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點絳唇·蹴罷鞦韆

鎖定
《點絳唇·蹴罷鞦韆》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此詞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態,上片寫主人公盪鞦韆下來以後的情景,下片寫主人公在來客忽至時的羞赧情狀,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詞語言通俗,風格明快,節奏輕鬆,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作品名稱
點絳唇·蹴罷鞦韆
作    者
李清照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漱玉詞
文學體裁
題    材
閨情詞

點絳唇·蹴罷鞦韆作品原文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1] 

點絳唇·蹴罷鞦韆註釋譯文

點絳唇·蹴罷鞦韆詞句註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雙調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後片四仄韻。
⑵蹴:踏。此處指盪鞦韆。
⑶慵:懶,倦怠的樣子。
⑷襪剗(chǎn):未穿鞋而以襪踐地之意。金釵溜:意謂快跑時首飾從頭上掉下來。溜,滑下。
⑸和:帶着。羞:羞澀。走:小跑。
⑹倚門回首:靠着門回頭看。 [1]  [2] 

點絳唇·蹴罷鞦韆白話譯文

蕩罷鞦韆起身,嬌喘噓噓,連弄髒了的雙手都懶得揩一揩。香汗從輕紗般的衣衫中滲透出來,就像露珠掛在花蕾上一般。
忽見有客進來,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着襪子抽身就走,頭上金釵也掉下來。行至門前,倚在門上回頭偷覷,假裝嗅青梅。 [3-4] 

點絳唇·蹴罷鞦韆創作背景

此詞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點絳唇·蹴罷鞦韆》等詞當作於是年前後。 [4] 

點絳唇·蹴罷鞦韆作品鑑賞

點絳唇·蹴罷鞦韆整體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詞作的名篇之一。詞寫少女初次萌動的愛情,真實而生動。
上片蕩完鞦韆的精神狀態,妙在靜中見動。詞人不寫盪鞦韆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鞦韆”以後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盪鞦韆時的情景,羅衣輕颺,像燕子一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妙在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鞦韆上下來後,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藉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
“薄汗輕衣透”,少女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於盪鞦韆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在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着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地點是在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鞦韆後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鞦韆,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裏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迴避。“襪剗”,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着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説頭髮鬆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
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李清照這樣描寫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韓偓香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較之韓詩,有青出於藍之勝。
這首詞風格明快,節奏輕鬆,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5] 

點絳唇·蹴罷鞦韆名家點評

明·錢允治《續選草堂詩餘》捲上:曲盡情悰。 [1] 
明·沈際飛《草堂詩餘續集》捲上:片時意態,淫夷萬變。美人則然,紙上何遽能爾。 [1] 
明·潘游龍《古今詩餘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畫。 [1] 
清·賀裳《皺水軒詞筌》:至無名氏“見客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直用“見客人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二語演之耳。語雖工,終智在人後。 [1] 

點絳唇·蹴罷鞦韆作者簡介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並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6] 
參考資料
  • 1.    柯寶成編著.李清照全集[M].武漢:崇文書局,2015:7-8
  • 2.    李靜 等.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306
  •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352-353
  • 4.    陳祖美.李清照作品賞析集[M].成都:巴蜀書社,1992:17-20+250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168-1169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