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YouTube交響樂團

鎖定
是由視頻共享網站YouTube舉辦的網絡交響樂比賽,並經專家和網友票選,被選出的這些參賽者將組成“YouTube交響樂團”,定於4月15日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 [1] 
中文名
YouTube交響樂團
外文名
YouTube Symphony Orchestra
條    件
全世界音樂人都可以參加
演出時間
4月15日
意    義
鼓勵全球的音樂人才參與

YouTube交響樂團樂團成立

YouTube網站於近日公佈了YouTube交響樂團成員名單。他們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巴西、澳大利亞日本等約3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專業音樂人,也有業餘交響樂愛好者,年齡最小的17歲,最大55歲。
樂團成員將接受著名音樂家培訓,並用3天時間集體排練。4月15日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時,他們將演奏超過26種樂器,並與中國鋼琴家朗朗等專業演奏家同台競技。
表演曲目將包括中國作曲家譚盾專門為此次活動創作的《網絡第一交響曲:英雄》。次日,演出視頻將發佈在YouTube網站上。
YouTube樂團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對美聯社説:“這是對古典音樂1200年悠久歷史的探索。我非常期待。我們將把古典音樂傳統用獨一無二的方式展現給觀眾。”

YouTube交響樂團層層選拔

本次網絡交響樂比賽始於去年12月1日。任何人均可參賽,只需提供兩份演奏視頻。其一是《網絡第一交響曲:英雄》中選取片段演奏,另外一份視頻主要用來展現參賽者的音樂才能和演奏技巧
截至今年1月28日,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共上傳3000多段視頻。德國柏林、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和舊金山的各大交響樂團專業演奏家對這些視頻展開評議,最終選出200名選手進入決賽,再由網友從決賽選手中票選出90餘人組成YouTube交響樂團。
活動負責人、YouTube網站市場策劃總監埃德·桑德斯説:“評議人們從世界各地傳來的視頻是個奇妙過程。這些視頻就像一扇窗,使我們得以窺見音樂愛好者的生活。”
“他們的視頻拍攝場景有宿舍、琴房、自家客廳,還有新古典主義劇院的舞台,他介紹説,“視頻中有華美的意大利小提琴和古老的豎式鋼琴。每個人都全情投入地演奏。”

YouTube交響樂團特殊經歷

托馬斯説:“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賽者才華橫溢,富有冒險精神,我們很高興。他們從世界各地聚到一起組成YouTube交響樂團。”
桑德斯説:“這也許是他們(參賽者們)在現實生活中第一次碰面。活動開始後,他們有了很多交集。”
入選YouTube交響樂團的卡爾文·李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德斯托一名外科醫生。大學畢業後,他已15年沒拉過小提琴。
卡爾文·李説:“第一次聽説YouTube交響樂團,我就意識到,該把小提琴從櫃子裏取出來。從那以後我就開始練習、演奏。很高興能在YouTube交響樂團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熱情樂迷。”

YouTube交響樂團背景介紹

谷歌想借助交響樂團項目在古典音樂方面取得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強大的教育工具。但也有評論認為,此舉會破壞YouTube雲集亂七八糟視頻的“形象”
為了實現將YouTube打造成主流視頻散佈者的目的,谷歌跟環球唱片、Sony、BBCBMGCBS甚至世界經濟論壇簽署了內容方面的協議。谷歌讓YouTube變得嚴肅起來的一項最新舉措是在全球範圍內選拔“YouTube交響樂團”,將這一網站跟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古典音樂機構並列了起來。這一計劃是把“超級偶像”的做法應用於網絡。

YouTube交響樂團具備條件

全世界音樂人都可以參加
在2009年1月28日之前,全世界的音樂人都可以向YouTube專門設立的一個頻道提交他們演奏的具有個人風格的兩首曲子,一首是譚盾專門為此次活動所寫的“互聯網交響曲”,另一首是音樂家自選的能體現他們音樂能力的經典曲目。
所有提交的作品都會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全球“互聯網交響樂團”視頻演出。來自倫敦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悉尼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和其他全球知名的交響樂團的音樂專家會從各個本地化的 YouTube 中挑出一組人來參加半決賽。

YouTube交響樂團意義

第一個網上交響音樂會
具體到這次活動,YouTube的社區用户也有發言權。用户將被邀請投票選出能進入決賽的選手,投票時間從2009年2月14日到2009年2月22日。2009年4月15日,YouTube將在卡內基音樂廳主辦一場為期3天的古典音樂峯會,選手接受著名指揮家和演奏家的指導,最後他們將作為“第一個網上交響樂團”舉辦一場音樂會,YouTube將進行直播。演出由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指揮,演奏曲目即譚盾的《網絡第一交響曲:英雄》。主辦方説,活動可以“鼓勵全球的音樂人才參與”:“説不定在世界某個地方有一個懷才不遇的音樂天才,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他(她)夢想成真。”

YouTube交響樂團各界評論

這一項目的一個危險是,破壞YouTube雲集亂七八糟的視頻的形象。好像引入了一位指揮來維持秩序並從中贏利。但谷歌努力加以平衡,表示YouTube只是一個技術公司,不是內容生產商,這一項目只是為用户服務。谷歌知道,給YouTube增添高雅的東西是好事,但如果想制止用兩隻電吉他演奏《致愛麗絲》將是網絡的損失。
美國《新聞週刊》評論説:“YouTube上面更出名的是業餘人士製作的惡搞類視頻,而不是嚴肅的內容。對此谷歌當然是知情的。自2006年花16億美元買下這個視頻平台以來,谷歌一直在試圖將這一無政府主義的天地變成主流的視頻散佈者,同時又不犧牲其用户生成內容這一特點的吸引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