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黎平府

鎖定
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除思州田氏,設黎平府(今貴州省黎平縣)、新化二府。黎平府在官團,轄長官司七,曰潭溪,曰八舟,曰古州,曰洪州泊裏,曰福祿永從,曰西山陽洞,曰曹滴洞。
宣宗宣德十年 [1]  ,省新化府入黎平,遂領土司十四,府治原建於黎平寨之官團。至是,移入衞城,建署城西,此府衞同城之始。民國二年(1913年) [4]  廢除。
中文名
黎平府
設置時間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
廢除時間
民國二年(1913年)
位    置
今貴州省黎平縣

目錄

黎平府疆域

黎平府境圖 黎平府境圖
黎平府統轄:東界湖南靖州屬三眼橋一百一十里,南界廣西懷遠羅城縣屬三百二十里,西界都勻府獨山縣州屬三百二十里,北界清江廳屬寨母寨三百六十里,東南界靖州通道縣屬流團屯一百二十里,西南界都勻府荔波縣屬二百三十里,西北界鎮遠府柳弈縣屬一百八十里,東西界廣西四百三十里,南北袤六百八十里。

黎平府歷史沿革

黎平府

英宗至治二年,總管府廢,改為上黎平長官司,黎平之名始此。

黎平府

成祖永樂十一年,思州田氏廢,始置黎平、新化二府。黎平府在官團,轄長官司七,曰潭溪,曰八舟,曰古州,曰洪州泊裏,曰福祿永從,曰西山陽洞,曰曹滴洞。為捍禦並隸貴州布政司,是年設黎平府學並設教官。宣德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遂領土司十四,府治原建於黎平寨之官團。至是,移入衞城,建署城西。此府衞同城之始 。天順七年,汰府同知、通判。憲宗成化四年,汰府學教授,設訓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置三郎司土舍,凡統轄十土司一土舍。神宗萬曆二十八年,以黎平府隸湖廣, 三十一年仍隸貴州。

黎平府

順治十五年,改黎靖參將為副將,五開衞指揮為守備,並汰府學訓導,仍設教授。康熙四年,始專設黎平協副將。十二年,吳三桂叛,全黔皆陷,十九年平之,黎平始恢復。是年,汰亮寨、湖耳、中林、古州等司吏目。二十三年,廢赤溪、滴洞、西山、陽洞司。二十五年,裁三郎司土舍。二十八年,議裁五開衞歸府,衞人以糧賦難與民田一例,願改學還楚。於是志衞守備陳正策詳請遷署平屯。三十年,以黎平府專城而治。四十三年,復設府學訓導。雍正三年,以楚之五開、銅鼓二衞來屬。五年,改五開衞為開泰縣,銅鼓衞為錦屏縣,又以靖州之天柱縣改屬黎平府。十一年,以天柱縣隸鎮遠府,設下江營,以遊擊統之。十二年,汰八舟、龍里、新化、歐陽等司吏目。乾隆元年,設分巡古州兵備道及古州左右兩衞,改黎平營遊擊為參將,設朗洞營參將。道光十二年,改錦屏縣為錦屏鄉,設縣丞,屬開泰縣。光緒三年,知府袁開第請移永從縣知縣於樂鄉,移洪州司吏目於水口,築城建署。
民國二年(1913年),原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故廢黎平府。
建革
歷代 [2] 
總部
楚國
巫黔中地
夜郎屬地
黔中郡
夜郎屬地
荊州部
益州部
武陵郡
牂柯郡
鐔成縣地
毋斂縣地
後漢
荊州部
武陵郡
鐔成縣地
蜀漢
荊州部
武陵郡
鐔成縣地
荊州部
武陵郡
鐔城縣地
(太康三年改鐔成為鐔城)
劉宋
郢州刺史
武陵郡
郢州刺史
武陵郡
鐔城縣城
武陵郡
龍檦縣地
沅陵郡
龍檦縣地
辰州
龍檦縣地
黔中採訪使
辰州
巫州
敍州潭陽郡
(大曆五年改巫州為敍州)
龍檦縣地
(武德七年改龍檦為龍標)
(貞觀八年析龍標縣地置巫州,領夜郎、朗溪、思微三縣)
潭陽縣
(先天元年復析龍標朗溪置潭陽縣)
後梁
楚王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武平節度使
廣南西路
荊湖北路
懷遠軍
古州
羈縻敍州
羈縻誠州
平州
順元路
貴州
(至元十六年諸蠻降,置八番羅甸等處軍民宣慰使及都元帥府於貴州,是以有貴州之名)
古州總管府
(至元二十年置,至治二年廢)
思州宣撫司
樂敦洞長官司
上黎平長官司
永從司 潭溪司 八舟司
洪州司 曹滴司 古州司
新化司 湖耳司 亮寨司
歐陽司
湖廣
貴州布政使
湖廣
思州宣慰司
黎平府
(永樂十一年置,轄七司)
新化府
(永樂十一年置,轄七司)
黎平府
(宣德十年裁新化府入黎平,移駐衞城,並領土司十四)
黎平府
黎平軍民府
(萬曆十年改黎平為軍民府兼治衞事,知府歸袁辰靖道節制)
黎平軍民府
(萬曆二十八年以黎平隸湖廣,三十一年復隸貴州)
五開衞
(洪武十八年設五所於城,設十所及兩屯千城外要地)
銅鼓衞
(洪武三十年設,與五開衞並隸湖廣)
潭溪司 八舟司 古州司
曹滴司 洪州泊裏司
福祿永從司 西山羊洞司
新化司 歐陽司 亮寨司
湖耳司 龍里司
中林驗洞司 赤溪湳洞司
永從縣
(正統七年廢福祿司置永從縣)
五開衞 永從縣
黎平府
古州廳同知
(雍正八年開闢新疆置)
下江通判
(乾隆三十五年置)
開泰縣
(雍正五年改五開衞置)
永從縣
錦屏縣
(雍正五年改銅鼓衞置,道光十二年改為鄉,設縣丞)
朗洞縣丞 丙妹縣丞 府經歷
洪州吏目 潭溪司 潭溪副司
八舟司 古州司 洪州司
洪州副司 亮寨司 歐陽司
歐陽副司 湖耳司 湖耳副司
中林司 新化司 龍里司三郎司

黎平府歷任知府

歷任知府
年代 [3] 
知府
永樂十一年
司 祥(山東歷成人)
洪熙
符 濟(福建邵武人)
宣德十年
吳 璚(廣東海陽人)
正統
黃 恭(江蘇上海舉人)
天順
蕭守中(廣東保昌舉人) 袁均哲(江西建昌舉人)
楊 緯(雲南大理進士) 龔 鼎(雙流進士)
成化四年
張 璡(雲南大理進士) 杜 亨(雲南太和進士)
劉 銓(湖廣邵陽進士) 袁 盛(湖廣棗陽進士)
齊 禮(陝西平涼人) 楊大烈
俞應台(四川榮昌人)
張 綱(江南滁州進士) 連 絞(河南鄭州人)
許 慶(江南武進進士) 張 愷(江南無錫進士)
吳 遠(江南歙縣進士)
正德
餘 桂(四川綿州人) 祝 壽(山東歷城進士)
朱 昭(山東平陽進士) 夏玉麟(江南常熟人)
嘉靖
孫繼魯(雲南右衞進士) 林 益(福建背田舉人)
鄧 春(浙江建德舉人) 王光濟(陝西商州人)
王 璧(直隸蔚州人) 劉汝順(清江舉人)
林汝永(福建背田人) 高瑞麟(直隸南皮人)
張養蒙(四川眉州人)
隆慶
張廷桂(江西舉人) 陳大章(四川夔州舉人)
萬曆
康一俊(福建莆田人) 吳守信(江西浮樑舉人)
李 時(雲南太和人) 徐 營(江西貴溪廕生)
張翼先(雲南太和舉人) 袁 表(福建閩縣舉人)
王事聖(江西南康舉入) 伍維萬(江西安福舉人)
高 嶽(山西莆州舉人) 閻 漳(山東蓬萊進士)
天啓
高 祚(江西峽江人) 竇 愷(山西平定人)
井濟博(直隸文安舉人) 王之謨(雲南晉寧人)
崇禎
湯之相(湖廣廣濟人) 曹宗載(雲南臨安舉人)
熊廷相(江西南昌舉人) 胡宗虞(江南常州進士)
沈象先(浙江舉人) 李明良
於元葉(山東東阿廕生)
順治十六年
張思防(四川保寧稟貢)
康熙二年
李嘉印(江南泰州進士)
康熙四年
劉 童(四川保寧稟貢)
康熙八年
鄭永春(遼東左衞人)
康熙二十二年
劉 楨(河南新鄭拔貢)
康熙二十六年
郭 恆(陝西咸寧進士)
康熙二十七年
李大章(江南丹徒舉人)
康熙二十九年
張 瀲(湖北黃岡拔貢)
康熙三十二年
宋敏學(河南新蔡貢生)
康熙三十六年
徐體物(進士)
康熙三十九年
傅和鼎(陝西涇陽舉人)
康熙四十四年
魯一輔(漢軍正紅旗人)
康熙四十五年
雷有成(直隸宛平監生)
康熙五十年
姚 啓(湖北黃州人)
康熙五十四年
趙 坦(河南考城監生)
康熙六十一年
陳 元(姚江人)
雍正二年
馬 駿(直隸安州進士)
雍正四年
張廣泗(奉天貢生)
雍正六年
張 鉞(江蘇山陽舉人)
雍正九年
滕文炯(監生)
乾隆三年
楊 匯(漢軍正紅旗人)
乾隆六年
孫紹武(江西樂平監生)
乾隆八年
徐立御(湖北蘄水進士)
乾隆十三年
徐立御(再任)
乾隆十四年
崔 傑(漢軍正白旗人)
乾隆十七年
佛寶柱(滿洲正黃旗人)
乾隆十九年
石禮嘉(漢軍正白旗人,拔貢)
乾隆二十二年
鄭肇奎(廣東朝陽進士)
乾隆三十年
王令敍(山東福山人)
乾隆三十一年
恭 格(滿洲鑲黃旗人)
乾隆三十五年
王 勳(山東臨淄進士)
乾隆三十七年
恭 格(再任)
乾隆三十八年
吳光廷(安徽廬江監生)
乾隆三十九年
葉樹滋(江蘇長洲貢生)
乾隆四十三年
錢受春(江蘇常熟人)
乾隆四十四年
高兆煌(順天大興人)
乾隆四十五年
李振文(山西榆次進士)
乾隆四十七年
楊賡颺(山西進士) 楊 婥(雲南安寧拔貢)
乾隆五十三年
宮綺岫(安徽懷遠廩貢)
乾隆五十四年
楊 婥(再任)
乾隆五十六年
宮綺岫(再任)
乾隆五十七年
楊 婥(再任)
乾隆五十八年
博爾多(滿洲鑲黃旗進士)
嘉慶元年
吳玉墀(浙江錢塘舉人
嘉慶三年
富 坤(蒙古人)
嘉慶六年
程卓梁(江西宜黃進士)
嘉慶十年
馮兆峋(山西代州進士)
嘉慶十二年
成 璧(滿洲正黃旗人)
嘉慶十三年
沈樂善(順天天津進士)
嘉慶十四年
汪廷鉞(江南拔貢)
嘉慶十七年
沈樂善(再任)
嘉慶十八年
周景益(江蘇武進進士)
嘉慶十九年
馮兆峋(再任)
嘉慶二十四年
趙宜霦(江西監生)
道光元年
陳 熙(雲南彌勒舉人)
道光二年
李文杞(順天宛平人)
道光三年
劉紹綰(湖北漢陽進士)
道光五年
張元㑺(安徽桐城附貢)
道光七年
張光郢(湖北京山貢生)
道光十年
杜友李(山西河津人)
道光十一年
劉錫榮(順天通州附貢) 司 河(雲南昆明進士)
道光十二年
朱德璲(廣西博白進士) 王應模(江蘇人廕生)
道光十四年
黎 靖(四川閭中進士)
道光十五年
張風翽(直隸天津人)
道光十六年
黃士騏(四川人,廕生)
道光十七年
王贊勳(山東歷城監生)
道光十八年
張 鍈(直隸南皮人)
道光十九年
王兆俊(湖北孝感人)
道光二十年
黃士騏(再任)
道光二十一年
楊春喈(浙江孝豐舉人) 朱德璲(再任)
道光二十三年
劉宇昌(四川璧山進士)
道光二十四年
楊書魁(漢軍鑲紅旗人,附貢)
道光二十七年
曹興仁
道光二十八年
常 恩(滿洲人)
道光三十年
淡樹琪
咸豐元年
胡林翼(湖南益陽進士)
咸豐三年
多 文(滿洲正白旗人)
咸豐十一年
袁鴻基(雲南昆明人)
同治二年
馬樹清(雲南昆明人)
同治三年
徐達邦(浙江桐廬人)
同治五年
陳佳惠
同治六年
周步瀛(直隸昌黎人)
同治九年
倪應復(雲南昆明進士)
光緒二年
袁開第(直隸玉田拔貢)
光緒四年
昆 玉(滿洲正藍旗人縮繹進士)
光緒五年
鄧在鏞(湖南新寧附生兼襲雲騎尉世職)
光緒七年
許乃興(湖南寧鄉稟生)
光緒八年
周開銘(湖南益陽進士)
光緒九年
鄧在鏞(再任)
光緒十年
周開銘(再任)
光緒十一年
郭懷札(河南羅山監生)
光緒十三年
周開銘(再任)
光緒十四年
俞 渭(浙江嘉善軍功)
參考資料
  • 1.    黎平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黎平府志 點校本:方誌出版社,2014:1085
  • 2.    黎平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黎平府志 點校本:方誌出版社,2014:1092
  • 3.    黎平縣縣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黎平府志 點校本:方誌出版社,2014:1775
  • 4.    黎 平 建 制 歷 史  .黎平縣人民政府門户網.2017-04-06[引用日期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