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荊葉

鎖定
黃荊葉,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Vitex negundo L.的葉。具有解表散熱,化濕和中,殺蟲止癢之功效。用於感冒發熱,傷暑吐瀉,痧氣腹痛,腸炎,痢疾,瘧疾,濕疹,癬,疥,蛇蟲咬傷。
中文名
黃荊葉
別    名
蚊枝葉
白背葉
姜荊葉
埔姜葉
姜子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馬鞭草科
牡荊屬
黃荊
分佈區域
長江以南各地
採收時間
夏末開花時採葉

黃荊葉形態特徵

黃荊葉
黃荊葉(3張)
黃荊又名:五指柑、山黃荊、黃荊條、埔姜。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稜形,與葉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葉柄長2-5.5cm;掌狀複葉,小葉5,稀為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基部楔形,全緣或有少數粗鋸齒,先端漸尖,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cm,寬1-4cm,兩側小葉漸小,若為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2枚無柄或近無柄,側脈9-20對。聚傘花序排列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cm;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外面被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於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徑約2mm,等於或稍短於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黃荊葉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或灌叢中。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黃荊葉入藥部位

葉。

黃荊葉性味

辛、苦,涼。

黃荊葉歸經

歸肺、胃、大腸經。

黃荊葉功效

解表散熱,化濕和中,殺蟲止癢。

黃荊葉主治

用於感冒發熱,傷暑吐瀉,痧氣腹痛,腸炎,痢疾,瘧疾,濕疹,癬,疥,蛇蟲咬傷。

黃荊葉相關配伍

1、治感冒:(1)黃荊葉、路邊荊各30g,姜、葱各6g。水煎服。(《農村常用草藥手冊》;(2)黃荊枝、葉30g,忍冬藤、毛冬青根各15g,大葉桉9g。水煎,分3次服。(《中國民族藥志》)
2、治急性細菌性痢疾:鮮黃荊葉250g。加水800毫升,煎1.5小時,濾取藥液,濃縮到120毫升。口服,每次30-40毫升,每日3次。對慢性痢疾也有一定療效。{《中級醫刊》1960,(7):8}
3、治腳蛀(腳癬):黃荊葉,搗爛罨上。(《綱目拾遺》)

黃荊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絞汁塗。

黃荊葉採集加工

夏末開花時採葉,鮮用或堆疊踏實,使其發汗,倒出曬至半乾,在堆疊踏實,待綠色變黑潤,再曬至足幹。

黃荊葉藥材性狀

乾燥葉片皺縮,灰黑色或綠褐色,背面色較暗淡,被短毛;葉片長卵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葉柄方形被毛。葉脆易碎,有香氣。

黃荊葉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基因毒性作用。

黃荊葉相關論述

1、《本草求原》:“洗癬疥惡瘡。”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化濕濁,散寒解表。治感冒發熱,吐瀉,痢疾,胃痛,淋巴管炎,風痰熱痰壅盛,瘧疾。”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著.《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3.    侯士良.《中藥八百種詳解》: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