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郭孝恪

鎖定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許州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唐朝初年名將。
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徐世勣把守黎陽。歸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陽翟公。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時,獻上“固守虎牢,軍臨汜水,隨機應變”策略,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拜上柱國、貝趙江涇四州刺史,入為左驍衞將軍。貞觀十六年(642年),出任涼州都督,遷安西都護、西州刺史。貞觀十八年(644年),擔任行軍總管,擒獲叛歸突厥的焉耆王。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拜昆丘道副大總管,跟隨阿史那社爾進討龜茲。留守延城時,遭到龜茲國相那利的襲擊,以身殉國,獲贈安西都護。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許州陽翟
逝世日期
649年1月19日
主要成就
獻計生擒竇建德 鎮守西部邊境
本    名
郭敬
官    職
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爵    位
陽翟公

郭孝恪人物生平

郭孝恪早期事蹟

郭孝恪年輕時便有不同尋常的志向,但因不事生產,被父兄視為無賴。隋朝末年,郭孝恪率領鄉里數百人投靠瓦崗軍首領李密。李密大喜,讓他和徐世勣一同駐守黎陽(今河南浚縣)。 [1] 

郭孝恪歸順唐朝

618年(武德元年),瓦崗潰敗,徐世勣歸降唐朝,並命郭孝恪奉表入朝。唐高祖封郭孝恪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陽翟(今河南禹州)縣公,讓他和李世勣(即徐世勣,被賜姓李)經營虎牢以東地區,所得州縣,也委任他們選補官吏。 [2] 
619年(武德二年),夏王竇建德攻破黎陽,俘獲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之父徐蓋等人。李世勣被迫投降竇建德,但仍忠於唐朝,與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計。郭孝恪道:“我們應先取得他們的信任,再圖脱身之計。”徐世勣贊同。 [3] 
620年(武德三年),竇建德妻兄曹旦在河南大肆掠奪騷擾,引起眾多歸附者不滿。相州起義首領李文相與李世勣結為兄弟,欲殺死曹旦,投降唐朝。不料事機不成,李世勣便和郭孝恪率數十騎投唐,到達長安 [4] 

郭孝恪建功虎牢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東征王世充。竇建德擔心唐朝滅掉王世充後危及自己,於是率軍援救洛陽。這時,郭孝恪進言道:“平定王世充指日可待,竇建德遠來,糧運不便,這是天要亡他。大王應固守虎牢,屯軍汜水,到時隨機應變,殲滅他們就很容易了。”李世民聽從了他的建議。 [5] 
同年五月,竇建德、王世充相繼被平定。李世民在洛陽宮設宴大會眾將,並道:“郭孝恪曾獻擒竇建德之計,功勞在眾將之上。”因此遷升郭孝恪為上柱國。 [6] 
此後,郭孝恪歷任貝州(今河北清河)、趙州(河北趙縣)、江州(今江西九江)、涇州(今甘肅涇川)四州刺史,在任頗有政績。後來,郭孝恪入朝,任太府少卿、左驍衞將軍。 [7] 

郭孝恪都護安西

642年(貞觀十六年),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西州是高昌國舊都,鎮兵與流放的犯人雜居,與中原又有大漠相隔,因此和朝廷音訊隔絕。郭孝恪到任後,以誠心安撫百姓,盡得當地民心。 [8] 
當時,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殺死沙缽羅葉護,襲滅吐火羅,又扣押唐朝使者,侵擾西域地區,並派兵進犯伊州(今新疆哈密)。郭孝恪率二千輕騎自烏骨出擊,乙毗咄陸又遣處月、處密諸部圍攻天山縣(今新疆托克遜東北)。郭孝恪擊退西突厥,乘勝進佔處月俟斤(即部族首領)所居之城(今新疆烏魯木齊東北),並一直追至遏索山(在今烏魯木齊西南),收降處密兵眾,然後凱旋而歸。 [9] 
644年(貞觀十八年),焉耆王龍突騎支叛歸西突厥,不再向唐朝進貢。郭孝恪上表朝廷,請求討伐焉耆(今新疆焉耆),被任命為安西道(一作西州道)行軍總管,率三千步騎出銀山道,夜襲焉耆,生擒龍突騎支。 [10-11] 
不久,郭孝恪返回西州,並留慄婆準代理國政。三日後,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率援軍趕至,囚禁慄婆準,命五千輕騎追趕郭孝恪。郭孝恪在銀山(今新疆托克遜西)迎擊,大敗西突厥,又追擊數十里,方才回軍。 [12] 

郭孝恪戰死龜茲

647年(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大總管,契苾何力、郭孝恪為副大總管,徵發鐵勒、突厥等部十餘萬騎兵,進討龜茲(今新疆庫車)。 [13] 
648年(貞觀二十二年),唐軍攻破龜茲都城,龜茲王布失畢率輕騎西逃。阿史那社爾率軍追擊布失畢,並讓郭孝恪留守龜茲。不久,布失畢被俘,國相那利隻身逃走,暗引西突厥和本國兵馬萬餘人,回襲郭孝恪部。 [14] 
當時,郭孝恪認為龜茲餘部未平,便在城外紮營,但不聽龜茲人的勸告,對那利沒有加以防備。那利暗中與城內降兵勾結,潛入城中,並大聲鼓譟。郭孝恪這才察覺,於是率所部千餘人,進入城中,與敵軍交戰。 [15] 
這時,城中降兵都響應那利,攻打郭孝恪,亂箭齊發。郭孝恪殊死戰鬥,又率軍出城,不料在西門中流矢而死,兒子郭待詔一同戰死。 [16-17] 
唐太宗得知郭孝恪死訊,責備郭孝恪不加警戒,以致喪命,剝奪其官職,後又憐愍其戰死沙場,便為他舉哀。唐高宗即位後,追贈郭孝恪為安西都護、陽翟郡公。 [18-19] 

郭孝恪軼事典故

郭孝恪生性奢侈,僕妾器玩,都極盡鮮華,雖在軍中,牀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裝飾。後來,郭孝恪把這些東西送給阿史那社爾,社爾拒不接受。唐太宗聞聽後,道:“二將的優劣,由此事便可看出,不用詢問別人了。郭孝恪戰死,可以説都是因自己的過錯。” [20-21] 

郭孝恪歷史評價

劉昫《舊唐書》:“孝恪機鈐果毅,協草昧之際;樹勳建策,有傑世之風。然而務奢為恆,既未盡善,舉眾失律,不其惑與!” [22] 

郭孝恪家庭成員

兒子:郭待詔,追贈遊擊將軍。 [23]  郭待封,左豹韜衞將軍,隨名將薛仁貴征討吐蕃,在大非川之戰中兵敗,免官為民。 [24]  郭待聘,宋州刺史。 [24] 

郭孝恪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 [22]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唐紀二》 [2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八·唐紀四》 [2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唐紀五》 [28]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六·唐紀十二》 [29]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 [3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 [31]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唐紀十五》 [32]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郭孝恪》:郭孝恪,許州陽翟人。少有奇節,不治貲產,父兄以為無賴。隋亂,率少年數百附李密。密喜,謂曰:“世言汝、潁多奇士,不謬也。”使與李勣守黎陽。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4-01-15]
  • 2.    《舊唐書·郭孝恪傳》:後密敗,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與徐勣經營武牢已東,所得州縣,委以選補。
  • 3.    《資治通鑑·唐紀四》:李世勣欲歸唐,恐禍及其父,謀於郭孝恪。孝恪曰:“吾新事竇氏,動則見疑,宜先立效以取信,然後可圖也。”世勣從之。襲王世充獲嘉,破之,多所俘獲,以獻建德,建德由是親之。
  • 4.    《資治通鑑·唐紀四》:曹旦,建德之妻兄也,在河南,多所侵擾,諸賊羈屬者皆怨之。賊帥魏郡李文相,號李商胡,聚眾五千餘人,據孟津中潬;母霍氏,亦善騎射,自稱霍總管。世勣結商胡為昆弟,入拜商胡之母。母泣謂世勣曰:“竇氏無道,如何事之!”世勣曰:“母無憂,不過一月,當殺之,相與歸唐耳!”世勣辭去,母謂商胡曰:“東海公許我共圖此賊,事久變生,何必待其來,不如速決。”是夜,商胡召曹旦偏裨二十三人,飲之酒,盡殺之。旦別將高雅賢、阮君明尚在河北未濟,商胡以巨舟四艘濟河北之兵三百人,至中流,悉殺之。有獸醫游水得免,至南岸,告曹旦,旦嚴警為備。商胡既舉事,始遣人告李世勣。世勣與曹旦連營,郭孝恪勸世勣襲旦,世勣未決,聞旦已有備,遂與孝恪帥數十騎來奔。……甲午,世勣、孝恪至長安。
  • 5.    《舊唐書·郭孝恪傳》:其後,竇建德率眾來援王世充,孝恪於青城宮進策於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汜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太宗然其計。
  • 6.    《新唐書·郭孝恪傳》:賊平,置酒大會洛陽宮,語諸將曰:“孝恪策擒賊,王長先下漕,功固在諸君右。”遷上柱國。
  • 7.    《舊唐書·郭孝恪傳》:歷遷貝、趙、江、涇四州刺史,所在有能名。入為太府少卿,轉左驍衞將軍。
  • 8.    《新唐書·郭孝恪傳》:貞觀十六年,拜涼州都督,改安西都護、西州刺史。其地高昌舊都,流徙罪人與鎮兵雜,限以沙磧,隔絕中國,孝恪推誠撫御,盡得其歡心。
  • 9.    《資治通鑑·唐紀十二》: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既殺沙缽羅葉護,並其眾,又擊吐火羅,滅之。自恃強大,遂驕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將輕騎二千自烏骨邀擊,敗之。乙毗咄陸又遣處月、處密二部圍天山;孝恪擊走之,乘勝進拔處月俟斤所居城,追奔至遏索山,降處密之眾而歸。
  • 10.    《舊唐書·郭孝恪傳》:焉耆王尋叛歸欲谷可汗,朝貢稀至。令孝恪伺其機便,因表請擊之。以孝恪為安西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出銀山道以伐焉耆。孝恪夜襲其城,虜其王龍突騎支。
  • 11.    《新唐書·郭孝恪傳》:王叛歸欲谷設可汗,孝恪請擊之,即拜西州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三千出銀山道,夜襲其王龍突騎支,虜之。
  • 12.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留慄婆準攝國事而還。孝恪去三日,屈利啜引兵救焉耆,不及,執慄婆準,以勁騎五千,追孝恪至銀山,孝恪還擊,破之,追奔數十里。
  • 13.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龜茲王伐疊卒,弟訶黎布失畢立,浸失臣禮,侵漁鄰國。上怒,戍寅,詔使持節、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衞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副大總管、右驍衞大將軍契苾何力、安西都護郭孝恪等將兵擊之,仍命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谷渾連兵進討。
  • 14.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龜茲王布失畢既敗,走保都城,阿史那社爾進軍逼之,布失畢輕騎西走。社爾拔其城,使安西都護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帥精騎追布失畢,行六百里,布失畢窘急,保撥換城,社爾進軍攻之四旬,閏月,丁丑,拔之,擒布失畢及羯獵顛。那利脱身走,潛引西突厥之眾並其國兵萬餘人,襲擊孝恪。
  • 15.    《舊唐書·郭孝恪傳》:孝恪以城外未賓,乃出營於外,有龜茲人來謂孝恪曰:“那利為相,人心素歸,今亡在野,必思為變。城中之人,頗有異志,公宜備之。”孝恪不以為虞。那利等果率眾萬餘,陰與城內降胡表裏為應。孝恪失於警候,賊將入城鼓譟,孝恪始覺之,乃率部下千餘人入城,與賊合戰。
  • 16.    《舊唐書·郭孝恪傳》:城中人復應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戰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復出,戰於城門,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詔亦同死於陣。
  • 17.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城中降胡與之相應,共擊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敵,將復出,死於西門。
  • 18.    《新唐書·郭孝恪傳》:太宗責孝恪斥候不明,至顛覆,奪其官。後愍死戰,更為舉哀。
  • 19.    《舊唐書·國學導航》:高宗即位,追贈安西都護、陽翟郡公。
  • 20.    《舊唐書·郭孝恪傳》:孝恪性奢侈,僕妾器玩,務極鮮華,雖在軍中,牀帳完具。嘗以遺行軍大總管阿史那社爾,社爾一無所受。太宗聞之曰:“三將優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為寇虜所屠,可謂自貽伊咎耳。”
  • 21.    《新唐書·阿史那社爾傳》:孝恪之在軍,牀帷器用多飾金玉,以遺社爾,社爾不受。帝聞,曰:“二將優劣,不復問人矣。”
  • 22.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郭孝恪》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4-04-20]
  • 23.    《新唐書·郭孝恪傳》:孝恪殊死鬥,中流矢卒,子待詔亦歿。……高宗即位,追還官爵,贈待詔遊擊將軍,賻物三百段。
  • 24.    《舊唐書·郭孝恪傳》:次子待封,高宗時,官至左豹韜衞將軍。咸亨中,與薛仁貴率兵討吐蕃,於大非川戰敗,減死除名。少子待聘,長安中官至宋州刺史。
  • 25.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郭孝恪》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14-04-20]
  • 26.    資治通鑑:唐紀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27.    資治通鑑:唐紀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28.    資治通鑑:唐紀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29.    資治通鑑:唐紀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30.    資治通鑑:唐紀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31.    資治通鑑:唐紀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 32.    資治通鑑:唐紀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