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鵠歌

(陶嬰詩作)

鎖定
《黃鵠歌》是戰國時期魯國詩人陶嬰作的一首樂府詩。這首詩見景生情,以單飛的黃鵠為喻,訴説自己守寡的苦恨和不忘故夫、終身守寡的素質,深切感人。
作品名稱
《黃鵠歌》
作品別名
《黃鵠曲》、《陶嬰歌》
創作年代
戰國時期魯國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樂府詩
作    者
陶嬰

黃鵠歌作品原文

黃鵠歌1
悲夫黃鵠之早寡兮,七年不雙2。宛頸獨宿兮3,不與眾同。夜半悲鳴兮,想其故雄4
天命早寡兮5,獨宿何傷6。寡婦念此兮,泣下數行。嗚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飛鳥尚然兮,況於貞良7。雖有賢雄兮,終不重行8 [1] 

黃鵠歌註釋譯文

黃鵠歌詞句註釋

  1. 黃鵠(hú):鳥名,即天鵝
  2. 七年:一作十年。不雙:一作不雙飛。
  3. 宛頸:脖頸回彎。
  4. 故雄:原來的配偶。
  5. 寡:女無夫,這裏指雌性黃鵠喪偶。
  6. 何:多麼。
  7. 貞良:貞操自守而善良的人。貞良一作賢良。
  8. 重行:一起在天空成行飛行,這裏指男女結為夫妻。 [2-3] 

黃鵠歌白話譯文

黃鵠早寡多麼悲傷啊,整整七年再不與雄鳥一起來往。它掉轉長頸獨自棲息啊,不願同其它黃鵠聚在同一個地方。夜半響起那悲慘的鳴叫聲啊,那是對已死雄鳥的思量。
上天註定早寡的命運啊,單棲獨宿又有什麼可以感傷。寡婦想到這裏啊,眼淚紛紛灑落了好幾行。哎嗨多麼悲哀啊,對於死者應該永遠記在心上。
飛鳥尚且能夠做到這一點啊,何況對於注重操守的萬物中的靈長。儘管有傑出的好男兒求親啊,我絕不會與他同行於人生之路上。 [4] 

黃鵠歌創作背景

據《烈女傳》記載,作者年輕喪偶,靠紡織為生,獨自撫育幼兒,因無兄弟,生活艱難。有人聽説她志性高尚,有道義,準備娶她為妻,她得知後,唱了這首歌,以示貞節。 [4] 

黃鵠歌作品鑑賞

這首詩可分為三部分。
開頭六句是詩的第一部分,借孤棲獨宿的黃鵠自喻。女主人公設想所見的黃鵠,是一隻七年前即已失去配偶的雌鳥。詩中描述這隻“年青守寡”的雌鳥,每當入夜時分,便把長頸轉向一邊,遠離同伴獨自棲息。到了夜半,想起已故世的伴侶,不禁悲從中來,發出悽慘的叫聲。以上六句,句句説黃鵠,也是句句在説自己;“七年不雙”、“想其故雄”等,無不是在借黃鵠以演繹自身的痛苦和不幸。
從“天命早寡兮”開始的六句,是詩的第二部分,轉而直接説自己。既然是“天命早寡”,也就是命中註定,那麼“獨宿何傷”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了。這是理智之言,是聽天由命的自我寬解之詞。而在感情世界裏,想到自己的“早寡”與“獨宿”,又不免要“泣下數行”。“嗚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二句,則又是向理智的復歸,表示要從一而終,牢記住死去的親人。經過這樣反反覆覆的抒情寫意,重點落到了“死者不可忘”即堅持守節這一點上。
結尾四句為第三部分,概括前兩部分的意思,將篇旨歸結到決不改嫁這一層意思上。這是“獨宿何傷”、“死者不可忘”的思想認識的進一步的深化。女主人公的視角,仍然是以鳥作比,既然早寡的黃鵠尚且能不忘故雄,那麼自己作為有着貞潔節操和美好品德的人,就更要不忘故夫、堅持名節了。最後兩句,以假設的讓步複合句表示自己終身不嫁的決心:即使對方是一位優秀傑出的男子,自己也決不會和他走到一起去的。
這首《黃鵠歌》提倡的是女子守節。全詩意脈的基本邏輯關係是:鳥類尚且懂得“守寡”。何況是“貞良”的女人呢。“貞”與“良”在句中是並列結構,“良”指人的良知,“貞”則專指女子的德行操守。詩中是把“貞良”、尤其是“貞”這一窒息人性的封建道德觀念作為肯定性的社會道德標準來遵奉的。此詩所宣揚的,近看似在寫出一位自尊自強的女性,剝進一層看,卻是在為女子守節這一封建道德張目,其思想內容是不值得肯定的。至於從藝術的角度着眼,比喻的成功運用、深情與淺語的和諧統一等特色還是相當鮮明的。 [1] 
參考資料
  • 1.    周成華.先秦文學觀止.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10-11頁
  • 2.    仉鳳峨.歷代女性詩詞曲精粹.昆明市:雲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3-4頁
  • 3.    李金善 張佳祺.騷體詩選.保定市: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2-3頁
  • 4.    姜亮夫.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966-9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