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鵠歌》是漢昭帝劉弗陵創作的一首騷體詩。該詩前五句紀實描寫,後兩句發聲感嘆。全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表達了作者對黃鵠降臨的歡悦心情,也藴含了作者宏大的志向。
[1]
- 作品名稱
- 黃鵠歌
- 作 者
- 劉弗陵
- 創作年代
- 西漢
- 作品出處
- 《西京雜記》
- 作品體裁
- 騷體詩
黃鵠歌作品原文
編輯黃鵠歌
黃鵠飛兮下建章①,羽肅肅兮行蹌蹌②,金為衣兮菊為裳③。
唼喋荷荇④,出入蒹葭⑤。
黃鵠歌註釋譯文
編輯黃鵠歌詞句註釋
①黃鵠(hú):亦稱天鵝,似雁而大,勁長善飛,羽毛潔白,也有黃色的。建章:即建章宮,舊址在今西安市西北。
②肅肅:鳥飛拍翅聲。蹌(qiāng)蹌:飛躍奔騰貌,這裏形容鳥飛迅急。
③衣、裳:古時上身所穿稱“衣”,下身所穿稱“裳”。
④唼(shà)喋(zhá):形容水鳥或魚類吃食的聲音。荷荇(xìng):兩種植物,均生水中。荷,荷花。荇,荇菜。
⑤蒹(jiān)葭(jiā):蘆葦,水生植物。
⑥自顧:自念、自視。菲薄:鄙陋,指才德等,常用作自謙之詞。
黃鵠歌白話譯文
遠來的黃鶴飛進皇宮,振動雙翅發出沙沙響聲。金黃色的羽毛燦爛奪目,菊花一樣的尾巴更加鮮明。
這鳥兒平時只在蘆葦中出入,吃食則是水裏生長的荷荇。
黃鵠歌創作背景
編輯黃鵠歌作品鑑賞
編輯黃鵠歌文學賞析
該詩是一首樂府詩,前五句為紀實,對黃鵠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黃鵠飛兮下建章”交代黃鵠降臨的地點,也交待了詩歌創作的背景,描繪出黃鵠鳥劃過建章宮的上空,降臨在太液池邊的情景。“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這裏詩人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黃鵠的外貌和動作——黃鵠扇動翅膀的聲音“肅肅”,黃鵠輕快靈敏的步伐“蹌蹌”以及黃鵠咀嚼食物的聲音“唼喋”。詩人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將鳥兒嫩黃鮮亮的羽毛比作金和菊,描寫出以金為衣以菊為裳的黃鵠穿梭於蘆葦荷荇之間,時而扇動翅膀,時而啃食花葉的模樣,十分美麗可愛。句中的三個“兮”,表現了小詩人賞心悦目的激動心情。
可欣喜之餘,詩人忽然想到,自己又沒有為江山社稷做過什麼。畢竟才八歲,還不曾親政……於是,漸漸地,一種失落而又羞愧的情緒湧上了詩人的心頭。於是,話鋒一轉,以“自顧菲薄,愧爾嘉祥。”結尾,浩浩穹宇之下,詩人深感自己的渺小,不免心中有愧。
黃鵠歌名家點評
明朝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一):“與《招商歌》極工麗。……唐、虞以下帝王詩歌之美者。”
[4]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於志鵬《宋前詠物詩發展史》:“《黃鵠歌》受荀況《賦篇》影響,對物象“黃鵠”細緻地描寫。但即使如此,漢帝也只是把它作為瑞應物,並不是欣賞普通飛禽的美姿美態。因為在這些詩歌中並沒有體現出詩人自覺的詠物意識,它們只不過是那些帝王貴胄於悲喜交集的生活中有所感悟的即興之作,並不是單純為賦某物而作。所以,它們並不能稱為詩體意義上的詠物詩,而只能叫做詠物類詩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