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山鎮城子崖

鎖定
中國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章丘市龍山鎮東武原河東岸。
中文名
龍山鎮城子崖
面    積
200000 m²
發現者
吳金鼎
發現時間
1928年

龍山鎮城子崖簡介

龍山鎮城子崖
龍山鎮城子崖(3張)
面積2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 3~6米。1928年由吳金鼎發現。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與山東省教育廳聯合發掘,李濟、傅斯年、梁思永等 7人編著了考古報告集《城子崖》。
龍山鎮城子崖
龍山鎮城子崖(3張)
城子崖遺址屬山東歷城龍山鎮的黑陶文化遺址,也是中國學者發現並且發掘得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最初以磨光黑陶為主要特徵,一度稱“黑陶文化”,後考古學界將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現稱山東龍山文化。有的學者則稱之為城子崖類型,作為龍山文化的地方類型之一等。龍山文化是黃河下游地區直接承襲大汶口文化發展起來的古文化之一,它的發掘對研究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鎮城子崖遺址概況

龍山鎮城子崖
龍山鎮城子崖(3張)
城子崖遺址內涵包括龍山文化、嶽石文化等遺存及部分商代遺物。龍山文化的陶器多素面、磨光黑灰陶,器表常飾弦紋、壓劃紋,流行盲鼻和橫向寬鋬。代表器型有白衣黃(紅)陶粗頸袋足鬹、素面肥袋足甗、素面筒腹袋足鬲、扁三角形足或烏首形足的各式鼎及扁足盆、高圈足盤、直腹寬鋬筒形杯等。石器多磨製, 有斧、鏟、鐮、半月形穿孔石刀、鏃等。骨角器有錐、針、笄、鏃、魚叉等,還有穿孔蚌刀和帶齒蚌鐮。此外首次發現由牛和鹿等肩胛骨修治的卜骨。在遺址周圍還發現版築夯土城址,南北長約450米,東西寬約390米,牆基寬約10米。《城子崖》的編著者確認是龍山文化遺存。有的學者對此曾有異議。近年來,在中國龍山文化時代已發現多座城堡遺蹟。從其規模和建築技術等方面分析,城子崖城址屬龍山文化晚期階段是可能的。

龍山鎮城子崖遺址保護

1963~1964年,山東省文化主管部門劃定遺址的二級台地東西200米,南北350米為重點保護區,樹立了標誌,建立了保護組織。1989年冬至1990年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點勘探了遺址的西部,發現有龍山文化時期和嶽石文化時期的遺址遺蹟。這一發現為研究中國古城史增添了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