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ECM

(高效溝通管理)

鎖定
高效溝通管理(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簡稱ECM)系統是一套軟件,它建立在融合通信平台之上,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和通信技術,旨在提高企業運營中的各類“溝通”速度和效率的新一代智能通信系統。
中文名
高效溝通管理
外文名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別    名
ECM
性    質
軟件

ECM溝通系統

通過該系統,可以將企業內外的溝通變為一種面向溝通目標、可靈活定義溝通策略的行為,在管理的各個層面上改變企業溝通的原有模式,通過提高溝通效率來加強企業管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它有兩大特點:面向溝通目標、可靈活定義溝通策略。簡介
ECM(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企業內容管理
根據Forrester Research的相關調查顯示:全球企業的信息內容量在以平均每年200%的速度增長。以“薩班斯法案”為代表的法規遵從對企業的信息留存、文檔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方方面面的原因促進了企業內容管理(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ECM)的大發展,而ECM這個概念由來已久,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事務。
所謂“薩班斯法案”,是指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上市公司會計改革與投資者保護法案》。其中最為嚴格的第404條款規定:所有在美上市企業都要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其中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以及監督5個部分。而且,法案對企業建立的內部控制活動的記錄作了許多詳細而嚴格的細節上的規定。在信息管理方面,薩班斯法案強調了三個核心內容:即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保密性和要求信息能夠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格式被訪問;明確規定了包括對信息保護、信息準確跟蹤、信息長期保存的要求。薩班斯法案出台後,法國和日本也都先後出台了類似的新法規強化監管。

ECM起源

企業內容管理的最初應用源於PC流行伊始時代,對於企業文檔、圖書館、檔案館等紙質文檔及內容向數字化文檔及內容轉化時產生的需求。在互聯網爆炸式發展時期,以網頁為核心的網站內容呈級數似的增長,由此誕生的Web內容管理是內容管理的又一新的含義,並引發了內容管理的第二次熱潮。10年後的今天,內容的形勢和實質仍在不斷的發展和演進,企業內容管理的內涵和外延也就在不斷的隨之變化和完善。
對於企業內容管理(ECM),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企業內容管理從內涵上應該包括企業內部(Intranet)內容管理、Web內容管理、電子商務交易內容管理和企業外部網(Extranet)信息共享內容管理(如CRM和SCM等)。

ECM對象

企業內容管理的對象,也就是“企業內容管理”中的“內容”泛指各類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數字內容,包括數據庫中的信息,企業的各種文檔、報表、賬單、網頁、圖片、傳真,甚至多媒體音頻、視頻、等等各種信息載體和模式。與業務信息系統中大量用於交易記錄、流程控制和統計分析的數據相比,“內容”具有某種特定和持續的價值,這種價值在共享、檢索、分析等使用過程中得以產生和放大,並最終對企業業務和戰略產生影響。企業內容管理的功能
ECM ECM
覆蓋內容採集、創建、加工、存儲、發佈(出版)以及檢索、分析、等等,並隨之技術發展和業務創新,將不斷演化。

ECM發展趨勢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分析和研究表明,ECM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首先,ECM在國內市場規模很小,2005年的市場規模僅為9.5億元人民幣。此外,用户對ECM的認知較弱。
根據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預測,在業務需求和電子文檔歸檔要求的驅動下,在國際法規遵從要求和國內相關法規出台的促進下,中國企業內容管理的應用市場將在未來5年內迅速增長,2005至2010年,中國用户在企業內容管理(ECM)方面投入的複合增長速度將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