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肩(拼音:jiā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甲骨文字形一般認為像一塊肩胛骨的樣子。“肩”的本義指肩膀,即脖子旁邊胳膊上邊的部分,人常用肩負物,故引申而有肩負、擔負之義。再引申而有委任、任用義。
中文名
拼    音
jiān
部    首
户、月
五    筆
YNED [3] 
倉    頡
HSB [3] 
鄭    碼
WMQ [3] 
筆    順
點、橫折、橫、撇、豎、橫折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289) [1] 
平水韻
下平聲·一先 [4] 
四角碼
3022₇
統一碼
80A9 [3] 
總筆畫數
8(部首4畫,部首外4畫)
筆順編號
45132511
注音字母
ㄐㄧㄢ
造字法
象形字或會意字
字形結構
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異體字
𡱎、𦙪、𦚑、𢩌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肩,形聲字。肩膀之“肩”,本是象形字,甲骨文像肩胛骨之形,後追加形符“肉”成為形聲字“𦙪”,俗寫作“肩”。“𢨥”和“户”皆“肩”字象形初文訛變後的形體,與門户之“户”無關。後世通行“肩”字。 《説文》正篆作“𦙪”,雲:“𦙪,髆也。從肉,象形。肩,俗肩從户。”又:“髆,肩甲也。”肩甲即肩胛骨。人常用肩負物,故引申而有肩負、擔負之義。再引申而有委任、任用義。《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孔穎達疏:“我今不委任貪貨之人。”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iān
名詞
肩膀,上臂與軀幹相連的部分
shoulder
左傳·桓公五年》:“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三國·曹植《洛神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茹誌鵑《百合花》:“他一肩背槍,一肩掛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籃雞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鍋,呼哧呼哧地走來。”
並肩
三四歲的獸類

《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並驅從兩肩兮,揖我謂我儇兮。”
周禮·夏官·大司馬》:“大獸公之”鄭玄注引漢鄭司農曰:“三歲為特,四歲為肩。”

擔子。
load

歇肩;息肩
動詞
任用
appoint
《尚書·盤庚下》:“朕不肩好貨。”

擔負
bear;
shoulder;
carry
左傳·襄公二年》:“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於晉。”
宋·梅堯臣《回自青龍呈謝師直》詩:“唯髭比舊多且黑,學術久已不可肩。”
陳白塵《大風歌》第一幕:“足下能肩此重任,真是社稷之福!”
肩負;身肩重任
〈方言〉扛

明·伍福《蘋野纂聞·終南勇士》:“俄有勇士以鐵杖肩二物,前一虎,後一鹿,矯矯而歸。”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先把豬肩出一個來殺了。”
鄒韜奮《抗戰以來》一:“我對抗戰爆發以前的救國運動,只是肩着一枝禿筆去參加。”

猶言相提並論或等齊
catch up
唐·顧況《嚴公釣台作》詩:“嚴生何耿潔,託志肩夷巢。”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載應不捷聲價益振》“時劉蕡對策萬餘字,深究治亂之本,又多引《春秋》大義,雖公孫宏、董仲舒不能肩也。”
宋·范成大《灩澦堆》詩:“山川丘陵皆地險,惟此險絕餘難肩。”
肩隨;肩差
量詞
用於重量、負擔
a shoulder
明·張鳳翼《紅拂記·扶余換主》:“賞他一斗酒,一肩肉,免他一個月打差。”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明日一肩行李,腳踏實地,絕早到了。”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二:“我看你力氣有限,挑不動了。放下,我替你挑一肩。”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四】【肉部】古賢切(jiān)
𦙪,髆也。從肉,象形。
肩,俗𦙪從户。 [3] 

説文解字注

“(𦙪)髆也”注:骨部曰:“髆,肩甲也。”
“從肉,象形”注:象其半也。古賢切,十四部。
“肩,俗𦙪從户”注:從門户於義無取,故為俗字。 [3] 

廣韻

古賢切,平先見 ‖ 肩聲元2部(jiān)
肩,項下。又任也,克也,作也,媵也。又姓,出《姓苑》。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肩;部外筆畫:4
《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並音堅。《説文》:髆也。從肉,象形。徐曰:象肩形。指事也。《廣韻》:項下。《正韻》:膊上。《六書故》:臂本曰肩。
又《爾雅·釋詁》:肩,克也。《詩·周頌》:佛時仔肩。傳:仔肩,克也。箋:仔肩,任也。《書·盤庚》:朕不肩好貨。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又《韻會》:勝也。肩強能勝重,堪任義。《爾雅·釋詁》肩,勝也。
又《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脅皆相會闔也。
又息肩。《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注:欲闢楚役,以負擔喻。
又比肩。《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為卭卭岠虛齧甘草,即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又獸三歲曰肩。《詩·齊風》:驅從兩肩兮。傳:獸三歲曰肩。
又鳥名。《禮·月令》·季冬之月,徵鳥厲疾。注:徵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徵。
又《集韻》:作也,媵也。
又姓。《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又人名。《禮·檀弓》:公肩假。《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注:黑肩,周桓公也。
又《集韻》丘閒切,音掔。膊也。
又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説衞靈公。靈公説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音義:胡恩反。羸小貌。
又直貌。
又《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咽反。 [5]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一先

開口呼
全清
古賢切
kiɛn
集韻
平聲
二十四痕

開口呼
全濁
胡恩切
ɣ–ən
平聲
二十八山

開口呼
次清
丘閒切
kʰɪæn
平聲
一先

開口呼
全清
經天切
kiɛn
平聲
一先

開口呼
全濁
胡幹(千)切
ɣiɛn
禮部韻略


平聲





經天切

增韻


平聲





經天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ki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雞延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全清
經天切
kie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一先蘚線屑






(參考資料:漢典 [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an
先秦
王力系統
k
ia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iæ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ea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ian
西漢



東漢





ian


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iɑ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iɑ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ie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ie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iɛ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ɛ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ien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ien
(參考資料:漢典 [7-8]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23]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358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4.    平水韻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3-29]
  • 5.    (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06月:941
  • 6.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7.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8.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25]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632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201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3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