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齒齦邊音

鎖定
齒齦邊音(alveolar lateral approximant),是輔音的一種,用於一些口語中。齒齦邊音、齒邊音和齒齦後邊音在國際音標的符號都是l,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l。
中文名
齒音邊音
外文名
alveolar lateral approximant
語言分佈
粵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等

齒齦邊音特徵

1. 發音方法是無擦通音,即是將舌頭放近另一個發音部位,但不收窄聲腔,故此不會做成湍流。
2. 發音部位是齒齦,即以舌尖或者舌尖後的扁平面抵住上齒齦脊發音。
3. 發聲類型是濁音,意味着發音時聲帶振動。
4. 本輔音是口腔輔音(口音),表示發音時空氣只從口裏流出。
5. 邊輔音。 氣流從舌兩側流過,不從中部流過。
6. 氣流特點是從肺部直接流出,而不是從口腔或喉門流出。

齒齦邊音此音見於漢語

粵語中亦有此音,亦是出現在字首。留意許多有懶音的粵語使用者有時無法正確分辨字首的輔音[n]和[l],當遇上較難讀的[n]時會以[l]取代。
普通話中有此音,位於字首,拼音時以“l”表示。

齒齦邊音此音見於英語

齒齦邊音出現位置

英語中以字母l代表,位於元音前面。如lip、last、look等。

齒齦邊音發音技巧

1. 發這個音時,雙唇張開,口形扁平,舌尖及齒端緊貼上齒齦,舌前向硬齶抬起,氣流從舌的旁邊瀉出,聲音清晰。
2. 它是個濁輔音,發音時聲帶振動。
3. 這個音有點像漢語中的“樂”,但只發出前面的輔音部分即可。
4. 舌邊音位於元音之前,與其後的元音構成一個音節。它只位於詞首和詞中。
5. 亞洲人在發這個音時容易把它和鼻音/n/搞混,其實只要注意氣流的衝出方式,就不會發錯了。這兩個音發音時都是舌尖緊貼上齒齦,發/l/時氣流從舌頭兩邊瀉出,所以叫“舌邊音”;但發[n]時氣流從鼻腔瀉出,是個“鼻音”。
6. 有些人還容易把這個音和捲舌音[ɽ]搞混,其實分清舌頭的位置就不會發錯了。發[l]時舌尖貼住上齒齦;發[ɽ]時舌尖捲起,靠近上齒齦後部。
7. 留意英語中置於字末或者置於輔音前的l,如bell、milk等,會軟齶化(velarised)成軟齶化齒齦邊音[ɫ]。

齒齦邊音見於其他語言

大部分用拉丁字母語言都是以字母l來代表。例如:法語的immeuble、anglais,西班牙語的las、ella等。
日語中的r,雖然常被非母語使用者讀成[l],但更正確的是齒齦後邊閃音[ɺ̠](雖然兩者相差不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