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鼷鹿科

鎖定
鼷鹿科,是偶蹄目下的一科。在分類上介於駱駝科和麝科之間。分3個屬共10個物種。鼷鹿科都沒有角,但是有發達的犬齒,尤其是雄性個體的獠牙更發達;腿短而細小,與豬科動物相似,足有4趾,缺少氣味腺體,前臼齒有尖的牙冠;外貌似鹿而非鹿,吻尖而窄,鼻孔似裂縫;無顏面腺和足腺,腳長而細;每足具4趾,反芻;胃分3室,第三室退化。 [13] 
鼷鹿科其中的水鼷鹿分佈在非洲西部,其他種類分佈在印度和東南亞各個國家, [13]  在中國分佈於雲南西雙版納地區。 [10]  鼷鹿科為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林棲動物,營獨居或成對生活,多選擇有溪流河水的林緣和草叢生境棲息。常夜間活動,行動敏捷,奔跑時似兔。體小,極易隱蔽。利用頜下腺等輔助個體間交往,通過糞尿等標記領地。鼷鹿科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每年主要在6~7月交配,其他月份也可繁殖;妊娠期120~155天,每胎產1~2仔。 [13] 
鼷鹿科3400萬年前的漸新世開始演化,至大約500萬年前的中新世已廣泛分佈,但是之後的演化似乎停止了這使得它們至今仍保持了原始有蹄類的特徵。鼷鹿科目前數量極少, [13]  現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EN)物種有1種,數據缺乏(DD)有3種;,無危(LC)物種有6種。 [12]  鼷鹿科動物還是世界上最小的鹿類。 [11] 
中文名
鼷鹿科
拉丁學名
Tragulidae
外文名
chevrotains [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鼷鹿科
3屬 [5] 
10種 [5]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命名者及年代
Milne-Edwards, 1864
保護級別
瀕危(EN)1種;數據缺乏(DD)3種;無危(LC)6種 IUCN標準 [5] 

鼷鹿科動物學史

鼷鹿科詞源

“chevrotain”一詞來自法語單詞chevrot(kid或fawn),源於中古法語chevre(goat)。單一的非洲物種一直被稱為“鼷鹿”(chevrotain),在亞洲物種中,“鼷鹿”和“鼠鹿”的名稱可以互換使用,儘管權威機構通常傾向於將鼷鹿用於斑鼷鹿屬的物種,將鼠鹿用於鼷鹿屬的物種。因此,所有上部有淡斑點或條紋的物種被稱為“鼷鹿”,而沒有斑點或條紋的物種被稱為“鼠鹿”。印度斑鼷鹿的特拉古語名稱(Telugu name)是"jarini pandi",字面意思是“鹿和豬”。 [3-4] 

鼷鹿科分類

鼷鹿科在分類上是介於駱駝科鹿科之間的一個科。大約54-38百萬年前,偶蹄類動物在整個始新世擴展到不同的科(百萬年)。最早出現於始新世的早期“鼷鹿類”(Archaeotraguludus krabiensis)是當今鼷鹿的祖先。根據化石記錄(開始於15百萬年),與現代物種相同的鼷鹿直到中新世才出現。鼷鹿的化石記錄延伸到中新世早期。鼷鹿科的化石記錄始於歐洲早期的中新世沉積物,在那裏它們一直持續到上新世早期。鼷鹿科在中新世傳播到亞洲,大多數物種仍然居住在這塊大陸的東南部。鼷鹿科在非洲已知於早中新世的化石,但直到更新世才重新出現於非洲化石記錄中。現代有3屬8種。對鼷鹿科的分類修訂已將鼷鹿屬的兩個前種(T. napu T. javanicus)分成六個物種; [1]  [9] 

鼷鹿科形態特徵

鼷鹿科動物因體型小而得名,有時被稱為“鼠鹿”,因為它們的身材很小,鼷鹿是最小的有蹄類動物,肩高約30釐米,體重不超過20千克。皮毛為紅褐色,帶有淺色或白色的斑點和條紋。口吻沒有毛。它們的身體顯得短而緊湊,而腿看起來很細(在非洲的物種中相對堅固)。它們缺乏許多同類成員共有的面部和足部腺體。 [1-2] 
鼷鹿科具有原始特徵和衍生特徵的組合。例如,它們的四肢又長又細,末端有蹄。腕骨呈長方體且高度專業化。然而,側指存在於鼷鹿中(儘管不是很發達),並且鼷鹿有時是指行。雖然後足有一個炮骨,但前足的第三和第四掌骨要麼未融合(非洲物種),要麼僅部分融合(亞洲物種)。鼷鹿科也有一個獨特的骨化板,骶椎附着在上面。用蹄尖行走。 [1-2]  [9] 
鼷鹿科既沒有鹿角。存在眶後杆。無矢狀嵴,下頜髁長。有一塊獨特的骨板連接着骶椎。它們胃是三腔的(缺乏發育良好的胃),這些動物是反芻動物。像牛科動物和鹿科動物一樣,它們有一套完整的下門牙,但上門牙被角質墊取代。犬齒存在。兩性異形:雄性有小彎曲的獠牙從上顎向下伸出嘴巴。頰齒為半月齒,牙齒公式為0/3、1/1、3/3、3/3=34。 [2] 
在身體上,鼷鹿類似於其他居住在森林中的小型草食性哺乳動物,例如南美的刺豚鼠和非洲的霓羚,具有向前傾斜的肩膀和強壯的後軀。 [1] 

鼷鹿科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低地森林、紅樹林和灌木叢。為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林棲動物,多棲息在林緣和草叢中。鼷鹿科的大多數成員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森林中,但在非洲中部和西部也有單一物種;生活在南亞和東南亞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種單獨的物種,水鼷鹿,見於中非和西非熱帶雨林。 [1]  [9] 

鼷鹿科生活習性

鼷鹿科動物通常獨居和夜間活動,生活在森林地面上茂密的植被中。白天,亞洲物種躲在深層植被中,晚上很少訪問開放區域。性温順,怕人。不結羣,夜間單獨活動,行動敏捷,奔跑時似兔。由於體小,極易隱蔽。當受到干擾時,這些小動物會匆匆忙忙進入深處的灌木叢或水中。非洲的水鼷鹿幾乎總是在水道附近、熱帶雨林、灌木叢和茂密的樹葉中發現,在那裏它可以通過潛入水中逃脱捕食者。 [9] 
使用氣味標記和發聲來交流。鼷鹿受到驚嚇時會發出輕微的叫聲。接近的意圖通過發聲來表示,然後是應答聲。
所有物種主要是草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例如森林地面的草、水果和樹葉,但它們也吃無脊椎動物、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有時以腐肉為食。 [1] 

鼷鹿科分佈範圍

分佈在東南亞和印度較温暖的地區以及非洲的部分地區。包括老撾、中國、文萊、柬埔寨、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印度、斯里蘭卡、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金)、剛果(布)、科特迪瓦、赤道幾內亞、加蓬、加納、幾內亞、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塞拉利昂和多哥。 [5]  [7-8] 
鼷鹿科分佈圖 鼷鹿科分佈圖 [7]

鼷鹿科繁殖方式

儘管大多數鼷鹿科物種是一夫多妻的,但對它們的生殖生物學知之甚少。鼷鹿在五到二十六個月之間達到性成熟。雄性尋找並跟隨處於發情期的雌性,發出類似哭泣的聲音。雄性的叫聲會促使雌性停止移動。如果是水鼷鹿,雄性會舔雌性的生殖器區域。每年主要在6-7月交配,其他月份也可繁殖。妊娠期120-155天。每胎產1-2仔。 [9] 

鼷鹿科下級分類

鼷鹿科(3屬 10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IUCN標準
Hyemoschus
Gray, 1845

1
Hyemoschus aquaticus
(Ogilby, 1841)
無危(LC)
Moschiola
Gray, 1852

2
Moschiola indica
(Gray, 1852)
無危(LC)
3
Moschiola kathygre
Groves & Meijaard, 2005
無危(LC)
4
Moschiola meminna
(Erxleben, 1777)
無危(LC)
Tragulus
Brisson, 1762

5
Tragulus javanicus
(Osbeck, 1765)
數據缺乏(DD)
6
Tragulus kanchil
(Raffles, 1821)
無危(LC)
7
Tragulus napu
(F. Cuvier, 1822)
無危(LC)
8
Tragulus nigricans
Thomas, 1892
瀕危(EN)
9
Tragulus versicolor
Thomas, 1910
數據缺乏(DD)
10
Tragulus williamsoni
Kloss, 1916
數據缺乏(DD)
[1]  [5] 

鼷鹿科保護現狀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ver3.1:
瀕危(EN)1種;數據缺乏(DD)3種;無危(LC)6種。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