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黑澀石楠

鎖定
黑澀石楠(學名:Aronia melanocarpa (Michx.) Elliott)是薔薇科、澀石楠屬落葉叢狀灌木,高1.5-3米,冠徑1.5-3米;成熟樹體由15-40條主枝;芽紅褐色,錐形。葉片深綠色,單葉互生,葉面光滑,卵形或橢圓形。復傘房花序,花序柄被絨毛,由5-40朵小花組成,冠橫徑6-8釐米,小花為完全花。果球形,梨果,果徑0.8-1.4釐米;種子腎形,棕褐色;淺根系,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集中分佈於10-40釐米地表中。 [1] 
原產於北美,天然分佈於北美大湖區東北部到阿帕拉契山脈上部山地沼澤之間。 [1]  對土壤、氣候適應性極強,年平均降水量不小於400毫米、極限低温不低於-40℃、土壤pH值小於8.0的環境都可以生長。 [2] 
其漿果富含黃酮、花青素和多酚等物質,其提取物對治療癌症、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等疾病有特效,在歐美地區廣泛應用於醫藥和食品工業。另外,黑果腺肋花楸花束密集、豔麗,花期較長,秋色葉紅豔,抗寒、抗旱和抗病蟲害能力極強,在觀賞性和生態功能方面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1]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黑澀石楠
拉丁學名
Aronia melanocarpa (Michx.) Elliott
別    名
黑果花楸
黑果腺肋花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薔薇目
亞    目
薔薇亞目
薔薇科
澀石楠屬
黑澀石楠
命名者及年代
(Michx.) Elliott,1821 [4] 

黑澀石楠植物學史

黑澀石楠
黑澀石楠(6張)
據考證,北美叢林中的帕塔瓦米印地安人最早開始利用黑澀石楠,他們將其製成一種禦寒茶。1933年,民族植物學家Smith描述:帕塔瓦米印地安人非常喜愛黑澀石楠果實的口味,但因其澀味,白人很難適應。北美殖民者還將黑澀石楠的漿果和樹皮作為一種止血收斂劑來使用。 [1] 
黑澀石楠商業化栽培的時間相對較短,雖然其原產北美,但首先進行系統育種實驗的卻是俄羅斯植物學家米舒林(Mitschurin),通過與花楸屬和歐楂屬植物雜交,他最終獲得兩個栽培種‘Likernaja’和‘Desertnaja Michurina’,1982年,它們被確定為一個新種Aronia × mitschurinii,即四倍體大果黑澀石楠。19世紀,黑澀石楠種子從德國傳入俄羅斯,最初只是作為一種觀賞植物栽植在家庭花園中,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黑澀石楠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逐漸成為一種經濟果樹,用於生產果汁和釀酒,二戰以後,黑澀石楠逐漸擴展到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和烏克蘭。1976年,黑澀石楠從前蘇聯傳入日本。到20世紀80年代,黑澀石楠被引種到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波蘭、斯洛文尼亞以及北歐的丹麥和英國。 [1] 
中國的黑澀石楠引種栽培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遼寧省乾旱地區造林研究在與朝鮮開展文冠果國際合作研究過程中,從朝鮮農業科學院資源植物研究所獲得1個黑澀石楠栽培種(1990年),此後又從俄羅斯(1998年)引進1個品種,美國(2001年)引進6個品種,共8個品種,其中果用型品種6個,觀賞型品種2個。2000年以後,中國逐漸從美國、波蘭和日本等國大量引種黑澀石楠優良品種,並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和江蘇等多個省份大面積種植。自引種以來,中國學者相繼在化學、藥理、繁育和產品開發等領域展開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從研究黑黑澀石楠的文獻分析來看,波蘭文獻數量世界第一,美國和保加利亞分列第二和第三,中國僅位居17位,説明歐洲和北美對黑澀石楠的認知程度較高,中國由於起步較晚,與歐美國家研究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1] 

黑澀石楠形態特徵

落葉叢狀灌木,高1.5-3米,冠徑1.5-3米;成熟樹體由15-40條主枝,當年生枝黃棕色,多年生枝紅棕色或灰褐色,圓形皮孔明顯,片狀剝落;芽紅褐色,錐形。葉片深綠色,單葉互生,葉面光滑,卵形或橢圓形,葉尖鋭尖,葉緣微鋸齒,網狀葉脈,沿葉中脈表面分佈黑色小腺體(此為腺肋花楸屬的重要識別特徵之一),秋葉深紅。
復傘房花序,花序柄被絨毛,由5-40朵小花組成,冠橫徑6-8釐米,小花為完全花,花被5片,白色,花萼5片,離生,杯狀,雌蕊子房上位,雄蕊離生,15-20個,花葯粉紅色。果球形,梨果,果徑0.8-1.4釐米,果皮紫色,果肉暗紅色,宿存;種子腎形,棕褐色,千粒質量4.6克;淺根系,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集中分佈於10-40釐米地表中。 [1] 

黑澀石楠生長環境

黑澀石楠抗逆性強。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可在-40℃低温環境下露地正常生長;在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地區可自然生長無需灌溉;無明顯病蟲害;土壤適應範圍大,從濕地到岩石邊坡環境均能正常生長,喜微酸新性土壤,土壤pH值高於8.0時出現葉片黃化現象,少數品種能在pH值8.5的土壤中正常生長。喜遮陰環境,能耐50%以下的遮陰,但遮陰條件會降低果實品質。 [1] 

黑澀石楠分佈範圍

原產於北美,天然分佈於北美大湖區東北部到阿帕拉契山脈上部山地沼澤之間。俄羅斯(西伯利亞)、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東德、波蘭、斯洛文尼亞、丹麥、英國、日本和中國等國均有引種栽培;中國遼寧(鞍山、丹東、朝陽、瀋陽和鐵嶺等)、吉林、黑龍江、山東和江蘇等地亦有引種栽培。 [1]  [2] 
黑澀石楠 黑澀石楠

黑澀石楠繁殖方法

黑澀石楠播種

黑澀石楠種子屬於深休眠型,需要較長時間的層積才能萌發。利用GA3ABA6-BA浸泡黑澀石楠種子,發現在200毫克/升的6-BA溶液中吸脹2天對種子萌發的促進效果最佳,種子發芽率達到40.42%。研究與腺肋花楸屬相近的花楸屬種子休眠機理,認為種皮障礙和存在萌發抑制物質是引起休眠的主要原因,但是有關黑澀石楠種子休眠的機理報道罕見,且缺乏較為系統的解除休眠技術研究,需要進一步探索。 [1] 
黑澀石楠播種有秋播或春播2種方法。春播於每年的5-6月進行,秋播於9月末至10月上旬進行。8月末至9月初採摘果實。 [5] 

黑澀石楠扦插

黑澀石楠生產上主要採用扦插技術繁育苗木。草炭土最適宜作為黑澀石楠扦插基質,苗木當年成活率達80-90%。採用L9正交設計研究綠枝插穗部位、扦插基質和ABT濃度對黑果腺肋花楸生根效果的影響,發現綠枝上段、河沙和500毫克/升的ABT最利於生根,且插穗部位對生根影響最大。採用正交試驗設計研究生根劑種類、濃度和浸泡時間對黑澀石楠硬枝生根的影響,發現50毫克/升的IAA處理30分鐘的成活率最高,200毫克/升的ABT3處理30分鐘的生根量最大。 [1] 
每年的5月末至6月上旬進行插條,90%以上可以髮根。將5釐米長的枝扦插在移植箱覆土上。與種子繁育比較,插條繁殖缺點是枝條少,收穫量降低。 [5] 

黑澀石楠分根

分根為黑果花楸秋或春季繁育方法之一。分根的灌木第2年開始結實。 [5] 

黑澀石楠壓條

早春將發芽灌木的側枝壓彎觸及地面,然後培土使其髮根。夏季培土3-4次,充分灌溉。秋季,將髮根枝條從母株上切刻下來移植。 [5] 

黑澀石楠嫁接

嫁接為黑果花楸常用繁殖方法。其果實收穫量高,裝飾性良好。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舌接及插皮接幾種。
  1. 劈接:選擇粗0.5-0.6釐米、帶有1-2個飽滿芽的接穗,下端削2個長度為2釐米左右的平直對稱偏楔形削麪。剪斷砧木並在斷面正中下劈,劈口長2釐米左右,將接穗削麪厚端朝外薄端朝裏插入砧木劈口,厚端形成層對齊。用1.2釐米寬塑料條嚴密纏綁接口。
  2. 切接:穗長、粗同劈接。下端削一個長為2.5釐米左右的削麪,再在另一側削一個長為1釐米削麪。 在砧木斷面外1/3處向下劈一長為2.2釐米的劈口。 將接穗長削麪朝裏插入砧木劈口內,形成層對齊,嚴密纏綁接口。
  3. 舌接:接穗削一個長為3釐米的平直馬耳形削麪,在削麪前1/3處順向內切一長為2釐米左右的切口。砧木削法同接穗。將砧、穗削麪與切口相互向對方插入,一側或兩側形成層對齊,嚴密纏綁接口。
  4. 插皮接: 接穗削一個長3釐米的馬耳形削麪,砧木距地表3-4釐米平斷,接穗削麪插入砧木皮層與木質部之間,穗削麪對砧木木質緊密相貼,嚴密纏綁。 [5] 

黑澀石楠組織

增殖培養:培養基種類、植物生長調節劑種類及濃度和外植體等條件都是影響黑澀石楠組培增殖的關鍵因子。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黑澀石楠組培增殖的最佳培養基是MS和WPM。植物生長調節劑方面,MS+4.4毫克/升BA或WPM+2.2毫克/升BA均適於黑果腺肋花楸增殖。MS+500毫克/升酪素水解物+0.3毫克/升BAP+0.05毫克/升GA3最利於黑澀石楠幼胚愈傷組織的誘導。NAA和BA組合使用才能誘導出黑澀石楠離體葉片的愈傷組織,單獨使用BA沒有效果,且最佳組合是0.5毫克/升BA+0.3毫克/升NAA。KI能誘導愈傷組織,但對毫克/升試管苗芽誘導效果不明顯,最佳的增殖和繼代培養植物生長調節劑組合是0.2-0.5毫克/升6-BA+0.2毫克/升IBA。應選擇毫克/升2釐米莖端作為外植體,增殖係數可達7.2,且玻璃化現象少。
玻璃化現象:玻璃化是植物組織培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是由脅迫環境引發的生理失調或病變,是一種適應性反應。玻璃苗的發生機理並不清晰,培養基類型、外植體類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和培養條件(培養瓶、光照、温度)都有可能引起組培苗的玻璃化。比較黑澀石楠正常苗和玻璃化苗的莖葉顯微結構,發現玻璃化苗主脈不明顯,細胞排列凌亂,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區別不明顯,莖腫脹粗大,髓腔內薄壁細胞破裂。另外,黑澀石楠玻璃苗組織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等顯著高於正常苗、葉綠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低於正常苗。在黑澀石楠離體擴繁試驗中,玻璃化現象十分普遍,但其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研究。
生根培養:組培苗生根是植物能夠在瓶外環境中正常生長的必要條件,培養基、生長調節劑和環境條件都有可能影響到組培苗的生根。MS或WPM均是適於黑澀石楠生根的培養基。在1/2MS+0.4毫克/升NAA培養基中,生根率可達100%。也可以在培養基中添加適量的IBA比NAA更利於黑澀石楠生根。
馴化移栽:珍珠岩和蛭石由於其質地輕、透氣吸水性好,並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是國內外應用最多的移栽基質。在黑澀石楠組培苗馴化移栽研究中,最適宜的基質是純沙,移栽到泥炭土與珍珠岩的混合基質中,植株更易成活。 [1] 

黑澀石楠栽培技術

黑澀石楠選地

園地選擇要遵循“背風向陽”的原則。低窪地要求排水良好,無長期積水。以滲透性強、通氣性好的沙壤土或沙土最適宜,要求土壤厚度超過50釐米。還要遠離住宅區和交通要道,周圍3千米以內沒有能形成污染的工礦企業。
應用拖拉機對園區土壤進行旋耕。園區為山坡地的,可按等高線進行整地,深度大於35釐米。最大土塊小於2.5釐米,作物的根茬和其他雜物要清理乾淨。壟距0.5-1米,栽植密度7100株/公頃。 [2] 

黑澀石楠定植

適宜的栽植時間為每年4月中下旬。要求苗齡超過2年,高度超過40釐米,側根超過3條,並有2個以上的分枝,基部莖粗超過0.5釐米,芽體飽滿,無凍害、病害、蟲害。
定植方法為“三埋兩踩一提苗”。定植時先回填部分表土並施入厚20-30釐米粉碎的作物秸稈,栽後取表土回填壓實,至地面下20釐米,然後灌水,水完全滲下後再取土填平栽植穴,覆蓋黑色地膜。苗幹用40釐米×50釐米的塑料膜包裹,頂端要封口,中間用細繩綁緊(防止被風颳破,待苗木萌芽後去塑料膜)。定植後2周澆水一二次。 [2] 

黑澀石楠水肥管理

定植當年可視天氣情況酌情澆水,進入冬季前必須灌足封凍水。第2年以後,黑澀石楠逐步進入結果期,除每次施肥後灌水外,還要灌萌芽水、開花水、催果水。
定植當年新枝長出20釐米左右即可施氮肥,株施尿素100克;7月下旬株施尿素和磷酸二銨各100克/株。定植3年後為成齡樹,隨樹齡增長和產量增加,施肥量要逐年增加。每年3月中旬(萌芽期)施尿素與磷酸二銨各25千克/畝;4-6月,每隔5天噴0.3%尿素1次;7月上中旬每隔5天噴0.3%尿素與0.5%磷酸二氫鉀1次,促進開花結果;8月下旬施用三元複合肥40千克/畝,促進果實膨大;9月下旬施腐熟農家肥2000千克/畝。保持樹盤無雜草。 [2] 

黑澀石楠整形修剪

樹形宜選擇疏散分層形或開心形,堅持少疏,重點培養主、側枝,儘量保留二次枝。每年落葉後疏除病蟲枝、交叉枝、過密枝,短截弱勢枝,保證結果主枝不衰退。夏季疏除主枝及輔養枝上的徒長枝,對主幹上的新梢進行摘心,促進花芽分化。 [2] 

黑澀石楠花果管理

黑澀石楠結果枝率為83.8%,坐果率達80-90%,應進行疏果定果。首先疏除病果、蟲果、畸形果、過小果,再根據長勢及樹冠大小確定留果量。 [2] 

黑澀石楠採收越冬

每年9月中旬為黑澀石楠的成熟期,採收標準為果皮顏色完全變為紫黑色,質地變軟,汁液增多。採收時間以清晨為宜。採收方法為人工採摘,要求輕摘、輕放,避免擠壓和碰傷。
每年11月上旬黑澀石楠樹開始落葉,須在灌封凍水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要大於5釐米。翌年3月(萌芽前)撤去防寒土。 [2] 

黑澀石楠病蟲防治

病害:常見黃化病為生理病害,其原因為土壤缺氮、鐵所致,可通過葉面噴肥或液肥灌根進行防治。具體防治方法,0.3%尿素+0.2%硫酸亞鐵,噴葉面或灌根,每個月2次。通過加強土壤管理、合理施肥,黃化病可徹底根治。
蟲害:黃刺蛾為重,其他還有金龜子蚜蟲等。對於黃刺蛾,可在冬季進行人工除繭;其他蟲害可在花前噴0.15%吡蟲啉與0.03%氰戊菊酯二三次,7月下旬(花蕾期)噴0.001%殺蟎劑一二次。 [2] 

黑澀石楠主要價值

黑澀石楠對氣候及土壤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可廣泛應用於荒山綠化、水土保持,在生態恢復、園林綠化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果實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所含多酚、類黃酮、花青素是已知植物果實中含量最高的。還含有多種糖類、脂肪、揮發油、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等人體必需的物質。其果實的提取物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歐美髮達國家廣泛應用於醫藥及保健食品生產。 [2] 

黑澀石楠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黑澀石楠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49 千卡
蛋白質 0.7 g
脂肪 0.1 g
水分 84 g
碳水化合物 8.3 g
膳食纖維 5.6 g
灰分 0.4 g
葉酸 7 μg
3 mg
16 mg
72 mg
218 mg
32 mg
0.9 mg
0.3 mg
2 μg
維生素A 145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2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2 mg
煙酸(煙酰胺) 0.3 mg
維生素B6 0.03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28 mg
維生素E 1.45 mg
維生素K 22 μ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張衡鋒,湯庚國.黑果腺肋花楸的植物學研究進展[J].天津農業科學,2018,(第6期):5-9
  • 2.    羅猛.黑果花楸豐產栽培技術[J].北方果樹,2018,(第5期):33-34
  • 3.    黑澀石楠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2-16]
  • 4.    Aronia melanocarpa (Michx.) Elliott  .theplantlist[引用日期2019-02-16]
  • 5.    吐爾尼沙·吐爾遜,馬旦·山泰.黑果花楸開發利用價值及繁殖方法探析[J].園藝與種苗,2015,(第8期):1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