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鎖定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是出自相傳為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的文章。這篇文章講述了齊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出使,齊師次於陘,屈完出使,最後以雙方結盟終了,表現了古代人的智慧。全文對人物的描寫鮮明生動,故事首尾完整,有因有果,層次分明,順次連貫,氣韻不斷,而且在情節安排上,疏密相間,跌宕有致,格外引人入勝。
作品名稱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出    處
《左傳》
作    者
左丘明
創作年代
春秋時期
作品體裁
散文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作品原文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1]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註釋譯文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詞句註釋

①齊侯:齊桓公。
②楚子:楚成王。
③風:雌雄相誘。
④管仲:齊國大夫,曾輔政於齊桓公,春秋時著名政治家。召康公:周文王庶子,食邑在召,康是諡號。太公:即姜太公呂望,齊國始祖。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九伯:九州之長。
⑤履:踐踏。這裏指齊國的邊界。穆陵、無棣:皆齊地,前者在今山東臨朐南,後者在今山東無棣一帶。
⑥包茅:包成捆的青茅。縮酒:祭祀時把酒倒在成捆的青茅上滲下去,就像神飲了酒一樣。一説為濾酒。
⑦陘(xíng):山名,在今河南偃城東南。
⑧屈完:楚大夫。
⑨不穀:不善,諸侯謙稱。
⑩徼(yāo):求。
⑪綏:安撫。
⑫方城:楚地山名,在今河南葉縣附近,為楚與中原國家的邊境地帶。城:城牆。池:護城河。 [1]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白話譯文

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的軍隊侵襲蔡國。蔡軍潰敗,就接着攻打楚國。楚成王派人到諸侯軍中説:“君侯住在北方,寡人住在南方,就是牛馬發情狂奔也不能到達彼此疆界。沒料到您竟然會來到我們這裏,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説:“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祖太公説:‘五等諸侯,九州之長,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便輔佐周王室。’賜給我們先祖征伐的範圍,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該進貢的包茅不進獻,使天子的祭祀缺乏供應,無法灑酒請神,寡人為此而來問罪。昭王南征沒有回去,寡人為此而來責問。”使者回答説:“供品沒有送來,這是寡君的罪過,豈敢不供給?昭王沒有回來,君侯還是去問問水邊上的人吧。”
諸侯的軍隊前進,駐紮在陘地。
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諸侯軍駐地。諸侯軍後退,駐紮在召陵。齊桓公把諸侯的軍隊列成戰陣,和屈完乘一輛戰車觀看。齊桓公説:“難道是為了我個人嗎?是為了先祖建立的友好關係應該繼續,與我建立友好關係怎麼樣?”屈完回答説:“君侯惠臨鄙國求福,屈尊接納寡君,這正是寡君的願望啊。”齊桓公説:“用這樣多的軍隊來作戰,誰能夠抵禦他們?用這樣的軍隊攻城,什麼城池不能攻克?”屈完回答説:“君侯如果用德行來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從您?君侯如果使用武力,楚國將方城山作為城牆,漢水作為護城河,您的軍隊雖然眾多,也沒有用得上的地方!”
屈完和諸侯訂立了盟約。 [1]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創作背景

中國之史始於軒轅之世,其後有《尚書》《春秋》,然其書或存殘篇斷簡,其記事無非微言大義,不能曲盡其事。到了左丘明氏創為傳體。傳者,轉也。轉受往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其記事諷寓,褒見一字,遺逾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鉞。這篇故事的背景是齊國在打敗蔡國之後聯合諸侯攻打楚國。 [2]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作品鑑賞

《左傳》雖是一部歷史著作,但它的文學因素極為豐富。它善於具體地描寫人物的音容笑貌,並善於對龐雜的歷史資料加以精心剪裁安排,使之故事化和形象化,這就使得它在相當程度上有了文學色彩。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一文,對人物的描寫十分鮮明生動,齊桓公、管仲、楚使、屈完,無不聲形並茂躍然筆間,故事首尾完整,有因有果,層次分明。齊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出使,齊師次於陘,屈完出使,最後以雙方結盟終了,順次連貫,氣韻不斷。而且在情節安排上,疏密相間,跌宕有致,格外引人入勝。
其時,齊楚對峙,南北爭強。齊國自葵丘之盟以來,野心膨脹,爭霸北方富庶之地。而楚在齊鞭長莫及的蠻夷之族也潛滋暗長,依山傍水。勵精圖治,也雄據了一方。當時各諸侯國形勢的消長,一方面取決於天時地利國力弱強,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各國外交的勝算和結盟的成否,勝算則外交,成功則盟結。是以雞鳴狗盜之徒,扛鼎擊劍之士四出遊説,以三寸不爛之舌動山河削版圖,諸侯間的鬥爭也日趨激烈和微妙,暗的明的,強的弱的,唇槍舌劍,各呈紛紜,相持難下。此文寫齊桓公伐楚不成屈完盟諸侯,正是抓住這一特殊時期人物的獨特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變化,展開鋪敍描寫,曲盡能事地描繪了齊侯一副恃強凌弱橫蠻無理而又少智寡謀的霸主形象,管仲的狗仗人勢為虎作倀而節外生枝之能事以及楚使的隨機應變,和四角玲瓏而又八面威風的無懈可擊的對答,特別是屈完的話,不卑不亢,委婉中帶有強硬,以如簧之舌流水之智迫使齊侯就範,讀來令人拍案稱絕。
此文是記敍文,但作者以其高超的技巧使一系列的情節故事化。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寫在齊伐楚的過程中,桓公“大意失荊州”矯揉取辱和屈完不辱使命以及諸侯訂盟的經過。但它並不是平鋪直敍地簡單記載一下事情的經過,更不是通過作者之口三言兩語地發表什麼議論,並通過人物的某些富有特徵的言談活動和典型場面的烘托描寫,構成一系列生動的情節,使一次歷史事件的經過,有聲有色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令人如目睹其事,身臨其境。如文章開始,先寫四年春齊師滅蔡繼之侵楚,楚子出使以如流對答責問齊桓、管仲的挑釁肇事,從春到夏,寒暑易節,一直寫到屈完及齊侯乘而觀之終及結盟。其中有管仲和屈完侃侃瀝瀝聲情並茂的言辭,以及雙方相互詰難時雄辯的口才,機變的頭腦,犀利的辭鋒。文章正是通過這樣一系列具體而又緊湊相銜的情節描寫,構成一篇有首有尾,引人入勝的故事。
在具體的描寫中,作者善於把人物放在具體的矛盾衝突中,來立體化地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各個側面和層次。例如,文中寫管仲的善於造事生非,怎樣從雞蛋中找骨頭就是通過他的具體言談來表現的。管仲要為齊國的侵略行為找藉口,上溯百年拉上祖宗幾代的遠親關係,説今天的征伐行動全是先王遺留下來的權力和責任,説得冠冕堂皇,娓娓動聽。“王侯九伯,女實徵之,以夾輔周室”,事實又是怎樣呢?恰好相反,齊侯此時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接下來又不憚其煩地列舉了具體的範圍以加強語氣的可信度和言之鑿鑿。退一步想,假如説這是先公遺命,那麼楚方肯定會問,為何以往不這樣做而今則一反常態,不惜跋山涉水挾王擁兵而來呢?管仲不待對方回答就又列舉了對方的幾樁罪狀。一是包茅不入,二是昭王南征而不復。包茅不入,事情小之又小,不足以成為大動干戈、興師問罪的緣由。而昭王南征不復,更是一樁無處稽查,難以尋津的無頭謎案,而管仲卻振振有詞毫不赧顏地説出來。這樣就把管仲作為遊説之士和謀略家的內心的奸險狡詐以及一副恃強凌弱的嘴臉如雕如鏤地刻畫出來。作者描寫楚國使者在當時齊強楚弱的情形下的肩負的使命和不屈,採用移情換景之法,寫來別有洞天。楚國使者一方面不能憑逞匹夫之勇和一時之憤而觸怒於齊,另一方面又不能有負使命,使齊輕看了楚,是以言語謹慎委婉,寓譏諷於平和,藉反擊的辭鋒於有意無意之中。言語温和,態度雍容,機智百出,讀來饒富趣味。以南海、北海喻齊、楚相去之遠,以風馬牛相誘而不相及比喻兩國互不關涉。實際上也就暗地裏指責了齊國的侵略行為。其中“不虞”“何故”等句語氣平和而強烈,實有很強的針對性。
作者對齊侯的強橫自負和屈完的機警更有精彩淋漓的描畫。齊侯把軍隊一字兒擺列開來,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顯示自己力量的強大,二是為了給楚國和楚使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使之望而生畏,不戰而降,可謂用心幽遠深長了。齊侯的一番話“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何如?”寥寥數語,就把齊侯對楚國覬覦已久、垂誕欲滴的讒態,以及奸詐狡猾、表裏不一的偽君子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而此時的屈完並沒有被齊侯召集的百萬諸侯之師嚇得癱了手腳而心慌意亂無言以對,而是鎮靜自若,胸有成竹地沉着應戰。聽完齊侯這番假惺惺的話,屈完既不急於揭穿齊桓公的險惡居心,更沒有怒火中燒、目眥盡裂,逞一時之血氣,而是惺惺相惜、老練而謙虛地回答:“承蒙您的關照,收容我們的君國,這正是我們所願意的呢!”齊侯聽了正中下懷,更加飄飄欲仙起來,一時間終於按捺不住誇傲之心,對敵應有的警惕消化殆盡,大言不慚地自吹自擂起來,“以此眾戰,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儼然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態自居。而屈完見時機已到,於是一語破的,不急不緩、不卑不亢地給以回擊,曉之以理,析之佐據,軟中帶硬,圓中有方。“雖眾,無所用之!”簡單明瞭的一句話就把齊侯自詡為天下第一的大夢戮穿了。這樣,齊侯的外強中乾、虛妄好勝和屈完的外圓內方、機警沉着的性格都推到了高潮,令人讀了如沐春風,稱快不迭。
其次是此文很注意敍事的詳略,詳則點滴備述,洋洋可觀,略則微言大義,寥寥數語。如前面“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片言隻語就把楚齊面臨的情況交代清楚。全篇繁略相間,而詳寫的地方尤多,這是此文的成功之處。
此篇是記敍外交使事,所以很多外交上的辭令也很值得學習研究。如楚使把齊侯的侵犯楚境説成“涉吾地”,齊侯自稱為“不穀”,屈完稱楚子為“寡君”等都是典型的外交辭令,可資借鑑。 [3]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一前422),春秋末期史學家。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孔子編訂六經,左丘明為解析六經之一《春秋》而著《左傳》,亦著《國語》。《左傳》《國語》兩書記錄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4] 
參考資料
  • 1.    傅德岷、賴雲琪主編.古文觀止鑑賞[M].武漢:崇文書局.2005:16-17
  • 2.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J].中華活頁文選(高一版),2014(09):64-66.
  • 3.    關永禮主編.古文觀止·續古文觀止鑑賞辭典.上海: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28-32
  • 4.    德欽、黃步高編.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博覽:經典人物 初中版(下冊).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