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藝術思潮

鎖定
藝術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思潮哲學思潮的影響下,在藝術領域中出現的新的影響廣泛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傾向的潮流 [1]  作為一個歷史範疇,具體藝術思潮的興衰起落都有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都同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變革,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思潮緊密相連。 [2] 
中文名
藝術思潮
外文名
Artistic Ideological Trends
屬    性
藝術現象
定    義
社會思潮的構成部分之一
領    域
藝術

藝術思潮藝術思潮的產生

藝術思潮的產生,總有它由以產生的特定的時代變革和社會文化背景。而任何藝術思潮都是由人鼓動起來的
首先,藝術思潮與當時的社會思潮尤其是哲學思潮有密切的關係。社會思潮往往是當時思想意識領域的某些趨向或潮流,這種趨向或潮流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羣體性的社會風尚,它也必然會影響到文藝領域的變革,突出反映了特定時代的藝術傾向和審美理想。
中國漢魏時期的“建安風骨”、齊梁時代的豔麗文風、唐代的古文運動等文藝思潮;西方藝術史中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文藝思潮,都是在當時特定的社會思潮和哲學思潮的直接影響下,提出新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傾向的一股潮流。以現代主義藝術思潮為例,這股十九世紀後半期萌芽、二十世紀初崛起、二十世紀中期逐漸衰落(轉入後現代)的藝術潮流,其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有由世界大戰造成生靈塗炭而引發的精神崩潰;由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撼動了固有的觀念;由社會異化造成的心靈扭曲;由尼采從根本上動搖了西方人的信仰;由弗洛伊德的無意識學説引發的繼哥白尼的日心説、達爾文的進化論之後對人類自身的一次最遙遠的放逐;由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現代自然科學的革命強化的人們對傳統和理性的懷疑等而陷入的精神危機,從而導致人們對社會及自身的重新審視,使傳統的重客觀、重理性的文化思想蒙上了虛幻的色彩。因此,重主觀、非理性、具有虛無主義色彩的社會文化思潮興盛起來,叔本華尼采的唯意志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等等,強烈地衝擊着文藝界,其作品的主題往往含有譬喻性,背後均有其哲學心理學等的基礎,從而形成了波瀾壯闊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 [3] 
以發生於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為例,這一思潮是歐洲封建社會開始解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形成過程中的產物,也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割據、擺脱教會的思想束縛,倡導人文主義的思想文化運動在藝術領域裏的反映。 [2] 
其次,藝術思潮的產生還有藝術自身的發展對藝術思想提出新的要求的原因。眾所周知,在西方的文藝傳統中,由古希臘的雕塑、荷馬史詩等藝術體現出的重寫實的傾向和藝術傳統,經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模仿論的闡發,是西方美學和藝術的正宗,綿延兩千多年。其間雖然誇張、變形、抽象、象徵等手法兼而有之,但重寫實是其藝術主流。此主流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批判現實主義時已到達頂蜂,再超越它已很困難,必須另闢蹊徑以求得發展。同時,當時很多藝術家也已相對厭倦了流傳兩千多年的寫實傳統,希望尋找新的表現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因而現代派畫家“轉而在東方藝術、非洲藝術、原始藝術和兒童藝術裏尋找新的衝動”。他們“迷戀的變形美、裝飾美、稚拙美和抽象美,是有其美學追求的”,它體現了一種寫實藝術向寫意、表現藝術發展的趨勢。這在其他藝術領域也是如此。如西方戲劇,也由寫實向寫意發展,由外向戲向內向戲發展,這尤以西方現代派戲劇為代表;由或話、或歌、或舞的單體劇向含歌舞戲於一爐的多體戲劇發展,如美國的音樂劇熱潮(實為歌舞劇)。這些藝術自身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與西方當時流行的社會思潮相融合,受現代哲學、心理學以及十九世紀以來象徵主義的審醜意識和康德柏格森等人關於藝術的無功利性、藝本是直覺等學説的影響,強調直覺、下意識、夢幻、本能、荒誕、象徵等等,與傳統藝術形成鮮明對照,出現了聲勢浩大的西方現代主義文藝思潮。 [3] 

藝術思潮藝術思潮的特徵

藝術思潮往往具有兩個特徵:①新的藝術思想②羣體性潮流。
新的藝術思想其中包含新的藝術主張、創作傾向及其反對的對象,以及由新的創作傾向引發的創作活動,包括新的側作原則、藝術手法及體現出的風格特色等。在這個新的藝術思想和創作傾向裏,具有符合當時社會思潮和審美需求的重要因素,因而富有號召力,是形成藝術思潮的內在動因;然而在其中也包含着某些不科學的內容,這是它以後隨着社會思潮的衰落而衰落的根源。同時,藝術探索中的新與舊總是發展變化的,此時為新的,彼時即為舊的。當一種藝術規範被確立後,隨着藝術的創新,往往會引起後來者對原有規範的變革。當這種變革意識成為共識、形成運動,藝術思潮也就應運而生了。 [4] 
②羣體性潮流。因為藝術思潮往往是以倡導某種藝術思想的一個或幾個藝術流派為核心而形成的審美羣體創作活動的潮流化,因此,它是在一定藝術思想和創作傾向下的羣體性活動,而且表現為聲勢浩大、影響廣泛的藝術運動和藝術思潮。 [4] 

藝術思潮藝術思潮與藝術流派、創作手法的關係

首先,就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的區別來説,藝術流派藝術主張、創作傾向、藝術風格等相近或相似的創作主體的羣體化,而風格成於個人,因為風格是創作者獨特藝術個性的集中表現,是藝術家創作成熟的標誌,具有風格的藝術家未必是哪個流派的成員,但同一流派的藝術家卻往往具有相近的藝術主張和藝術風格,這是流派的一個特點。
藝術思潮則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一個或幾個藝術流派為核心,在相近的藝術思想、創作傾向下進行諸種藝術活動而形成的影響很大的藝術潮流。也就是説,在一個大的藝術思潮中是包含着多個藝術流派的,或是在同一個藝術思潮中可以分化為多個流派。藝術思潮偏重於從社會歷史的方面來把握某種藝術思想和審美主張,而藝術流派則偏重從藝術史的角度由藝術主張和風格特色的基本認同而產生的。藝術流派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指某一門類藝術中的派別,而藝術思潮則往往包容多個藝術門類中的多個藝術流派。 [4] 
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也是互為前提條件而具統一性的。有時流派的發展和擴大可以形成跨藝術門類的藝術思潮,思潮是以流派為基礎的,如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流派發展成席捲歐洲的藝術思潮;有時藝術思潮也可以生髮出各種藝術流派,如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就包括眾多的藝術流派和創作主張,形式多種多樣,方法五花八門,各藝術流派相繼匯合成一股強大的藝術思潮。同時,當特別大的藝術思潮產生後,其內部亦可引發或派生多種子思潮,這種子思潮往往是大藝術思潮引發下的藝術流派發展而來的,跨藝術門類的。如西方現代主義大思潮中的表現主義子思潮,它是個聲勢很大、影響深遠的藝術運動,發軔於戲劇,以美術為先鋒,推動起詩歌、小説、音樂、電影、建築等藝術門類,中心在德國而波及歐美,於一九一〇年至一九二〇年間形成高潮,一九二四年隨着超現實主義的興起而衰微。 [4] 
參考資料
  • 1.    王宏建主編.藝術概論:2010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269
  • 2.    藝術思潮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2022-01-20[引用日期2022-07-26]
  • 3.    王宏建主編.藝術概論:2010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270
  • 4.    王宏建主編.藝術概論:2010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