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647年

鎖定
647年,農曆丁未年(羊年)。是指中國紀年647年,唐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十一年。
中文名
647年
中國紀年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二十一年
歷史大事
太宗哭高士廉
通鑑記載
高麗王使其子莫離支任武入謝罪

647年歷史大事

太宗哭高士廉
正月開府儀同三司、申文獻公高士廉病逝。高士廉是唐太宗皇后長孫氏(文德皇后)的舅舅,故太宗曾專到他的府第看望。及高士廉死,太宗又出興安門哭吊。長孫無忌中道伏卧,拼命勸阻,太宗才回東苑,仍南望而哭,涕如雨下。高士廉靈柩出城歸葬,唐太宗又登長安故城西北樓,目送痛哭。
回紇等部請開參天可汗道
貞觀二十一年(六四七)正月,詔以敕勒諸部為州府,回紇部為瀚海府,僕骨金微底,拔野古幽陵府,多濫葛燕然府同羅龜林府,思結盧山府,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思結別部、白霄等併為州。各部落的酋長領袖被拜為都督刺史,受賜金銀繒帛、錦袍等物。敕勒各部的首領遂請求在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設一道,稱作“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驛站備有馬匹酒肉供使節食用。唐太宗准許他們的要求,於是北荒悉平。
太宗議再擊高麗
二月,唐太宗招集羣臣商議再擊高麗。朝議以為不可。太宗乃聽從大家的意見派遣偏師騷擾高麗國民耕種。次月,牛進達、李海岸、李勣等唐將分兵由海陸進攻高麗,無功而返。又派牛進達海路到高麗,攻克一百多座城。
李素立為燕然都護
四月,唐朝設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以李素立為燕然都護。素立安撫夷狄,待之以恩信,夷狄非常愛戴他。
王波利造船攻高麗
七月,唐太宗命令宋州刺史王波利徵發江南十二個州的民工營造數百艘戰船,規模巨大,用以遠征高麗。
骨利幹入貢
八月,屬於鐵勒部落的骨利幹派出使節向唐朝進質。唐太宗詔令以骨利幹為玄闕州,拜其俟斤玄闕州刺史
突厥車鼻可汗向唐朝入貢
十一月,突厥斛勃(即車鼻可汗)派遣使節向唐太宗入貢。車鼻可汗曾擊敗過強大的薛延陀,建牙於金山(今阿爾泰山)以北,自稱乙注車鼻可汗,擁兵三萬餘人。這次,他派兒子沙缽羅特勒到中國,與唐朝交好。
西趙酋長趙磨內附
冬月,位於東謝南面的酋長國西趙首領趙磨率領部下一萬多户民眾內附於唐朝。唐政府以其地為明州
譯《老子》為梵文
李義表自西域還,奏稱東天竺童子王所未有佛法,而外道宗盛,義表乃告以中國未有佛法以前已有聖人(指老子)説道。童子王請譯為梵言。太宗乃命玄奘法師與道士蔡晃、成英等共三十餘人集於五通觀翻譯《老子》五千言為梵文。奘與晃、英等頗多爭論。
唐發兵攻龜茲
唐太宗與諸臣及戒日王
唐太宗與諸臣及戒日王(5張)
十二月,唐藉口龜茲侵掠鄰國,太宗命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郭孝恪等率大軍攻擊龜茲。貞觀二十二年九月,阿史那社爾率軍破處月、處密二部,令其百姓降唐。十月,阿史那社爾率軍從焉耆西面進於龜茲北部邊境,焉耆王薛婆阿那支棄城逃向龜茲,阿史那社爾追擊並斬殺之,立先那準為焉耆王。龜茲守將紛紛棄城逃跑,龜茲國王訶利布失畢帶領五萬軍隊抵抗,被唐軍擊敗。十二月,阿史那社爾攻克龜茲國王據守的都城,由郭孝恪駐守。訶利布失畢逃走,並佔據撥換城。閏十二月,阿史那社爾攻破撥換城,俘虜龜茲國王訶利布失畢。後龜茲軍又引西突厥軍隊襲擊龜茲都城,唐軍守將郭孝恪陣亡,唐軍仍奮戰擊退西突厥、龜茲聯軍。阿史那社爾後又攻破5座大城,七百多座城歸附唐朝,得幾萬人。阿史那社爾立龜茲王弟葉護為王,勒石記功而歸。
印度戒日王去世
公元647年,戒日王恆河溺水而亡,沒有留下子嗣。靠武力維持的龐大帝國很快土崩瓦解了。古代印度從未有中央集權的觀念和傳統,而戒日王征戰打下的帝國,實際上也近似於眾多封建王公組成的聯盟,戒日王只是擔當盟主的角色。此後印度歷史進入了長達五百多年的無序狀態,直到12世紀末信仰伊斯蘭教阿富汗封建主入侵,德里蘇丹國建立以後才得重新統一。總的來説,戒日王雖然對印度政治統一的進程貢獻不大,但在文化統一方面則影響甚大。
戒日王是特定的歷史環境造就的英雄。他的帝國僅僅延續了三十多年,但在這短暫的時期中,他使五印度統一,他大興文化事業,產生出以波納為代表的一代文豪,他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使那爛陀寺名揚四海。應該説,戒日王是個有作為的君主,他的統治時期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光輝的時代。

647年通鑑記載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下之上貞觀二十一年
春,正月,開府儀同三司申文獻公高士廉疾篤;辛卯,上幸其第,流涕與訣;壬辰,薨。上將往哭之,房玄齡以上疾新愈,固諫,上曰:“高公非徒君臣,兼以故舊姻戚,豈得聞其喪不往哭乎?公勿復言!”帥左右自興安門出。長孫無忌在士廉喪所,聞上將至,輟哭,迎諫於馬首曰:“陛下餌金石,於方不得臨喪,奈何不為宗廟蒼生自重!且臣舅臨終遺言,深不欲以北首、夷衾,輒屈鑾駕。”上不聽。無忌中道伏卧,流涕固諫,上乃還入東苑,南望而哭,涕下如雨。及柩出橫橋,上登長安故城西北樓,望之慟哭。
丙申,詔以回紇部為瀚海府,僕骨為金微府,多濫葛為燕然府,拔野古為幽陵府,同羅為龜林府,思結為盧山府,渾為皋蘭州,斛薛為高闕州,奚結為雞鹿州,阿跌為雞田州,契苾為榆溪州,思結別部為蹛林州,白?為置顏州;各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各賜金銀繒帛及錦袍。敕勒大喜,捧戴歡呼拜舞,宛轉塵中。及還,上御天成殿宴,設十部樂而遣之。諸酋長奏稱:“臣等既為唐民,往來天至尊所,如詣父母,請於回紇以南、突厥以北開一道,謂之參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驛,各有馬及酒肉以供過使,歲貢貂皮以充租賦,仍請能屬文人,使為表疏。”上皆許之。於是北荒悉平,然回紇吐迷度已私自稱可汗,官號皆如突厥故事。
丁酉,詔以明年仲春有事泰山,禪社首;餘並依十五年議。
二月,丁丑,太子釋奠於國學。
上將復伐高麗,朝議以為:“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繼以旱災,民太半乏食。今若數遣偏師,更迭擾其疆場,使彼疲於奔命,釋耒入堡,數年之間,千里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之北,可不戰而取矣。”上從之。三月,以左武衞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武候將軍李海岸副之,發兵萬餘人,乘樓船自萊州泛海而入。又以太子詹事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武衞將軍孫貳朗等副之,將兵三千人,因營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入。兩軍皆選習水善戰者配之。
辛卯,上曰:“朕於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順眾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帥九州之民,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勞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順地之勢,與民同利故也。”
是月,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終南山太和廢宮為翠微宮。
丙寅,置燕然都護府,統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以揚州都督府司馬李素立為之。素立撫以恩信,夷落懷之,共率馬牛為獻;素立唯受其酒一杯,餘悉還之。
五月,戊子,上幸翠微宮。冀州進士張昌齡獻《翠微宮頌》,上愛其文,命於通事舍人裏供奉。
初,昌齡與進士王公治皆善屬文,名振京師,考功員外郎王師旦知貢舉,黜之,舉朝莫曉其故。及奏第,上怪無二人名,詰之。師旦對曰:“二人雖有辭華,然其體輕薄,終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後進效之,傷陛下雅道。”上善其言。
壬辰,詔百司依舊啓事皇太子。
庚辰,上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以實言之。”羣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蓋謙謙之志耳。”
李世勣軍既渡遼,歷南蘇等數城,高麗多背城拒戰,世勣擊破其兵,焚其羅郭而還。
六月,癸亥,以司徒長孫無忌領揚州都督,實不之任。
丁丑,詔以“隋末喪亂,邊民多為戎、狄所掠,今鐵勒歸化,宜遣使詣燕然等州,與都督相知,訪求沒落之人,贖以貨財,給糧遞還本貫;其室韋、烏羅護、靺鞨三部人為薛延陀所掠者,亦令贖還。”
癸未,以司農卿李緯為户部尚書。時房玄齡留守京師,有自京師來者,上問:“玄齡何言?”對曰:“玄齡聞李緯拜尚書,但云李緯美髭鬢。”帝遽改除緯洛州刺史。
秋,七月,牛進達、李海岸入高麗境,凡百餘戰,無不捷。攻石城,拔之。進至積利城下,高麗兵萬餘人出戰,海岸擊破之,斬首二千級。
上以翠微宮險隘,不能容百官,庚子,詔更營玉華宮於宜春之鳳皇谷。庚戌,車駕還宮。
八月,壬戌,詔以薛延陀新降,土功屢興,加以河北水災,停明年封禪。
辛未,骨利幹遣使入貢;丙戌,以骨利幹為玄闕州,拜其俟斤為刺史。骨利幹於鐵勒諸部為最遠,晝長夜短,日沒後,天色正曛,煮羊脾適熟,日已復出矣。
己丑,齊州人段志衝上封事,請上致政於皇太子;太子聞之,憂形於色,發言流涕。長孫無忌等請誅志衝。上手詔曰:“五嶽陵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志衝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其無罪,是其狂也。譬如尺霧障天,不虧於大;寸雲點日,何損於明!”
丁酉,立皇子明為曹王。明母楊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寵於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為皇后。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尋以明繼元吉後。
戊戌,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發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數百艘,欲以徵高麗。
冬,十月,庚辰,奴剌啜匐俟友帥其所部萬餘人內附。
十一月,突厥車鼻可汗遣使入貢。車鼻名斛勃,本突厥同族,世為小可汗。頡利之敗,突厥餘眾欲奉以為大可汗,時薛延陀方強,車鼻不敢當,帥其眾歸之。或説薛延陀:“車鼻貴種,有勇略,為眾所附,恐為後患,不如殺之。”車鼻知之,逃去。薛延陀遣數千騎追之,車鼻勒兵與戰,大破之,乃建牙於金山之北,自稱乙注車鼻可汗,突厥餘眾稍稍歸之,數年間勝兵三萬人,時出抄掠薛延陀。及薛延陀敗,車鼻勢益張,遣其子沙缽羅特勒入見,又請身自入朝。詔遣將軍郭廣敬徵之。車鼻特為好言,初無來意,竟不至。
癸卯,徙順陽王泰為濮王。
壬子,上疾愈,三日一視朝。
十二月,壬申,西趙酋長趙磨帥萬餘户內附,以其地為明州。
龜茲王伐疊卒,弟訶黎布失畢立,浸失臣禮,侵漁鄰國。上怒,戍寅,詔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衞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右驍衞大將軍契苾何力、安西都護郭孝恪等將兵擊之,仍命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連兵進討。
高麗王使其子莫離支任武入謝罪,上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