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943年魁北克會議

鎖定
魁北克會議(QuebecConferences),1943年魁北克會議是在二戰期間的一次美國和英國兩國政府的高級軍事會議。會議於1943年8月17日至8月24日在魁北克市召開。會議在星形碉堡要塞和芳堤娜古堡酒店舉行。主要與會人員有丘吉爾羅斯福加拿大首相威廉·萊昂·麥肯齊·金。中國國民政府代表宋子文參加了有關對日作戰的討論。
中文名
1943年魁北克會議
外文名
QuebecConferences
召開時間
1943年8月17日至8月24日
與會人員
丘吉爾、羅斯福、威廉·萊昂
與會國
主要是美國和英國
會議地點
魁北克星形碉堡和芳堤娜古堡酒店
代    號
四分儀或稱象限
討論議題
盟軍法國北部登陸問題

目錄

1943年魁北克會議簡介

魁北克會議中的羅斯福、麥肯齊·金及丘吉爾 魁北克會議中的羅斯福、麥肯齊·金及丘吉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統F.D.羅斯福、英國首相W.L.S.丘吉爾及兩國高級軍政官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兩次戰略會議。
1943年魁北克會議代號四分儀或稱象限。1943年8月14~24日舉行。會議在討論盟軍1944年在法國北部登陸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英國提出了英、美軍隊在意大利推進和向南歐巴爾幹進軍的計劃,繼續反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美國則力主盟軍在西歐的主要任務應當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歐洲大陸。英國的企圖沒有得逞。會議再次確認,霸王作戰計劃應比任何地中海新計劃佔有優先地位。 [1] 
1944年魁北克會議1944年9月11~16日舉行。當時,美、英等國已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蘇軍正在東歐、中歐挺進,德軍面臨三面圍攻的形勢。會議着重討論歐洲作戰戰略和處理德國的問題。會議決定:盟軍應在西線全速挺進,突擊魯爾薩爾,攻佔德國的心臟地區;在意大利保持盟軍原有兵力以牽制德軍;戰事如轉至中歐,則應搶在蘇軍之前攻佔維也納;美、英就佔領德國區域達成協議:東部為蘇佔區,西北部為英佔區,西南部為美佔區。 [1] 

1943年魁北克會議相關資料

1943年5月,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魁北克會議中的羅斯福、麥肯齊·金及丘吉爾 魁北克會議中的羅斯福、麥肯齊·金及丘吉爾
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
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鋭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週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
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