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85美術新潮

鎖定
85美術新潮,是指19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出現的一種以現代主義為特徵的美術運動。當時的年輕藝術家不滿於當時美術界的左傾路線,不滿於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美術窠臼和傳統文化裏的一些價值觀,試圖從西方現代藝術中尋找新的血液,從而引發的全國範圍內的藝術新潮。 [1-2] 
中文名
85美術新潮 [1] 
提出時間
1983年5月20日 [1] 
適用領域
國際當代主義藝術運動 [1] 
創始人
森達達 [3] 
創始地點
南京

目錄

85美術新潮背景介紹

85美術新潮運動創始人森達達南京5-20(政治)事件1983 85美術新潮運動創始人森達達南京5-20(政治)事件1983 [1]
1979年,星星美展之後,西方現代主義藝術思潮開始深刻影響中國的藝術家。年輕一代的藝術家,經歷過文革,又受過專業的學院教育,對一切新的藝術風格和形式都充滿渴望。年輕藝術家討厭那些沿襲蘇聯模式的藝術風格,轉而從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格中尋求出路。 [2] 
隨着國門的開放,創作環境相對寬鬆,思想比較自由,美術界的各種觀念碰撞激烈,青年藝術羣體不斷出現。藝術家創作了大量模仿西方行為和裝置藝術的作品。這就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中國美術一個重要的轉型期,美術界經歷了一次大的思想衝擊,史稱“85美術新潮”。 [2] 

85美術新潮過程

1983年5月20日,“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四十一週年——全國美術工作者會議暨美術成就展”在南京舉行。 [1]  上午江蘇美術館的森達達送展的《死亡的太陽(一車塊狀蜂窩煤灰)》的現成品作品被撤展,下午政協大禮堂召開的代表大會上,森達達抓住機會登台即興發表了《藝術不是政治的傳聲筒》的演講;這便是轟動一時的“南京5●20(政治)事件”。這一事件的發生,奠定了森達達中國當代藝術鼻祖的地位。 [1] 
85美術新潮時期的慄憲庭、森達達 85美術新潮時期的慄憲庭、森達達
1984年10月1日至31日,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六屆美展,分不同畫種在九個展區同時舉行,同年12月10日至次年1月10日,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儘管這一屆展覽較以往的全國美展,對形式美的追求以及對作品的樣式構成更為重視,對題材的限定也寬容得多,但還是招致了廣大青年藝術家的不滿。發表在《美術思潮》1985年第1期上的《中央美院師生關於全國美展座談會紀要》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據作者費大為介紹,出席座談會的師生不僅尖鋭批評了六屆美展重題材、輕藝術的傾向,還大膽批評了美術與社會交流渠道單一化的問題——即“完全由政府部門組織展覽會,負責出版物”的問題。 [2] 
事實上,類似看法已相當廣泛地出現中,例如在1985年4月下旬舉行的“黃山會議”上,與會者也紛紛對由題材決定論所導致的公式化、概念化、單一化現象提出了嚴肅的、有分量的學術批評。而且,會議鑑於美術界對藝術本質、功能、創作方法的理解還十分陳舊,提出了觀念更新的問題。 [2] 
廣大藝術家,特別是青年人,以反思六屆美展為契機,不僅極大地昇華了前幾年探討的學術問題——即從批判“題材決定論”到提倡藝術民主,從批判創作模式單一化到強調創作個性等,還對幾十年來一貫制的展覽模式也表示了強烈不滿。由於學術探討激勵着自由創造的氣氛,並製造了“求新求變”的集體時尚,所以,1985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和平青年美展”率先推出了一批不迎合政治口號、擺脱文學描述、打破自然時空和手法多樣化的作品。這些作品令人們耳目一新,得到了廣泛的好評。批評家張薔對展覽曾經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繪畫新潮》一文中,他寫道,“它對中國青年的美術創作的深遠影響為舉辦者始料所不及,它像一個標杆,豎立於中國向現代化進軍的美術起點;它像一篇宣言,預示了現代藝術的流向;它又像一面旗幟,啓迪着青年藝術家們施展才華。”受其鼓舞,在稍後的日子裏,許多青年藝術羣體相繼在各地舉辦了不同類型的藝術展覽學術研討會。人數之眾、作品之多,渠道之廣泛,觀念之新穎,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時間形成了波瀾壯闊的青年美術新潮——這也就是人們所説的“八五思潮”,其以新生的鋭氣和巨大的活力猛烈地衝擊着舊傳統、舊觀念、舊格局、舊方法。 [2] 
85美術新潮 85美術新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