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735年

鎖定
公元1735年是平年,清雍正十三年,農曆乙卯兔年18世紀第4個10年,農曆無閏月,農曆只有348天。
公元1735年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三),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突然在圓明園駕崩,享年58歲;同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三),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在太和殿登基為帝,次年改元乾隆。
中文名
1735年
事    件
雍正帝駕崩.乾隆帝登基
當年屬相
干    支
乙卯

目錄

1735年大事記

乾隆帝登基 [1] 

1735年7月

7月19日 噶爾丹策凌遣使求和,出征之滿洲、蒙古官兵依次分隊撤回。
日本中御門天皇讓位給櫻町天皇
卡爾·林奈在《自然分類》中發表林耐氏分類系統。

1735年9月

9月22日——唐寧街10號成為英國首相府邸。

1735年出生

9月5日——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 J.C.Bach),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生於德國萊比錫,著名的大作曲家J.S.Bach之子。(1782年逝於英國倫敦)
10月30日——約翰·亞當斯,第2任美國總統(逝世於1826年)

1735年逝世

10月8日——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皇帝(出生於1678年)

1735年歷史記載

雍正帝暴死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時,雍正皇帝突然在圓明園病故。他自患病到辭別人世,只有兩天時間。甚至在患病的前一天還在處理公務。他遺命皇四子寶親王弘曆嗣位,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四人輔政。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享年五十八歲。後諡憲皇帝,廟號世宗,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葬於易州泰陵(清四陵),遺詔張廷玉鄂爾泰將來配享太廟。
弘曆即皇帝位
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日,弘曆御太和殿,祗告天地、宗廟、社稷,佈告天下,以明年為乾隆元年。弘曆即人們所稱乾隆帝
增設府州縣
雍正時,清政府對地方行政機構做了大規模的調整,大量增設了府、廳、州、縣,特別是廳的設置。據粗略統計,雍正年間增設和復置的府三十三個,直隸州、廳五十八個,州、廳二十八個,縣八十五個,共計二百零四個。約佔府、廳、州、縣總數的百分之十二。這些新設的府、廳、州、縣的名稱也是由他親自擬定的。地方行政機構的這一重大變化,反映了清代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
驅逐道士張太虛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五日,雍正帝死後的第三天,弘曆即下令將原皇父身邊的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驅逐出京城。他解釋説:“皇考聞外間爐火修煉之説,深知其非,只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故將張太虛、王定乾等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但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今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同時警告張太虛等人:“伊等平時不安本分,狂妄乖張,惑世欺民,有幹法紀,久為皇考所洞鑑。現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因在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