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齒法螺

鎖定
黑齒法螺(學名:Cymatium parthenopeum echo ):貝殼中型褐色而略顯肥胖,體層有粗螺肋,殼口雙唇有黑色齒列,並常有殼皮和殼毛,殼長30 - 190毫米。厚質紡綞形。胎殼大呈褐色,與後生殼有明顯的區別。螺旋肋明顯,偶爾有小塊。殼皮厚,外唇內壁和軸唇壁有摺疊或小突起。前水管溝喙狀。口蓋角質,核在側邊或下方。齒舌紐舌型。
喜歡棲息在海藻繁茂的岩石和珊瑚礁上,過附着生活。肉食性殼類,喜歡吃海蔘和水螅。多在春、夏季進行繁殖。分佈於範圍廣,幾乎遍佈所有的熱帶和温帶水域。
中文名
黑齒法螺
拉丁學名
Cymatium parthenopeum echo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異足目
法螺科
梭法螺屬
黑齒法螺
命名者及年代
Kuroda et Habe, 1961
外文名
Neapolitan Triton
同義學名
Cymatium obesum

黑齒法螺形態特徵

黑齒法螺貝殼中型褐色而略顯肥胖,體層有粗螺肋,殼口雙唇有黑色齒列,並常有殼皮和殼毛, [1]  殼長30 - 190毫米。 [2]  厚質紡綞形。胎殼大呈褐色,與後生殼有明顯的區別。螺旋肋明顯,偶爾有小塊。殼皮厚,外唇內壁和軸唇壁有摺疊或小突起。前水管溝喙狀。口蓋角質,核在側邊或下方。齒舌紐舌型。貝殼堅實,螺塔中等高度,螺層圓,縫合線深;通常體層上有一條縱脹肋,塔螺各層上也有一些。螺肋肥圓,與縱脊相交。外唇加厚,有6枚粗齒。殼表呈淺棕色,外唇、螺軸和縱脹肋上有深褐色塊斑。 [3] 

黑齒法螺分佈範圍

該種分佈很廣,這是因為有很長的浮游幼期的緣故,而且該種不全出現在熱帶海域,有時喜歡温帶,例如在太平洋,可發現於台灣東北角以北至日本,也發現於澳洲和紐西蘭,在夏威夷很稀少,在印度洋可發現於東非洲至阿拉伯灣,在大西洋從地中海、西班牙、西非洲至南非,或從美國東岸到巴西,都有發現。 [1] 

黑齒法螺習性環境

大多數近海岩石底,暖水海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