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B盤

鎖定
電腦B盤是一種軟盤驅動器,早期的計算機沒有硬盤,或者硬盤容量很小,軟盤是很重要的存儲介質,那時的計算機通常配2個軟盤驅動器,分別稱為A驅動器和B驅動器,在3.5英寸軟盤5.25英寸軟盤共存的時代,A盤一般使用3.5英寸軟盤,B盤一般使用5.25英寸軟盤。不過後來,隨着5.25英寸軟盤早早地被淘汰,B盤也就成為歷史。
中文名
B盤
外文名
Drive B
使用介質
通常為5.25英寸軟盤
出現時間
1976年
現    狀
已淘汰
在計算機剛誕生的年代,還沒有硬盤,那時數據存儲主要靠軟盤軟盤驅動器按照順序佔據了A和B盤符的位置,後來隨着硬盤的應用,它只能按順序佔據C盤以後的盤符了。而光盤驅動器和U盤等存儲工具作為後來者,它默認的盤符比硬盤的還要靠後。
3.5英寸軟盤5.25英寸軟盤共存的時代,A盤一般使用3.5英寸軟盤,B盤一般使用5.25英寸軟盤。

B盤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5.25英寸的軟驅,是1976年的時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為IBM的大型機研發的。後來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盤。到90年代初時,3.5英寸、1.44MB的軟盤一直用於PC的標準的數據傳輸方式。
B驅動器(5.25英寸軟驅) B驅動器(5.25英寸軟驅)
5.25英寸軟驅主要有兩種。一種為5.25英寸雙面高密軟驅(也叫5.25寸1.2M軟驅),可讀寫5.25英寸雙面高密軟盤(1.2M)、5.25英寸雙面低密軟盤(360K)、5.25英寸單面低密軟盤(180K)。另一種為雙面低密軟驅,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不能讀寫5.25英寸雙面高密軟盤(1.2M)。

B盤使用説明

5.25英寸軟盤比3.5英寸軟盤更容易損壞,要特別注意防潮防磁防塵等。
使用時,將5.25英寸軟盤插入B驅動器,然後關好門(5.25英寸的軟盤驅動器有個像門把手一樣的東西,沒有盤的時候是橫着的,放入軟盤後需要將這個東西扭轉90度,讓它擋着軟盤的插入口即可)。
5.25英寸軟盤(示寫保護缺口) 5.25英寸軟盤(示寫保護缺口)
如果需要保護數據(只讀操作),請使用一張專用的標籤紙,將軟盤側邊的一個缺口封住(這個缺口叫寫保護口,封住後這張軟盤將作為只讀介質,不能往裏面寫入任何數據)。要解除只讀狀態,只須把那張標籤紙揭下來露出先前的缺口即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5.25英寸軟盤的使用確實沒有3.5英寸軟盤方便,後者只須把邊角的方塊拉上堵住缺口即可,不需要什麼標籤紙。

B盤現狀

隨着3.5英寸軟盤的廣泛使用,5.25英寸軟盤由於體積大,容量偏小,更易損耗等缺點而被淘汰,3.5英寸軟盤成為軟盤的主流。因此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B盤已成為歷史。
後來隨着可擦寫光盤刻錄機的普及,以及U盤(也就是閃盤)、移動硬盤的廣泛使用,A盤也也漸漸地離我們而去。隨着3.5英寸軟盤及軟盤驅動器的停產,電腦往往不再配置軟盤驅動器,A盤也就被淘汰了。 [1] 

B盤特別説明

漫畫《孤獨的C盤》 漫畫《孤獨的C盤》
B盤的真正含義是“第二軟盤驅動器”,並非單指5.25英寸軟驅或軟盤。
實際上,最早的軟盤是8英寸軟盤,因此,最早期的A盤其實是8英寸軟驅。
但是,8英寸軟盤由於攜帶不方便等原因,很快被5.25英寸軟盤取代,在5.25英寸軟盤盛行時期,逐漸開始在一台PC上配2個軟驅,因此有了A盤和B盤的區分,但這兩者都是5.25英寸軟驅。
後來3.5英寸軟盤的推出,3.5英寸和5.25英寸兩種軟盤開始共存,於是PC上的兩個軟驅,一個是3.5英寸軟驅(通常是A盤),另一個是5.25英寸軟驅(通常是B盤,也有的正好相反)。
隨着3.5英寸軟盤的盛行和CD光驅逐漸成為PC標準配置,5.25英寸軟盤停產。PC上不再配5.25英寸軟驅,又恢復到只有一個軟驅(A盤)的時代,B盤也就隨着5.25英寸軟盤的淘汰而成為歷史。
不過時間再往後,可擦寫光盤及刻錄機的普及,以及U盤、移動硬盤等移動存儲設備越來越多,且主板也全面支持光盤U盤等移動設備的啓動功能,3.5英寸軟盤也沒了市場,停產了。於是A盤也成為歷史。
可以看出,實際上A盤並非單指3.5英寸軟驅,B盤也並非單指5.25英寸軟驅,甚至在Windows 2000以上系統可以任意更改盤符,你甚至可以把A、B兩個盤符分配給硬盤分區
但即便如此,這兩種軟盤對計算機發展作出的貢獻不容抹殺。電腦愛好者們(尤其是老一輩的電腦愛好者)為了紀念這兩種軟盤在特定年代作出的貢獻,將名譽上的A盤(不是實際的)授予3.5英寸軟驅,名譽B盤授予5.25英寸軟驅,可以説A盤B盤是這兩種軟驅或軟盤的終身榮譽。
因此在計算機領域,只要提到B盤,就自然會聯繫到5.25英寸軟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