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575年

鎖定
1575年正是明朝時期,明朝(1368-1644)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1573年至1620年是萬曆年,1575年是乙亥年,為萬曆第三年。
中文名
1575年
年    代
1570年代
年    號
明神宗萬曆三年
世    紀
16世紀

1575年1575年曆法

世紀: 16世紀
年代: 1570年代
年份: 1575年
傳統紀年: 年號:明神宗萬曆三年;日本正親町天皇天正三年
乙亥年(豬年

1575年大事記

6月29日——日本長筱會戰,武田軍大敗。
中國商人林鳳攻克馬尼拉。
葡萄牙開始在達爾貝達建立殖民地。
教皇格留哥利十三世宣佈澳門為天主教主教區。
2月8日——荷蘭萊頓大學建校。
1575年5月 武田勝賴包圍長筱城。長筱城當時只有守兵500人。被圍的松平元康(德川家康)向其盟友織田信長求救。 5月18日,織田信長的救兵到達,與德川家康會師。 設樂原決戰 武田勝賴得知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皠援軍到達後,就放棄了對長筱城的包圍。
1575年,武田勝賴率軍二萬五千攻打織田家在東邊的門户德川家康。勝賴本想攻打三河首府岡崎城。但內應被家康發現殺死。於是轉而兵圍長筱城。織田信長接獲德川家康的請援就急信息後,馬上率軍來援。兩軍於連子川對峙。

1575年名人生死

1575年出生

長宗我部盛親日本戰國大名。(1615年逝世)
孝慈皇后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皇后(逝世1603年)
汪關,婁東印派創始人
多羅那他,藏傳佛教大師(逝世1634年)
左光斗,明朝大臣(逝世1625年)

1575年逝世

6月24日——鳥居勝商,日本戰國時代足輕,通稱強右衞門。(1540年出生)
6月29日——馬場信房日本戰國武將。(1515年出生)
6月29日——內藤昌豐,日本戰國武將。(1522年出生)
6月29日——山縣昌景日本戰國武將。(1530年出生)

1575年歷史記載

神宗召見廉能官
萬曆二年(1574)正月十二日,內閣首輔張居正上疏請神宗召見廉能官。他説:太祖時,每遇外官來京奏事,常召見賜食,訪問民間疾苦。雖縣丞、典史,有廉能愛民者,亦特差行人獎賞之。迨宣德、成化弘治年間,仍常舉行宴賞之典,天下太平實由於此。今值考察之初,宜令禮部仿照舊典,教習他們儀禮。神宗接受張居正的建議,於正月十八日在皇極門按照明朝的儀式,召見浙江左布政使謝鵬舉等二十人,面加獎勵,並賜銀幣酒饌。正月二十三升謝鵬舉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
户部請改粟米輸京倉
萬曆二年(1574)二月初八日,户部以京倉粟少,不敷一月支放,而通州倉粟米多,約可支五年,請將萬曆二年、三年粟米盡改輸京倉。神宗允准。
陶大臨逝世
陶大臨(1527-1573),字虞臣,號念齋,浙江會稽縣(今浙江紹興)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改翰林院編修、侍讀、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兼掌院事、南京國子監祭酒少詹事、禮部右侍郎。嘉靖時,吳時來彈勘權相嚴嵩,陶大臨為他定草疏。吳時來被捕下獄,追究主謀,陶大臨不顧個人安危,每日至獄中為他送藥物。萬曆初,累官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充經筵日講官。神宗以講讀效勞,賜鈔、布、米等物。萬曆二年(1574)三月二十五日卒於官,年四十八,贈吏部尚書。諡文僖,律己嚴而待人寬,正直廉法,不為勢利所動。
石應嶽請開藩禁
萬曆二年(1574)三月二十七日,禮科給事中石應嶽上疏請開放藩禁,他説:宗藩開支日增,祿米難以滿足。郡王以上猶得厚給,將軍、中尉多不能自存。已有封爵的尚且如此,沒有封的困苦不難得知。請以不繫賜名授爵者,盡予放開限制,準從士農工商四民之業。其中,有文學才能的,准予參加科舉入仕,但不許任京官、握兵權。不然,公無以為給,私無以為養,有傷國體。神宗將此疏下禮部議處。
户部發銀修大同邊牆
大同,為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萬曆二年(1574)四月初二日,户部發太倉銀二十六萬二千六百六十八餘兩修大同邊牆,分作五年支給,每年發五萬兩,最後一年發六萬二千六百六十八餘兩。神宗從之。
萬恭罷官
萬恭(1515-1591),字肅卿,號兩溪,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歷官南京文選主事、考功郎中、大理寺少卿。嘉靖四十二年為兵部右侍郎,疏請選兵、議將、練兵車、火器諸事,世宗照準。後命兼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在晉期間,御冠守邊,教民耕種及水車之法。隆慶六年(1572),與工部尚書朱衡總理河道,築長堤三百七十里,僅費銀三萬兩,六十天而工成。又浚高、寶諸河,河患以息。萬恭“強毅敏達,一時稱才臣”。治水三年,成績尤著,而工科給事中吳文佳、南京湖廣道御史陳堂等竟“劾其不職”,萬曆二年(1574)四月初九日罷官,“回籍聽田”。萬曆十九年卒,年七十七。(一説萬曆十六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卒)。
尹台致仕
尹台(1506-1579),字崇基,號洞山,江西永新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時嚴嵩以同鄉之故,對尹台頗有好感,欲與他結為姻親。尹台為人耿直,予以拒絕。遂被外調為南京國子監祭酒。臨行之前,尹台告訴嚴嵩:請皇上勿殺直言敢諫的楊繼盛嚴嵩不聽,後尹台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萬曆二年(1574)四月初十日致仕。萬曆七年卒,年七十四。有《洞麗堂集》、《思補軒稿》。
詔內外官行久任法
吏科左給事中張楚城曾奏陳:今後知縣必歷俸六年上下,乃許升取知府。知州必歷俸六年上下,乃許升遷。間有才不宜於官,或官不宜於地者,聽撫、按查實,量行更易。其藩(佈政)、臬(按察)二司參政升布政使,參議升參政,副使升按察使,僉事升副使,皆約以三年左右為限;在內科、道、部屬大約六年上下升取司、寺、參政、副使,三年上下升取參議、僉事、知府。疏下吏部集議,內閣首輔張居正以為張楚城的建議甚好,萬曆二年(1574)四月二十二日,詔令一體遵行。由是,藩、臬、守、令皆得自展才能。
朱衡致仕
朱衡(1512-1584),字士南,又字惟平,號鎮山,江西萬安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歷知縣、刑部主事、福建提學副使、山東布政使、山東巡撫,所至皆有成績。嘉靖四十四年進為南京刑部尚書。同年秋天,改工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朱衡主張開新河,身體力行,親督河工。隆慶朝,朱衡先後任工部尚書。多次奏減江南織造,裁抑浮費。萬曆二年(1574)五月二十日,致仕。萬曆十二年卒,年七十三。有《道南源委錄》等。
劉體乾致仕
劉體乾(?-1576),字子元,號清癯,北直隸東安縣(在今河北天津地區)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歷行人、兵科給事中户部尚書。留心國計,屢次疏請革冗員、冗費,愛惜民力,反對增賦。隆慶中,內供所費無算,數下詔徵取太倉銀,劉體乾以國計絀乏,亟力疏爭,積怨於穆宗,竟被削職奪官。神宗即位,起劉體乾為南京兵部尚書,遂奏言:“留都根本重地,故額軍九萬,馬五千餘匹。今軍止二萬二千,馬僅及半,單弱足慮。宜選諸衞餘丁,隨伍操練,發貯庫草場銀買馬。”又上防守四事。朝廷允從。萬曆二年(1574)六月二十一日致仕,萬曆四年五月初四日卒,贈太子少保
李棠致仕
李棠,生卒年不詳,字石塘,湖廣長沙縣(今湖南長沙)人。隆慶朝進士。由吏部郎中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督兵討平韶州山民起義。終南京吏部右侍郎。萬曆二年(1574)十一月十七日致仕。李棠廉潔耿直,死諡恭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