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美蘭

(清朝抗法將領劉永福夫人)

鎖定
黃美蘭,廣西賓陽人,抗法將領劉永福夫人。清同治年間,黃美蘭父親黃宗桂結識黑旗軍頭領劉永福,將黃美蘭許配劉永福為妻。 [1] 
中文名
黃美蘭
籍    貫
廣西賓陽

黃美蘭人物生平

黃美蘭,是賓陽縣新橋鄉新橋圩人。其曾祖父在雲南南溪經營鹽業發家,在南溪置有數百畝田地,成了一個大富豪。美蘭的童年是在賓州度過的。由於家庭富有,美蘭從小就在自家辦的私墊讀書,加上她生性聰敏,十三、四歲時對就能閲讀《唐詩》、《宋辭》、《四書》、《五經》和《孫子兵法》等書。成為遠近聞名的知書識理的大家閨秀。稍長,才和弟、龍昭一起前往南溪隨父生活。
清同治年問,其父黃宗桂(又名大鴻)在南溪與當地一個姓梁的財主爭奪田地發生衝突,雙方出動家丁相鬥。由於姓梁的財主是本地人,聯合當地勢力與黃家對抗,美蘭的父親脅於當地勢力,只好暫時退避。爾後,美蘭的父親聽説劉永福在歸順州(今靖西)30裏的化垌圩一帶所拉的黑旗軍有200多人隊伍, 便請求劉永福幫助。在美蘭父親的祈求下,劉便把隊伍拉到雲南南溪,與姓梁的財主較量。姓梁的財主不堪一擊,迅速土崩瓦解,勢力一蹶不振。於是黃家乘勢把姓梁的16弄田地奪過來。這樣黃家在南溪的土地從原來的24弄擴大到40弄,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大富翁。
“黃梁相爭”事件,永福有功於黃家。為了酬答永福的功勞,黃宗桂便將自己的女兒美蘭許配給永福為妻。永福見美蘭貌美,聰明伶俐,且知書識理,也就應允下來。又見其弟龍昭,生得虎彪彪的,手下又有二三十名家丁,便把他及其手下的家丁拉入黑旗軍,以充實其隊伍實力。
永福與美蘭婚配之後,糧餉得到了黃家接濟,黑旗軍隊伍也很快地發展起來,由200多人發展到2000多人。美蘭的弟弟龍昭也在黑旗軍任後營管帶(梧當今營長)。黑旗軍以保勝(今老街)為根據地,活動在中國、安南(今越南)的邊界上。
美蘭隨夫在軍中學武,輔佐軍事,成為丈夫得力的賢內助。
1883年,法國侵略者攻陷河內後,向越南北部推進。越南阮氏王朝派人懇求劉永福出兵幫助抗法。劉永福率領3000多黑旗軍向河內進發,在紙橋附近與法軍鏖戰,取得了紙橋大捷,活捉了法軍司令李維業(又譯為李維利) ,擊斃陸軍軍官30多名,士兵數千人。8月,法軍改由海軍中將孤拔任總指揮,弧拔派波特率領1800多名法軍作先頭部隊,向越南北部的重鎮懷德進犯,被劉下屬黃守忠、吳風典兩支分隊,利用山地叢林的有利地形,擊退法軍。法軍惱羞成怒,調動了三千兵力和十多艘炮艇,改由水路進攻黑旗軍。他們趁暴雨河水猛漲之機,炸開紅河堤岸,放水淹沒黑旗軍陣地。劉永福被迫撤退到丹鳳一帶,法軍乘着放炮艦,沿着紅河,猛撲丹風,劉永福則令黑旗軍搶佔紅河堤岸碼頭,當劉永福率隊趕到河堤岸碼頭時,河岸碼頭已被法軍陸戰隊佔領了。在強大的法軍面前,劉永福拿不定主意,似有退卻之念,便與夫人美蘭商議。美蘭對永福説:“夫君一向作戰英勇,何為今天如此膽怯,畏縮不前呢?”永福問夫人計從何出?美蘭説,孫子兵法不是有虛張聲勢這一條麼!我們就用虛張聲勢的計策來對付法軍吧。夫妻經過一番商議,按計而行。
一天夜裏,法軍司令派遣了幾百名士兵,分坐幾艘艦艇作增援,在離黑旗軍不遠的地方停泊,打算天一亮就炮擊黑旗軍陣地。敵人以為在河中停泊,十分安全,便放心睡覺。到了半夜,忽然隆隆的槍聲四起,驚醒的法軍四處張望,發現上游有無數的小艇迎面而來。法艦軍官以為是強大艦隊嚇的驚慌失措,立即命令軍艦轉頭逃跑。
原來,永福採用的是美蘭設下的疑兵之計;在百十隻小艇中置上大缸,扦滿草人,並用火繩定時點燃鞭炮作疑兵。終於把法軍嚇跑了。
水路戰鬥結束後,劉永福立即率領主力增援在丹鳳城與法軍陸戰隊戰鬥的吳鳳典營。劉吳會合後,向法軍進行多次的反衝擊,但都被法軍的“無敵馬隊”壓了同來。永福一時想不出法子來對付,只好命令部隊撤出戰鬥,退守丹鳳城,再議破敵計策。
永福把對法軍作戰失利向美蘭詳細地作了敍述。美蘭見丈表面有難色,她想起了兒時用蜘蛛網絲纏縛蜻蜒的事,提出了用豬籠纏馬足,破壞馬隊威力。劉永福即命令各營士兵上山破竹,發動老百姓一起,連夜編制豬籠。一切準備就緒,黑旗軍悄悄地趕到丹鳳附近的峽谷中埋伏;一面派吳鳳典帶領黑旗軍的一個小分隊,前去引誘法軍的“無敵馬隊”。法軍“無敵馬隊”不知是計,傾巢而出,緊追吳鳳典不捨,到了一個山峽之中,黑旗軍突然變得無影無蹤。這時,敵人馬隊才知中計,慌忙轉頭撤退。可是,已經晚了,只聽嘭嘭幾聲槍響,兩邊山腰間拋下無數的豬籠,把峽谷道路全塞滿了。瞬間,黑旗軍的減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漫山遍野的黑旗軍象猛虎一樣向敵馬隊撲去。敵馬隊慌了陣腳,馬踩進了豬籠,馬蹄被套住進退不得,連人帶馬摔倒在地上,被黑旗軍一刀一個地砍死在谷中。倖存的法軍有的藏進了草叢裏,也被黑旗軍拖出來。威風一時的法軍無敵馬隊,就這樣被黑旗軍使用的豬籠陣摧垮了。
正當劉永福在越南打擊法軍取得輝煌勝利之際,但清政府卻昏庸無能,在戰勝法軍之後反而向法方妥協投降。 於1885年4月和法國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還強令黑旗軍撤回國內。1885年8月21日,劉永福被迫率領3000將士,一千多家屬,離開了經營多年的保勝根據地,泣別了風雨同舟的當地各族人民,轉到雲南南溪休整。永福認為南溪也不是久駐之計,又率兵移轉賓州(賓陽)。1885年11月,美蘭和丈夫一道帶着裁減後1400多人回到離別多年盼賓州新橋老家。
隊伍轉到和平環境的大後方後,思想發生變化,傷殘的官兵恃功驕橫,侵犯百姓事件常有發生,美蘭都規勸丈夫對這些人加以批評教育,予以憮恤和照顧。一次,一對因在作戰中失去丈夫而留下的大妻小妾,因爭分憮恤費不公,鬧到帥府上,美蘭為丈夫分憂,主動出面調解,經過美蘭曉之以理的疏道,使這對妻妾的糾紛得到了和解。由於美蘭的輔佐,對穩定黑旗軍的思想有一定作用,也能使黑旗軍能和當地百姓融洽相處在一起。
當初永福和美蘭把隊伍拉回賓州,原打算在賓州買田地置產業,落籍賓州。在和賓州地方官員打交道時,地方官員出於某一方面的考慮不同意劉在賓州落籍。永福初時有點不愉快。美蘭説服丈夫,要他寬宏厚量地對待當地官員。永福的隊伍在賓州駐紮數月,又移營轉回欽州。美蘭沒有隨營轉移,留在賓州孃家居住。1889年2月,美蘭才前往欽州隨夫,暫住莫姓舊宅。兩年後,從越南潯媸呆購白木、杉木等建築材料,興建“三宣堂”,美蘭才算有個安適的住所。
1886年和1887年,永福分別任廣東南澳鎮總兵和碼石鎮總兵。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廷啓用老將,永福渡台抗日。美蘭均沒有隨夫前往。美蘭雖是個將軍夫人,見過大世面,可她沒有忘記賓州孃家,每年春節後幾天,美蘭都帶着粽粑和糕餅等禮物,從欽州坐轎回賓州孃家探親。人情和風俗均保持着賓州的風土習俗。
永福一向敬重美蘭,一生只娶美蘭一個為妻。當美蘭逝世時,兒子執孝杖守在母親靈前不説,連永福也執持長的孝杖為美蘭守靈。墓葬在欽州市郊龍口麓西側關塘大嶺上。 [1] 

黃美蘭親屬成員

丈夫:劉永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