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萬波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鎖定
黃萬波,1932年出生,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3]  ,重慶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教授是中國著名古人類“巫山人”、“藍田人”、“和縣人”的發現者,在古人類研究領域造詣卓著,成績斐然。黃萬波教授先後發表學術論著百餘篇(部),撰寫的科普讀物數十篇(部)。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自然科學一、三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
他是東亞最古老的人類——“巫山人”的發現者。2007年1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和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中科院古脊椎和古人類研究所聯合主辦“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文化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標誌着“巫山人”正式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認可。
榮獲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 [5] 
中文名
黃萬波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2年11月28日 [3] 
職    業
考古學家
主要成就
東亞最古老的人類——“巫山人”的發現者
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
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5] 
出生地
1932年生於四川省忠縣新立鎮(今重慶市忠縣 [3] 

黃萬波人物經歷

1932年,黃萬波出生於重慶忠縣新立鎮。
1954年,22歲的他從長春地質學院地質勘探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
1954年底至1955年3月,黃萬波陪同裴文中南下廣西考察洞穴,耳濡目染老師對學問的專注——每到一個地點,無論河湖沉積還是土狀堆積,裴先生都一絲不苟地開展搜尋工作,常常在野外一待就是一整天。
1958年,正值科學研究大發展時期,古脊椎所決定對周口店再研究,裴文中牽頭,黃萬波也加入到這支隊伍中。
1963年,黃萬波和團隊先後在陝西發現了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下頜骨,後又發現了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頭骨。
1972年,在陝西長武縣,發現了4萬年前的長武智人化石。
1979年起,黃萬波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華南。1981年,在安徽省和縣陶店鎮龍潭洞,他和同事們首次在長江流域發現了完整的直立人頭蓋骨。
1984年夏天,黃萬波擔任領隊,一行人來到了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巫山當地人帶領他們到了山民們大量搶挖“土龍骨”的一處坡地上,當隨處可見的灰白色化石骨渣出現在考古隊員眼前時,大家被震住了。這正是大家四處尋覓的“龍骨”,有乳齒象劍齒虎爪蹄獸最後祖鹿等,它們都是早已滅絕的物種。黃萬波凝視着它們,自言自語道“這個坡地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隨即給它起了個名字——龍骨坡
經過準備,1985年10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自然博物館和萬縣、巫山縣文物管理所組成的長江三峽考古隊,展開了對龍骨坡的發掘。10月13日上午,趁發掘隊員們工間休息時,黃萬波對化石進行初步鑑定和分類。一顆比蠶豆粒稍大的動物牙齒,引起了他的注意。粗看,它像豬的牙齒,但齒冠外壁較直,從咀嚼面上的齒尖圓鈍、釉質層厚等性狀來看,與豬牙不同,它是一顆巨猿的牙齒。
在隨後的發掘中,又發現了一段帶有兩顆臼齒的靈長類下頜骨化石和兩件石製品,一件為砸擊石錘,一件為砍砸器,同一層位還出土了116種哺乳動物化石和有明顯加工或使用痕跡的骨器。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系和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專家測定,龍骨坡遺址距今約180萬—248萬年。1986年11月29日,在重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長江三峽科學考察隊正式向世界公佈考察結果:在長江三峽的巫山龍骨坡發現了距今約204萬年前的“巫山猿人”化石。
1995年12月,龍骨坡化石和石製品的發現相關文章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
1954年隨裴文中考察期間,黃萬波第一次在野外接觸熊貓化石,並由此產生了濃厚興趣。自此,黃萬波便着手大熊貓題材的科學研究工作。1989年,與香港大學合作,對大熊貓牙齒釉質進行超微結構研究。
2010年,黃萬波將收集到的材料去粗取精,撰寫成文,出版了《大熊貓的起源》。
2012年的一天,重慶市豐都縣都督鄉都督社區當地一名羊倌在放羊閒暇時潛入一個溶洞,在洞內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動物化石,當地鄉政府工作人員對化石進行了拍照,後輾轉傳到黃萬波手中。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經過仔細辨識、鑑定,最後確認該化石為保存較完整的大熊貓頭骨化石。
黃萬波 黃萬波
2016年的一次考察中,他在犀牛洞遺址發現了帶有人工痕跡的犀牛牙齒和疑似人工痕跡的石片。2020年9月,近90歲高齡的黃萬波在隊員的協助下,下潛到犀牛洞1號洞尾端裂隙30米深的地方,實地考察人牙化石出土地點,並在附近新發現了人類鎖骨和石製品。
2017年,他把到都督鄉考察的6件熊貓化石的發現過程和成果整理成書,出版《大熊貓的前世今生:長江都督史前熊貓大發現》。
2019年,在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週年之際,重慶自然博物館推出“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展覽,黃萬波成為該展覽的首席科學家。展覽創新運用3D掃描和建模技術,開創性完成了古熊貓的科學復原,累計接待觀眾80餘萬人次,截至2023年仍在全國巡展。
黃萬波(右二)與考古發掘隊隊員在溝通發掘情況。 黃萬波(右二)與考古發掘隊隊員在溝通發掘情況。 [3]
2023年8月至11月,黃萬波以專家顧問的身份,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國內多所高校的師生們駐紮在巫山縣廟宇鎮,全程見證並參與龍骨坡遺址為期3個月的第五階段發掘工作。 [3] 

黃萬波個人生活

2023年大雪剛過,記者來到黃萬波位於重慶市北碚區的家中,他正在電腦前準備PPT資料,用於一系列關於龍骨坡最新研究成果的彙報和講座。為了讓講座更直觀,黃萬波在手寫板上寫下文字後,嫺熟而認真地通過鼠標插入照片、手繪圖等,記者數了下PPT的頁數,一共119頁,黃萬波仍在不斷修改打磨。
發微信、聽音樂、看新聞,年輕人熱衷的電子生活,黃萬波也沒有落伍,秘訣就在於他“走到哪問到哪”。“大家都是我的老師,這些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我都想多掌握一些。”黃萬波的微信頭像是一張他在畫熊貓的照片,主頁則是一張在考古現場的工作照。記者採訪期間,常通過微信和黃萬波交流,他總能及時準確地回覆信息。他還順手翻開平板電腦上的音樂軟件,和記者分享自己喜歡的古典音樂曲目。 [4] 

黃萬波人物事蹟

1984年以來,黃萬波先後對巫山龍骨坡古人類遺址組織5次大型考古發掘,發掘出一段有2顆臼齒及牙牀化石、2000餘件舊石器打製石器、110餘種動物化石,並據此提出“在200萬年前龍骨坡有古人類存在”“巫山猿人是目前亞洲發現的最早人類”“亞洲最早人類生活在三峽地區”等學術論斷,動搖了考古界認為直立人起源於非洲的觀點,在全球考古學術界掀起有關人類起源的大討論,將中國的史前文化向前推進了100萬年。2023年,91歲高齡的他仍堅持帶隊開展第5次發掘,進一步破解“巫山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世界性難題。他發表學術論著百餘篇(部),撰寫科普讀物數十篇(部),曾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榮譽。 [6] 

黃萬波主要成就

黃萬波科研成就

自1984年以來,黃萬波矢志不渝、自強不息,在巫山龍骨坡為尋找人類起源與演化的實證奮鬥不止,先後發現一段“巫山人”下頜骨、一枚門齒、數百件石器和百餘件哺乳動物化石,以及23個文化層,形成《巫山猿人遺址》、《200萬年前的山寨》、《巫山迷宮洞試掘報告》、《遠祖之謎》等科考學術成果,其中《亞洲的早期人類化石及其石器製品》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他的科考學術成果使龍骨坡巫山人及其文化作為中國最早的文化地點得到中外考古學家的公認,論證的“東亞人起源於長江三峽”學説,改寫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史”的定論,支持了“人類多地起源”的學説。

黃萬波榮譽表彰

黃萬波是2007年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特別獎的獲得者,先後獲得中國科學院首屆竺可楨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裴文中科學獎等表彰獎勵,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黃萬波 黃萬波
2023年12月,入選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提名人選名單。 [2] 
2024年2月2日,榮獲“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榮譽表彰。 [5] 
2024年2月,入選2023年第四季度“重慶好人榜”敬業奉獻類名單。 [6] 

黃萬波社會任職

黃萬波現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重慶自然博物館特約研究員,“熊貓時代——揭秘大熊貓的前世今生”展覽首席科學家。 [4] 

黃萬波人物評價

“黃老嚴謹求實、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敬業勤業、永不言退的工作精神,謙遜隨和、不計名利的性格作風,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當我和他提起他對史前考古學所做的貢獻時,他總是謙遜地説:‘我做得還不夠,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原館長黎小龍
“黃老不僅是工作狂,更是一名生活家。”(重慶自然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李華) [3] 

黃萬波個人言論

憂心後繼無人堅持發掘
“我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點事出來”,年數已高的黃萬波一邊發表後繼無人的擔心,一邊展望新的項目,“下一步我研究的重點就是龍骨坡和奉節興隆洞,它們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遺址。如果一旦在這兩個地方再次發現人骨化石,就極有可能因此而推翻人類非洲起源的一元論學説,甚至得出遠道而來的巴人並非今天重慶人祖先的結論。”黃萬波表示,隨着考古發掘的深入,將有更多證據證明長江大三峽就是200萬年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熊貓是什麼時候開始吃素的?
小種大熊貓,是一種世界上已滅絕的古生物,體長約一米左右,為現今大熊貓的直系祖先,它們大約活躍在距今200萬年前。大熊貓祖先小種大熊貓的發展歷史以及飲食習慣的演變,揭秘熊貓是什麼時候開始吃素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