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仁縣

(湖南省郴州市轄縣)

鎖定
安仁縣,隸屬湖南省郴州市 [9]  ,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最北端,東接茶陵縣、炎陵縣,南鄰資興市、永興縣,西連衡陽市、耒陽市,北接衡東縣、攸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為半山半丘陵地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總面積1462.2平方千米。 [19-20]  截至2024年2月,安仁縣轄5個鎮、8個鄉。 [18-19]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户籍人口44.68萬人,常住人口34.39萬人。 [17] 
唐武德五年(622),設置安仁鎮,屬潭州長沙郡衡山縣。五代後唐清泰二年(935),改安仁鎮為安仁場,割衡山之宜陽、熊耳二鄉為其轄地,隸屬衡州衡陽郡。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場為安仁縣,屬荊湖南路衡州衡陽郡。 [19]  安仁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被譽為“中國合唱童話縣” [7]  。安仁縣也是國家首批認定的革命老區縣。安仁縣水稻生產歷代享有盛名,明、清時代已著稱衡湘,1989年列為全省商品糧基地之一。有機富硒米、豪峯茶、生態茶油、安仁枳殼、食用菌等綠色農產品暢銷全國。 [21]  主要景點有大石風景區、大源風景區、義海景區,天源寺、神農殿、萬佛寺老君觀月輪巖熊峯庵等。
2023年,安仁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40.3億元,比上年增長5.1%。 [17] 
中文名
安仁縣
行政區劃代碼
43102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郴州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最北端
面    積
1462.2 km²
下轄地區
5個鎮,8個鄉
政府駐地
永樂江鎮
電話區號
0735
郵政編碼
423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4.39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大石風景區,義海景區,萬佛寺,老君觀,熊峯庵稻田公園
火車站
安仁站(吉衡鐵路)
車牌代碼
湘L
地區生產總值
140.3 億元(2023年)

安仁縣歷史沿革

安仁縣境,商、周時,為古荊州地。春秋戰國時,屬楚黔中地。
秦時,屬長沙郡湘南縣地。
西漢時,屬長沙王國,東漢時屬長沙郡湘南、酃二縣地(酃含今衡陽、衡南、安仁,非今酃縣)。(據彭雪開教授《安仁地名源流考》:安仁縣域,古為容陵縣地;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容陵縣劃屬陰山縣。) [10] 
三國時,屬吳之衡陽、湘東二郡之衡山、酃二縣地。
晉及南北朝時,屬衡陽、湘東二郡之衡山、臨蒸(酃縣併入)二縣地。隋時,屬長沙郡衡山、衡陽二縣。
唐武德五年(622),設置安仁鎮,屬潭州長沙郡衡山縣。貞觀元年(627),劃屬江南道衡州衡陽郡。開元二十一年(733),改屬江南西道衡州衡陽郡。
五代後唐清泰二年(935),改安仁鎮為安仁場,割衡山之宜陽、熊耳二鄉為其轄地,隸屬衡州衡陽郡。
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場為安仁縣,屬荊湖南路衡州衡陽郡。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屬湖廣行中書省衡州路。
明洪武九年(1376),屬湖廣省衡州府。清初,先屬湖廣省後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
民國三年(1914),屬湖南省衡陽道。民國十一年(1922),直隸湖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劃屬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屬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屬湖南省衡陽專區。1952年11月,劃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劃屬郴縣專區(1960年8月,更名郴州地區)。1983年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劃屬株洲市管轄。同年7月13日,又經國務院批准,劃回郴州地區管轄。 [11]  [19] 

安仁縣行政區劃

安仁縣區劃沿革

宋時,以縣統鄉,以鄉統裏。全縣初分為熊耳、宜陽2鄉,鹹平五年(1002)增設興德鄉,鄉以下劃分為54裏。
元時,改3鄉為8都,改裏為圖。
明代,恢復鄉、裏建制,全縣劃分3鄉,下轄25裏。永樂十年(1412),改為3鄉24裏。景泰三年(1453),改為3鄉15裏。弘治十五年(1502),改為3鄉7裏。嘉靖三年(1524)改為3鄉8裏。
清初沿襲明制,全縣劃分3鄉8裏,增設1城廂。8裏分別為同義、浦陽、和義、永樂、宜陽、會陽、長樂、益陽。前四里位於上半縣,合稱為“上四里”;後四里位於下半縣,合稱為“下四里”。
清康熙元年(1662),改鄉為都。全縣劃分為8都,都以下劃分為村(團)。康熙二十七年(1688),裁茶陵衞地歸縣,增設新安都。康熙三十五年(1606),增設安樂都。嘉慶元年至十四年(1796-1809),將浦陽都分為浦上都、浦東都。其中,新安都居民系散居其他都內,全縣實為10都。
民國元年(1912)廢都,全縣劃分為8個行政區,下轄1城廂、54村、7團。
民國18年9月,高濠等地劃歸安仁縣管轄,因當地居民不願附屬他區,故新增設第九區。民國21年7月,全縣由9區合併為4區,下分1鎮、60村、7團,村(團)以下劃分為1503閭、7584鄰。第一區公所設縣城東街,第二區公所設南雷市,第三區公所設安平司,第四區公所設關王廟。
民國24年實行保甲制,全縣劃分為4個區,18個鄉(鎮),294個保,3188甲。
民國30年1月,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1鎮13鄉,下轄153保2185甲。
民國35年1月擴鄉並保,將城廂與鳳崗合併為城鳳鄉,龍海與樂江合併為龍樂鄉,大麓與安平合併為大平鄉,蓮花與雲湖合併為蓮湖鄉,潭湖併入軍山鄉,猴曇併入熊峯鄉,宜陽鄉、松山鄉仍舊。全縣共劃為8鄉,下轄89保、1129甲。
1949年9月,縣人民政府將全縣劃分為4個行政區,區以下廢除鄉級建制,暫時保留保、甲。
1950年7月,將第四區的原蓮湖鄉範圍劃分為第五區,原龍樂鄉範圍為第四區。區以下廢除保、甲制,共分設1鎮、88鄉。
1952年7月,調整行政區劃,全縣劃分8個行政區,下轄1鎮、109鄉。
1956年6月,撤區並鄉,全縣劃分為城關、排山、龍市、軍山、禾市、渡口、清溪、洋際、南坪、華王、龍海、牌樓、安平、平背、坪上、羊腦、承坪、竹山、新洲、關王、豪山等1鎮20鄉,下轄1個居委會,226個農業社。
1958年10月,全縣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先後建立火箭(含城關、排山、龍市、清溪)、衞星(含軍山、禾市、渡口)、超美(含洋際、南坪、華王)、先鋒(含牌樓、安平、平背、坪上)、紅旗(含龍海、承坪、竹山)、東風(含新洲、關王、豪山、羊腦)6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取代鄉鎮建制。同年11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用地名稱呼,依次更名為珠泉、禾市、南坪、安平、承坪、關王公社,下轄113個大隊,2073個生產隊。
1961年2月,縮小各公社規模,按原鄉鎮範圍,劃分為城關、排山、龍市、軍山、禾市、渡口、清溪、洋際、南坪、華王、龍海、牌樓、安平、平背、坪上、羊腦、承坪、竹山、新洲、關王、豪山等21個公社,下轄205個大隊,2604個生產隊。1964年10月,竹山併入承坪(後更名為樂江)公社。1965年1月,新洲併入關王(後更名紅巖)公社。1971年1月,恢復新洲公社。1980年12月,撤銷樂江公社,恢復承坪、竹山兩個公社。1982年12月,城關公社恢復為城關鎮建制。
1984年4月,廢除“政社合一”體制,恢復鄉鎮建制。全縣有1鎮20鄉,鄉以下改大隊為村委會,改生產隊為村民小組。1985年12月,撤銷安平鄉,建立安平鎮,以鎮轄村,全縣有2個鎮19鄉。1997年6月,撤銷關王鄉,設立關王鎮,全縣有3鎮18鄉。1998年,安仁縣完成靈官、龍海、清溪3個鄉改鎮建制的變更工作,設立靈官、龍海、清溪3個鎮,全縣有6鎮15鄉。
2012年4月,撤銷城關鎮、清溪鎮、排山鄉、軍山鄉、禾市鄉,設立永樂江鎮,全縣有5鎮12鄉。
2015年12月,合併安平鎮和坪上鄉,設立安平鎮。合併關王鎮、羊腦鄉、新洲鄉、豪山鄉,設立金紫仙鎮。全縣有5鎮8鄉。 [19] 

安仁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4年2月,安仁縣轄5個鎮、8個鄉:安平鎮龍海鎮靈官鎮永樂江鎮金紫仙鎮龍市鄉渡口鄉華王鄉牌樓鄉平背鄉承坪鄉竹山鄉洋際鄉 [18-19]  安仁縣人民政府駐永樂江鎮。
安仁縣地圖

安仁縣地理環境

安仁縣位置境域

安仁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北部,東接茶陵縣、炎陵縣、南鄰資興、永興,西連衡南、耒陽、北接衡東、攸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13°05'至113°36'、北緯26° 17'至26°51',土地總面積1462.2平方千米。2022年,轄區內耕地面積27.67千公頃,林地面積87.76千公頃,森林覆蓋率65.54%。 [20] 

安仁縣地形地貌

安仁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屬半山地半丘陵區。萬洋山脈蜿蜒於東南部,五峯仙屹立於西部邊境,武功山脈的茶安嶺從東北斜貫縣境中部,醴攸盆地從北向南、茶安盆地從東向西南橫跨其間,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整體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永樂江順地勢由東南向西北流貫全境。東南部豪山鄉的金紫仙海拔1443米,西北部永樂江下游的渡口鄉過家村蔡家屋海拔僅60米。 [20] 

安仁縣氣候

安仁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洪澇、高温乾旱、大風、寒潮等。 [20] 

安仁縣水文

安仁縣屬湘江流域的洣水中下游,境內有大小河流 99 條,全長 642.1千米。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9條,全長為208.5千米;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4條,全長為32.9千米;10-50平方千米的河流62條,全長 298.7千米;10 平方千米以下的河流19條,全長102千米。河網密度為0.435 千米/平方千米。河流長度分為:5千米以上的河流61條,總長502.2千米;5千米以下的河流 38條,總長139.9千米。上述河流從四面八方匯入洣水一級支流永樂江。 [20] 

安仁縣自然資源

安仁縣土地資源

安仁縣耕地面積26420.2公頃,其中,水田面積22950.8公頃,基本農田23753.3公頃,補充耕地190.1公頃。 [17] 

安仁縣礦產資源

安仁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錳、煤、鈷、紅柱石、滑石、大理石、石灰石、砂金等,其中紅柱石儲量巨大,礦牀綿延數十千米,居亞洲之最。已發現的礦種有34種,已初步探明資源含量的礦種有6種,包括煤、石墨、鐵、紅柱石、石膏、水泥用灰巖。已探明煤儲存量48.73萬噸,石墨2.183萬噸,鐵3234.7萬噸,紅柱石790.74萬噸,石膏131.37萬噸。 [20] 

安仁縣人口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户籍人口44.68萬人,常住人口34.3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09萬人,鄉村人口17.3萬人。全縣城鎮化率49.69%,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17] 

安仁縣政治

安仁縣領導正職(2024.04)
職務
姓名
備註
縣委書記
[13] 
縣委副書記、縣長
[13]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15] 
縣政協主席
蔣尚庭
[14] 

安仁縣經濟

安仁縣綜述

2020年,安仁縣生產總值114.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4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35.34億元,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53.77億元,增長4.2%。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28817元,比上年增長14.3%。 [4] 
2022年,安仁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3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41.2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63.9億元,增長4.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38446元,比上年增長6.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1.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0.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7.5%,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12] 
2023年,安仁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4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1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3.5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66.7億元,增長3.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生產總值40511元,比上年增長5.4%。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21.5%,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1.0%,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7.5%,與上年持平。 [17] 
2023年,安仁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8%。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增長7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8.7%,第三產業投資下降39.0%。按投資方向分,工業投資增長8.7%;民生投資下降22.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48.4%;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5.7%。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2.8%。商品房銷售面積29.7萬平方米,下降34.1%。其中,住宅28.8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7%;商品房銷售額11.7億元,下降36.4%。
2023年,安仁縣財政總收入8.7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地方財政收入6.1億元,增長6.5%,其中,税收收入4.4億元,增長4.3%;非税收入1.7億元,增長12.8%。上劃中央“兩税”1.5億元,增長90.9%;上劃中央所得税0.6億元,增長8.5%。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7.9億元,增長7.5%。 [17] 

安仁縣第一產業

2020年9月,被確定為湖南省綜合油料大縣。 [2] 
2023年,安仁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4.3%。全縣糧食播種面積67.2萬畝,下降1.12%;糧食產量28.8萬噸,增長1.46%。油菜種植面積26.6萬畝,下降0.3%;產量3.0萬噸,下降2.3%。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12.6萬畝,增長1.7%;產量30.1萬噸,增長3.2%。烤煙種植面積5.6萬畝,增長20.9%;產量0.7萬噸,增長23.9%。出欄生豬43.8萬頭,增長4.6%;出欄牛1.0萬頭,下降11.9%;出欄羊1.5萬隻,增長5%;水產品產量0.83萬噸,增長2.7%。
2023年,安仁縣農產品加工企業中,國家級及省級龍頭企業有7家。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9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3.2萬。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7.9萬畝,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認證個數30個,其中,綠色農產品26個,有機農產品2個,農產品地理標誌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個數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個數7個。
2023年,安仁縣開工各類水利工程0.6萬處,水利工程投入資金4.1億元,完成土石方256.4萬立方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3千公頃。 [17] 

安仁縣第二產業

2023年,安仁縣工業增加值29.8億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規模以上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規模以下增加值增長5.1%。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按企業規模分,大中型企業比上年增長15.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比上年增長5.2%;股份制企業比上年增長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比上年增長32.6%。按行業分,農副食品加工業比上年增長32.2%,化學原料製品和製造業比上年增長1.9%,醫藥製造業比上年下降18.2%,非金屬礦物製品業比上年增長12.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比上年增長1.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比上年增長0.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比上年下降12.8%。
2023年,安仁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72.3億元,比上年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2%,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0.5億元。企業產品銷售率達105.6%,出口交貨值達2.7億元。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大米15.4萬噸,比上年增長4.7%,飼料6.0萬噸,比上年增長81.2%,十種有色金屬0.6萬噸,比上年下降30.3%;水泥125.7萬噸,比上年增長2.5%
2023年,安仁縣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總承包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增加值13.7億元,增長10.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 271.5萬平方米,下降3.0%,其中,新開工面積141.7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02.0萬平方米,增長28.6%。 [17] 

安仁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安仁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61.3億元,增長8.0%;鄉村8.5億元,增長6.8%。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餐飲消費額分別為62.8億元、7.0億元,分別增長0.7%、212.0%。全年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1%,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7.8%,飲料、煙酒類增長12.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7.1%,化妝品類下降20.7%,金銀珠寶類增長20.3%,日用品類增長1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3.6%,中西藥品類增長19.9%,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14.5%,傢俱類增長0.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1%,汽車類增長15.8%;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0.61億元,下降21.2%。 [17] 
對外經濟
2023年,安仁縣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212萬美元,實際到位內資117.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6.5%、17.9%。 [17] 
交通和郵電
2023年,安仁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2.4億元,比上年增長3.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8億元,增長10.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1億元,增長11.8%;金融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5.2%;房地產業增加值13.2億元,增長2.6%;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13.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2.9億元,增長6.1%。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民用汽車保有量4.0萬輛,本年新增註冊汽車0.3萬輛,其中,私人汽車0.3萬輛,轎車0.25萬輛。
2023年,安仁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億元,其中:完成郵政行業業務總量0.9億元,比上年下降3.0%。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年末固定電話用户2.1萬户,比上年末增長5.5%;移動電話用户30.5萬户,本年淨增1.2萬户。互聯網寬帶用户數10.2萬户,增長7.4%。 [17] 
金融與保險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36.1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其中,住户存款餘額201.1億元,增長13.1%。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54.8億元,增長19.4%。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共有保險公司8家,全年各類保險保費收入4.6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壽險保費收入2.2億元,下降2.9%;財產險保費收入2.4億元,增長15.7%。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2.0億元,增長71.8%。其中,壽險給付0.31億元,增長30.2%;財產險賠款1.74億元,增長82.4%。 [17] 

安仁縣社會事業

安仁縣科學技術

2023年,安仁縣簽訂技術合同59項,增長5.6%,技術合同成交金額8.3億元,比上年增長2.9%。授權專利176件,增長10.0%,其中,發明專利7件,下降41.7%。 [17] 

安仁縣教育事業

安仁教育的發展源遠流長,南宋嘉定年間,安仁始建玉峯書院和清溪書院。明萬曆年間,建南秋書院。清乾隆四十八年建宜溪書院。直至清末,全縣共有縣學書院1所,族辦義學書院13所。民國初年,縣政府鼓勵族辦學校和私人辦學,形成公辦和私辦並舉的教育格局。民國27年(1938年),全縣共有小學162所,學生9273人,實現一鄉一所中心完小,一保一所初級小學。民國30年(1941年),安仁縣立初級中學創辦。1946年縣簡易師範學校成立。至1949年解放前夕,全縣小學163所,初級中學3所,簡易師範1所。
2023年,安仁縣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0.11萬人,在校生0.31萬人,畢業生0.0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數0.29萬人,在校生0.97萬人,畢業生0.32萬人;初中學校招生數0.58萬人,在校生1.8萬人,畢業生0.47萬人;普通小學招生數0.41萬人,在校生2.9萬人,畢業生0.59萬人。在園幼兒0.8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5%;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各類民辦學校47所,在校學生1.05萬人。 [17] 

安仁縣文化事業

2023年,安仁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羣眾藝術館、文化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3個;全縣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有線電視用户2.6萬户,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848場。 [17] 

安仁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體育場地994個,游泳池8個。全年全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17萬人,開展全民健身項目15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20個。 [17] 

安仁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安仁縣衞生機構303個,(含村衞生室245個)其中,醫院3個,診所、衞生所、醫務室5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衞生監督所1個。醫院牀位數715張,衞生院牀位數410張,衞生技術人員2240,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901人,註冊護士1268人。 [17] 

安仁縣社會保障

2023年,安仁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0.4萬人;農村新增勞動力轉移0.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0.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0%。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5萬人,其中,參保職工人數1.9萬人,離退休人員0.6萬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人數1.0萬人,離退休人員0.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2.5萬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7.2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1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1萬人,其中:退休人員0.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1.4萬人;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0.2萬人,農村居民1.1萬人;分別發放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1088.2萬元和3583.6萬元,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460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40.2萬元。 [17] 

安仁縣風景名勝

簡介
圖片
神農殿座落在安仁縣城關鎮東郊村鳳凰山腳下。景區佔地面積145畝,建築面積5240平方米。整個景區分三級平台次第而上。神農藥王殿是神農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的集中體現,是每年的春分藥王節的主要活動場所。 [22] 
神農殿 神農殿
湖南熊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羅霄山脈餘脈的安仁縣城東南部,規劃總面積6161.0公頃,分四大景區:熊峯山景區、猴曇仙景區、九龍庵景區、龍脊山景區。公園內有鳳崗紫氣、熊峽紅霞、月潭夜色、溪洞蛟騰等安仁古八景中的四景,還有藥王廟、百草藥莊園等神農文化基地。 [23] 
渡口丹霞位於距離安仁縣城15公里的渡口鄉,蜿蜒的永樂江縱貫全境,景區內清一色的岩石,清一色的光禿禿的矮嶺,清一色的峽谷,他們或為奔龍,或為游魚,或為猛獸。 [24] 
鬱水丹霞山 鬱水丹霞山

安仁縣交通運輸

安仁縣公路

240國道、322國道

安仁縣鐵路

吉衡鐵路2008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是唯一一條經過安仁的鐵路。吉衡鐵路貫通江西省西南地區和湖南省東南部,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和鐵路“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是連接京九與京廣兩大繁忙幹線的重要通道。吉衡鐵路在安仁縣境內總長17.8公里,設安仁站。衡茶吉鐵路西起京廣鐵路衡陽站,途經衡南、衡東、安仁、攸縣茶陵、炎陵,穿越羅霄山脈,進入江西省井岡山,接吉井線井岡山站。新建線路全長211公里,已於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車。
安仁火車站4面環山,易守難攻 安仁火車站4面環山,易守難攻

安仁縣歷史文化

安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仁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襲千年的由祭祀神農衍生而來的“安仁趕分社”民俗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子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開耕儀式、嘗新、元宵米塑、唱禾戲、安仁皮影戲、舞龍燈等民俗文化家喻户曉。草藥燉豬腳、燙皮煮雞、抖辣椒、神農百解茶等藥膳美食被列為非遺產品。這裏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豐富:不僅有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還獲得省級3項,市級8項,縣級28項。趕分社、開耕儀式、開秧門儀式、元宵米塑等民俗文化多次被央視、湖南衞視、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多家主流媒體推介報道。 [27] 
安仁花鼓戲,俗稱“安仁路子”,始於清乾嘉年間。安仁花鼓戲由“劇目”“音樂”“演出”三部分組成,曲調以民歌、絲絃小調為主,獨特的“音樂”是安仁花鼓戲有別於其他花鼓戲的根本所在。代表性劇目有《朱買臣賣柴》《藥都傳奇》等。 [28] 
元宵米塑俗稱“琢雞婆糕”,是安仁人們在元宵節期間用米磨成粉,捏成各種動物的民間美術形式和民間習俗,集祭祀、娛樂、飲食和藝術為一體。米塑最早主要用來祭祀,後來發展為供小孩娛樂、小吃、工藝品和婚嫁、壽宴等喜事的祭祀及贈禮。元宵米塑造型精美、色彩豐富,具有鮮明的風格、獨特的技法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造型上具有七分塑、三分彩的基本特徵,注意物象的大結構和神態特徵。技法上粗獷與細膩相結合,圓塑、淺塑、粘貼、彩繪並用。構圖簡潔稚拙,色彩淡雅。2007 年,元宵米塑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2 年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9] 
元宵米塑俗稱“琢雞婆糕” 元宵米塑俗稱“琢雞婆糕”

安仁縣紅色文化

安仁縣紅色文化薪火相傳,縣內存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8處,有共和國開國元帥朱德總司令革命活動遺址三處,即:朱德駐軍地趙古祠、整軍地盧古祠、井岡山會師策源地轎頂屋。有開國中將唐天際、建國初期湖南省委書記周裏、紅軍師長侯梯雲等革命先輩點起的星星之火光輝印記。有北伐戰爭打響第一槍的戰爭遺址龍家灣煙堆嶺、熊峯山抗日戰壕、北伐戰爭指揮所等革命遺址。安仁是湖南省27個革命老根據地縣份之一,地處羅霄山革命老區,屬國家湘贛邊革命老區示範區建設縣。 [27] 

安仁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1日,經過實地檢查和第三方實地評估安仁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脱貧摘帽。 [1]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發佈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安仁縣名列其中。 [16]  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3] 
2021年11月15日,被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5]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6] 

安仁縣著名人物

歐陽厚均(1774—1854),字福田,號坦齋,安仁縣禾市鄉人,歷清代乾隆、嘉慶、道光三朝,終年八十歲。歐陽厚均生於書香門第,敏而好學,進士出身,在京都為官近20年;歸省後,又受聘為嶽麓書院(今湖南大學前身)山長(即院長)達27年之久。他深受敬仰,為當時繁榮學術造就人才作出了一定的貢獻。歐陽厚均著有《易鑑》、《嶽麓詩文抄》、《嶽麓課藝》、《試草》、《試貼》、《坦齋全集》等書行世。 [25] 
唐天際(1904.10.22—1989.02.20)原名唐時雍,曾用名唐文發、唐天濟。生於湖南省安仁縣楊柳田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第21兵團政治委員兼桂北剿匪委員會主任、湖南軍區司令員、荊江分洪工程總指揮兼工程部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防空部隊政治委員、中央軍委財務部副部長、總後勤部副部長等職,為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力量和財務、後勤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唐天際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四次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78年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6] 
周輕鼎(1896—1984),湖南安仁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動物雕塑的創作和教學工作。
周國楨(1931.07—)中國陶藝泰斗,別名周邦林。出生於湖南安仁牌樓鄉。
劉一禎(1978.02—),出生於安仁縣排山鄉。2001年考入空軍政治部歌舞團,擔任獨唱演員。 [30] 
唐修國(1956—),湖南安仁縣人,高級工程師,三一公司創始人之一。
羅文(1964.12—)湖南安仁縣人,現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