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騎兵行動

鎖定
龍騎兵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戰役,盟軍在此次行動過後進入法國南部。
1943年德黑蘭會議確定,在實施代號霸王行動的同時,將在法國南部進行登陸(代號鐵砧)作為配合。但英國力圖取消此行動,抽走部分登陸艦艇用於南歐作戰,美國被迫同意推遲,直至1944年7月才重新確定實施(代號改為龍騎兵)。
名    稱
龍騎兵行動
發生時間
1944年8月15日—9月14日
地    點
法國南部,藍色海岸
參戰方
美國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英國加拿大納粹德國
結    果
盟軍獲勝,法國全境解放
參戰方兵力
同盟國 175,000—200,000人
參戰方兵力
德國 突擊區83,000—100,000人,法國南部285,000—300,000人
傷亡情況
美國 死亡被俘失蹤2,050人,受傷7,750人
法國 傷亡10,000多人
德國 死亡7,000人,受傷20,000人,被俘130,000多人
主要指揮官
雅各布·勞克斯·德弗斯塔西尼約翰內斯·布拉斯科維茨

龍騎兵行動戰役背景

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
此行動原本是要和諾曼底戰役同時進行,進攻地點是法國的裏維埃拉。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登陸船隻,艾森豪威爾不得已將它推遲了兩個多月。進攻日期定於1944年8月15日。
在策劃階段,該行動之代號為“鐵砧”行動,以作為大錘行動的補充,這是當時入侵諾曼底的代號。隨後這兩個計劃被重新命名,後者成為霸王行動,前者則改名為“龍騎兵”行動。一個杜撰的故事,聲稱該名稱是由温斯頓·丘吉爾提出,他是反對該計劃,並聲稱已“用於殘害”到接受它。然而實際上,此次行動的代號來自於入侵地區附近一座名為德拉吉尼昂的城市。
丘吉爾認為“龍騎兵行動”浪費資源,將其投入到入侵石油生產地區的巴爾幹,然後可能向其他東歐國家推進。除了進一步限制了德國獲得急需的石油外,它也可以使西方國家通過解放被德軍佔領的地區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和平時期有更好的定位及防範蘇聯紅軍。
該計劃原來的設想是1支由自由法軍和美軍組成的隊攻佔土倫和後來的馬賽,隨後的修訂包括聖特羅佩。該計劃在1944年終於進行了修訂,但是,與英國軍事人員之間發生衝突—他們反對該登陸行動,認為部隊和裝備應保留在意大利或派往當地—而美國軍事人員則贊成攻擊。這是一個更大的英美的戰略分歧之一部分。
在1944年6月的諾曼地登陸後,很明顯的盟軍必須在法國沿岸取得更多的港口設施。盟軍在歐洲戰場的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將軍屬意位於南法的馬賽港作為此一策略的目標,然而在他滿意諾曼地登陸的戰果之前,他對於"龍騎兵行動"仍未有定論。因為2件事件而天枰傾向贊成“龍騎兵行動”:羅馬最終在6月初陷落,再加上成功的眼鏡蛇行動,從諾曼底口袋取得突破。在7月底。“龍騎兵行動”的D日定為1944年8月15日。短時間內給予最後批准。
美國第6集團軍,也被稱為南方集團軍和龍騎兵部隊,由雅各布·勞克斯·德弗斯中將指揮,在科西嘉島組建及由1944年8月1日起積極活動合併法國和美國的部隊以策劃正計劃在法國南部入侵的龍騎兵行動。起初該集團軍是從屬於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盟軍總部),由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爵士指揮,他亦是地中海戰區最高司令。入侵後的一個月,指揮權轉交給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由美國將軍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指揮,也是西線的盟軍最高司令。第88特混艦隊也於8月積極活動以支援登陸行動。 [1] 

龍騎兵行動戰役過程

8月15日早晨,美法軍實施空降,當日落地部隊開始登陸。德軍在80公里的登陸地段只有5個營兵力,抵抗微弱。在強大的火力下,登陸進展順利,日終前登陸兵即佔領了5個登陸場。
至19日,盟軍已經建立起正面90公里,縱深50~60公里的統一登陸場,先後登陸16萬人,並把2500門火炮、600輛坦克及2.1萬輛汽車運上了岸。
8月28日,盟軍攻佔了重要的港口馬賽土倫,向北推進到蒙太利馬爾。
8月31日,盟軍逼近里昂。法國游擊隊控制了法國18個省,並佔領了里昂。
9月3日,盟軍進入里昂,之後便追擊德軍。
9月11日,盟軍與從巴黎向東南推進的美第3集團軍先頭部隊在第戎以西會師。留在法國西南部的德軍很快放下了武器,德第19、第1集團軍被迫向東北方潰逃,退守“齊格菲防線”。盟軍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提前兩個月完成了“龍騎兵”行動,佔領了法國南部。 [3] 

龍騎兵行動參戰部隊

龍騎兵行動空降部隊

“龍騎兵”空降特遣隊的行動計劃,就是在法國南部進攻戰役中實施的。當時,諾曼底登陸計劃的代號叫“霸王”戰役計劃已被確定為主攻計劃,而法國南部登陸計劃代號叫“龍騎兵”戰役計劃,被確定作為諾曼底登陸的輔攻計劃。實施“龍騎兵”戰役計劃,目的在於策應諾曼底的登陸部隊,先肅清法國南部的德軍,攻佔法國最大的海港馬賽港,這樣不僅可為在歐洲戰場的盟軍進行後勤補給,而且可以順勢由南向北進攻,對法國境內的德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2] 

龍騎兵行動登陸部隊

按照德黑蘭會議的決定,諾曼底登陸和法國南部登陸應當是同時進行的。後來,由於諾曼底登陸計劃規模龐大,要保證其實施,必須準備好數量眾多的海、空運輸工具,如同時在法國南部展開集團軍一級的登陸戰役,一時很難籌集到那麼多的艦船和飛機。因此,“龍騎兵”登陸計劃被推遲到諾曼底登陸戰役後兩個月,即1944年8月實施。
整個“龍騎兵”登陸戰役計劃由美第7集團軍組織實施。第7集團軍由亞歷山大·帕奇中將指揮,編成內有美、英、法三國的7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和1個空降兵師,共擁有1000餘輛坦克、4700餘架作戰飛機、850餘艘艦艇和大量運輸船隻。作戰對象是駐守在法國南部的德軍第19集團軍共8個步兵師、1個坦克師、120餘輛坦克、200多架飛機和30餘艘艦艇。德軍人員和裝備
均缺額很大,戰鬥力不強,從總體實力上比較,盟軍方面已佔有絕對優勢。特別是在盟軍選擇的登陸場一線,即從聖拉法爾到土倫港之間約90公里的正面,德第19集團軍僅部署了5個營,海岸防禦力量十分薄弱。“龍騎兵”登陸計劃規定,盟軍登陸部隊將在戛納城以西奪取正面寬90公里、縱深25公里的登陸場,攻佔土倫和馬賽,然後向北發展進攻。
第7集團軍的指揮官和參謀軍官們在考慮作戰方案時估計到,因正面德軍岸防力量薄弱,登陸戰役打響之後,德軍海岸部隊可能會向縱深撤退,層層抵抗;而法國境內縱深的德軍也可能以快速機動部隊利用便利的公路和鐵路,馳援海岸防備部隊。儘管當時德軍在法國南部的部隊已經由於抽調一部分到諾曼底而顯得實力不足,但其對盟軍寬大的登陸場實施猛烈的反擊,還是很可能的。怎樣才能有效地阻止德海岸防務部隊的後撤,同時又能遏止德內陸部隊對登陸場的反擊呢?這確實是令參謀人員們大傷腦筋的問題。如果有一支部隊能預先攻佔登陸場縱深地區的公路和鐵路交通樞紐,問題就會變得簡單得多。如此艱鉅的任務,當然最好是由空降兵丟完成。於是,“龍騎兵”空降特遣隊便應運而生了。
參謀軍官們計劃的是實施一次師級規模的空降作戰,可當時盟軍在地中海區域內的幾支傘兵部隊和滑翔機部隊都非常分散。第7集團軍司令帕奇將軍費盡了心思,才將零零散散的空降部隊集中到一起,並於7月7日正式組建了配屬“龍騎兵”登陸戰役使用的空降兵師(暫編空降特遣隊),師長由美軍羅特·弗雷德裏克少將擔任,它包括傘兵509團、517團、551團1營、滑翔機步兵550團和炮兵463團的兩個連,還有英軍獨立傘兵第2旅、法軍傘兵第1團、兩個75毫米炮兵營和1個反坦克炮兵連;配屬這支空降特遣隊的還有400多架運輸機和500多架滑翔機。以上均歸羅特·弗雷德裏克少將直接指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