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律賓鼷鹿

鎖定
菲律賓鼷鹿(學名:Tragulus nigricans):是鼷鹿科、鼷鹿屬動物。頭體長40-50釐米,肩高18釐米,尾長8釐米。整體呈深棕色,下體面略輕,腿的內表面是白色的。黑色的喉嚨上有從白色的下頦向下延伸的三個狹窄的白色條紋。頭部通常比身體其他部位棕色深,眉間有明亮的橙色條紋。雄性有小獠牙。
棲息於初級和次級低地森林和灌木叢中,經常出現在紅樹林和更開闊的地區覓食。通常單獨活動,偶爾成對出現。是夜行動物,大多是夜間活動,白天在森林中尋找庇護所。植食性,以落下的水果和漿果、水生植物、樹葉、芽、灌木和草為食。是菲律賓特有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2] 
中文名
菲律賓鼷鹿
拉丁學名
Tragulus nigricans
別    名
巴拉巴克鼷鹿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鼷鹿科
鼷鹿屬
菲律賓鼷鹿
亞    種
無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Thomas, 1892
保護級別
瀕危(EN)IUCN標準 [2] 
同義學名
Tragulus napu ssp. nigricans Thomas, 1892
外文名
英文 Balabac Mouse Deer, Balabac Chevrotain, Philippine Mouse-deer
法文 Chevrotain de Balbac

菲律賓鼷鹿動物學史

菲律賓鼷鹿(Tragulus nigricans)曾經是大鼷鹿亞種(Tragulus napu ssp. nigricans Thomas, 1892)之一。根據桑伯恩(Sanborn 1952)和拉博爾(Rabor 1977)的觀點,該物種的分類羣在2004年被梅賈德(Meijaard)和格羅夫斯 (Groves)從大鼷鹿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不同於“大鼷鹿”的獨立物種。班吉島(馬來西亞)的族羣位於巴拉巴克和婆羅洲大陸之間,幾乎可以肯定地是反覆地通過前(晚更新世)陸橋將兩者連接起來,具體的物種區別,還需要進一步的分類學研究。 [2] 

菲律賓鼷鹿形態特徵

菲律賓鼷鹿
菲律賓鼷鹿(10張)
菲律賓鼷鹿頭體長40-50釐米,肩高18釐米,尾長8釐米。整體呈深棕色,實際每根毛髮上都有三個顏色帶:淺色基部、橙色中部和黑色長尖,最後一部分使該物種呈現黑色外觀。下體面略輕,腿的內表面是白色的。黑色的喉嚨上有從白色的下頦向下延伸的三個狹窄的白色條紋。頭部通常比身體其他部位棕色深,眉間有明亮的橙色條紋。在雄性中,上犬齒被擴大成小獠牙,這些獠牙延伸過唇線,形成可見的“尖牙”。 [3] 

菲律賓鼷鹿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於初級和次級低地森林和灌木叢中,經常出現在紅樹林和更開闊的地區覓食。在布格蘇克島在茂密的下層椰子種植園中出沒。 [2] 

菲律賓鼷鹿生活習性

菲律賓鼷鹿雄雌皆有領地性,領地意識很強,雄性用糞便、尿液和顎下腺分泌物來標記自己小而永久的領地。它們很温馴但警覺性非常高,雄性在受到騷擾、激動或生氣時會用蹄拍打地面。雌性傾向於留在自己的領地,而雄性則四處走動。 [4] 
除繁殖季節外,是一種非常孤獨的生物,通常單獨活動,偶爾成對出現(雄性與雌性或雌性與幼仔)或很少三個一組。它們是夜行動物,大多是夜間活動,白天在森林中尋找庇護所。到了晚上,它們會在更開闊的棲息地覓食,並且經常出現在車輛前燈下的道路上。 [3-4] 
在野外,以落下的水果和漿果、水生植物、樹葉、芽、灌木和草為食。 [4] 

菲律賓鼷鹿分佈範圍

該物種是菲律賓特有種,僅分佈於在巴拉巴克島布格蘇克島拉莫斯島(Ramos Island)。該物種也被引入普利亞島和卡勞伊特島(Apulit and Calauit Island)。 [2] 
菲律賓鼷鹿 菲律賓鼷鹿

菲律賓鼷鹿繁殖方式

菲律賓鼷鹿曾經是大鼷鹿亞種,生殖習性一些地方與大鼷鹿相似。可全年繁殖,妊娠期為140-177天。會在幼仔出生後幾小時內再次繁殖。通常每年產一次,每胎產一僅仔(雙胞胎非常罕見)。後代出生時發育良好,出生後30分鐘即可站立並完全活躍。幼仔被它們的母親“藏起來”在僻靜的地方,並接受護理。幼仔在2-3月大時斷奶,5-6個月大時達到成年體型,10個月時可以看到年輕雄性的象牙一樣的犬齒。性成熟在5個月左右。最長可達14年。 [3-4] 

菲律賓鼷鹿保護現狀

菲律賓鼷鹿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3.1——瀕危(EN)。 [2] 

菲律賓鼷鹿種羣現狀

菲律賓鼷鹿被列為瀕危物種,因為其發生範圍小於5,000公里;生活在巴拉巴克島、布格蘇克島和拉莫斯島的三個地點。該物種正在經歷持續減少,因為它受到偷獵作為食物,並且由於前棲息地轉變為椰子種植園和其他農業種植而受到棲息地喪失的影響。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