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敏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

鎖定
黃敏,博士,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
中文名
黃敏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光學
任職院校
中山大學

黃敏人物經歷

2012年2月-至今 中山大學 理工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09年7月-2012年2月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 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博士後
2003年7月-2009年6月 中山大學 理工學院光學專業 碩博連讀研究生
1999年9月-2003年6月 中山大學 理工學院物理學專業 本科 [1] 

黃敏學術成果

黃敏科研項目

1. 在國際上較早認識到在超快激光誘導亞波長結構過程中,納米光學效應,特別是等離激元效應,起了重要作用,並提出了若干重要等離激元機制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這方面的研究促進了對超快激光誘導固體表面週期結構形成機制的理解,併為近破壞閾值超快激光與固體物質在亞波長尺度相互作用的物理本質提供了新見解。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 基於表面等離激元的觀點,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關於超快激光誘導近亞波長條紋形成的完整物理模型 [ACS Nano 3, 4062-4070 (2009) (被引用:232次;ESI高被引論文)]。該模型的相關機制進一步為法國和日本兩研究小組的實驗所證實。
(2) 關於超快激光誘導深亞波長條紋的形成,提出了表面等離激元相關的凹槽場增強及偏振依賴反饋機制,以及相應的超快非熱燒蝕機制 [Physical Review B 79, 125436 (2009) (被引用:88次)],並進一步提出了激光誘導的表面非晶層對等離激元場增強機制的促進作用 [Optics Letters 37, 677 (2012)]。
(3) 提出了超快激光誘導光柵分裂,以及更為普遍的結構尺寸自發縮小、並最終趨向10nm尺度現象的起源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8, 633-652 (2014);Annalen der Physik, 525, 74(2012)]。
2. 發展了飛秒激光燒蝕製備具有特定形貌大面積均勻納米結構的新技術,並系統研究了激光製備的大面積微納米結構的光學特性及其形貌特徵,促進了相關技術在光電子及新能源領域的應用研究。具體研究成果如下:
(1) 利用兩束激光交替燒蝕的技術實現了對結構形貌的控制 [Nanotechnology 18, 505301 (2007) (被引用:24次)],並進一步通過掃描技術成功實現在ZnO、ZnSe及石墨表面製備大面積均勻納米光柵、納米顆粒及納米方塊結構 [Optics Express 16, 19354 (2008) (被引用:77次)]。該新技術具有效率高、通用性強、環保等優點,並克服了二度污染問題,在光電子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前景,受到國際相關研究領域的關注(Small 4, 2099 (2008)及 Nature China (Dec 10, 2008)對該成果進行了報道)。
(2) 發現大輻照能量密度範圍下超快激光誘導微納結構的空間頻率演化規律, 並系統研究了超快激光製備的大面積微納米結構的光學特性與其形貌特徵的強依賴性 [Optics Express 18, A600 (2010) (被引用:33次)]。 [1] 

黃敏代表論著

代表性研究論文(引用數據來源於Google Scholar):
[1] Huang Min and Xu Zhizhan, Spontaneous scaling down of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apertures towards the 10-nanometer level: the excitation of quasistatic surface plasmons,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8, 633-652 (APR, 2014). (被引用:4次)
[2] Huang Min, Cheng Ya, Zhao Fuli, and Xu Zhizhan,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plasmonic effects in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grating fabrication on the nanoscale, Annalen der Physik, 525, 74-86 (SEP, 2012). (被引用:11次)
[3] Huang Min, Zhao Fuli, Cheng Ya, Xu Ningsheng, and Xu Zhizhan, Origin of laser-induced near-subwavelength ripples: interference between surface plasmons and incident laser, ACS Nano, 3, 4062-4070 (Dec, 2009). (被引用:232次;ESI高被引論文)
[4] Huang Min, Zhao Fuli, Cheng Ya, Xu Ningsheng, and Xu Zhizhan, Mechanisms of ultrafast laser-induced deep-subwavelength gratings on graphite and diamond, Physical Review B, 79, 125436 (Mar, 2009). (被引用:88次)
[5] Huang Min, Zhao Fuli, Cheng Ya, Xu Ningsheng, and Xu Zhizhan, Large area uniform nanostructures fabricated by direct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ptics Express, 15, 19354-19365 (Nov, 2008). (被引用:77次)
[6] Huang Min, Zhao Fuli, Cheng Ya, Xu Ningsheng, and Xu Zhizhan, The morphologic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large-area micro/nanostructures on GaAs, Si, and brass, Optics Express, 18, A600-A619 (Oct, 2010). (被引用:33次)
[7] Huang Min, Zhao Fuli, Jia Tianqing, Cheng Ya, Xu Ningsheng, and Xu Zhizhan, A uniform 290 nm periodic square structure on ZnO fabricated by two-beam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Nanotechnology, 18, 505301 (Nov, 2007). (被引用:24次)
[8] Huang Min, Zhao Fuli, Cheng Ya, and Xu Zhizhan, Effects of the amorphous layer on laser-induced subwavelength structures on carbon allotropes, Optics Letters, 37, 677-679 (Feb, 2012). (被引用:2次) [1] 

黃敏學科方向

所在學科:光學
研究方向: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飛秒激光微加工,超快強場激光物理,微納光子學
具體研究內容:
1. 近破壞閾值超快激光與固體物質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超快激光在固體表面及內部誘導亞波長結構的現象及其形成機制;
2. 超快激光微納加工技術及其在光電子及新能源領域的應用;
3. 超快激光誘導固體電離的機制研究;
4. 超快動力學過程成像。 [1] 

黃敏榮譽獲獎

第七屆《饒毓泰基礎光學獎》優秀獎(個人獎項;獲獎時間:2010 年)。 [1] 
參考資料