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海蔘

(海蔘科海蔘屬的一種海蔘)

鎖定
黑海蔘是楯手目海蔘科海蔘屬動物, [4]  又稱黑怪海蔘、黑怪參、黑狗參、黑參等。 [5]  黑海蔘體圓筒狀,前端較細,體長一般為20釐米,生活在深海中的個體體長可達50釐米;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背面疣足小,排列無規則;腹面管足較多,排列也無規則;無居維氏器,肛門端位;生活時全體黑褐色,或帶褐色,管足末端白色,表面常粘有細砂。 [6] 
黑海蔘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 [4]  中國分佈於台灣、海南、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和南沙羣島海域,棲息於珊瑚礁區海水平靜、海草多和有機質豐富的砂質, [6]  成體多生活在海水較深處。 [5]  黑海蔘常成羣出現, [7]  攝食活動無節律性,常日夜不停地吞食珊瑚沙,消化其中的有機物。 [4]  黑海蔘繁殖期為每年6-7月,它們可通過無性分裂生殖法來傳宗接代,故只需把身體自行分裂解體,便可繁殖生長。 [8] 
黑海蔘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養血、催奶之功效。 [9]  現代研究表明,黑海蔘多糖對皮質神經元沒有毒性且對皮質神經元凋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5]  此外,黑海蔘可食用,但體壁很薄,經濟價值不高。 [4] 
外文名
Holothuria atra
別    名
海蔘
中文學名
黑海蔘
拉丁學名
Halodeima atra (Jaeger, 1833)
動物界
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海蔘綱Holothuroidea
亞    綱
海蔘亞綱
楯手目Aspidochirotida
海蔘科Holothuriidae
海蔘屬Holothuria
亞    屬
怪參亞屬
黑海蔘 H. atra
分佈區域
我國西沙羣島和海南南部沿岸。

黑海蔘形態特徵

黑海蔘 黑海蔘
生活時全體黑褐色,或帶褐色;管足末端白色,表面常粘有細沙。酒精標本顏色改變不大。 體長200mm,體寬30-35mm,最大者體長可達500mm。體呈細圓筒狀,前端常比後段略細;口偏於腹面,觸手20個。肛門端位。背面疣足小,排列無規則;腹面管足較多,排列亦無規則。 體壁薄,骨片包括桌形體和花紋樣體。桌形體底盤小,周緣呈環形;塔部由4個立柱和1個橫樑構成,適度高,塔部頂端具小齒12個,成4組排列,每組3個,1個豎立,2個橫出,從上面看,呈一馬耳他十字形。花紋樣體小,繁簡不一。 [1] 

黑海蔘分佈與分類

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西從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向東到塔希提島,向北到日本南部,向南到澳大利亞的羅德豪島 [1] 
黑海蔘 黑海蔘
我國的海蔘分佈於温帶區和熱帶區, 温帶區僅有仿刺蔘的經濟價值較高, 其主要分佈在山東、遼寧和河北的沿海地區; 熱帶區可食用的海蔘有20 餘種, 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和海南島的沿海地區以及西沙羣島、南沙羣島等地區。中國南海的東沙、南沙、西沙和中沙羣島周圍海域的棘輻肛參Actinopyga echinites、子安輻肛參A. lecanora、蛇目白尼參Bohadschia argus、圖紋白尼參B. marmorata、黑海蔘Holothuria atra、紅腹海蔘H. edulis、玉足海蔘H. leucospilota、黃乳海蔘H. fuscogliva、糙海蔘H. scabra、花刺蔘Stichopus herrmanni 和梅花參Thelenota ananas 等均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 

黑海蔘生活習性

成體底棲生活,多生活於潮流平靜、海草多的沙底,底質以沙質為主。 [1] 

黑海蔘定義

一般體長20~30釐米,圓筒形,兩端較細。背面疣小,呈管足狀,散生不規則。體黑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為白色。幹品時圓筒形,外皮較厚硬,表面光滑,有不規則的大疣起,腹部有砂粒狀的小管足。 [3] 

黑海蔘生存習性

多成羣棲息於潮間帶和珊瑚礁沙底,大形個體常棲息於4-6米或更深一些的海底。 [3] 

黑海蔘藥用價值

黑海蔘 黑海蔘
功能主治:養血催奶。主婦女產後乳少。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海蔘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海鮮產品,消費者如果不懂得如何鑑別海蔘優劣,選擇大品牌是比較實用的方法。國內做得最好的是福臨門海蔘和同仁堂這兩個大品牌,這兩個品牌都是來自大連獐子島海域的野生海蔘。其中以同仁堂價格最高。 [3] 
參考資料
  • 1.    黑海蔘  .農業户[引用日期2014-11-20]
  • 2.    西沙羣島8 種熱帶海蔘的骨片形態特徵  .萬方數據.2010-07[引用日期2017-04-10]
  • 3.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 4.    魏建功總主編,中國常見海洋生物原色圖典 腔腸動物 棘皮動物,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20.05,第144頁
  • 5.    鄧家剛編著,廣西海洋藥物,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9,第155頁
  • 6.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圖鑑 第2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380頁
  • 7.    吳修仁編著,潮汕生物資源志略,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11,第460頁
  • 8.    鄺裕棠編著,餐飲行業工具書 海味採購食用圖鑑,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09,第44頁
  • 9.    管華詩,王曙光主編,中華海洋本草 第1卷 總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9,第1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