜文獻

  • 江西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學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文等纂修,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目錄、臨支、韶支、偉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錄。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鳳斌等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目錄、善支、臨支、西房、東繼等世系。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康樂坊龍氏族譜不詳,(清)龍發祥等纂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龍友松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捲上下冊、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冊、3~4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二十卷,(民國)龍景召纂修,民國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冊,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國)龍兆升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下冊、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冊、第七卷、第八捲上下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井龍氏族譜,(民國)龍賡蕘等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今僅存卷首上冊、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龍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進賢源溪龍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複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
湖南醴西高橋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七卷,(民國)龍紀官、龍起清等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南長沙龍氏族譜十六卷,(民國)龍佩璋修,龍翰青、龍鶴齡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茶陵雲楊龍氏族譜,(清)龍憲章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續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龍羣驂、龍明輔等纂,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陰龍氏續修族譜十二卷,(清)龍昌滿、龍世路等修,龍舒甲、龍澤生等纂,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文會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零陵龍姓六修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龍福雲修,龍海源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龍氏續修族譜六卷,首二卷,(清)龍惟遠、龍惟祝等纂,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新化龍氏族譜一卷,(清)龍湘水、龍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湖南新化龍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常德龍氏族譜,(清)龍承先等修,龍承吉等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井華龍氏六修族譜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五修譜,(民國)龍振甲等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河南
河南新密密縣龍氏家譜,(現代)龍雲興等修,1993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廣東
廣東省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恆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鉛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南海重修龍氏族譜十卷,(清)龍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廣東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愷等總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省順德縣檔案館。
龍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溈寧龍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主張餓待考,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族譜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十一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城南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姓字輩排行

四川宜賓:“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本聖賢孝弟承先澤忠信純由天仁義著家國禮智淵源遠”。
四川達州:“獻必鳳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榮華國”。
四川自貢仁義禮智信,錫祠樹亨家,萬壽連芳甲,庭修紹國華。
四川宜賓長寧:"忠孝傳家本,詩書振國樑。祖宗輝可繼,萬代有榮昌"
四川瀘州:“大運啓朝騰榮福成代興仕正德倫顯萬壽永遐寧”。
四川瀘州:世天世澤啓,安邦定國祥。
四川樂山市 :“文章仕世大雲正,朝遇賢臣運會順,河清海晏慶昇平,萬國翰林喜澤潤”。
四川樂山市:海尙文明、碧達帝廷、聖朝俊秀、世壽顯雲。
四川遂寧市:“君仕禮儀重,明德永遠興,安定朝庭內,居保太平春”。
四川達州市:明正治世玉 ,海國思雲崇 ,為能培萬代 ,圖會智朝忠。
重慶大足:“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光(本)耀(聖)先(賢)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國昌”。
重慶大足:“成明國尚正仕其懷先德思能壽吉昌忠厚貽謀遠慈孝家慶長振聲騰孟彩永世發書香”。
重慶開縣:“海滕登文正紹啓永仕通顯代廷光遠恩澤榮華志立宗”。
湖南長沙:福歸志思永太興,國安民正定乾坤,英賢蔚起文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瀏陽:福必添潮思正丹,獻興應民尹泰馥,承綬世澤煥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湘潭:1.(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鴻章名世,振起炳圖,家聲克繼,泰運景開,良士欣際,盛澤永昌,顯揚先緒。
湖南湘潭:2.榮勝奇締近楚邦平宗澤明垂大啓……。
湖南湘鄉城南:(自二十四世始)宏蔭昭先德自芳,顯揚宗祖在賢良,家修廷獻襄平治,永紹貽謀世澤長。
湖南湘鄉凹頭:(自二十三世起)浤應招華清,繼承代有榮,相傳維忠孝,敦厚振家聲。
湖南攸縣梅城:(以清公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來自永新,世傳理學,廷顯良臣,澤承先正,光啓後昆,忠信為本,謙和乃珍,星輝霞燦,柏茂松榮,家訓同佩,吉慶長臻。
湖南安仁東城:子開緒乃定,景運漸光昌,詩禮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聲炳蔚,霞印積芬芳,吉水淵源遠,熊山厚澤長。
湖南華容: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訓,永世廣賢明,應時開景運,華國振家聲,敦厚貽謀遠,竹書記盛名。
湖南益陽:通貞象福明,紹聯榮攀公,禮義承先澤,詩書迪後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啓侯封,百世傳敦厚,千秋一本同。
湖南新化:雲騰開泰運,雨化兆昌期,盛達鴻勤業,傳家澤遠垂,修齊綿統緒,羣議續前規,翰彩輝如許,廉威振本支,昔賢師項秀,延助重根基。
湖南永州:“胤相賢繼天恩克紹伊尋沅索”。
湖南常德安鄉縣:星興朗升德,伯玉紹正邦。文應人尚道,門大風雲集。名望治安才,觀國宏恩開。傳家祖澤遠,作福自天來。
湖南綏寧(宗麻公支派:東山、峨公、朝儀等)字輩:欲令建表翁,顏定便遠志,漢奇甫豔均,幸嗣興道懷,憲章開景運,立本正家邦,繼述昭先德,克承永世昌,兆祥肇大虞,祖名載典冊,惟允秉綸言,主賓顯萬國,治賦贊助善,見稱於孟子,品純才茂美,忠誠樹綱紀,敦厚基福澤,周慎重時賢,歷代貽良範,祚胤慶綿延。
湖北宜都:先德憲芳顯,揚明盛世昌,宏文開聖化,厚道兆家祥,祖公千年在,忠興萬載香,禮法傳遠代,善心助賢良,福財前造定,廉科永終長。
湖北監利縣: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訓,永世廣賢明,應時開景運,華國振家聲,敦厚貽謀遠,竹書記盛名。
湖北沔陽:作述傳芳,敦慎賢良,家慶國瑞,世代顯揚。(堂號:敦厚堂)
湖北麻城孝感鄉:習乾治名榮,來玉朝綱廷,光昌邦澤遠,世祖肇文明。家聲宏猶祚,永興定國正,道德承繼廣,敦厚慶繁祥。
湖北嘉魚:世德光昌遠,雲從澤孔長。。。(待考)(堂號:敦厚堂)
湖北恩施建始:金水廷必玉,有德世克昌,忠孝傳家遠,敦厚衍慶長,盛代仁恩廣,熙朝治道光,培植昭永久,萬禩毓禎祥。
江西宜春萬載:“文章華國詩禮傅家詒哲方來垂徽及遠”。
江西樟樹:“仕道德佳升繼永昌洪明正遠起煥文章先澤鎰厚成芳有光”。
江西奉新:“汝惟宗隆萬世昌 起瑞發祥邦家光 勳業煕升承祖德 後昆蕃盛有餘芳 宏開景運生清福 富貴榮華定顯揚 玉樹聯輝長衍慶 文章濟美毓賢良”。
安徽桐城:“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國其道大光眷深秩顯功沛澤長世綿代遠萬眾民香”。
貴州惠水:漢鎮騰懷,繼祚永康,慰卿安泰,寶鼎呈祥,天賜福廕,景星慶雲,家聲兆瑞,功懋朝廷,綱紀倫常,緯武經文。(唐末龍德壽公後裔)
貴州清鎮:1.淑 配 禮 純 先。
貴州清鎮龍里:2.顯首雲天應,德年祖光廷(元),明朝富貴啓,亮海照四方。。。(待考)(龍桂山公後裔)
貴州畢節:啓鎮在雲騰,廷士連文元,萬支同一本,先後德維馨。
貴州黔西: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啓發祥瑞,天朝永其昌。貴生書學海,洪仁顯興揚,玉沛澤中華,先志定國章。(龍錦貴公支字派)
江蘇徐州:“兆升元吉宗業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
江蘇贛榆:德國賢良,方直齊昌,孝友為政,文武經邦,家修廷獻,業盛名彰,永錫爾極,長髮其祥,子孫千億,蘭桂重香。
山東滕州(古滕陽):在為嗣宗 世克尚同 應宜振興 敦厚周慎 肇開允昌 鍾淑毓秀 衍慶繼長 雲海騰啓 華國文祥。
廣東廣州、廣東東莞:天勝武振、永遠家聲、賢開文潤、福祿榮登。
廣東番禺:“天潢演派裔顯清時雲乃葉瑞丕振倫彝蒸熙濟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光維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廣東肇慶懷集:華樹枝秀茂,旭日照乾坤;浩源長清沛,澤沼添新鳳;文高智慧博,武仕顯聲威;翰林書馨傑,巍松瑞春榮;民安能定國,飛燕震中邦永。
廣東三水:天潢演派,裔顯清時,雲乃葉瑞,丕振倫彝, 蒸熙濟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光維, 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龍姓楹聯典故

  • 四言通用聯
源自上古;望出武陵:全聯典指龍氏的源流和郡望。
伯高敦厚;經德文章: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京兆人龍述,字伯高,光武帝時任山都長,大將馬援在《戒兄子書》中説:“龍伯高敦厚而周密謹慎,不妄加議論,生活節儉,廉潔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歡他、看重他,希望你們都向他學習。”光武帝看了馬援的這封信,提拔龍述任零陵太守。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臨桂龍啓瑞,字輯五,號翰臣,道光年間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經德堂文集》。
圖傳來鶴;夢應成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鐲,字琢成,乾德年間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們視他如父母。一天,一羣白鶴飛來,從早到晚不離開,州人繪《來鶴圖》稱頌其德政。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龍起,相傳曾在夢中乘龍騰空而起,回頭見有絡駝在身後。後來登第,排在他後面的人叫駝起。
  • 五言通用聯
日射風平第;星交龍宇長: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當時在座的郭功父叱責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稱詩人!”又令他寫《沙詩》。龍太初寫道:“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相傳他在瀼水遊玩,在水中發現一個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邊人個形貌怪異的人。只聽那人説:“我是九天使者,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寶物,請放回原處。”龍澄大驚,照他的話做了,再看,石盒已經不見了。
兄弟兩詩伯;父子三畫家:上聯典指朝時期的龍襄,龍膺兄弟二人,均善詩賦,有《九芝集選》。龍襄、龍膺,武陵人。龍膺官太常寺卿。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章及其子龍顯、龍淵,父子三人均善畫虎。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龍章櫟陽人。畫虎“命筆成於一揮,識者驚賞之”。相傳,他平生所畫,止有六虎。其二子皆有父風。
  • 七言通用聯
龍女得柳生偕老;賢人以孟氏始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李朝威的傳奇小説《柳毅傳》中人物洞庭龍女,遭夫家虐待,書生柳毅幫她脱離苦難,幾經波折,終成夫婦。下聯典指古代傳説中的賢人龍子,據説孟子曾見過他,並向滕文公説起過。
在昔曾綿科甲第;中興復振博師家:在江西省永新縣在中鄉在中村有一棟古祠堂:“在中龍氏宗祠”,號“忠勤堂”。祠堂長29.7米,寬11.6米,高20米。祠堂由前、中、後三棟相連,相接之處有兩個天井,前天井長2米、寬1.5米,後天井長1.7米,寬1.2米。正面迴廊、洞開三扇雙合大門,後棟的左右兩側各開一扇雙合拱門。磚瓦木質結構、造型古雅,建築美觀,工藝精緻。堂內寬敞明亮,四季陽光普照,清涼氣爽。大門正中柱樑,楷字體懸掛着這副楹聯。據乾隆二年,龍氏族譜載:“忠勤翁,諱升之,字子崇、號禹山(公元1162~1226年),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始,先任潮州監倉,轉福州帥幹,再升任浙漕賦魁。宋理宗年間著有《中興政要帝學增釋》二百卷,授通直郎、史館校勘等職。宋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學於宋理宗潛邸,宋理宗登位後,念甘盤舊學之臣,特追贈太師,賜諡號“忠勤”,並詔命在學立碑,在家鄉立祠,以勞其勳。盡菅如此賜封,然宋理宗認為褒宗先生,猶以為未足,後又下詔官其子孫。可子孫寧可清守祠墓,不願做官。在中故有“歐隱”之名。七百五十餘年過去了,而宋理宗皇帝賜諡號“忠勤公”,並詔命立祠於家,賜匾書“特賜忠勤祠”,完整無缺,依然無遣,懸掛祠內。
  • 八言以上通用聯
虞舜大臣,子孫繁衍;雷陽望族,瓜瓞綿延: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縣城龍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龍氏的起源。下聯典出本支龍氏情況。
日射風平,映詩人之警句;星交龍字,徵異兆於科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事典。
祠宇維新,桂樹永榮龍氏族;山川挹秀,卿雲常護狀元門:此聯為安徽省龍氏宗祠聯。“狀元”,典指清朝時期的桐城人龍汝言,字錦珊,嘉慶年間中一甲一名(狀元),歷官修撰內閣中書,著有《賜硯齋集》。
風篆日星,功父擱吟哦之筆;敦厚周慎,伏波示願效之書: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龍太初的事典。龍太初以詩人名義謁王安石,安石與郭功父令賦《沙》詩。即賦曰:“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驚為之擱筆。下聯典指漢朝名人龍伯高事典。

龍姓姓氏名望

龍姓春秋戰國

龍子:春秋時學者,孟子引以為先賢,於《孟子》一書中多處引用其言論主張,如《告子上》:“故龍子曰:「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滕文公上》:“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均體現了經濟學思想。
龍叔:先秦人物,有聖智。見於《列子·仲尼》。
龍賈:戰國時魏國將軍。雕陰之戰,敗於秦軍。《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水經·濟水注》引。 [1]  魏長城比秦長城早130餘年。 [2]  [25] 
龍且(龍苴):秦末(楚)司馬、西楚將領。傳説是與韓信軍作戰時,濰水之戰 [26]  ,中伏而亡。清代《康熙海州志》記載“墓,在新壩”(即今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今連雲港市灌雲縣龍苴鎮,近郊有龍苴古城遺址
龍未央: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龍姓漢朝時期

龍德:西漢梁(今河南商丘南)人,琴師,官至侍中。作《雅琴龍氏》九十九篇,《諸琴雜事》等。
龍伯高:東漢京兆郡人,名述。成語“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之鵠即指其人。與伏波將軍馬援交好,光武帝時調任零陵太守,食兩千石。今永州市尚有龍伯高墓

龍姓東晉時期

龍子偉:東晉隱士,名實不詳。出土《龍潤墓誌》引《晉中興書》。

龍姓隋唐五代

龍潤:晉陽人,字恆伽,隋遼州長史,唐朝散大夫、薩寶府長史。永徽四年(653)九月十日,薨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之第,春秋九十有三。祖盆生,北魏冀州刺史。僅見出土《龍潤墓誌》。
龍敏:五代幽州人,字欲訥。與馮道交好,於後唐官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

龍姓宋元時期

龍景昭:北宋四川人,少有武勇,於後蜀施州刺史,後歸宋,宋太祖授永州刺史,官至右千牛衞將軍。
龍鐲:北宋永州人,宋初任邠州太守。宅心以仁,守己以廉,州民感之如父母。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昌期:北宋處士、詩人。四川眉山人。治《易》等,著書講學。
龍海清北宋莆田(古興化府)人,宋哲宗癸酉科中進士,任光祿大夫,瓊崖宣慰使瓊州總鎮。
龍太初:北宋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 時方有一老兵以沙撩銅器,作沙詩曰:“茫茫黃出寒,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
龍袞:北宋吉州人,訪南唐舊事,撰《江南野史》,今存十卷。行文贍雅,視角獨特,保留了諸多人物的大量逸聞趣事,對於社會史、文學史的研究也極具參考價值。本書也是《南唐書》所依據的資料來源。
龍仲:亦名龍崇,中國民間六十甲子神之一。歿後宋廷敕書“忠勤先生”。
龍章:宋京兆(今西安)人,畫家。
龍伯康:北宋靖康年間人,時人謂之狂生,《宋稗類鈔》載其箕踞笑歌,詼諧縱謔。
龍仁夫:元代江西人,以道自任。立院講學。學者稱麟洲先生。有“清華才子”的美譽,著有《周易集傳》等。他所創辦的問津書院仍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書院之一,在歷史上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

龍姓明清時期

龍從雲:元末明初文學家,江西廬陵人。曾官福建儒學副提舉。負經濟之才,元末曾佐江浙行省幕府。後避居福建。文言小説集《剪燈新話》或即其所著。
龍鐔:明初江西康樂人,少穎敏不羣。曹國公李文忠、司成宋訥以國士薦之於朝,明太祖時選任浙江按察使。後死於靖難之變
龍慶雲:明朝湖南人,隆慶年間進士,官至蘇州、龍安知府
龍文明:明朝湖南人,萬曆年間進士,曾任萊州知府,官至山東按察使。
龍汝藎:明朝湖南人,字委生,進士,官至萊州知府,冊封中憲大夫。
龍正:明朝武都(今屬隴南市)人,正德年間人,精於《易》學,協助平寇,所著《八陣圖》、《太乙成局》、《六壬書》,凡若干卷行世。
龍起雷:明朝貴州五開衞人,萬曆十七年進士。
龍誥:明朝湖南攸縣人,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有《東洲奏議》等。
龍大有:明朝湖南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龍為光:明朝湖廣郴州人。字顯賓,號起溟,明初徙滕(今山東滕州)守禦所,世有積德,官雲南永昌守。 [3-4] 
龍施:明朝雲南前衞人,字德敷。嘉靖乙卯鄉試第一,歷任户部郎中,所在聲稱籍甚。 [3] 
龍時顯:明朝湖南安化人,字晦之。秉質精純,絕去勢利,專志力學,博通經史。
龍仲房:明朝江西人,畫家。
龍德謙:明朝湖南人,進士,官至平東知府。
龍德孚:明朝湖廣武陵人,字伯貞。任寧波府同知時改建寶峯庵,前供大士。 [35]  有《題洛伽山》詩:“望來鰲柱淼無涯,海上孤懸小白華。説法堂高開寶藏,潮音洞迥湧金沙。扶桑夜沸三更日,祗樹光生五色霞。我亦有冠慚未掛,梅岑何處覓丹砂。” [34] 
龍膺:明朝湖廣武陵人,明神宗萬曆八年進士,官至太常寺正卿。
龍遇奇:明朝江西廬陵人,傑出的鹽政改革者。神宗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歷任湖廣道監察御史、陝西巡按、兩淮巡鹽御史等職。 [5] 
龍瑄:明代詩人,字克温,由宜春徙金陵。聲稱籍甚,時人曰過金陵不識龍克温是徒行也,著作甚富。 [6] 
龍宗武:明代江西泰和人,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進士。
龍晉:明朝江西吉水人,景泰五年進士,任監察御史,左遷為尹。嘉定之吳淞大江,淤塞百年,民受其患,龍晉率眾人開支河五百餘處,利及旁縣,民號曰“御史河”。
龍文光:明末廣西人,字中黃,“柳州八賢”之一。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
龍震:清代天津人,詩人。著有《玉紅草堂集》、《東溟又存稿》各若干卷。
龍燮: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年間取博學宏詞科,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花夢》、《芙蓉城記》等。《石頭記》(《紅樓夢》原本)中有《芙蓉女兒誄》,與《芙蓉城記》頗合,《石頭記》或即其所著。
龍光: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丁未科進士,先後出任內閣中書,太原同知等職。
龍承祖:清代安徽望江人,乾隆二十一年舉人。先後任刑部主事、奉天司郎中、記名監察御史、江蘇按察使。
龍培:清代安徽望江人,字茂昭,號石閭山人,嘉慶十四年中進士,著有《繹堆集》、《石閭山人隨筆》。
龍璇:清代安徽望江人,字奎衡,號紫垣。道光三十年進士,曾主講雷陽書院。
龍為霖:清代四川重慶人,康熙四十五年,十七歲即中進士,歷官雲南太和縣令、石屏知州、潮州知府。著有《蔭松堂詩集》、《橐駝集》等。
龍之章:河南項城人,清代著名醫學家,著有醫書《蠢子醫》。
龍文彬:清代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説》、《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啓瑞:清代廣西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著有《經德堂詩文集》等。嶺西五大家之一。
龍汝言:清代安徽桐城人,嘉慶年間狀元,後任內閣中書,官至兵部員外郎
龍錫慶:清代湖南安化人,字吉哺,官至資政大夫、浙江布政使。
龍元僖: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後任廣東團練大臣,維護地方太平。
龍建章: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歷任內閣中書、户部主事、郵傳部郎中。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郵傳局局長、交通總長。
龍湛霖:清代湖南人,舉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刑部右侍郎,為光緒帝侍讀學士。湖南最早的新式學校明德中學的首任董事長。
龍汝霖:清代湖南人,舉人。湘中五子之一,時稱“肅門五君子“之一。
龍紱瑞:清代湖南人,主持長沙府中學堂(即今長郡中學前身) [7]  ,開辦湖南第一女學堂,創建湖南圖書館 [8] 
龍鳴劍:清代四川榮縣人,同盟會會員,革命家。
龍國楨:清代重慶人,留學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科畢業。先後任安徽高等審判廳檢察長、京師檢察長、四川高等法院院長等職。
龍伯堅:清代湖南人,中醫學家,曾任湖南省衞生處處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衞生廳廳長、中央衞生研究院中醫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著有《黃帝內經概論》、《黃帝內經集解》等。
龍欽海:清末江西人,日本中央大學法學士畢業。辛亥後,任江西省法政專門學校校長、江西省參議會參議長、江西省督軍公署顧問等。其次子龍超清為井岡山黨組織的創始人之一。
龍兼公:湖南湘潭人,字叔彝,著名報人。與同志創辦長沙《大公報》,並任主筆。前後近三十年。民國聯省自治代表人物之一。
龍澤厚:清末廣西桂林人,曾任廣東翁源知縣。
龍九經:清末廣西桂林人,民國前期卓越的女權活動家和法學家。曾任中國女權研究會副會長。
寬能法師釋寬能(1895~1989年),原名龍六緯,家自桂林東巷龍氏,精研佛學,著有《三乘教義》一書。
龍崑玉:安徽望江人,黃梅戲兩大唱腔流派(望江“龍腔”和懷寧“懷腔”)之一的“龍腔”的創始人。 [9] 
龍德雲:清代湖北人,京劇龍調”創始人。是京劇小生唱法之源。
龍葆誠:清末廣東順德人,清暉園龍氏後人,著有《鳳城識小錄》。清末民初順德大良社會慈善機構多見其身影。
龍贊宸:清末廣東順德人,熱心公益慈善,光緒十三年創辦同志善社,贈醫贈藥。
龍肇墀:清末廣東順德人,熱心公益慈善。光緒十六年與龍光創辦來蘇院,專為外鄉人提供醫療服務。光緒二十六年與龍葆教等創立保嬰堂。

龍姓近代以來

龍國鈞:湖南長沙人。清華大學化工系、陸軍大學第十七期畢業。後任新七軍參謀長。 [10] 
龍普霖:安徽望江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紅軍將領。參加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後任紅軍第1方面軍獨立第4師師長兼政委。
龍天武:湖南省石門縣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後入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一期,陸軍大學參謀班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新六軍第十四師師長。後任新編第三軍軍長。
龍道震:海南省文昌人,字佐良。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抗戰將領。
龍文彬:遼陽人,馮庸大學體育系學生。上海保衞戰時組織馮庸大學女子義勇軍。
龍啓明:廣東順德人,飛虎隊隊員。21歲時調入美空軍第十四航空隊,時為最年輕的飛虎隊隊員。 [11] 
龍應欽:時為南京衞戍司令部參謀部上校,即《拉貝日記》中的龍上校。 [12] 
龍榆生:江西萬載人,著名詞學家,民國三大詞人之一。與汪精衞同為朱彊村門人,後應汪之請出任汪政府立法委員,並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著有《唐宋名家詞選》、《唐宋詞格律》、《東坡樂府箋》等,亦是名曲《玫瑰三願》的作詞人。
龍應台(1952-):生於台灣,祖籍湖南衡山縣,華語世界著名作家,著作有《野火集》、《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龍應台的香港筆記》等。
龍振強:國際著名的中子散射專家,曾擔任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IPINS中子源研究組組長,2009年到2012年期間以訪問學者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微型脈衝強子源(CPHS)首席科學家。
龍剛:香港電影導演。代表作《英雄本色》、《飛女正傳》、《應召女郎》等,為香港電影帶來變革。 [13]  於2014年病逝於紐約。
龍平平: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秘書長。編劇作品《覺醒年代》、《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 [23] 
龍永圖(1943-):湖南長沙人,入世(WTO)談判代表。
龍炳頤:祖籍廣東省順德市,建築學家,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資源管理教席、香港政府古物諮詢委員會前任主席。香港歷史建築的權威,致力於活化古建築。
龍層花:中醫學家,創立龍氏正骨手法,現任中國廣州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香港骨傷學會終身會長,中華推拿學會、中國脊椎相關疾病學會名譽會長。
龍樂豪:湖北武漢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有中國金牌火箭之稱的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總設計師。現任中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
龍顯烈:四川營山縣人,石油化工專家。新中國第一口油井、第一個石化基地玉門油田的總工程師,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蘭州煉油廠 [27-28]  總工程師等。主持建成我國第一套雙爐熱裂化裝置等,全國石化產業技術創新的先驅者。
龍馭球:湖南安化人,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著名中國土木工程專家和結構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力學學會《工程力學》主編。
龍文光:221基地(即221廠)設計部主任。 [14]  理論部主任鄧稼先。 [15]  221廠研製出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 [16-17] 
龍漫遠:祖籍四川省瀘州市,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與進化系終身教授。發現並命名第一個新基因(精衞基因),開創“新基因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領域,現任國際分子和進化生物學協會秘書長。
龍桂魯:廣西玉林人,清華大學物理系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所所長、英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2017年起擔任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AAPPS)的理事長。
龍增來中投證券前任董事長。曾任中央匯金綜合部主任等職。以筆名魯言出版長篇小説《政商兩界》。
龍永樞:廣東順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龍瑞:筆名大龍、蜀人。畫家,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名譽院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受教於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2001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2003年,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2006年,中國畫研究院更名中國國家畫院,龍瑞任院長。
龍迪: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博士論文《披露家外兒童性侵犯的中國東北農村家庭經驗探索性研究》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青年學術獎”,2007年,她根據博士論文出版的《性之恥,還是傷之痛》,不僅成了中國相關領域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以關懷苦難的研究態度激發出很多年輕學者承擔、關懷苦難的社會責任。201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傑出校友獎”。
龍丹妮:湖南電視台資深製作人、被封為選秀教母。製作多檔影響廣泛的節目如《幸運3721》、《真情》、《越策越開心》、《快樂女聲》等。
龍亞:電視製片人。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下一站是幸福》製片人。
龍勉:中科院力學所國家微重力實驗室主任,生物力學與生物工程中心主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兼任世界生物力學理事會執委兼司庫、國際生物流變學學會理事。
龍康侯:有機化學家,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中國南海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的開拓者。
龍宗智西南政法大學校長,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刑事訴訟法專家。著有《上帝怎樣審判》。 [29] 
龍衞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民法專家。著作有《民法總論》等。
龍以明:重慶人。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龍宇純:安徽望江人。文字學家,音韻學家,台灣著名學者。嘗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創辦中山大學中文系。
龍學海:海南文昌人。於史丹福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教於南京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去台灣後,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創辦台大社會學系,並任該系教授及第一任系主任。著作有《社會學概要》,《社會學與社會意識》等。
龍芳:安徽人,生於南京,畢業於中央警官學校。去台後,出任台灣省電影製片廠(台製)廠長。在其任內網羅如王大川、王珏、李行、周旭江、白克等做編導,推出台灣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吳鳳》。 [18] 
龍兆曙:著名設計師,聯合國WPO會員,現任深圳大學長期教授,深圳大學設計藝術研究所所長,兼任湖南大學設計系主任。歷獲“亞洲之星”設計獎兩項,聯合國WPO“世界之星”設計獎六項(其中1986年10月為中國第一次奪得)。
龍華(1902~1988):廣東順德人,上世紀名廚,“鳳城四大奇人“。被譽為順德第一名菜的“大良炒牛奶“的創制人。
龍偉彥:著名西廚,中國大酒店行政總廚,董事,亞洲餐飲業傑出青年才俊獎、全國西式烹調師考核試題庫編寫組組長、全國西式烹調師命題專家、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副總經理。
龍致賢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主編《中醫學專家集》、《漢英對照中醫本科系列教材》等。
龍振華:著名皮膚病、真菌病及梅毒學專家。
龍炳梁:香港著名婦產科醫師。197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1981年授予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1995年授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1995年授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香港仁安醫院生殖中心前任總監。
龍勇:畢業於武漢大學,重慶廣電集團主持人。重慶衞視《龍門陣》的主持人,主持過300多期節目,現為重慶電視台《民星總動員》製片人。當選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風雲人物。
龍敏:中提琴家,199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2000年以最高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RICE UNIVERSITY 音樂學院,攻讀中提琴碩士學位,現任教於武漢音樂學院管絃系
龍寬:音樂人。專輯《我聽這種音樂的時候最愛你》、《樂活女王》、《UP2U》。曾獲第12屆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創作新人獎” 。
龍秋雲:湖南常德人,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龍友:字鏡堂,江西永新人。工書法,南昌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南昌文聯書畫院院長。2013年在北京榮寶齋舉辦“三十而立”——龍友書法作品展。
龍沛智:金融科技企業WeLab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龍偉: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現管理個人投資基金。
龍軍生: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北卡羅萊納大學終身教授,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研究生兼職導師。時任坤瀾資本合夥人和立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裁。
龍宇: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現貝塔斯曼中國總部CEO,暨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BAI)管理合夥人。
龍衞國:江西吉水人,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院長,董事長。中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龍仕洲:新加坡華裔,新加坡邁科智控有限公司創始人,是新加坡知名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原始生產商。
龍軍: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石油燃料潤滑劑產品標準審查委員會主任。
龍新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龍紅山:國防科技工業局總工程師,發展計劃司司長。
龍固新:畢業於東北大學,德思勤地產金融集團董事長。
龍兵:江西省國有地產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
龍安定:江西永新人,曾任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黨組書記,浙江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
龍衞東:湖南漣源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現任海口市副市長。
龍實:廣東高州人。畫家,曾任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
龍翔河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現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
龍安定:曾任浙江省副省長,分管對外開放工作。
龍明彪:湖南華容人,中央台辦、國台辦副主任。
龍振彪江西省永新縣人。紅軍通訊專家。1961年晉為少將。
龍潛(1913-1992),江西省永新縣人,少將
龍飛虎(1915-1999),江西省永新縣人,少將。
龍厚生(1891-1937),湖南永興縣(今屬郴州)人,紅軍川滇黔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
龍芝道(?-1930),江西吉安人,紅三軍二縱隊縱隊長和第八師師長。
龍潛(1910-1979),重慶雲陽縣人,中共中央長江局黨訓班主任,曾任南京市委公安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辦公廳主任等職。 [19] 
龍志光(1903-1932),貴州人,歷任紅軍連長、團長、警衞師師長等職。 [20] 
龍萬善(1908—1935) ,陝西洛南縣(今屬商洛市)人,字生雲,掩護紅軍而犧牲。
龍書金(1910-2003),湖南省茶陵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3年4月16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龍福才(1909-1965),江西省永新縣人,少將。
龍大道(1901-1931) ,貴州錦屏人,字坦之。"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 [21] 
龍新民:湖南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黨組書記兼國家版權局局長。
龍清泉(1990 - ),苗族,奧運冠軍,中國男子舉重隊隊員。
龍雲:雲南省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雲南昭通炎山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
龍梅子,1988年8月18日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
龍政璇,1993年10月27日出生於湖南, 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龍一一,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油畫家。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