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飛船

鎖定
龍飛船(Dragon)又譯“天龍號”飛船。“飛船的名字來自於美國民謠歌曲《神龍帕夫》。龍飛船由太空民企——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牽頭研發,是全球屈指可數的商用太空飛船之一,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第一代貨運龍飛船於2010年12月8日試飛成功,2012年5月22日發射成功,2012年10月7日,發射升空,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重達455公斤的貨物,2013年3月3日,在成功排除推進器故障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龍1貨運飛船已於2020年退役。 [57]  從2010年12月8日第一艘龍飛船(C101)首次軌道試飛,到第一代絕版龍飛船(C112.3)謝幕,十年間共發射22次,20次成功入軌、1次試飛,1次失敗。 [58]  第二代龍飛船的完整版是載人龍,其簡化版則是貨運龍。 [58]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5日,SpaceX利用龍飛船和獵鷹9號火箭執行了首次純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第一次將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 [29] 
美國東部時間2024年3月11日,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脱離國際空間站,啓程返回地球。 [96]  美國東部時間3月21日,貨運“龍”飛船再為國際空間站送貨。 [97] 
2024年4月30日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貨運“龍”飛船在結束向國際空間站“送貨”任務後於4月30日返回地球,帶回超過1800公斤的科學實驗樣品和物資。 [99] 
中文名
龍飛船
外文名
Dragon
別    名
天龍號飛船
來    源
來自於美國民謠歌曲《神龍帕夫》
重要影響
第一艘私人公司研發的航天飛船

龍飛船研發歷史

龍飛船政策背景

埃隆·馬斯克 埃隆·馬斯克
美國航天飛機2011年退役後,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貨物均需依靠俄羅斯。為改變這種狀況,美國航天局鼓勵私營企業開發往返空間站和地面的“太空巴士”,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等企業正在競爭這一項目。 [4] 
全球太空項目大多由國家政府資助,純商業運作的民營企業鳳毛麟角,2009年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後,決意鼓勵美國民營企業進軍太空市場,推動太空活動商業化,希望太空飛行由政府控制轉為商業運作。 [5] 
白宮授意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加大了對太空民企的扶持力度。“天龍號”飛船得到了NASA的大力支持,NASA還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未來“天龍號”將至少為NASA執行12次無人飛行任務,併為太空站運送補給物資。 [5] 

龍飛船研發公司

早期構型 早期構型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首席執行官艾倫·馬斯克是靠網絡支付系統發家的億萬富翁,被稱為“硅谷鋼鐵俠” 。在硅谷成功後,馬斯克將目光投向了偏門的領域——造火箭和宇宙飛船 [6] 
2002年SpaceX成立後,許多批評家認為馬斯克不可能成功,這也是馬斯克以“龍”這一神話形象命名飛船的原因。 [6] 
2011年美宇航局與SpaceX簽署一份價值過億美元的合同,後者將為美國宇航員提供運輸補給,單次費用為1.33億美元。這使得SpaceX擁有比其競爭對手軌道科學公司超過2億美元以上的價格優勢。SpaceX的目標是將航天運輸的成本降到最低,該公司在其官網上明碼標價,稱會給顧客最實惠的價格。為了降低成本SpaceX甚至從網上購買過二手儀器,找最便宜的打撈公司打撈火箭殘骸。 [6] 
SpaceX高管湯普森説,馬斯克從傳統航空機構挖走人才,並結合其互聯網經驗,“他們在一起想出新的方式來設計和製造火箭。” [6] 
龍飛船 龍飛船
2012年5月22日,“龍”號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佛羅里達州 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國際空間站將因此迎來首個私營企業製造的航天器,這也是航天飛機退役後,美國首次向國際空間站運送物資。此次發射開啓了私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的新時代。 [7] 
美國宇航局的另一個合作伙伴——波音公司,預計要到2021年夏天才會進行首次載人飛行。該公司計劃在幾個月內進行第二次無人試飛,第一次試飛時太空艙出現了軟件問題,導致“星際客機”飛船未能與國際空間站接軌。 [8] 

龍飛船載人龍研發

龍飛船研發背景

美國航天飛船在2011年退役,導致宇航局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搭載宇航員來往於空間站。一旦私人太空飛行變得可行,美國宇航局希望藉助龍飛船來搭載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因此,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獲得美國航天局26億美元的合同以建造載人版“龍”飛船。 [18] 
載人龍飛船外觀,為乘員艙和非密封艙兩艙式設計 載人龍飛船外觀,為乘員艙和非密封艙兩艙式設計 [56]

龍飛船飛船詳情

逃逸發動機點火示意圖 逃逸發動機點火示意圖 [56]
第二代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或Dragon V2)艙體高約6米,寬約3.7米,最多能同時容納7位宇航員,有4個窗户,艙內的座椅是由最高等級的碳纖維和阿爾坎塔拉麪料製成。自動化程度很高,但也可以由船上的宇航員控制,或者加州霍桑市的SpaceX任務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控制。在太空旅程中,船上的宇航員可以將艙內温度設置在65到80華氏度(約合18到27攝氏度)之間。載人龍飛船部署了先進的緊急逃生系統,並於2015年春季完成測試。在緊急情況下,該系統可迅速把宇航員送到安全區域。推進器由8個發動機組成,安裝在飛船的側面,推進器能產生約1.5萬磅推力,可以將飛船升到離地面1500米的高度。 [24] 
空中懸停測試
2016年1月23日,SpaceX載人“龍飛船”完成空中懸停測試。 [25] 
預計2017年載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根據與NASA簽署的合同,SpaceX公司將在2017年開始利用天龍號(Crew Dragon)向低地軌道和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這個合同的價值高達26億美元,屆時天龍號將搭載於獵鷹9號運載火箭上,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24] 
“載人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效果圖 “載人龍”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效果圖 [56]

龍飛船技術迭代

龍飛船第一代龍飛船

第一代龍飛船是貨運飛船,雖然不同於以往航天史上先人後貨的發展規律(貨運飛船一般用於應對空間站大規模運貨的需求),但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顯然無人貨運飛船的研製技術難度更低。 [58] 
第一代龍飛船於2004年開始研發,研發之初便考慮了之後需要擴展的載人功能。2008年SpaceX獲得了NASA的第一個價值16億的商業補給計劃(CRS-1)合同,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當年和SpaceX一起拿到合同的還有軌道科學公司的“天鵝座”貨運飛船。 [58] 
從2010年12月8日第一艘龍飛船(C101)首次軌道試飛,到第一代絕版龍飛船(C112.3)謝幕,十年間共發射22次,20次成功入軌、1次試飛,1次失敗。2015年6月28日,獵鷹9號火箭發射失敗,幸運的是編號C109的龍飛船在爆炸中倖存下來,安全海上濺落並回收。 [58] 
第一代龍飛船 第一代龍飛船 [60]
第一代龍飛船由兩艙組成,位於前方的錐形加壓艙用來運輸一般物資,位於尾部的非加壓艙用來運輸安裝在空間站外部的貨物。第一代龍飛船能上行運送大約3噸的物資並帶回2噸物資,貨重比0.32。其直徑為3.7米,而在它之前最經典的聯盟號飛船、進步號飛船、神舟飛船由於要考慮鐵路運輸火箭的因素,直徑都不超過2.5米。 [58]  [60] 
龍飛船從誕生之初就沒有使用傳統的宇航級元器件,而是使用了工業級的IntelX86雙核處理器,雖然抗輻射和抗極端環境能力不強,但其運算能力更強、價格更便宜、集成度更高。Space X將芯片的風險通過系統的多重冗餘設計來規避,在保證可靠性的同時,大幅降低了系統的成本。 [58] 

龍飛船第二代龍飛船之貨運龍

在第一代龍飛船發射成功之後,SpaceX公司很快就開始推進第二代載人龍飛船的研製,其中完整版是載人龍,貨運龍則是其簡化版。 [58] 
第二代-貨運龍飛船,沒有超級天龍座發動機 第二代-貨運龍飛船,沒有超級天龍座發動機 [61]
第二代貨運龍飛船在載人龍飛船的基礎上,去掉了座椅、手動駕駛控制系統、生命維持系統、發射中止系統、超級天龍座發動機,可以重複使用五次,上行3.3噸,下行2.5噸,貨重比0.4。 [58] 
從外觀上來説,第二代貨運龍比第一代更大,直徑達到4米,貨運裝載體積多出20%,同時太陽能電池系統由展開式太陽翼改為體裝。而從配置上來講,第二代龍飛船皆可全自動直接對接空間站(第一代需要加拿大機械臂先捕獲,再對接艙口),同時降落傘系統也得到了升級,返航時間也大大縮短,從一兩天鋭減到幾個小時返回地面。 [58] 
截至2022年6月,第二代貨運龍飛船已經成功執行了4次任務,第5次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CRS-25由於閥門故障,計劃推遲至2022年7月發射。 [58] 

龍飛船第二代龍飛船之載人龍

第二代-載人龍飛船 第二代-載人龍飛船 [36]
載人龍飛船是第二代龍飛船的完整版本,2014年SpaceX獲得了NASA價值26億美元的”商業乘員計劃“合同,同時獲得該合同的還有波音公司,其研發的是 CST-100 星際客機載人飛船,但是如今只有載人龍飛船能夠使用。 [58] 
載人龍飛船可容納 7 名宇航員,單論乘員數與航天飛機相當,遠超此前國際空間站的主要交通工具俄羅斯聯盟號(3人)。SpaceX給NASA的報價為每個座位2300萬美元,約為俄羅斯的三分之一。 [58] 
載人龍細節圖 載人龍細節圖 [57]
如今各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均採用返回艙加服務艙的模式,而載人龍飛船則有所不同,它將這兩個艙段融為一體,並在後方掛了一個裝貨的非加壓艙段。如果説其它飛船是一輛SUV,那載人龍飛船就是一台帶有後斗的皮卡。龍飛船發射時不需要火箭再配備逃逸塔,載人艙的八台超級天龍座發動機既能減速,也能用作逃逸。 [58] 
載人龍飛船艙內的全觸控智能大屏和平板代替了傳統的物理機械控制面板,目的為面向商業航天市場,整合並簡化操作,大大降低了普通人進入太空的門檻。 [58] 
龍2載人飛船(左)與實際發射的聯盟飛船(右)內部空間對比 龍2載人飛船(左)與實際發射的聯盟飛船(右)內部空間對比 [57]
2020年5月30日,載人龍飛船進行了首次載人飛行測試,將2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2020年11月16日,載人龍飛船成功將4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成為了首個執行空間站乘組輪換任務的商業航天器。2021年4月23日,二手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將4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這艘二手飛船就是首次載人測試時的那艘飛船。 [58] 
截至2022年6月底,載人龍飛船已經成功進行了7次載人飛行,其中4次國際空間站任務、1次太空公益旅遊、1次載人飛行測試、1次私人乘組飛行,共計將26人次宇航員送入太空。之後計劃於2022年10月25日執行國際空間站Crew-5任務,日本傳奇宇航員若田光一將搭乘載人龍第5次進入太空。 [58] 
洛杉磯時間2023年5月30日,由美國私營企業公理航天公司組織的私人宇航團隊結束國際空間站任務,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返回地球。 [79] 

龍飛船第一代飛船發展歷史

龍飛船貨運型號試飛

當地時間2010年12月8日,“天龍號”(Dragon)太空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進入地球軌道。“天龍號”太空飛船在環繞地球兩圈後返回地球,並在數小時後成功降落在墨西哥海岸線外約500英里處。 [9] 

龍飛船貨運型號往返實驗

2012年5月19日,發射失敗。“獵鷹9”號火箭的引擎點火程序按時啓動,但“天龍號”飛船上的計算機卻自動關閉。導致火箭和飛船沒有升空。
發射 發射
2012年5月22日凌晨,“獵鷹9號”商用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該火箭將把“天龍號”飛船送到預定軌道,這個飛船裝有1000磅的物資,將運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龍”24日將從空間站下方大約2.5公里處飛過,並進行一系列軌道機動及設備檢測,以確認其通信和導航系統處於可控狀態。歐洲和日本貨運飛船首次與空間站對接前也要經歷類似程序。如果通過測試,美國航天局將下達對接指令。“龍”將“貼”在空間站下方大約10米處飛行,空間站兩名宇航員操縱機械臂捕獲“龍”飛船並實施對接。“龍”將與空間站對接約兩週,隨後將承載600多公斤載荷返回地球。此次任務成功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預計將從航天局獲得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向空間站發射12次貨運飛船。
機械臂捕獲“龍”飛船 機械臂捕獲“龍”飛船
2012年5月25日,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由此成為有史以來首艘造訪空間站的商業飛船。“龍”飛船被安全固定在空間站的“和諧”號節點艙上。在對接前兩個多小時,空間站宇航員唐納德·佩蒂和安德烈·凱珀斯利用長約17.7米的加拿大機械臂完成了對“龍”飛船的“抓捕”行動。當時,飛船和空間站正運行在地球上空約400公里的澳大利亞上空。 [10] 
空間站內的宇航員28日開始卸載飛船貨物。31日15時44分在“龍”飛船重返地球大氣層之時,它靠一系列大型降落傘保持穩定並降低速度,直至落入太平洋。 [11-12] 

龍飛船第一代飛船貨運任務

  • 2012年
2012年10月7日,美國私營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國際空間站發射“龍”貨運飛船,這是“龍”飛船首次正式承擔向空間站運貨的任務。
飛船於當地時間7日晚8時35分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為國際空間站運送重約455公斤的貨物,這些貨物將用於支持空間站第33長期考察組準備開展的166項實驗。此外,“龍”飛船在10月底返航時將運回約330公斤科研材料。
“龍”飛船預計將於10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將在空間站停留約兩週時間。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美航天局簽署了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將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12次,此次是12次發射計劃中的首次發射。 [4]  [17] 
  • 2013年
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貨運“龍”飛船 國際空間站機械臂捕獲貨運“龍”飛船
2013年3月3日,在成功排除推進器故障之後,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終於在當天早晨與國際空間站進行了對接。2012年5月首次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的“龍”飛船是唯一往返於空間站的商業貨運飛船,曾被認為是美航天探索的一個創舉,填補了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後的空白。
空間站指令員凱文·福特和飛行工程師湯姆·馬士本會在空間站的觀測艙控制加拿大產的機械臂,抓住靠近的“龍”飛船。NASA和SpaceX公司的聯合控制小組發出一系列的指令,保證無人駕駛的“龍”飛船緩慢靠近到58英尺長的機械臂的工作範圍內。
機械手捕獲飛船後,“龍”飛船和它的貨物被引導與美國製造的“和諧號”節點艙進行對接。報道稱,這艘補給飛船將按照最初的計劃在國際空間站停留到3月25日,儘管該航天器的到來由於推進器的問題而延遲了一天。 [20] 
  • 2014年
美國東部時間2014年9月21日1時52分(北京時間13時52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1日發射“龍”貨運飛船,給國際空間站送去第一台3D打印機和20只小鼠。這是“龍”飛船第4次執行向空間站送貨任務。
美國航天局電視直播顯示,“獵鷹9”火箭在夜色中搭載“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大約10分鐘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龍”飛船上裝載着約2.5噸貨物,包括食物、示範性技術產品以及供255項科學實驗使用的設備。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一台微波爐大小的3D打印機。美國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一設備將用來測試評估3D打印技術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工作情況。
“龍”飛船還攜帶20只小鼠進入太空,這是該飛船首次搭載活的哺乳動物。此外,“龍”飛船給空間站送去的還包括一個海洋風監測儀器,它獲得的數據將有助於颶風預報。
如果一切順利,“龍”飛船將於23日抵達空間站,它與空間站對接時間為4周,預計10月中旬返回並墜入太平洋。
根據與美國航天局簽署的合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共計要向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12次。本週早些時候,該公司還獲得美國航天局26億美元的合同以建造載人版“龍”飛船。 [18] 
  • 2016年
2016年7月1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美國著名航天私企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功用獵鷹9號火箭將一艘貨運龍飛船送上太空。 [19] 
2016年7月1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獵鷹9”火箭發射“龍”貨運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一個可供未來美國商業載人飛船使用的對接端口。 [21] 
在國際空間站上待了1個多月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26日攜帶12只實驗小鼠及其他一些物資返回地球,完成第九次為空間站運送補給的任務。 [22] 
  • 2018年
2018年6月29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獵鷹9號”運載火箭把裝載2.7噸物資的“龍”飛船(Dragon)發往國際空間站,歐洲機器人助手“西蒙”。 [23] 

龍飛船第二代飛船發展歷程

龍飛船載人龍無人測試

  • 2019年
2019年3月8日,“載人龍”完成無人試驗飛行後濺落海面 2019年3月8日,“載人龍”完成無人試驗飛行後濺落海面 [56]
2019年3月1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搭載無人駕駛“載人龍飛船”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佇立在發射台上。“載人龍飛船”的無人發射定於2日進行,載人發射定於7月進行。兩次發射均為試飛,完成後“載人龍”將獲得美國航天局認證。 [13] 
2019年3月2日2時49分,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空,大約11分鐘後,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 [1] 
  • 2020年
2020年1月19日,載人“龍”飛船成功通過緊急逃逸測試後,美國終於闖過恢復載人航天能力的最後一道難關。 [14] 

龍飛船載人龍首次載人試航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27日,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空。但在火箭發射倒計時不到20分鐘時,任務團隊宣佈因天氣原因,推遲發射任務。任務團隊宣佈,下一次發射窗口為美國東部時間30日15時22分。但美航天局稱,30日發射氣候條件合適的可能性為50%。 [15] 
美國美東時間2020年5月30日下午3時22分,美國宇航局商業載人航空計劃的首次載人試航發射成功。美國宇航員道格拉斯·赫爾利(道格)和羅伯特·本肯(鮑勃)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於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入太空,並計劃於美東時間5月31日下午2時27分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2]  [56] 
2020年8月2日,搭載兩名美國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返回地球,濺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完成首次載人試飛任務。 [3] 

龍飛船載人龍任務

  • 2020年
2020年11月15日,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由一枚“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16] 
  • 2021年
當地時間2021年4月23日5時50分左右,載有4名宇航員的SpaceX“龍”飛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飛船將飛往國際空間站 [26]  。這4名乘客分別是NASA宇航員沙恩·金布羅梅根·麥克阿瑟,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航員星出彰彥、歐洲航天局宇航員托馬斯·佩斯奎特 [27]  。5月2日凌晨,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2日凌晨返回地球,降落在美國東南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完成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28] 
當地時間2021年9月15日,SpaceX利用龍飛船和獵鷹9號火箭執行了首次純商業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第一次將四名普通人送入太空。 [29] 
2021年11月8日,國際空間站4名宇航員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安全抵達地球,結束了為期199天的在軌任務期。 [32]  第三次任務於11月10日晚發射。 [33] 
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1月10日,SpaceX載人龍飛船將4名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執行Crew-3任務。 [34]  “龍”飛船於美東時間2021年11月10日晚間由“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35] 
  • 2022年
2022年1月24日,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決定將一支“太空旅行團”送入太空的發射任務(Ax-1)日期從2022年2月底推遲至3月底,龍飛船會將四名機組人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 [36]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4名太空遊客將於2022年3月30日乘坐載人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37] 
太空艙內部 太空艙內部
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4月8日11時17分(北京時間23時17分),“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搭載4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40] 
北京時間2022年4月9日20時29分,埃隆·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搭載着4名乘客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41] 
Ax-1任務對接瞬間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2022年4月15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佈載人航天任務Crew-4計劃美東時間4月23日5時26分由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發射升空,搭乘載人龍飛船的4名宇航員(謝爾·林德格倫、鮑勃·海恩斯傑西卡·沃特金斯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將前往國際空間站開展科學考察。飛船預計4月24日6時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44] 
2022年4月24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網站上發佈消息稱,“龍”飛船及其所載4名民間宇航員原定19日返航,受美國佛羅里達州沿岸惡劣天氣條件影響,離開國際空間站的時間將不早於美國東部時間4月24日晚8時50分。 “龍”飛船預計在美東時間4月25日下午1時在佛州沿岸着陸。 [45] 
北京時間2022年4月27日15時52分,在佛羅里達州卡角36A發射台,SpaceX公司一枚“四手”獵鷹9號火箭託舉着執飛Crew-4任務的四名宇航員以及“自由號”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48-49] 
2022年5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載人航天任務Crew-3宇航員搭乘SpaceX載人龍飛船着陸,結束為期6個月的國際空間站科學任務。 [50] 
2022年9月8日消息,NASA 表示,SpaceX 的 Crew-5 乘組包括指揮官 Nicole Mann、飛行員 Josh Cassada、日本任務專家若田光一(JAXA),俄羅斯宇航員 Anna Kikina,他們將乘坐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最早發射日期目標定於 10 月 3 日,位置依然是肯尼迪發射場 39A。 [53]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5日中午,美國宇航員妮可曼約翰卡薩達,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和俄羅斯宇航員基金娜將乘坐SpaceX的“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54]  美國東部時間5日12時(北京時間6日零時),“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此後,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於美東時間6日16時57分(北京時間7日4時57分)抵達國際空間站並與之自動對接。 [55]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14日12時05分,執行“Crew-4”任務的“龍”飛船脱離國際空間站,啓程返回地球;14日16時55分,飛船降落於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市以東的大西洋海面。 [63] 
2023年北京時間2023年3月12日上午10點,載有四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返回艙,成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海岸周邊濺落。 [75] 
  • 2023年
“龍”飛船載人發射因地面系統故障取消
載人“龍”飛船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2月27日1時45分(北京時間27日14時45分)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搭載美國、阿聯酋和俄羅斯的總共4名宇航員飛往國際空間站。美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在發射倒計時2分30秒左右,美航天局宣佈因地面系統故障取消發射。美航天局隨後在官網發佈公報説,任務小組將調查與第一級發動機點火相關的問題。
此次任務是載人“龍”飛船第6次為國際空間站運送輪換宇航員。參與這次代號“Crew-6”航天任務的4名宇航員分別是美國宇航員斯蒂芬·鮑恩、沃倫·霍伯格、阿聯酋宇航員蘇丹·奈亞迪和俄羅斯宇航員安德烈·費佳耶夫 [66] 
當地時間2023年2月27日,因地面系統故障,美國航天局取消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載人“龍”飛船的發射任務。 [67] 
2023年3月1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在消除技術問題後,載有俄羅斯宇航員安德烈∙費佳耶夫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將於3月2日進行。 [68]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3月2日0時34分(北京時間2日13時34分),“龍”飛船搭載4名宇航員,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隨後,飛船與火箭順利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美東時間3日1時17分(北京時間3日14時17分)與國際空間站自動對接。 [69]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3月3日1時40分(北京時間2023年3月3日14時40分),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與空間站對接。4名宇航員將在空間站開展數百項科學實驗和技術演示,包括特定材料如何在微重力下燃燒,心臟、大腦和軟骨功能的組織芯片研究,還將從空間站外部收集微生物樣本展開研究。 [70] 
2023年3月9日,俄羅斯女性宇航員安娜•基基娜將與考察組成員一起乘坐美國“龍”飛船離開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71]  3月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佈,包括俄羅斯宇航員安娜•基金娜在內的4名宇航員將於3月11日乘坐美國載人龍飛船離開國際空間站。 [73]  3月12日消息,包括俄羅斯宇航員安娜·基金娜在內的4名機組人員已搭載“龍”飛船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 [74]  當地時間4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私人太空基礎設施開發商公理航天(Axiom Space)表示,來自沙特的兩名宇航員將於5月8日從佛羅里達的發射中心乘坐SpaceX“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私人任務,其中包括一名女性。 [76]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5月21日下午5時37分(北京時間5月22日凌晨),美國商業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的Ax-2任務將使用SpaceX的“自由號”龍飛船,由獵鷹9號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 [77] 
當地時間2023年5月30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運營的“龍”飛船(Crew Dragon)太空艙搭載着一名退役的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員和三名付費的乘客,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時5分離開國際空間站開始返回地球。 [78] 
2023年7月,NASA 公佈 Crew-7 任務乘組名單,四名宇航員將搭乘 SpaceX “耐力”號載人龍飛船及 Falcon 9 火箭於美東時間8月15日前往國際空間站,同樣在軌駐留 6 個月。 [83]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稱,美東時間當天3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載4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84]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9月3日7時05分(北京時間3日19時05分),美國宇航員斯蒂芬·鮑恩、沃倫·霍伯格、阿聯酋宇航員蘇丹·奈亞迪和俄羅斯宇航員安德烈·費佳耶夫等4名宇航員搭乘的“龍”飛船脱離國際空間站,啓程返回地球。美國東部時間4日0時17分(北京時間4日12時17分),飛船降落在佛羅里達州附近海域。 [87-88] 
  • 2024年
2024年1月,土耳其首位航天員格澤拉夫奇當天乘坐美國“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飛赴國際空間站,這是首次有土耳其宇航員進入太空。與格澤拉夫奇同行的還有來自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典的三位宇航員,他們將參與“公理3號”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在國際空間站停留兩週時間。 [90-91] 
美國東部時間2024年1月18日,公理航天公司組織的“私人”宇航團隊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92] 
當地時間2024年2月9日,美國私營企業公理航天公司組織的宇航團隊返回地球,他們搭乘的美國“龍”飛船順利濺落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 [93] 
當地時間2024年3月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搭載4名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飛往國際空間站。按計劃,飛船將在美國東部時間5日3時許(北京時間5日16時許)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94] 
美國東部時間2024年3月5日凌晨,搭載4名宇航員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自動對接。 [95] 

龍飛船貨運龍任務

  • 2020年
美國東部標準時間2020年12月6日11:17(北京時間12月7日00:17),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發射台利用獵鷹-9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貨運龍”飛船(Cargo Dragon),執行該公司第21次“國際空間站”商業補給服務(代號為SpaceX CRS-21)。此次任務是SpaceX公司第二階段CRS合同的首次貨運任務,也是貨運型第二代“龍”飛船的首飛任務,為“國際空間站”運送了首個商業氣閘艙和其他貨物。 [61-62] 
  • 2022年
2022年6月7日,俄羅斯衞星通訊社報道,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佈新聞稿,運送貨運飛船“貨運龍”(Cargo Dragon)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向國際空間站的發射因發動機故障而無限期推遲。 [51]  [59] 
北京時間2022年7月15日8時44分,“獵鷹9”號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點火,將把“龍”飛船送入軌道。這艘飛船將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大約2.6噸物資,其中包括食品和科學實驗所需物資。 [52] 
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2022年7月15日説,該機構和美國航天局簽署協議,將交叉使用俄羅斯“聯盟”飛船和美國飛船將雙方宇航員送到國際空間站。 [89] 
當地時間2022年11月26日14時20分(北京時間今日凌晨3:20),SpaceX 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搭載“龍”飛船的“獵鷹 9”火箭,目的是向國際空間站運輸物資以及提供新的科學調查。 [64]  11月27日,美國SpaceX公司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已成功對接。 [65] 
  • 2023年
美國東部時間2023年5日11時47分(北京時間5日23時47分),貨運“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發射台升空,為國際空間站運送科研設備及補給物資。 [80] 
當地時間2023年6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貨運補給飛船將於29日離開國際空間站,將科學研究樣本和硬件帶回地球。 [82] 
當地時間2023年8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稱,美東時間當天3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載4名宇航員前往國際空間站。 [85] 
日本時間2023年8月27日晚,載有日本宇航員古川聰等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86] 
2023年12月22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貨運“龍”飛船返回地球,帶回約2000公斤科學實驗樣品和物資。
  • 2024年
美國東部時間2024年3月21日16時55分,貨運“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第30次為美國航天局執行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飛船此次運送超過2700公斤科研設備和補給,包括海冰監測、3D自動測繪、量子點研究設備等。 [97] 
2024年3月22日,SpaceX 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太空部隊站 SLC-40 以獵鷹 9 號發射了一艘貨運龍飛船執行國際空間站(ISS)第 30 次商業補給任務(CRS-30),這也是龍飛船四年來首次從 SLC-40 發射台升空。 [98] 
2024年4月30日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貨運“龍”飛船在結束向國際空間站“送貨”任務後於4月30日返回地球,帶回超過1800公斤的科學實驗樣品和物資。 [99] 

龍飛船相關事件

龍飛船飛船廁所漏尿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另外一艘“龍”飛船最早發現漏尿問題。該艘飛船2021年9月搭載4名遊客繞地飛行約3天,由於艙內一根管道沒有黏合好,尿液漏到風扇和地板下。
定於2021年11月7日,國際空間站4名宇航員啓程返回地球。然而,由於所乘“龍”飛船的廁所漏尿,得全程穿紙尿褲。援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消息,宇航員在約20小時的返程裏將不得不穿着能吸收液體的“內褲”以解決內急問題。 [31] 

龍飛船“全私人”宇航團隊

2022年4月4日消息,SpaceX 第二次私人航天和首次完全私人的國際空間站 (ISS) 載人航天任務 —— 公理 1 號 (Ax-1) 任務現已推遲,預計不早於北京時間 4 月 8 日 23 時 17 分發射,並預計大約在北京時間 4 月 9 日 19 時 30 分對接國際空間站。 [38-39] 
2022年4月9日,載有首個全平民乘組的美國“SpaceX Crew Dragon”商用飛船已抵達國際空間站, [42]  這是第一次完全由平民組成的機組人員執行的太空飛行任務並前往國際空間站。 [43] 
2022年4月25日,美國首個由私營公司組織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全私人”宇航團隊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返回地球,降落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 [46]  “龍”飛船於美國東部時間2022年4月24日21時10分(北京時間25日9時10分)脱離國際空間站,啓程返回地球。美國東部時間25日13時06分(北京時間26日1時06分),飛船降落在佛羅里達州海岸附近。 [47] 
2023年3月9日,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俄羅斯宇航員安娜·基金娜乘坐的龍飛船,因水上濺落區天氣惡劣而推遲與國際空間站脱離。 [72] 

龍飛船重要影響

自人類探索太空以來,政府主導幾乎所有航天活動。對於“龍”飛船的發射活動,多家外媒均以“開啓一個新的時代”來形容。自人類探索太空以來,幾乎所有航天活動都由政府主導,直到2012年5月22日。
飛船於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成為繼美國、歐盟和日本後,第四個擁有與國際太空站對接能力的實體。
“龍”飛船是美國首個由私營企業建造並運送宇航員往返空間站的載人飛船,也是自美國航天飛機之後首個獲美航天局認證的常規運送宇航員往返空間站的新型載人飛船 [30] 
2023年6月8日,SpaceX宣佈,該公司已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20次經過飛行驗證的貨運補給龍飛船。 [81] 

龍飛船早期評論

2013年3月3日,一名中國航天專家説,美國私人公司研發的“龍”飛船的狀態要比中國的“神舟”飛船以及俄羅斯的“聯盟”飛船更加簡單。“龍”飛船實際上只是一艘貨運飛船,沒有安裝生命支持系統,無法像中國“神舟”那樣搭載航天員。
另外,從成熟度上來看,“獵鷹9”火箭加“龍”飛船的構型,還遜色於中國的“長征-2F”和“神舟”的組合。後者經過了多次成功發射驗證。而“獵鷹9”和“龍”的發射幾次都磕磕絆絆,問題不斷。此外,“龍”飛船還比中國的“神舟”小一號。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